老山界教學設計
〔注意〕應抓住上山、宿營、下山的景物描寫和表達的心情上來思考。4.匯報交流:小組代表發言,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點撥,得出答案。〔小結〕明確上面問題的答案:①上山:“滿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來了。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宿營:“半夜里,忽然醒來,才覺得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著顫。把毯子卷得更緊些,把身子蜷起來,還是睡不著。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的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面前。四圍的山把這山谷圍得像一口井。”下山:“路上有幾處景致很好,濃密的樹林里,銀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②作者以生動的景物描寫,有聲有色的把紅軍戰士高昂的斗志,豪言的壯語,暢快的心情表現出來,渲染他們頑強不屈的斗志和艱苦樂觀的情緒,從而表現了他們的精神面貌。③“不要掉隊呀!”“不要落后做烏龜呀!”“我們頂著天啦!”等5、引導學生背誦重要語段,要求學生背誦“半夜里突然醒來……不知什么時候又睡著了。”背誦完同桌交流。(三)形成應用 鞏固提高:〔討論〕1、“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這一段話中的“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是否矛盾?談談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提示〕對課文中的這段話可這樣理解:在深山里,在極靜的時候,在半醒半睡之中,確實使人有這種感覺。有的聲音,分明來自遠處,分明很細切,可是由于靜,聽起來仿佛近在咫尺,而且響亮洪大;有的聲音,分明來自近處,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疊,反響回蕩,愈傳愈遠,愈變愈細。而且風聲、水聲林木呼嘯聲等等,混雜一起,變化萬端,引起人們的種種聯想。談自己感受的時候要談的真實,運用比喻要合情合理,語句要流暢。〔討論〕2、“像春蠶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嗚咽”在這里怎樣理解?這句話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作用?〔注意〕“像山泉在嗚咽”一句有不少人認為“嗚咽”的原意是低聲哭泣,文中是修飾形容凄切的流水聲。這種解釋與通篇洋溢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相悖。應解釋成流水聲若斷若續,好像山泉時而流時而止。這樣使整個樂觀主義的基調不至于失去一致。明確:這里運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作者形象貼切的比喻,生動具體地將自己的感受細膩入微地表現出來,增加了語言的美感和氣勢。〔討論〕3、“搶了一碗飯就吃”,如何理解“搶”字,談談你的看法。〔提示〕“搶”字是一個中性詞,這里有搶先爭先的意思,用在紅軍身上是為了說明吃飯的迅速,“搶”字形象的表現了紅軍戰士為了爬山任務而抓緊時間吃飯的動人場面。你是怎樣看的,開展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四)課后小結 拓展延伸:〔課后小結〕:老山界,是紅軍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但是在紅軍的眼里,他們認為:“我們走過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覺得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 這充分表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 課文通過生動的描寫具體形象地表達了中心思想,特別是通過景物描寫來渲染紅軍戰士的樂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