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 >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精選13篇)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

發布時間:2022-12-12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精選13篇)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 篇1

  14.《故宮博物院》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把握文意,認識理解故宮的建筑布局及特點。

  2.培養把握實物說明文空間順序和立足點的能力。

  3.體會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說明文。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當導游,從總體上把握全篇說明順序、建筑結構及布局,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2.課文第六段為突破口,實現以點代面的目的,突出課文重點,解決難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祖國傳統建筑藝術,了解故宮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激發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重點難點】

  1.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理解說明的空間順序——條理性。

  2.方位詞的準確運用——立足點。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一提起北京,大家就會想到什么?(長城、故宮、圓明園、天壇、頤和園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古城,長城、故宮、天壇、頤和園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紅墻黃瓦的巍峨宮殿,去領略我國古代宮殿建筑的風采。

  2.故宮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即14XX年),歷時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1925年改名為故宮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磬(qìnɡ)       攢(cuán )     鰲(áo)頭琉(liú)璃藻(zǎo)井蟠(pán)龍

  金鑾(luán)殿鎏(liú)金玉璽(xǐ)    妃嬪(pín)    湛(zhàn)藍

  上諭(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宮修繕(shàn)      詔(zhào)書

  肅穆:嚴肅而恭敬。幽雅:幽靜而雅致。

  井然有序:形容整齊的樣子。

  水深火熱:比喻人民生活處境的極其痛苦。

  大肆揮霍:毫無顧忌地大量花錢。

  迥然不同:很不相同。迥然:顯然,清清楚楚地。

  2.以“初讀課文,我了解到”的句式,談對課文的理解。

  3.畫出參觀故宮的路線圖:

  著眼于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由南到北,逐次介紹建筑物。作者沿著參觀路線,以天安門為起點,穿端門,進午門,過漢白玉石橋,來到前三殿。依次介紹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武英殿、文華殿合稱為“前朝”。然后繼續向北,簡單介紹了位于中軸線上的“內廷”建筑: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御花園。最后出順貞門到神武門而離開故宮,這樣寫來井然有序,條理分明。

  4.理清說明順序: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宜采用時間順序。空間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寫建筑物的結構,離開空間順序難以讓讀者看明白。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說明事理用邏輯順序便于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系。

  ★★本文是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介紹故宮的,大體上按照游覽參觀路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逐次介紹的。另外,總說和分說相結合。

  ★★全文按照參觀游覽的路線,詳略得當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從不同方面印證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一”的特點,高度贊揚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精美和勞動人民的智慧。

  三、研讀分析

  1.結構層次,理解課文總說、分說相結合的特點。

  第一部分(1-2)總說。概括介紹故宮的位置、歷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總體布局和藝術風格。

  ★★故宮的別稱

 、僮辖,以建筑命名,整個建筑群在城墻內,表示皇帝的最高權威,在北京城中 心,又稱城中之城,墻為赭(zhě)色,因此稱赭色城的禁區為~。

  ②故宮,從明清兩代皇帝的宮殿得名,“故”指從前的(事情或處所),明清兩代是早已過去的舊事,因此我們今天稱他們的宮殿為~。

  ③博物院,展覽陳列各種文物或標本,供人們參觀的地方,“院”指全國性的最大規模的。

  ★★故宮的藝術風格--(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這句話提綱挈領,把故宮雄偉壯麗的全貌作了概括說明,從三方面講出了建筑群的特點,是全文的總領句。

  第二部分(3-15)分說。根據故宮的特點,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廣場為界把故宮分為前朝和內廷兩部分分別加以說明。

  ★★前朝主要介紹“前三殿”:先介紹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紹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

  ★★三大殿(4—10)作者重點介紹了太和殿。

  內容:規模、外觀、內部擺設和裝飾、功用、位置

  空間順序:從外到內、由下到上、先中間后兩邊

  說明方法:列數字、摹狀貌使用的說明順序是由外到內、總說和分說相結合。

  作者分別從高度、面積、格局、色彩、氣勢來介紹太和殿的外觀。 外觀上的特點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臺基上,臺基有三層       ②奇(臺基):〈見書劃線處〉)

  太和殿是故宮最大的殿堂,金黃、大紅看上去富麗堂皇,再襯上藍天,白玉石臺基,更是艷麗奪目,金碧輝煌,體現了前面所說的“宏大、壯麗”。

  ★★第 6節、作者介紹太和殿由外觀轉入內景,總的順序是先下后上,其中兩個“立足點”,分別是方臺和雕金蟠龍。下面以方臺為立足點,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兩旁寫。上面以雕金盤龍為立足點,依次向下、向周圍寫。

  方位詞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兩旁、中央、周圍、下面。

  第6節對內景的描寫,用得最多字-“龍”。 這一節不僅寫出了殿中龍的圖案之多,而且寫出了“雙龍戲珠,單龍飛舞”以及“行龍、坐龍、開龍、降龍”等多姿多態的龍,并且在最后加上“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使得這些圖案更顯得生動活潑,聯想到臺基上看到的一千多個龍頭,我們簡直到了“龍”的世界。

  寫龍的原因有兩條:一是說明對象的特征決定的。故宮建筑突出龍,對故宮的說明也突出龍。二是龍的象征意義決定的。歷朝歷代皇帝把自己神化為受命于天的“真龍天子”,把龍作為自己的化身。龍也是作為皇權的化身。

  ★★三大殿建在中軸線,說明建筑意圖——把皇帝寶座安在中軸線上,以象征皇權,象征一切以皇帝為核心,一切權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統治者希望他們的皇位代代相傳,永世不變。

  ★★ 太和殿的用途是舉行重大典禮。三大殿為什么太和殿介紹得最詳細?

  因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個故宮的重點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統治權力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觀氣勢雄偉、色彩壯麗,內部裝飾莊嚴富麗)。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為介紹的重點。

  對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僅僅指出了他們的用場。

  這樣有詳有略的方法,使得重點突出,因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宮的特征和本質。

  ★★ 內廷主要介紹“后三宮”:分乾清宮(12)、交泰殿、坤寧宮(13),接著總結介紹后三宮的彩畫圖案(14)和御花園(15)。

  后三宮是用途方面來寫的。抓住宮中鳳凰圖案增多特點來寫。

  ★★寫后三宮,為什么鳳凰逐漸增多呢?

  傳說鳳凰是百鳥之王,羽毛美麗,象征吉詳美好,封建統治者把后妃比作鳳,因此她們住的地方,用的東西都畫鳳。

  ★★養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藝術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東西六宮的建筑,作者只介紹了長春宮和儲秀宮,是因為這兩宮是慈禧太后住過的地方。作者描述了慈禧五十歲生日的場面, 是為了揭露封建統治者大肆揮霍,奢侈浪費的罪行。

  第三部分總的概括藝術風格: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

  寫法:首尾呼應

  2.文章是怎么把故宮給我們解說清楚的?

  首先,是抓住事物的特點,比如文章抓住了故宮總體特點,還抓住了局部建筑的特點,如對太和殿的說明。

  其次,要明確說明的順序,有序則不亂。介紹建筑的時候沿故宮的中軸線按空間順序。介紹養心殿的時候,為講述其功能的時候,又以時間為序,說明封建帝王日常統治活動。

  第三,要準確使用方位詞。介紹太和殿內景像的時候,就運用了正中、上面、背后、兩旁、殿頂、中央、周圍等方位詞

  第四,要突出重點,把對象的特征呈現出來。仍以太和殿為例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描繪龍有十次之多。為什么?寫建筑位置如: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皇帝寶座在這條線的中心點上,都抓住象征皇權的特點。

  3.小結:故宮從明永樂四年(1406)開始修建,永樂十八年(1420)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了,他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故宮博物院是一個龐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紹的東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如果全部說明,難免太多太雜,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軸線,采用空間說明順序,運用總——分——總的寫法,突出重點,詳略分明,使讀者對路線、方位、各組建筑物的特點與聯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條理十分清楚。

  在當時社會條件下,能建筑這樣高大雄偉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國珍貴的文化遺產。

  四、拓展延伸、文化熏陶

  建筑沉淀著深厚的文化,更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國家,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就會有不同風格的建筑。(圖片)

 、俨歼_拉宮是西藏的標志性建筑物,它將宮殿、寺廟與靈塔融于一體,并吸收漢族及印度、尼泊爾寺廟的建筑特色,形成獨具一格的藏族建筑風格。

 、谠颇鲜巧贁得褡寰劬拥牡胤剑鬃迨且粋有著自己光輝燦爛的科學文化的民族。白族崇尚白色,白族民居往注重門樓,門樓是整個建筑的精華部分。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石刻、彩繪、凸花磚等材料,串角飛檐,花枋輕巧,斗拱重疊、玲瓏剔透、雄厚穩重不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結構技巧上也獨具風格。

 、鬯拇竺麡,它們各具特色的造型,無不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芨屓藝@為觀止的是山西恒山的懸空寺,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設計非常精巧,建筑藝術高超。

 、萁瞎沛偅俞榻诲e,臨河的街市,背水的民宅,鄉間小船,于蜿蜒水道中緩緩而行,櫓聲篙影,漁歌回蕩,如詩如畫,儼然是夢中的水鄉……

  所以,有人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也有人說“建筑是無言的史詩”,是“人類文明的紀念碑”。

  五、布置作業

  1.故宮的設計貫穿了“君權神授”的思想,這一思想是如何體現在建筑中的,說說你的理解。

  2.在你的語文資料庫中設立一個“建筑覽勝”專欄,多方收集有關建筑的資料。

  3.從文中摘抄10個形容詞,寫一段課外練筆。

  4.以空間順序寫一篇說明文,介紹我們的學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間。

  5.變個順序說故宮

  (1)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紹故宮,你將怎樣解說?

 。2)假如逆作者的路線而行,你將如何導游?

  ★★故宮簡介

  紫禁城是中國明(1368~1644)、清(1644~1911)兩朝皇宮。1925年成立故宮博物院,俗稱故宮。

  故宮始建于明永樂XX年(1417),3年后建成,1421年明代正式從南京遷都北京。至今故宮有近6XX年歷史。

  故宮坐落于北京城南北中軸線,它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全長8公里,皇家禁苑部分約占1/3。整個建筑以中軸線為中心展開,天安門為其序幕,外朝三大殿形成高潮,景山為其終曲。整體建筑主從分明,跌宕起伏,前呼后應,左右對稱,由此形成了宮廷區乃至整個北京城的宏偉氣魄和井然秩序。僅在宮廷區范圍內,共有殿堂館舍號稱9999間半(現存8000余間),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占地72萬平方米。為了建造這座巨大的“城中之城”,明王朝傾全國人力物力,征調能工巧匠10萬余名,民夫逾百萬,所用建筑材料采自全國各地,真可謂“量中華之物力,給人間之仙闕”,堪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筑之最。

  故宮平面為長方形,其四周由高10米、長約3.4公里的宮廷圍括,墻四隅各設造型別致的角樓一座。宮墻四面分別建有宮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墻外環繞護城河,河寬52米,長3.8公里,河水清幽,終年不斷。

  故宮作為中國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其布局分外朝、內廷兩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主體,左右銜連文華、武英兩殿。三大殿以北為內廷,內廷又分中、東、西三路,中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其后是御花園;中路兩側為東、西六宮。東六宮向南是奉先殿、齋宮、南三所,西六宮向南為養心殿。內廷的外圍東有寧壽全宮,西有慈寧、壽安儲宮。這種布局,充分體現了古禮所謂“前朝后寢”的格局。前朝為“大內正衙”,后寢即所謂“三宮六院”。

  如此恢宏浩繁的建筑群,所以未給人雜亂紛繁、局促擁塞之感,主要因為突出了一條極為明顯的中軸線和重點突出、簡繁得體的建筑手法。建筑群以太和殿為重中之重,它巍然坐落于前朝的中心位置。這里是皇家政治活動的中心,皇帝繼位、大婚、朝會、殿試及命將出征均在此舉行,所以它的體量最大,等級最高,充分體現了皇權第一的思想。同在中軸線上的內廷主體建筑如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雖然也是帝、后經;顒雍吞幚碚⻊盏闹饕獔鏊谝欢ǔ潭壬蠈嵱眯陨踔脸^外朝三大殿,但它們畢竟不是重大活動的中心,所以它們的建筑規模、體量和豪華程度明顯遜于太和殿,表現出嚴格的“內外有別”。再以各殿飛檐的垂脊獸為例,太和殿設置10尊,乾清宮設置9尊,交泰殿設置7尊;而中軸線兩側的東西六宮各主要大殿僅設置5尊。由此不難看出,紫禁城內人與人之間復雜的等級關系,即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在這里被明白無誤的建筑形式完整地體現出來了。等級是權力的象征,也是皇權賴以維系的基礎,這其中政治與禮制的內涵,被我們聰明的古代匠人以簡潔明快的物質架構昭示于世人。

  故宮以其完美的古代建筑藝術,豐富的文化藝術藏品和厚重的人文精神內涵,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 篇2

  樊建華

  說在前面:在備課中,為了每個環節層次清楚,所以各處板書或投影設計單列,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把它融在一起,抓住一塊主板反復變換使用,可節省些時間!有些須探討的問題加有自己的評注,僅供參考! 

  ○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和重點:

  1.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和總分結合的方法; 

  2.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宮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的特點。

  4.進一步學習說明的方法。

  二.課時分配:三課時

  三.預習提綱

  1.通讀課文,標清自然段;

  2.看課文各頁下的注解,掌握詞語解釋;

  3.其他生字詞借助工具書正音解詞。

  ○教學過程  

  一.字詞教學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金鑾(luán)殿(diàn)    蟠(pán)龍     鎏(liú)金    藻(zǎo) 井          檀(tán)香    御(yǜ)花園       妃嬪(pín)   湛(zhàn)藍    修繕(shàn)

  鳴鐘擊罄(qìng)           詔(zhào)書    中軸(zhóu)線

  2.解釋詞語:

  磬: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

  攢:聚集,集中。

  鰲頭: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后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琉璃:用鋁和鈉的硅酸化合物燒制成的釉料,常見的有綠色和金黃色兩種,多加在粘土的外層,燒制成缸、盆、磚瓦等。

  藻井:(見課本注釋)

  蟠龍:(見課本注釋)

  中軸線:中心線。  

  二.理清順序和結構

  1. 要求學生依照課文中的導游去游覽故宮,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完成課后練習一圖。(順次板書或用投影)

 。ㄔ诖藷o法傳遞示意圖,上傳在素材庫中)

  討論重點問題: 

  1.全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 

  引導學生理清各段之間的關系,了解結構,(邊講邊板書畫線句,也可不用板書)

  問題: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么?劃出主要詞語。

  1節:故宮的位置和歷史沿革  

 。ū本┑闹行  城中之城  

  我國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五百多年歷史)             總寫

  2節:故宮整體布局及特點    

  宏大壯麗  建筑精美  布局統一(可見教用書p114頁擴展)

  3節: 午門及護城河

  4節: 三大殿概況(總寫)

  5、6節:太和殿(分寫)

  7節: 中軸線(插寫)

  8節: 太和殿(分寫)

  9節: 中和殿(分寫)

  10節:保和殿(分寫)

  11節:小廣場(前朝后廷間的過渡)

  12節:乾清宮

  13節:交泰殿

  14節:坤寧宮

  15節:御花園

  16節:神武門與景山看故宮

  三.重點研讀

  1.課文重點介紹的對象是什么?

  太和殿。 

  2. 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說明順序是怎樣的?

  對太和殿,先寫使三大殿成為統一整體的臺基——臺基修建得很高(三層臺基高七米),并且設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個圓雕龍頭),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寫太和殿外觀氣勢雄偉(是故宮最大的殿堂),色彩壯麗(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的斗拱、額枋、梁柱,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內部裝飾的莊嚴富麗(金鑾寶座、雕龍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裝飾著多姿多態的龍);最后從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說明它在設計方面的象征意義——過去封建皇帝憑借雄偉的建筑顯示威嚴。使用的說明順序是由外到內、總說和分說相結合。

  3.作者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因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個故宮的重點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統治權力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為介紹的重點。  

  4. 這部分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師生討論后明確:

  5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特點。6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8段: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

  歸納: 從外向內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寫殿內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寫。

  5. 在介紹建筑群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筑,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四. 課后作業 

  1.寫一篇介紹學校校園的說明文,字數不限。(必作題,寫在作文本上)

  2. 查找有關圖片和資料,更詳細地了解故宮的建筑及布局,然后采用與本文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家里有電腦可以上網的同學可直接在搜索欄內輸入“故宮博物院”中文字樣,即可打開故宮博物院網頁。(有條件者作)

  課后反思:

  作者郵箱: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 篇3

  知識目標

  1.積累“磬、攢、鰲頭、琉璃、藻井、蟠龍、中軸線、金鑾殿”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和詞義。

  2.了解祖國傳統的建筑藝術,了解故宮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

  3.了解方位詞在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標

  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復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2.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說明文。 德育目標

  故宮博物院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偉大創造力的集中體現。學習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進一步發揚民族的創造精神,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2.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教學方法

  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提醒學生注意方位詞的運用。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理清課文說明順序當不成問題。

  圖示法。刪繁就簡,一張醒目的方位示意圖便濃縮了全文的說明內容。

  延伸拓展法。標新立異,轉換立足點口頭介紹故宮,內化課文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故宮掛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劃分結構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重點研討太和殿相關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體會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說話訓練,采用與本文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訓練學生按一定順序介紹建筑物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多媒體顯示“故宮”全景錄像

  故宮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筑藝術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是中國數千年宮殿建筑藝術的總結性杰作,讓我們隨著作者去參觀故宮,去感受故宮的宏大壯麗和精美絕倫吧!

  設計(二)

  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今天,讓我們順著作者的指引去參觀故宮博物院,去見識它那宏大壯麗的規模與層次井然的布局。

  二、檢查預習,組織學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宮”為話題進行交流,營造學習氛圍

  1.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故宮的圖片和資料。圖片交由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給全體同學,資料由各位同學朗讀或用自己的話介紹。學生提供的資料可能包括故宮的修建經過、規模、作用、地位和與故宮有關的重大史實,介紹這些資料,有助于學生熟悉說明對象,為理解課文作準備。

  2.請游覽過故宮的同學談談見聞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攝的照片,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需要掌握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3)玲瓏:精巧細致。

  湛藍:深藍。

  布局:全面安排。

  肅穆:嚴肅而恭敬。

  幽雅:幽靜而雅致。

  悠揚:形容聲音時高時低,和諧動聽。

  井然有序:形容整齊的樣子。

  造句略。

  2.學生大聲讀課文兩遍,給每個自然段加上序號,注意方位詞語的運用。

  3.教師要求學生畫出參觀故宮的路線圖,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4.選三位同學口述參觀故宮的路線,其余同學補充。

  明確:* 端門 午門 漢白玉石橋 太和門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廣場 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御花園 順貞門 神武門

  四、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明確空間順序。

  (1)師生一同回顧關于說明文的說明順序的知識。

  多媒體顯示: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宜采用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寫建筑物的結構,離開空間順序難以讓讀者看明白。 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說明事理用邏輯順序便于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系。

  (2)提問:本文采用了哪一種說明順序?

  明確:本文是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介紹故宮的,大體上按照游覽參觀路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逐次介紹的。

  (3)學生默讀課文,按文章的說明順序填寫下面的故宮示意圖。

  教師總結:本文在安排說明順序時著眼于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由南到北,逐次介紹建筑物。作者沿著參觀路線,以*為起點,穿端門,進午門,過漢白玉石橋,來到前三殿。依次介紹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華殿、武英殿合稱為“前朝”。然后繼續向北,簡單介紹了位于中軸線上的“內廷”建筑: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御花園。最后出順貞門到神武門而離開故宮,這樣寫井然有序,條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理解課文總說、分說相結合的特點。

  學生思考,明確:第1、2段是總說,概括介紹故宮的位置、歷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總體布局和藝術風格。中間(3~15)是分說。根據故宮的特點,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廣場為界把故宮分為前朝和內廷兩部分分別加以說明。前朝主要介紹“前三殿”,先介紹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紹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內廷主要介紹“后三宮”,分乾清宮(12)、交泰殿、坤寧宮(13),接著總結介紹后三宮的彩畫圖案(14)和御花園(15)。最后一段對故宮作總的概括,再次強調其藝術特點。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筑群布局的和諧統一,使讀者獲得明確、完整的印象。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五、重點分析課文5~8段,體會課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多媒體顯示太和殿內景。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 篇4

  班級          姓名       小組       評價      

  【學習目標】

  1、讀課文,扎實記憶文中字詞,了解故宮博物院的特點。

  2、通過合作探究,掌握文章以空間為序的寫作特點。

  3、全力以赴,陽光展示,培養愛國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

  掌握文章以空間為序的寫作特點

  【使用說明】

  1、 大聲朗讀課文兩遍,充分預習:

 、 邊讀邊給生字、生詞作記號。給段落標上序號。

  ② 再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按順序主出故宮博物院的參觀路線(注意:方位詞)

 、墼诖嘶A上總結本文的說明順序有什么特點。

  2、 認真限時完成,規范書寫;小組合作討論,答疑解惑。

  【自學導航】

  一、檢查預習:

  矗立(     )  鰲頭(       ) 湛藍(      ) 琉璃(       ) 鎏金(     )

  蟠龍(     ) 中軸線(     )金鑾殿(      ) 擊磬(       ) 玉璽(    )

  檀木(     )  攢(          ) 乾清宮(    )坤寧宮(     )  zhào (     )書

  肅穆(     ) 上諭(      )額枋(       ) 藻井(      )垂脊(     )

  jiǎo(   )健 妃嬪(     )翊坤宮(    )修繕(     )jiǒng(    )

  玲瓏:

  湛藍:

  布局:

  肅穆:

  幽雅:

  悠揚:

  井然有序:

  舉世聞名:

  二、讀課文,劃分文章結構層次,概括大意,并理清說明順序。

  三、走進故宮

  1、今天我們組織一個免費旅游團,我是導游,因有事情,已先行來到太和門,你們是如何從天安門到太和門與我匯合?

  2.現在已經進入了故宮博物院,你最想看的是什么?有句話可要說在前頭,本次參觀是免費的,導游無錢可賺,我可不會給大家做詳細的講解。

  3.①走進太和殿,你有何感受?請描繪一下太和殿的外景。

  兩相對照,課文的語言好在哪里?

 、谧撸M去看看。

 、墼诮榻B中,描述龍有十次之多,為什么?

 、茏髡邽槭裁匆烟偷钭鳛榻榻B的重點?

  4.由于旅社時間安排過緊,本次參觀故宮博物院只能允許大家詳細參觀和殿,其余幾個景點只能邊走邊看了。下面我們馬上要到神武門搭車了,在出來的路上還可以欣賞到哪些宮殿呢?

  【拓展遷移】

  按空間順序畫出故宮的示意圖。

  【自主練習】

 、僖皇鞘ツ傅,它建于宋天圣年間,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XX年),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圍廊,是我國古建筑中現存最早的帶圍廊的宮殿。殿寬七間,深六間,極為寬敞,卻無一根柱子,原來屋架全靠墻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撐。廊柱略向內傾,四角高挑,形成飛檐。屋頂黃綠琉璃瓦相間,遠看飛閣流丹,氣勢十分雄偉。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個侍女,是我國現存宋代泥塑中的(1)。她們或梳妝,或灑掃,或奏樂,或歌舞,形態各異,形體豐滿俊俏,面貌清秀圓潤,眼神生動,衣紋流暢,真是巧奪天工。

 、诙堑钋爸系哪镜癖P龍。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盤龍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距今雖近千年,鱗甲須髯,仍然像要飛動,不能不叫人嘆服木質的優良與工藝的(2)。

  ③三是殿前的魚沼飛梁,這是一個方形的荷花魚沼。沼上架了一個十字形的飛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撐。橋邊的欄桿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橋上,可以(3)左右。這種突破一字橋形的十字飛梁,在我國古建筑中也是罕見的。

  1.文中橫線上(1)(2)(3)處依次應填補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1)精品;  (2)奇巧;  (3)任意

  b.(1)珍品;  (2)奇巧;  (3)隨意

  c.(1)精品;  (2)精巧;  (3)任意

  d.(1)珍品;  (2)精巧;  (3)隨意

  2.文中加粗詞“巧奪天工”是針對什么而說的?

  3.三段文字說明的對象分別是: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說明對象的建筑結構特點(每個特點不得超過25個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段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

  【本課小結】

  【當堂檢測】

  作者對“故宮博物院”的介紹可謂有條不紊,既突出了景物的特點又不蔓不枝,給了我們深深的啟迪,我們也借鑒這一寫法寫作文。

  1.介紹我們學校較有特色的一個建筑物。(如教學樓、綜合樓、操場等。)

  2.介紹教室、微機室。

  要求:任選一題,注意用空間說明順序(運用恰當的方位詞語),選定立足點。

  自主練習答案;

  1 .d   2.圣母像及侍女像的神態和造型  3.圣母殿;木雕盤龍;魚沼飛梁  4.(1)圣母殿:殿寬七間,深六間,極為寬敞,卻無一根柱子。飛閣流丹,氣勢非常雄偉。  (2)木雕飛龍: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  (3)魚沼飛梁:是一個方形荷花魚沼,沼上架十字形的飛梁,人行橋上可隨意左右。  5.空間順序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 篇5

  說在前面:在備課中,為了每個環節層次清楚,所以各處板書或投影設計單列,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把它融在一起,抓住一塊主板反復變換使用,可節省些時間!有些須探討的問題加有自己的評注,僅供參考! 

  ○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和重點:

  1.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和總分結合的方法; 

  2.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宮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的特點。

  4.進一步學習說明的方法。

  二.課時分配:三課時

  三.預習提綱

  1.通讀課文,標清自然段;

  2.看課文各頁下的注解,掌握詞語解釋;

  3.其他生字詞借助工具書正音解詞。

  ○教學過程  

  一.字詞教學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金鑾(luán)殿(diàn)    蟠(pán)龍     鎏(liú)金    藻(zǎo) 井          檀(tán)香    御(yǜ)花園       妃嬪(pín)   湛(zhàn)藍    修繕(shàn)

  鳴鐘擊罄(qìng)           詔(zhào)書    中軸(zhóu)線

  2.解釋詞語:

  磬: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

  攢:聚集,集中。

  鰲頭: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后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琉璃:用鋁和鈉的硅酸化合物燒制成的釉料,常見的有綠色和金黃色兩種,多加在粘土的外層,燒制成缸、盆、磚瓦等。

  藻井:(見課本注釋)

  蟠龍:(見課本注釋)

  中軸線:中心線。  

  二.理清順序和結構

  1. 要求學生依照課文中的導游去游覽故宮,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完成課后練習一圖。(順次板書或用投影)

  討論重點問題: 

  1.全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 

  引導學生理清各段之間的關系,了解結構,(邊講邊板書畫線句,也可不用板書)

  問題: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么?劃出主要詞語。

  1節:故宮的位置和歷史沿革  

 。ū本┑闹行  城中之城  

  我國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五百多年歷史)             總寫

  2節:故宮整體布局及特點    

  宏大壯麗  建筑精美  布局統一(可見教用書p114頁擴展)

  3節: 午門及護城河

  4節: 三大殿概況(總寫)

  5、6節:太和殿(分寫)

  7節: 中軸線(插寫)

  8節: 太和殿(分寫)

  9節: 中和殿(分寫)

  10節:保和殿(分寫)

  11節:小廣場(前朝后廷間的過渡)

  12節:乾清宮

  13節:交泰殿

  14節:坤寧宮

  15節:御花園

  16節:神武門與景山看故宮

  三.重點研讀

  1.課文重點介紹的對象是什么?

  太和殿。 

  2. 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說明順序是怎樣的?

  對太和殿,先寫使三大殿成為統一整體的臺基——臺基修建得很高(三層臺基高七米),并且設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個圓雕龍頭),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寫太和殿外觀氣勢雄偉(是故宮最大的殿堂),色彩壯麗(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的斗拱、額枋、梁柱,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內部裝飾的莊嚴富麗(金鑾寶座、雕龍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裝飾著多姿多態的龍);最后從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說明它在設計方面的象征意義——過去封建皇帝憑借雄偉的建筑顯示威嚴。使用的說明順序是由外到內、總說和分說相結合。

  3.作者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因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個故宮的重點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統治權力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為介紹的重點。  

  4. 這部分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師生討論后明確:

  5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特點。6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8段: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

  歸納: 從外向內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寫殿內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寫。

  5. 在介紹建筑群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筑,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四. 課后作業 

  1.寫一篇介紹學校校園的說明文,字數不限。(必作題,寫在作文本上)

  2. 查找有關圖片和資料,更詳細地了解故宮的建筑及布局,然后采用與本文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家里有電腦可以上網的同學可直接在搜索欄內輸入“故宮博物院”中文字樣,即可打開故宮博物院網頁。(有條件者作)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 篇6

  《故宮博物院》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文章,全文按照游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并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文章四至十自然段是對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介紹,作者先介紹臺基,然后分別介紹三大殿。太和殿是介紹重點,作者先介紹其布局和外觀,寫了它的高度、面積、格局、色彩,以及雄偉壯麗的氣勢,接著寫外觀,寫內景,然后筆鋒一轉,插入了一段:“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全長約八公里。”之后,又寫了太和殿的作用。

  插入的這一自然段,一般的看法認為是插寫,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1999年版)認為這一段“介紹三大殿建筑在中軸線上,突出皇帝寶座就在這條線上的中心點,借以象征皇權。”

  筆者不敢茍同上述觀點。首先,不能認為這一段是插寫。全文是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作者先總體介紹“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臺基上”,然后開始介紹太和殿,在介紹太和殿的同時,插入對三大殿總體介紹的一段,是不妥當的。如果一定要“插寫”,插入的內容也應該與太和殿有關,而不能是包容三大殿的內容。其次,認為這一段是為了“突出皇帝寶座就在這條線上的中心點,借以象征皇權”,這種看法也有失偏頗。說明文的語言具有準確、簡明、周密的特點,讀者只有通過作者的詳細介紹才能對某一事物產生具體了解。換言之,作者對資料介紹的多少與讀者接收到的信息成正比例,讀者能夠想像的空間很有限。事實上,我們在閱讀說明文時,也不可能像讀小說、詩歌那樣去展開豐富的想像和聯想。這篇文章中,作者并沒有明確指出“皇帝的寶座就在這條線上的中心點”,讀者當然得不到這樣的信息。

  筆者以為,這一段文字破壞了文章的整體結構,且不符合語言表述習慣。結構文章的方式一般有總分、分總、總分總三種。四至十自然段對三大殿的介紹作者采用的是總分結構,插入這一段后,使這個部分的結構變成了總分總分式,這樣的結構是不合常規的。通常情況下,我們在說明某一種事物時,總是先把一個方面說完后,再轉入另一個方面,而不會在說明一個方面的同時,插入一些與這方面沒有關聯的內容。插入這一段文字,就使說明順序變為總體介紹三大殿,再介紹太和殿的外觀和內景,又介紹三大殿的位置,然后介紹太和殿的作用。這顯然是不合情理的。

  根據上述分析,筆者以為,如果把這一段移到介紹臺基的段落(第4段)后,使這個部分構成總分結構,說明層次就清楚了。

  湖北省?悼h龍坪鎮中心心學校    姜楚華

  郵編:441616

  電話:299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 篇7

  一、加粗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頭(áo)    正(yōng)  然(huí)              璃瓦(liú)b.藍(zhàn)  額(fāng)  立(zhù)              中線(zhóu)c.龍(pán)   金(liú)   后(fēi)              紫城(jīn)d.香(tán)   擊(qìng)  井(zǎo)              金殿(luán)二、從下列語句中,選出只有兩個錯別字的一句是(    )a.大殿廓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b.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墻,錯綜相聯,而景然有序。c.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d.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廷院,彎彎的金水河象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河上是五坐精美的漢白玉石橋。三、填空題故宮又稱________和________,它的“三大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三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豆蕦m博物院》說明的重點是________。四、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故宮博物院》一文采用的是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使我們對故宮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b.《故宮博物院》的特征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c.作者是以自己參觀的路線作為說明順序的,這也是故宮由南到北的建筑順序。d.說明文中沒有詳寫和略寫的區別,而記敘文中有這種區別。五、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問題(一)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姿多彩,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________。2.“金瑣窗”的“瑣”的意思是________。3.兩段文字分別先從________部說明了________;再從________部說明了________。4.太和殿的特征是________,殿內裝飾以龍為主題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5.第二段中運用了哪些方位詞語?立足點是什么? 6.文中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方式是________。7.選文對太和殿的說明體現了故宮的什么特點? (二)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間,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02年),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圍廊,是我國古建筑中現存最早的帶圍廊的宮殿。殿寬七間,深六間,極為寬敞,卻無一根柱子,原來屋架全*墻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撐。廊柱略向內傾,四角高挑,形成飛檐。屋頂黃綠琉璃瓦相間,遠看飛閣流丹,氣勢十分雄偉。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個侍女,是我國現存宋代泥塑中的(1)。她們或梳妝,或灑掃,或奏樂,或歌舞,形態各異,形體豐滿俊俏,面貌清秀圓潤,眼神生動,衣紋流暢,真是巧奪天工。②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盤龍。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盤龍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距今雖近千年,鱗甲須髯,仍然像要飛動,不能不叫人嘆服木質的優良與工藝的(2)。③三是殿前的魚沼飛梁,這是一個方形的荷花魚沼。沼上架了一個十字形的飛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撐。橋邊的欄桿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橋上,可以(3)左右。這種突破一字橋形的十字飛梁,在我國古建筑中也是罕見的。1.文中橫線上(1)(2)(3)處依次應填補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a.(1)精品;  (2)奇巧;  (3)任意b.(1)珍品;  (2)奇巧;  (3)隨意c.(1)精品;  (2)精巧;  (3)任意d.(1)珍品;  (2)精巧;  (3)隨意2.文中加粗詞“巧奪天工”是針對什么而說的?3.三段文字說明的對象分別是: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說明對象的建筑結構特點(每個特點不得超過25個字)。(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①段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三)①馳名世界的凡爾賽宮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爾賽鎮,它是人類藝術寶庫的一顆燦爛的明珠。②凡爾賽宮建于路易十四時代,1661年動土,1689年竣工,至今約有290年的歷史。全宮占地110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為11萬平方米,園林面積100萬平方米。宮殿建筑氣勢磅礴,布局嚴密、協調。正宮東西走向,兩端與南宮和北宮相銜接,形成對稱的幾何圖案。宮頂建筑摒棄了巴羅克的圓頂和法國傳統的尖頂建筑風格,采用了平頂的形式,顯得端正而雄渾。宮殿外壁上端,林立著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優美,栩栩如生。③凡爾賽宮宏偉、壯觀,它的內部陳設和裝潢富于藝術魅力。500多間大殿小廳處處金碧輝煌、豪華非凡。內部裝飾,以雕刻、巨幅油畫及掛毯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紀造型超絕、工藝精湛的家具。宮內還陳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其中有遠涉重洋的中國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畫家、裝潢家勒勃蘭和大建筑師孟沙爾合作建造的鏡廊是凡爾賽宮內的一大名勝。它全長72米,寬10米,高13米,連結兩個大廳。長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園開的巨大的拱形窗門,另一面鑲嵌著與拱形窗對稱的17面鏡子,這些鏡子由400多塊鏡片組成。鏡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蘭的巨幅油畫,揮灑淋漓,氣勢磅礴,展現出一幅幅風起云涌的歷史畫面。漫步在鏡廊內,碧澄的天空、靜謐的園景映照在鏡墻上,滿目蒼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蔥蘢的園林中。④正宮前面是一座獨特的法蘭西式大花園。園內樹木花草的栽植別具匠心,景色優美恬靜,令人心曠神怡,站在正宮前極目遠眺,玉帶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點點,兩側大樹參天,郁郁蔥蔥,綠陰中女神雕像亭亭玉立。近處是兩池碧波,沿池的銅塑豐富多姿,美不勝收。1.第①段交代凡爾賽宮________的,并用了________的說明方法突出凡爾賽的藝術價值。2.第②段是交代凡爾賽宮________和________的時間,然后說明全宮占地總面積,從中可以知道凡爾賽宮共分兩大部分:________和________。3.第②③段中使用什么說明方法,并各舉例分析其作用。 4.作為宮殿建筑,故宮博物院和凡爾賽宮有什么相似之處? 5.在建筑、陳設、裝潢等方面,兩座宮殿的主要不同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一、d二、b(a.廓(廊)  b.聯(連)景(井)  d.廷(庭)象(像)坐(座))三、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太和殿。四、c五、(一)1.列數字  2.連環形花紋  3.外;太和殿的外觀;內;內部裝飾4.最大;皇帝是龍的化身  5.方位詞:正中、上面、背后、兩旁、中央、周圍、下面;立足點:朱漆方臺和雕金蟠龍  6.描寫  7.宏大壯麗,建筑精美(二)1 .d   2.圣母像及侍女像的神態和造型  3.圣母殿;木雕盤龍;魚沼飛梁  4.(1)圣母殿:殿寬七間,深六間,極為寬敞,卻無一根柱子。飛閣流丹,氣勢非常雄偉。  (2)木雕飛龍: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  (3)魚沼飛梁:是一個方形荷花魚沼,沼上架十字形的飛梁,人行橋上可隨意左右。  5.空間順序  (三)1.地理位置;打比方2.動工;竣工;宮殿建筑;園林  3.“全宮占地110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為11萬平方米,園林面積100萬平方米”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凡爾賽宮占地面積大、氣勢磅礴的特點。“宮頂建筑摒棄了巴羅克的圓頂和法國傳統的尖頂建筑風格,采用了平頂的形式”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突出了它的端正、雄渾的特點。  4.規模宏大,布局嚴密、和諧,建筑精美,外觀壯麗。  5.故宮突出封建帝王的皇權地位;凡爾賽宮講究藝術魅力和欣賞價值。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 篇8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三、學習方位詞。教學設想

  一、運用已經學過的關于說明文的知識和本文的“預習提示”,理清本篇的結構層次和說明順序,可結合讓學生填寫示意圖的方式進行。

  二、重點研讀介紹太和殿和養心殿的有關段落,其他說明可—讀而過。在討論中,強調介紹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筆墨,要詳略得當,詳略的處理卻須根據建筑物的特點而定。

  三、師生共同總結,當堂完成一定量的練習。

  四、教學時數: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預習,掃除文字障礙: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金鑾(luán)殿蟠(páan)龍鎏(liú)金

  玉璽(xǐ)妃嬪(Pín)湛(zhàn)藍

  上諭(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宮

  修繕(shàn)擊罄(qìng)詔(zhào)書

  2.解釋加點的字:

  舉世聞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濱(沿著)

  殘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禍國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閱讀“學習重點”和“自讀提示”,明確學習本課的重點。

  二、速讀,理清結構層次:

  1.教師發下示意圖(部分城門、宮殿名稱可預先填上),要求學生依照書上的導游去游覽故宮。按照課文介紹的順序把書上提到的城門、宮殿在圖上填全,并用線條和箭頭連結起來,讓學生對故宮的整體布局有總的印象。

  2.提問:故宮的整體布局分為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學生根據課文第十一段的內容和所填示意圖作口述。)

  3.分析課文結構層次及各部分的說明中心:

  教師點撥,學生討論,歸納:

  第一部分(1):概括說明故宮稱屬、歷史及現狀。

  第二部分(2—21):介紹故宮的歷史、現狀、規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紹故宮的文物價值和興衰歷史。

  三、導讀,討論重點問題:

  1.全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

  2.課文重點介紹的對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內廷——養心殿)

  3.研讀5—8段重點介紹太和殿的部分,

  討論:

  (1)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點來介紹的?劃出表現這些特點的主要詞語。

  (3)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從對太和殿的介紹中你能看出故宮建筑設計的主要特色嗎?

  (4)這部分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師生討論后明確:

  寫太和殿:

  5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特點。如:湛藍、金黃色、青藍點金、紅色、金鎖窗、朱漆門。

  6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

  7段:寫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權的特點。如: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皇帝寶座在這條線的中心點上。

  8段: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如:跪滿百官、排列儀仗、皇帝端坐、鳴鐘擊罄、煙霧繚繞。

  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面、最突出地體現了故宮的本質特征,即處處反映出以皇帝為中心、皇權至上的建筑設計特點。所以建殿于中軸線上;因皇帝自詡為真龍天子,因而處處飾以龍形。

  這部分采用了從外向內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寫殿內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寫:正中、上面、背后、兩旁、殿頂、中央、周圍等。請注意方位詞語及其在表意上的準確性。

  4.研讀17—18段,重點介紹養心殿的部分,討論:

  (1)這兩段重點介紹了什么內容?

  (2)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3)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明確:這兩段重點介紹了養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統治活動的中心。是按時間順序進行說明的,采用了舉例說明的方法。

  四、總結,完成課堂練習:

  1.在眾多的宮殿中,作者為什么要選擇太和殿和養心殿作為重點來介紹?

  明確:從全文看,重點說明前朝和內廷;就局部而言,重點介紹太和殿和養心殿。因為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文體,最能體現故宮建筑設計的特色——處處體觀封建帝王“唯我獨尊”、皇權至上的思想。重點介紹此殿,就能使讀者窺一斑而知全貌。養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動中心,文章較詳細地介紹封建帝王的罪惡歷史,說明它在歷的重要“位置”,自然能體現出“故宮”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點說明。

  2.在介紹建筑群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筑,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重點與詳略的安排,卻要根據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課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體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確:2、21段都是對故宮全貌的總寫,而且前后呼應。這兩段之間的部分則是對故宮建筑的分寫,這樣顯得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4.4、11段分別是對“三大殿”和“內廷”的總寫,這兩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對“三大殿”和“內廷”的分寫。11段在全文中還起著分界、過渡的作用。

  5.至此,明確本文采用的說明順序:

  本文是按照先總后分再總的順序寫的。分說以方位為序,由南到北、從外入內寫去。這樣,有利于說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條有理,結構嚴謹,給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課堂練習:

  (1)在內填字來完成短語,并按要求歸類:(只填序號)

 、僖幠(宏)大②莊嚴肅(穆)③大肆揮(霍)④重重殿宇⑤舉世(聞)名⑥(煥)發光彩⑦煙霧(繚)繞⑧腐朽昏(庸)⑨龍鳳(呈)祥⑩池館水(榭)

  名詞短語④⑩動詞短語③⑤⑥

  形容詞短語②⑧主謂短語①⑦⑨

  (2)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俟蕦m就是古時候所說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蠻殿。東西六宮的養心殿則是清朝二百年間封建帝王統治活動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層層殿宇,重重樓閣,道道宮墻,錯綜相連。(×)

 、壅n文之所以重點介紹太和殿和養心殿,是因為這兩座宮殿規模,裝飾最絢麗,能集中體現故宮建筑群的藝術風格。(×)

  ④《蘇州園林》、《中國石拱橋》、《故宮博物院》三篇說明文都是按照先總說后分說的順序說明事物特點的。(×)

  (3)課后完成“揣摩·運用”四的練習。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 篇9

  作 業 導 航

  1.把握本文的說明順序,注意方位詞語的使用

  2.把握常用的說明方法

  3.了解故宮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

  一、基礎部分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矗立(chù) 琉璃(liú) b.湛藍(zhàn) 藻井(zào)

  c.擊磬(qìnɡ) 金鑾殿(luán) d.蟠龍(pán) 中軸線(chóu)

  2.解釋加點的字。

  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湛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肅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蟠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課文填空。

 。1)故宮博物院,坐落在____________,是我國現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代宮殿建筑群,有____________年歷史了。這是________兩代的皇宮,當時叫__________。

 。2)本文可看作一篇____________,采用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__。作者的參觀路線基本上是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中軸線。

  4.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說明方法。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F在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 )

 。2)宮城呈長方形,占地72萬平方米。( )

 。3)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 )

  閱讀下文,完成5~9題。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從午門到tian安門延伸到正陽門、永定門,往北從神武門到地安門、鼓樓,全長約八公里。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里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

  5.課文介紹故宮博物院時,褒什么?貶什么?

  6.第二段在介紹太和殿內景時,用了六個方位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這些詞語看該段的立足點是什么?說明順序是怎樣的?

  7.為什么對龍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

  8.作者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為說明重點?

  9.強調太和殿建筑在中軸線上,用意是什么?

  二、提高部分

  閱讀《氣候的威力》(節選),完成10~13題。

  ①然而,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人類在到達南極之前,實際上并不真正了解氣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诰湍蔑L來說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級臺風的風速也不過是每秒32.6米,但10級以上大風就足以使墻傾屋毀、地動山搖,造成災難性的后果,使人類的生命財產遭到巨大損失。而在南極,風速卻常常可以達到每秒55.6米,有時甚至可達每小時三百多千米!因此,人們把南極叫做“暴風雪之家”,或者稱之為“風極”。這樣的風速對于人類的生存來說,無疑是一種嚴重的威脅。

  ③大風的直接后果則是導致了極度的寒冷。(a)1960年8月24日,蘇聯人在他們設在東南極中心地區的東方站里,觀測到了-88.3℃的極低溫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東方站又記錄到了-89.6℃的溫度;同年7月,新西蘭人在他們的萬達站也記到了同樣的溫度。這還不是最低溫度。據說,1967年初,挪威人在極點站曾記錄到-94.5℃的最低溫度。(b)在這樣的氣溫之中,一塊鋼板掉在地上,就會摔得粉碎,一杯熱水潑到空中,落下來就變成了冰雹。(c)

 、苣蠘O的氣候不僅表現在狂風和嚴寒上,而且表現在它的變幻莫測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勝防。例如,1970年,美國的一架運輸機在只剩下最后40分鐘的路程時,突然刮起了特大暴風。結果,運輸機失去了控制,折斷了一個翅膀,撞壞了著陸架。實際上,在南極的活動中,像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

  10.下面是對上述4段文字內容的概括,其中不恰當的是( )

  a.人類不了解氣候到底有多大威力。

  b.南極的風極大,被稱為“風極”。

  c.南極氣候極度寒冷。

  d.南極的氣候變幻莫測。

  11.第②段所用的說明方法有哪些?其中“舉例子”方法說明了什么問題?

  答:說明方法有:①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舉例子”方法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這種條件下,人類的生存將會受到多大的威脅和考驗就可想而知了”這句話應放在第③段的什么位置上?(a)處,(b)處,(c)處。正確的是________

  13.第③段所用的說明方法是____________,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__順序,從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

  三、試一試

  14.課堂上,老師正在講課,一學生伏在桌上睡著了。“啪!——”老師用教棒敲醒了睡覺的學生,很生氣地說:“你怎么這樣不爭氣,一摸到書,就睡著了!

  學生抬起頭,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師和同學都笑了。

  參考答案:

  一、1.b(藻—zǎo)

  2.直立、高聳 深 恭敬 蟠曲

  3.(1)北京的中心 最大 最完整 五百多 明清 紫禁城

  (2)解說詞 空間順序 南 北

  4.作詮釋 列數字 打比方

  5.褒:建筑物的精美,勞動人民的智慧,歷史文化價值。 貶:故宮是封建統治的中心,它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明清共24個皇帝在此盤踞。作者憎恨、揭露他們。

  6.正中、背后、兩旁、中央、周圍、下面 以朱漆方臺為立足點,由上向后,向兩旁;以雕金蟠龍為立足點,向周圍,向下。

  7.因為故宮的建筑突出龍,所以對故宮的說明也要突出龍。而龍又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龍天子”,也是皇權的象征,突出龍,也就是突出皇權的威嚴。 而太和殿又是皇帝發號施令,統治封建王朝的中心,所以,這里到處要突出龍的形象。

  8.太和殿與中和殿、保和殿,同是紫禁城的中心。而太和殿又是中心之中心,它是皇帝的寶座所在地,是皇帝權力的象征,是舉行重大典禮時皇帝受朝賀的地方。

  9.突出皇帝寶座就在這條線上的中心點,突出皇權這個核心。

  二、10.a

  11.作比較 列數字 舉例子 大風對人類生存是嚴重的威脅

  12.c

  13.舉例子 邏輯 概括 具體

  三、14.我是睡著了,還拿著書呢!(能強調學生用功,逗樂師生即可)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故宮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養愛國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間為序的寫作特點。

  3.了解以空間為序寫文章必須確定立足點(觀察點)和準確使用方位語言(方位詞和方位短語)

  4.體會本文圍繞中心突出重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ㄒ唬⿲耄汗蕦m曾經是我國明清兩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會情不自禁地贊嘆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統一。特別是在那連綿錯落的宮殿中所珍藏的無數稀世珍寶更是和其建筑藝術一樣聞名于民,每個參觀者從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華靡費,并為廣大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驚嘆不已。

 。ㄌ釂枺┠男┩瑢W去過故宮?請講講你見到了哪些建筑?(略)從剛才同學的回答來看,大部分同學未到故宮,那么我們來看課文是怎樣介紹故宮的。

 。ǘ┬率冢

  1.正音解詞:

  矗立(chù)   鰲頭(áo)       湛藍(zhàn)     琉璃(liú)

  蟠龍(pán)   中軸線(zhóu)   金鑾殿(luán)    擊磬(qìng)

  檀木(tán)   攢(cuán)        乾清宮(qián)   坤寧宮(kūn)

  肅穆(mù)   奏極(zòn)       額枋(fāng)     藻井(zǎo)

  矯。╦iǎo)   妃嬪(pín)      翊坤宮(yì)     迥然不同(jiǒng)

  2.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故宮)

  (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順序說明的?(空間順序)

 。3)給課文劃分段落

  〈1〉介紹故宮概貌。

  〈2〉分別介紹故宮中的前三殿,后三宮、御花園。

  〈3〉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宮全貌。

  3.課文分析:

  方位詞的準確運用是我們這一課的重點之一,請同學們用彩色筆,隨著我們講解課文劃下來。

  第一部分

  朗讀這一段,看看這兩節分別講了什么內容。

  請一位同學說說第一節介紹了故宮哪幾方面的內容?

  (位置、歷史、地位)概括介紹故宮博物院。故宮有幾個名稱?誰能說出它們的由來?

  (1)紫禁城,以建筑命名,整個建筑群在城墻內,表示皇帝的最高權威,在北京城中

 。▃hě)

  心,又稱城中之城,墻為赭色,因此稱赭色城的禁區為~。

 。2)故宮,從明清兩代皇帝的宮殿得名,“故”指從前的(事情或處所),明清兩代是早已過去的舊事,因此我們今天稱他們的宮殿為~。

 。3)博物院,展覽陳列各種文物或標本,供人們參觀的地方,“院”指全國性的最大規模的。)

  掛圖,讓同學說明2節介紹了哪些地方。

 。ǔ菈Γ凰淖情T;宮城的形狀占地,宮殿和房屋的數目;護城河;角樓)介紹了故宮的總體布局。這一節哪句話介紹了故宮的藝術風格?

  (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這句話提綱挈領,把故宮雄偉壯麗的全貌作了概括說明,從三方面講出了建筑群的特點,是全文的總領句,請畫下來記住。

  第二部分

  從第3節開始,作者帶領我們按空間順序游覽故宮,那么從文中看來,作者游覽故宮是從哪開始的?

  (tian安門)我們將由南向北游覽故宮。

  作者運用了哪些詞,把我們從tian安門帶到故宮?(見書)

  這些詞的運用體現了什么?(空間方位的轉移)

  “進了太和門,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課文用了幾節來寫三大殿(4—10節)

  4節總寫了三大殿,三大殿外觀上的特點是什么?

  (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臺基上,臺基有三層

 、谄妫ㄅ_基):〈見書劃線處〉)

  大家試想一下,下雨的時候,水從鰲頭里流出來,象不象是千百條龍在噴水。

  △作者將立足于七米高的臺基上,依次介紹三大殿。

  對于三大殿,作者所用筆墨并不平均,而是重點介紹了太和殿,5節是從哪方面介紹的?(外觀)

  讀課文,作者分別從高度、面積、格局、色彩、氣勢來介紹太和殿的外觀。

  太和殿是故宮最大的殿堂,金黃、大紅看上去富麗堂皇,再襯上藍天,白玉石臺基,更是艷麗奪目,金碧輝煌,體現了前面所說的“宏大、壯麗”。

  6節、作者介紹太和殿由外觀轉入內景,對內景的描寫,哪個字用得最多?(“龍”)

  這一節不僅寫出了殿中龍的圖案之多,而且寫出了“雙龍戲珠,單龍飛舞”以及“行龍、坐龍、開龍、降龍”等多姿多態的龍,并且在最后加上“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使得這些圖案更顯得生動活潑,聯想到臺基上看到的一千多個龍頭,我們簡直到了“龍”的世界。

  做書后練習四

  7節、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軸線上?象征皇權

 。ㄏ笳饕磺幸曰实蹫楹诵,一切權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統治者希望他們的皇位代代相傳,永世不變)

  8節、太和殿的用途是什么?(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大典是什么樣的呢?文章描繪了大典時的場面,臺基下跪拜的百官,御道兩邊的儀仗,端坐于寶座上的皇帝,以及鐘磬鼓樂的幽遠聲,煙霧迷蒙,繚繞著一種神秘莫測,莊重肅穆的氣氛,同時也突出了太和殿的重要作用。

  對于太和殿作者用了這么多筆墨,那么他又是如何寫中和殿、保和殿的呢?

  對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僅僅指出了他們的用場。

  這樣有詳有略的方法,使得重點突出,因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宮的特征和本質。

  第二課時

  朗讀11節,并說明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過渡)

  我們看課文“ab”,這說明紫禁城以小廣場為界,可以分為兩部分,并指出“c”,這里回顧照應了前一部分,接著又提示了后半部分所寫的主要內容“d”,這就為我們提示了后半部分的主要層次,因此這節在文章結構上起分界,樞杻的作用。

  12、13節寫了哪幾個建筑?(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是從哪方面來寫這后三宮的?(用途)

  14節合寫后三宮,抓住什么特點來寫的?(宮中鳳凰圖案增多)為什么鳳凰逐漸增多呢?

  (傳說鳳凰是百鳥之王,羽毛美麗,象征吉詳美好,封建統治者把后妃比作鳳,因此她們住的地方,用的東西都畫鳳)我們可以看到,這節和6節寫龍的裝飾相比較,所用詞語②式都相似,彼此相映成趣。

  15節大致介紹了東西六宮,16、17節則重點介紹了養心殿,作者介紹養心殿時,用了哪個修飾詞?(引人注目)

  前面加上一個“最”,使程度又加深了一步,那么養心殿為什么最引人注目?

  正是由于養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藝術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18節從養心殿往北到了什么地方?(西六宮)

  對于東西六宮的建筑,作者只介紹了長春宮和儲秀宮,原因是什么?(這兩宮是慈禧太后住過的地方)

  之后作者又描述了慈禧五十歲生日的場目,為什么?

 。ń衣斗饨ńy治者大肆揮霍,奢侈浪費的罪行)

  19節、“后三宮往北就是御花園”,作者的立足點已轉移到御花園,這段的文字比較生動活潑,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概括描述)

  作者從一個觀賞者的感覺出發為我們介紹了御花園的總體特色。(讀20節第1句)“景山”是在故宮內部嗎?從哪看出來的?

  (神武門對面就是景山)

  朗讀“站在……驚嘆”作者把我們帶到景山高處,回望故宮全貌,同時又點出故宮宏偉、壯觀、和諧統一的建筑風格,是什么寫法?(首尾呼應)

 。ò鍟┛傮w布局

  總概貌 藝術風格: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

  (2)封建統治中心——為封建統治者服務→憎

  語法•祈使句和感嘆句

  1.祈使句

  用來要求別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

  要求(1)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語氣詞

  分類(1)要求:有命令、請求、催促、勸說等不同語氣

  (2)禁止:有命令、勸阻等語氣

  一般都有“不要”“不準”“禁止”“嚴禁”“勿”“別”等表示禁止的詞語。

  △表示請求的祈使語句,還可采用疑問句的形式,把話說得委婉些,帶有商量的語氣。

  2.感嘆句

  用來表示某種感情的句子。

  要求(1)書面上用感嘆句

  (2)句末常有“啊”“啦”“了”等語氣詞。

  感嘆句是用來表示某種強烈感情的句子,感嘆句有感嘆語調,句末常用“啊、啦、了”等語氣助詞,書面上感嘆語調一般用嘆號來表示。

  感嘆句的構成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由嘆詞非主謂句構成感嘆句。這種感嘆句只表達一種強烈的感情(喜悅、悲傷、嘆息、憤怒、驚訝等),不陳述什么事情。例如:

  1.哼!(別裝蒜了!)

  2.嘿。ㄎ蚁肫饋砹。)

  (二)由其他非主謂句構成感嘆句。例如:

  1.多漂亮的衣服啊!(由形容詞非主謂句構成的感嘆句)

  2.刮大風啦。ㄓ蓜釉~非主謂句構成的感嘆句)

 。ㄈ┯芍髦^句構成感嘆句。例如:

  1.這孩子真聽話!

  2.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偉大民族的優秀兒女!

 。ㄋ模┯伞昂茫稳菰~+的”作定語的名詞短語構成的感嘆句。例如:

  1.好大的雪!

  2.好勇敢的人!

  【練習題】

  指出下邊的感嘆句是怎樣構成的。

  1.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祖國的希望!(    )

  2.太棒了!

  3.哎呀。ㄎ业能囂ピ耍。

  4.好大的口氣。   )

  5.多好的天氣呀。    )

  【參考答案】

  1.主謂句構成

  2.其他非主謂句構成

  3.嘆詞非主謂句構成

  4.名詞短語構成

  5.其他非主謂句構成

  祈使句

  祈使句是用來要求別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祈使句用祈使語調,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語氣詞。在書面上,語氣強烈的祈使句用嘆號來表示語調,語氣較和緩的祈使句可以用句號來表示語調。

  祈使句分為要求和禁止兩類,每一類又有多種不同的語氣。

 。ㄒ唬┍硎疽蟮钠硎咕

  要使別人做什么事,有命令、請求、催促、勸說等不同的語氣。例如:

  1.把這件事給我查清楚!(命令語氣)

  2.先生,種田人可憐,你們行一點好心,少賺一點吧。(請求語氣)

  3.上課時間到了,快走。ù叽僬Z氣)

  4.菠菜兩角一斤,夠便宜了,你稱上幾斤吧。(勸說語氣)

 。ǘ┍硎窘沟钠硎咕

  禁止別人做什么事,也有命令,勸阻等不同語氣。這類祈使句一般都有“不要”、“不準”、“禁止”、“嚴禁”、“勿”、“別”等表示禁止的詞語。例如:

  1.不準大聲喧嘩。钫Z氣)

  2.你們別干擾他!(勸阻語氣)

  3.此處嚴禁煙火!(命令語氣)

  應當注意的是,祈使句的主語只能是“你、你們、您、咱們”,不能是第一人稱代詞和第三人稱代詞。例如:

  “你們走吧!”不能說“他們走吧!焙笳邔嶋H上是陳述句。

  【練習題】

  指出下邊句子各表示哪一種祈使語氣。

  1.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你出來講。    )

  2.你趕緊離開這里吧。    )

  3.(井岡山的翠竹啊。┤グ桑グ,快快去吧。    )

  4.咱們還是走大路吧,大路平安。(    )

  5.不準抄襲他人的答卷。    )

  6.這里修路,禁止通行!(    )

  【參考答案】

  1.命令    2.勸說

  3.催促    4.請求

  5.禁止    6.禁止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 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知識: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而本課是這一單元中一篇以空間順序進行說明的文章。

  二、教學對象分析

  首先初中學生空間概念不很強,其次是有許多學生沒有見過故宮!皟H憑老師一張嘴,任你天花亂墜”的講析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所以,只有憑借直觀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然后才能達到目的。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從而突破空間想象困難,明確說明文的空間順序。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理解故宮的建筑布局及特點。

  2、培養把握實物說明文空間順序和立足點的能力

  3、開闊眼界,激發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理解說明的空間順序——條理性

  (2)方位詞的準確運用——立足點

  2、難點:找立足點。

  五、教法設計

  從實際出發,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性情陶冶與知識拓展相結合以及學生本位的原則確定本課的教法:

  1、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興趣。

  2、讓學生當導游,從總體上把握全篇說明順序、建筑結構及布局,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3、以課文第六段為突破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實現以點代面的目的,突出課文重點,解決難點。

  4、口頭作文,鞏固知識,促使能力遷移。

  六、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一提起北京,大家就會想到什么?(長城、故宮、圓明園、天壇、頤和園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古城,長城、故宮、天壇、頤和園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紅墻黃瓦的巍峨宮殿,去領略我國古代宮殿建筑的風采。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初讀課文,我了解到

  ”的句式,談對課文的理解。

  2、小結:全文按照參觀游覽的路線,詳略得當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從不同方面印證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一”的特點,高度贊揚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精美和勞動人民的智慧。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重尋作者行蹤

  1、請到過故宮的同學當導游,演示課件,帶領全班同學參觀故宮。

  2、師生一起理清課文說明順序:

  (1)、填寫課后練習一中的圖表

  (2)、小結:文章基本上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推進,又輔以左右(東西)兩旁建筑加以介紹,同時將線路上的建筑分成幾個部分,總體、個別介紹相結合,給人清晰鮮明的印象

  3、變個順序說故宮

  (1)、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紹故宮,你將怎樣解說?

  (2)、假如逆作者的路線而行,你將如何導游?

  (四)、精讀5——8段,引導學生透徹理解寫太和殿的文字

  1、作者為什么重點解說太和殿?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個故宮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統治權利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中代表性,外觀氣勢雄偉、色彩壯麗,內部裝飾莊嚴富麗,處處飾以龍形,且建于中軸線上,面、最突出地體現了故宮的本質特征,即處處反映出以皇帝為中心,皇權至上的特點。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 篇12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很高興今天能參加這次的說課比賽.我今天要說的課題是《故宮博物院》.我將從教材,學生,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課時安排,教學步驟,板書等幾個方面來具體解說我對這一課書的教學設計.

  第一說教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知識: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而本課是這一單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間順序進行說明的文章.課文容量很大又缺乏趣味性,相對比較枯燥.但課文內容簡單,語言淺顯,易于理解.

  第二說學生:

  首先初中學生空間概念不很強,其次是有許多學生沒有見過故宮."僅憑老師一張嘴,任你天花亂墜"的講析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所以,只有憑借直觀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然后才能達到目的.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從而突破空間想象困難,明確說明文的空間順序.

  第三,根據對教材以及學生情況的分析我設立了一下教學目標:

  1.認識理解故宮的建筑布局及特點.

  2.培養把握實物說明文空間順序的能力.

  3.開闊眼界,激發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第四,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能夠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以及找準作者的立足點;

  (2)文章總體結構:總—分—總.

  難點:

  (1)學會按照空間順序來說明復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2)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五,從實際出發,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性情陶冶與知識拓展相結合以及以學生為本位的原則確定本課的教法:

  1.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興趣.

  2.讓學生當導游,從總體上把握全篇說明順序,建筑結構及布局,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第六,結合新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特點設計學法.

  1.通過朗讀感知課文.

  2.通過討論協作梳理課文.

  3.通過做小導游的片段作文練習深入理解課文.

  第七,由于這是一篇篇幅很長而又比較重要的文章,結合學生的實際,我設計了三個課時,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具體的課時安排.

  全文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游蹤介紹

  重點:說明順序,課文結構.

  第二課時:講解落實重點段落

  重點:各種說明方法的運用及說明文按空間順序說明時該如何尋找立足點.

  第三課時:課文知識,能力及其情感培養的拓展以及對課文做小結

  重點:學習寫作以空間順序為說明順序的說明文,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第八,根據以上設計,今天我就來說一說,第一課時的具體安排.總的安排了九個教學步驟,如下:

  (一)導入

  (二)檢查預習情況

  (三)朗讀并分析課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四)理清課文說明順序

  (五)完成課堂活動

  (六)理清課文結構

  (七)朗讀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

  (八)小結

  (九)布置作業

  (一)導入

  以一系列珍藏于故宮博物館的珍品圖片激起學生對故宮的好奇,從而引出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檢查生字詞讀音.

  (三)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齊讀課文1-2自然段.

  2.學生自主介紹通過朗讀課文1-2自然段所了解到的故宮.

  3.演示課件,總體介紹故宮及簡略介紹故宮四大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四)師生一起理清課文說明順序

  1.根據圖片及課文填寫課后練習一中的圖表.2.利用多媒體課件,重尋作者行蹤,帶領全班同學參觀故宮.

  參觀順序:

  天安門——端門——午門——漢白玉石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順貞門——神武門——景山

  (五)完成課堂活動

  根據圖片和課文(5—8自然段),寫一段導游詞,介紹太和殿.

  (六)理請課文結構

  1.在第一部分中找出與課文最后一句"這樣宏偉的建筑群,這樣和諧統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驚嘆."相照應的句子.

  明確: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2.課文首尾照應,都是對故宮博物院的——總體描寫,而中間的部分則是對故宮博物院各大建筑的具體描繪,由此可見,課文的總體結構為:總-分-總.

  (七)朗讀課文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

  (八)小結

  文章基本上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推進,又輔以左右(東西)兩旁建筑加以介紹,同時將線路上的建筑分成幾個部分,總體,個別介紹相結合,給人清晰鮮明的印象.

  (九)布置作業

  從以下作業中任選2題

  1.試著由北向南,從神武門進入,介紹一下故宮博物院.

  2.從文中摘抄10個形容詞,寫一段課外練筆.

  3.以空間順序寫一篇說明文,介紹我們的學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間.

  4.故宮的設計貫穿了"君權神授"的思想,這一思想是如何體現在建筑中的,說說你的理解.

  最后我們來說板書設計,很容易看出,我們朗讀的部分分別是課文總說的兩部分,而具體分析的則是課文分說的部分.分說部分則又是按作者的游蹤以空間順序為說明順序來說明的,而且我們做活動的部分正是課文寫得最詳細的故宮最主要的建筑——太和殿.通過對課文的梳理,我們很容易得出課文是以"總—分—總"的結構以及由南向北的空間順序來說明的.

  如若能夠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達到以上設計,那就為后兩課時的教學奠定了基礎,也培養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和對以空間順序為說明順序的說明文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以空間順序為說明順序來說明具體事務的寫作能力.當然也就達到了我的教學目的.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 篇13

  教學目標:

  1.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和用途,理解故宮以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2.學會本文的介紹順序和有詳有略說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宮建筑群的宏偉壯麗,激發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是如何有序地介紹故宮建筑的布局與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以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提問法、朗讀法

  課時數:2課時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展示圖片,結合抗戰70周年大閱兵來進行導入

  二、展示學習目標

  三、故宮簡介

  四、作者和寫作背景簡介

  五、字詞積累

  (一)讀一讀

  金鑾(luán)殿 鎏(liú)金 湛(zhàn)藍 翊(yì)坤宮 擊罄(qìng) 矗立(chù) 鰲頭(áo) 琉璃(liú) 蟠龍(pán) 中軸線(zhóu) 攢(cuán)在一起 乾清宮(qián)額枋(fāng) 藻井(zǎo) 矯健(jiǎo) 迥然不同(jiǒng)

  (二)記一記

  玲瓏 矗立 橫貫 矯健 繚繞 掩映

  井然有序 錯綜 迥然不同

  六、整體感知,分組討論

  1.故宮有什么特點?試從文中找出根據來。

  故宮的特點:a、宏大壯麗b、建筑精美c、布局統一

  這些特點集中體現了它的風格獨特

  2.填好課后練習第一題的圖。思考文章按什么順序做介紹的?

  整篇文章的說明順序:由南向北(空間順序)

  七、通讀課文,理清思路

  1.本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故宮?

  故宮概況(位置、歷史、價值) 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宮、御花園) 全貌

  2.疏通文章結構(總分總)

  總:概括故宮歷史、地理概貌以及建筑總特點

  1-2)

  前朝太和殿

  三大殿中和殿

  文分保和殿

  章3-15)結內廷乾清宮 構交泰殿

  坤寧宮

  御花園

  總: 從景山俯視故宮

  16)

  空 間 順 序(南——北)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合作探討

  1.在“前朝”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大殿,為什么?

  2.在“內廷”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宮,為什么?

  3.在介紹太和殿內景時,立足點是什么

  ?在書上圈點出方位詞。按什么順序介紹的?

  4.太和殿為什么要設在中軸線上?其內景的主要特點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裝飾?

  5.“后三宮”的圖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這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二、跳讀課文,理清方法

  全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舉例說說運用這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分類別:如介紹三大殿及后三宮。作用:使文章層次分明。

  列數字:如“御花園面積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 作用:說明御花園建筑之多。

  作比較:如“這里的建筑布局,環境氣氛,和前幾部分迥然不同!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點。 打比方:如”仿佛進入蘇州園林!弊饔茫盒蜗蟆⒅庇^地說明御花園的園林特色。

  三、拓展延伸

  展示一組故宮的圖片,了解故宮建筑群的宏偉壯麗,激發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四、作業布置

  介紹本縣或者本校最有有特色的一個建筑物。要求:注意用空間說明順序(運用恰當的方位詞語),選定立足點。

《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故宮博物院》教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學習以空間為序的說明方法,了解故宮整體特征和文章的結構。二、過程和方法:學生合作探究,動手實踐。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故宮的認識,培養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熱愛和自豪感 ,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故宮博物院》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熟讀課文,掌握“矗立、鰲頭、金鑾殿、湛藍、琉璃、額枋、蟠龍、藻井、中軸線、擊磬、攢、鎏金”等字詞的讀音和字形;2、理解“玲瓏、矯健、迥然不同、掩映、井然有序”等詞義。3、回顧說明文相關知識。...

  • 《故宮博物院》備課資料(精選16篇)

    【教材分析】本課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知識:怎樣抓住特征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

  • 故宮博物院導學案(精選2篇)

    班級 姓名 小組 評價 【學習目標】1、讀課文,扎實記憶文中字詞,了解故宮博物院的特點。2、通過合作探究,掌握文章以空間為序的寫作特點。3、全力以赴,陽光展示,培養愛國感情。...

  • 八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精選13篇)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能說出故宮博物院的大致布局和結構特點,可以運用總分結合的寫作手法。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的寫作思路,體會重點突出,詳略的得當的寫作方法,形成描寫復雜事物的能力。...

  • 《故宮博物院》教案設計(精選16篇)

    故宮博物院●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磬、攢、鰲頭、琉璃、藻井、蟠龍、中軸線、金鑾殿”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和詞義。2.了解祖國傳統的建筑藝術,了解故宮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

  •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的1.積累語言,學習方位詞語的準確性和說明的條理性。2.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的作用。...

  •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7篇)

    《故宮》是一篇介紹建筑物的說明文。學習這篇課文,要學生了解故宮博物院建筑群規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一的特點。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會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寫作思路。...

  • 《故宮博物院》導學案(通用14篇)

    14、《故宮博物院》導學案01學習目標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2、重點研討太和殿相關段落,體會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 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精選17篇)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篇幅較少,閱讀難度不是很大,可以訓練學生快速準確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詞語,句子,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通過對一些關鍵性詞語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謀篇的特點。...

  • 八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說課稿(精選2篇)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參加這次的說課比賽.我今天要說的課題是《故宮博物院》.我將從教材,學生,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課時安排,教學步驟,板書等幾個方面來具體解說我對這一課書的教學設計.第一說教材...

  • 故宮博物院(精選17篇)

    教學目的:一、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物的作用;二、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三、學習方位詞。...

  •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是我在校內上的一節公開課,較好的運用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方式,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由于本篇文章較長,如果沒有課前同學們充分預習,學習起來就會很困難。...

  • 六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精選12篇)

    本節課成功之處在于:在文本探究中,不斷質疑為什么采用這種說明順序,怎樣采用這種順序。學生在深入探究中明白必須根據說對象來確定最合適的說明順序。在空間順序說明時注意確定立足點和準確的方位詞。...

  • 《故宮博物院》結構質疑(精選13篇)

    《故宮博物院》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文章,全文按照游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并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文章四至十自然段是對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介紹,作者先介紹臺基,然后分別介紹三大...

  • 八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批免费看 | 色吊丝永久性观看网站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公布 | 俄罗斯粗大猛烈18P 日本日韩中文字幕 | 桃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 | 欧美专区日韩视频人妻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欧美黄色大片在线观看 | 最新黄色av网站 |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嫰阝 | 免费视频a级毛片免费视频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 国产丝袜在线观看一区 | 欧美区二区三区 | 在线看片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不卡片 | 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 | 性8sex8亚洲网友自拍 | 777久久久精品 | 暗呦交小u女国产精品视频 轻轻草在线视频 | 日韩视频a| 国产在线观看一 | 成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男人操女人视频免费看 | 日韩中文字幕网站 | 抽插丰满内射高潮视频 | 亚洲麻豆av| 国产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 国产视色| 91视频最新地址 | 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免费版 |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 巨大黑人XXXXX高潮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久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 天天天天天操 | 日本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二区三区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