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 > 《長征組歌》兩首教案(精選9篇)

《長征組歌》兩首教案

發布時間:2023-01-27

《長征組歌》兩首教案(精選9篇)

《長征組歌》兩首教案 篇1

  二   《長征組歌》兩首

  教學目的:

  1、欣賞、體會歌詞精當的語言。

  2、領會兩首歌詞蘊含的豐富感情。

  3、鼓勵學生在改革開放的年代繼續發揚長征精神。

  教學重點:

  1、《四渡赤水出奇兵》 體會歌詞用高度概括的畫面和精當的動詞表現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寫法。

  2、《過雪山草地》     體會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并學習其鋼鐵意志。

  教學難點:

  理解歌詞中心句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

  教學設想:

  這兩首歌詞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給人以思想上的熏陶和激勵,教讀時宜設計相關問題層層推進,讓學生在讀、思中體會其深刻內涵。

  這兩首歌詞藝術特色相似,在教讀第一首的基礎上,可引導學生自行鑒賞分析第二首,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教學方法:

  朗讀、欣賞、討論、演講

  教具準備:

  用電影《長征》中的個別畫面制作多媒體課件,或以《長征組歌 · 紅軍不怕遠征難》中第四、六樂章制成課件,以激發學生學習“長征精神”的興趣。

  教學時數:一課時

  預習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掌握預習提示中生字詞(音、形、義)。

  3、搜集紅軍四渡赤水、過雪山草地的歷史資料。

  教學過程:

  一、由《長征》電影制成的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

  二、指名學生上臺介紹“紅軍四渡赤水”和“過雪山草地”的歷史資料。

  三、學習第一首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由學生朗讀,教師導讀,引導學生初步體會歌詞蘊含的感情。

  2、組織學生討論,進一步領會文章深意:

  (1)紅軍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

  (2)“天如水來,水似銀”一句有什么作用?

  (3)作者高度概括了幾個戰斗畫面?你能對其中一個畫面展開描述嗎?

  (4)你認為歌詞中哪些詞用得較精當?試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5)本首詞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你能結合課文說說你的理由嗎?

  3、讀課文,欣賞《長征組歌》第四樂章,結合歌詞學習紅軍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領略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馬藝術。

  4、齊聲朗誦課文。

  5、小結:

  這首詞描寫在路途難行,敵軍重兵圍困下,依*毛主席的正確指揮,演出了四渡赤水、飛渡烏江、威逼貴陽,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驚奇的活劇。表現了紅軍戰士在艱難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贊揚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四、學生自己鑒賞分析第二首詩:

  1、思考題:

  (1)紅軍戰士翻雪山,過草地時遇到了哪些困難?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方法加以渲染?有什么作用?

  (2)為什么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體會其含義。

  (3)試向你的同桌推薦你認為用得好的詞,并說說你推薦的理由。

  2、讀課文,體會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及其表現出的鋼鐵意志。

  3、教師根據學生自學情況小結。

  五、討論題:

  人們說,改革開放是一項新長征,你對這話怎么理解?當前應怎樣發揚長征精神呢?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

  六、課后作業:

  背誦課文,學唱《長征組歌》

  板書設計:                   四渡赤水出奇兵

  反面條件:  自然環境嚴酷                                四渡赤水、飛渡烏江

  軍事處境艱難                  戰斗情況      威逼貴陽、佯攻昆明

  正面條件:  人民支持擁戴                                巧渡金沙江

  根本條件:  毛主席用兵如神                              取得戰略轉移中的大勝利

《長征組歌》兩首教案 篇2

  《長征組歌》兩首

  蕭  華

  [教學目標 ]

  1、理解歌詞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

  2、體會歌詞中表現毛主席用兵如神,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及其所表現出的鋼鐵意志。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歌詞中心句。

  2、難點:體會歌詞的氣勢美和音樂美。

  [教學時數]  二教時

  [教學過程 ]

  第一教時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導入  

  本文選自《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隊戰友歌舞團當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個樂章組成:①告別②突破封鎖線③遵義會議放光輝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飛渡大渡河⑥過雪山草地⑦到吳起鎮⑧祝捷⑨報喜⑩大會師。這部大型聲樂作品,采用領唱、重唱、齊唱、合唱及樂隊的表現形成,融匯長征沿途各地民間音樂和工農紅軍歌曲而加以發避孕藥,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若干重大歷史事件,構成一部宏偉壯麗的英雄史詩,塑造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光輝形象,熱情謳歌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偉大勝利。

  作者簡介:蕭華,江西興國人。1930年參加紅軍并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四軍的團政委、總政治部青年部長、少共國際師政委。長征中任第一軍團組織部長、第二師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屆中共委員。

  二、朗讀詩歌,體會情感

  三、學習《四渡赤水出奇兵》

  ㈠思考問題:

  1、歌詞內容包括哪兩部分?歌詞的中心句是哪句?

  2、說說你最喜歡的詩句,為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長征組歌中的第四曲。歌詞內容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現紅軍在橫斷山脈行軍的艱難和親人送水解渴的軍民魚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現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一場出色的運動戰,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這一部分分兩層。第一層(6——9行),描寫紅軍在幾十萬國民黨軍圍、追、堵、截下面臨的艱難處境。第二層(10—17行),展現紅軍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調動敵軍最終擺脫其圍追堵截而進行的幾次重大戰斗畫面,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詞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畫龍點睛地盛贊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㈡品味語言

  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交流體會。

  如“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來水似銀。”(極寫紅軍轉戰川黔邊境所遇到的嚴酷的自然環境。)

  “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寫沿途人民群眾對工農紅軍的支持和擁戴,交代了紅軍四渡赤水、克敵制勝的群眾基礎。)

  ㈢學生當堂背誦課文。

  四、小結

  1、中心意思

  這首詩描寫紅軍在路途難行、敵軍重兵圍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確指揮,演出了四渡赤水、飛渡烏江、威逼貴陽、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驚奇的活劇,徹底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表現了紅軍戰士在艱難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贊揚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2、寫作特點

  歌詞長短相間,適當反復,語言高度概括,巧用動詞。還多處運用貼切的比喻。增強了表達效果。

  五、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學唱《長征組歌》

  第二教時  過雪山草地

  一、檢查背誦

  二、講故事、看錄像

  學生課后收集紅軍四渡赤水、過雪山草地的資料,描繪精彩片段,要求同學尊重原作,尊歷史真實。

  教師可以利用影像資料,播放中央電視臺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而播出的電視連續劇《長征》,還可以收看音樂藝術片《長征組歌》。

  三、朗讀歌詞

  找出中心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四、學習《過雪山草地》

  探究:

  1、歌詞內容可以分為哪兩部分?

  第一部分(1—4行),描寫紅軍過雪山草地時遇到的極大困難。

  第二部分(5—12行),描寫紅軍戰天斗地、以野菜充饑的頑強斗志,表現了紅軍戰士力量的源泉。

  2、品味語言,體會修辭方法的作用。

  “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

  (用擬人手法來表現紅軍戰士翻越雪山時的感受,使紅軍戰士不怕難的精神躍然紙上。)

  “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

  (過雪山草地時天氣變化無常,紅軍戰士穿著單衣,糧袋中已粒米皆無,許多戰士饑寒交迫犧牲在行軍途中,但是,一個“更”字,一個“越“字,再次突現了紅軍不怕難的精神。)

  3、人們說,改革開放是一次新長征,你對這話怎么理解?當前應怎樣發揚長征精神呢?各人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交流、明確:

  說改革開放是一次新長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一是處于歷史轉折時期,二是氣勢宏偉壯麗,三是任重道遠,四是影響深廣。

  當前應怎樣發揚長征精神,可以從大處著眼,面對強敵時,必須發揚長征精神,審時度勢,正確決策,一往無前,也可以聯系本地經濟文化建設來談,還可以聯系本人實際來談體會。

  五、小結

  《過雪山草地》這首歌描寫了紅軍戰士在百困交加的情況下,翻越雪山、穿過草地的驚世壯舉,表現了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六、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

《長征組歌》兩首教案 篇3

  二   《長征組歌》兩首

  教學目的:

  1、欣賞、體會歌詞精當的語言。

  2、領會兩首歌詞蘊含的豐富感情。

  3、鼓勵學生在改革開放的年代繼續發揚長征精神。

  教學重點:

  1、《四渡赤水出奇兵》 體會歌詞用高度概括的畫面和精當的動詞表現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寫法。

  2、《過雪山草地》     體會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并學習其鋼鐵意志。

  教學難點:

  理解歌詞中心句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

  教學設想:

  這兩首歌詞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給人以思想上的熏陶和激勵,教讀時宜設計相關問題層層推進,讓學生在讀、思中體會其深刻內涵。

  這兩首歌詞藝術特色相似,在教讀第一首的基礎上,可引導學生自行鑒賞分析第二首,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教學方法:

  朗讀、欣賞、討論、演講

  教具準備:

  用電影《長征》中的個別畫面制作多媒體課件,或以《長征組歌 · 紅軍不怕遠征難》中第四、六樂章制成課件,以激發學生學習“長征精神”的興趣。

  教學時數:一課時

  預習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掌握預習提示中生字詞(音、形、義)。

  3、搜集紅軍四渡赤水、過雪山草地的歷史資料。

  教學過程:

  一、由《長征》電影制成的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

  二、指名學生上臺介紹“紅軍四渡赤水”和“過雪山草地”的歷史資料。

  三、學習第一首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由學生朗讀,教師導讀,引導學生初步體會歌詞蘊含的感情。

  2、組織學生討論,進一步領會文章深意:

  (1)紅軍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

  (2)“天如水來,水似銀”一句有什么作用?

  (3)作者高度概括了幾個戰斗畫面?你能對其中一個畫面展開描述嗎?

  (4)你認為歌詞中哪些詞用得較精當?試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5)本首詞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你能結合課文說說你的理由嗎?

  3、讀課文,欣賞《長征組歌》第四樂章,結合歌詞學習紅軍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領略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馬藝術。

  4、齊聲朗誦課文。

  5、小結:

  這首詞描寫在路途難行,敵軍重兵圍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確指揮,演出了四渡赤水、飛渡烏江、威逼貴陽,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驚奇的活劇。表現了紅軍戰士在艱難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贊揚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四、學生自己鑒賞分析第二首詩:

  1、思考題:

  (1)紅軍戰士翻雪山,過草地時遇到了哪些困難?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方法加以渲染?有什么作用?

  (2)為什么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體會其含義。

  (3)試向你的同桌推薦你認為用得好的詞,并說說你推薦的理由。

  2、讀課文,體會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及其表現出的鋼鐵意志。

  3、教師根據學生自學情況小結。

  五、討論題:

  人們說,改革開放是一項新長征,你對這話怎么理解?當前應怎樣發揚長征精神呢?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

  六、課后作業:

  背誦課文,學唱《長征組歌》

  板書設計:                   四渡赤水出奇兵

  反面條件:  自然環境嚴酷                                四渡赤水、飛渡烏江

  軍事處境艱難                  戰斗情況      威逼貴陽、佯攻昆明

  正面條件:  人民支持擁戴                                巧渡金沙江

  根本條件:  毛主席用兵如神                              取得戰略轉移中的大勝利

《長征組歌》兩首教案 篇4

  長征組歌

  [教學目標]

  1.體會歌詞中表現出的毛主席的用兵如神,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及其鋼鐵意志。

  2.體會歌詞語言的高度概括、用詞的準確生動。

  3.體會歌詞使用的比喻、反復等修辭手法。

  教學重點:理解歌詞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

  教學難點:體會歌詞的氣勢美和音樂美。

  課前預習:收集紅軍四渡赤水、過雪山草地的史實。

  [教學時數]  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導入

  本文選自《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隊戰友歌舞團當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個樂章組成:①告別②突破封鎖線③遵義會議放光輝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飛渡大渡河⑥過雪山草地⑦到吳起鎮⑧祝捷⑨報喜⑩大會師。這部大型聲樂作品,采用領唱、重唱、齊唱、合唱及樂隊的表現形成,融匯長征沿途各地民間音樂和工農紅軍歌曲而加以發避孕藥,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若干重大歷史事件,構成一部宏偉壯麗的英雄史詩,塑造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光輝形象,熱情謳歌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偉大勝利。

  作者簡介:蕭華,江西興國人。1930年參加紅軍并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四軍的團政委、總政治部青年部長、少共國際師政委。長征中任第一軍團組織部長、第二師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屆中共委員。

  二、背景資料:

  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于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調動和迷惑敵人,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毛澤東運用一系列的戰略戰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如在“反圍剿”戰斗中,采用了“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先打弱敵,在運動戰中各個殲滅”等戰術;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運用“調虎離山”之計;“國內革命戰爭”中,運用“蘑菇戰斗”、“運動戰”等;“淮海戰役”中用“甕中捉鱉”戰術;“遼沈戰役”中用了“關門打狗”之計……)

  二、朗讀詩歌,體會情感

  三、學習《四渡赤水出奇兵》

  ㈠思考問題:

  1、歌詞內容包括哪兩部分?歌詞的中心句是哪句?

  2、說說你最喜歡的詩句,為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長征組歌中的第四曲。歌詞內容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現紅軍在橫斷山脈行軍的艱難和親人送水解渴的軍民魚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現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一場出色的運動戰,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這一部分分兩層。第一層(6——9行),描寫紅軍在幾十萬國民黨軍圍、追、堵、截下面臨的艱難處境。第二層(10—17行),展現紅軍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調動敵軍最終擺脫其圍追堵截而進行的幾次重大戰斗畫面,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詞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畫龍點睛地盛贊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㈡品味語言

  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詞非常準確生動,請你從敵人、紅軍兩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動詞,分析其作用或妙處。

  〖參考〗“壓”寫敵軍來勢洶洶,“棄”、“丟”寫敵人狼狽不堪、望風而逃,前后對比鮮明,反襯我軍的神勇;“出、飛渡、臨、逼、趕、襲”寫紅軍作戰機動靈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義是跑,這里既說明紅軍徒步長征的艱難,又寫出紅軍運動的快捷;“飛”寫出紅軍再渡烏江天險的神速。

  2、這首歌詞都恰當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你任選一種舉例說明并談談其表達作用。

  〖參考〗《四渡赤水出奇兵》:

  ①“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來水似銀。”用比喻、夸張極寫紅軍轉戰川黔邊境所遇到的嚴酷的自然環境。

  ②“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把軍民關系比作魚水關系,說明紅軍和人民群眾之間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誼。

  ③反復吟唱“橫斷山,路難行”,強調突出紅軍行軍的艱難。

  ㈢學生當堂背誦課文。

  四、小結

  1、中心意思

  這首詩描寫紅軍在路途難行、敵軍重兵圍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確指揮,演出了四渡赤水、飛渡烏江、威逼貴陽、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驚奇的話劇,徹底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表現了紅軍戰士在艱難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贊揚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2、寫作特點

  歌詞長短相間,適當反復,語言高度概括,巧用動詞。還多處運用貼切的比喻。增強了表達效果。

  五、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學唱《長征組歌》

  第二教時  過雪山草地

  一、檢查背誦

  二、講故事、看錄像

  學生課后收集紅軍四渡赤水、過雪山草地的資料,描繪精彩片段,要求同學尊重原作,尊歷史真實。

  教師可以利用影像資料,播放中央電視臺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而播出的電視連續劇《長征》,還可以收看音樂藝術片《長征組歌》。

  三、朗讀歌詞

  找出中心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四、學習《過雪山草地》

  探究:

  1、歌詞內容可以分為哪兩部分?

  第一部分(1—4行),描寫紅軍過雪山草地時遇到的極大困難。

  第二部分(5—12行),描寫紅軍戰天斗地、以野菜充饑的頑強斗志,表現了紅

  軍戰士力量的源泉。

  2、品味語言,體會修辭方法的作用。

  ①“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用夸張手法突出了紅軍敢于戰勝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

  ②“雪山低頭迎遠客”,(不直接說紅軍戰士把高聳的雪山踩在腳底下,)“低頭”、“迎”把雪山擬人化,寫出紅軍不畏艱難、豪邁樂觀的氣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悅之情。

  ③“草毯泥氈扎營盤”, “毯”、“氈”用比喻精練生動地展現了過草地時艱難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紅軍在惡劣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不怕難”的鋼鐵意志。

  ④“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 用對偶充分表現了紅軍饑寒交迫的處境,一個“更”字,一個“越”字,再次突現了紅軍“不怕難”的精神。

  五、小結

  《過雪山草地》這首歌描寫了紅軍戰士在百困交加的情況下,翻越雪山、穿過草地的驚世壯舉,表現了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六、拓展延伸

  1、紅軍長征途中翻越了夾金山、夢筆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這些雪山海拔高,山頂終年白雪覆蓋,空氣稀薄,氣候復雜多變;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爾蓋草地,上面泥潭、沼澤遍布,且被草蔓遮蓋,極具隱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滅頂之災。紅軍長征途中前有殺敵,后有追兵,空中有敵機盤旋,紅軍指戰員連續行軍作戰,缺少衣食,藥品奇缺,許多戰士尤其是傷病員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長征途中最難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長征時任紅三十一軍第九師師部測繪員,援西軍司令部作戰參謀。后任成都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顧問。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詩作:

  《過雪山草地》

  萬苦艱辛出重圍,又入雪山荒原地;饑腹奇寒旦可忍,難捱高原氣體稀。

  三軍肝膽硬如鐵,經得狂風暴雨侵;饑寒交迫不掛齒,全靠主義照征程。

  神兵飛奪臘子口,會師陜甘挫追敵;日寇深入民族危,為求解放戰到底。

  《悼戰友》

  三過草地苦難熬,雨夜棲身牛糞房;

  篝邊戰友長辭去,別前鞠躬淚含眸。

  2、這兩首歌詞有異曲同工之美,說一說它們在寫法上有哪些共同特點?

  〖參考〗①都通過中心句直接表達主題;②均由兩部分組成,都對紅軍所遇的困難作了描繪,以此襯托紅軍將士的高貴品質;③句式都長短交錯,整齊中略有變化:都以七言為主,整齊的句式、和諧的韻腳,表現了一種壯闊的場面、宏大的氣勢,表現了紅軍從容不迫、英勇無畏的精神和樂觀豪邁的情懷;都用整齊集中的三言句描繪紅軍所處的險惡處境,渲染了一種緊張、激烈或莊嚴、殘酷的氣氛,對紅軍起到了烘托作用。 [不同:《過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現自然環境的惡劣,紅軍饑寒交迫、生存危機之嚴重;《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則既表現了自然環境的惡劣,也寫了敵軍的兇猛攻擊。]

  3、人們說,改革開放是一次新長征,你對這話怎么理解?當前應怎樣發揚長征精神呢?各人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交流、明確:

  說改革開放是一次新長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一是處于歷史轉折時期,二是氣勢宏偉壯麗,三是任重道遠,四是影響深廣。

  當前應怎樣發揚長征精神,可以從大處著眼,面對強敵時,必須發揚長征精神,審時度勢,正確決策,一往無前,也可以聯系本地經濟文化建設來談,還可以聯系本人實際來談體會。

  六、布置作業

  (一)背誦課文

  (二)賞析

  到吳起鎮

  鑼鼓響,秧歌起。

  黃河唱,長城喜。

  臘子口上降神兵,

  百丈懸崖當云梯。

  六盤山上紅旗展,

  勢如破竹掃敵騎。

  陜甘軍民傳喜訊,

  征師勝利到吳起。

  南北兄弟手攜手,

  擴大前進根據地。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降神兵(      )       掃敵騎(      )       手攜手(      )

  2.  概括一下這首歌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紅軍戰士經過千辛萬苦,勝利到達吳起鎮大會師的喜悅與自豪之情。

  3.  這首歌詞開頭的兩句連用4個三字短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你認為該用怎樣的語氣誦讀?    (4個三字短語激昂、歡快,表達出軍民同慶勝利的喜悅與自豪之情。宜用歡快、自豪的語氣來讀。)

  (三)“調虎離山”是我國古代用兵“三十六計”之一。你還能寫出“三十六計”中其他計策嗎?請寫出4個。(苦肉計、聲東擊西、打草驚蛇、連環計、圍魏救趙等)

  (四)學唱《長征組歌》

《長征組歌》兩首教案 篇5

  《長征組歌》兩首·同步訓練四渡赤水出奇兵蕭華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來水似銀。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橫斷山,路難行。敵重兵,壓黔境。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敵人棄甲丟煙槍,我軍乘勝趕路程。調虎離山襲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1.為何詞中兩次提到“橫斷山,路難行”?2.請你談談“軍民魚水一家人”如何理解?3.文中哪些語句具體表現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一)(威海中考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解釋加粗詞的意思。①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夜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這首詞的后兩句,巧借自然界的風雨把現實與________境自然地聯系起來,借此抒發________之情。(二)(南京中考題)對下面一首詩的解說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a.首句中“僵臥”一詞表現出詩人已年邁體衰,第二句中的“輪臺”借指北方邊疆。這兩句為述志,表現出詩人忠心報國的情懷。b.后兩句中的“夜闌”指夜深,“冰河”借指寒冷的北國戰場。這兩句是記夢,“鐵馬冰河”的夢境,更充分地展示了詩人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c.全詩巧借自然界的風雨,把現實與夢境聯系起來,把夢境與報國壯志融合起來,體現出浪漫主義的色彩。 d.全詩采用了對比的手法,感情激昂,但在字里行間又流露出壯 志難酬、對現實不滿的思想。(三)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辛棄疾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1.“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句中的“行人”是指什么人?這兩句表現了怎樣的內容?2.“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是什么意思?3.“山深聞鷓鴣”句中為什么寫了“鷓鴣”?4.“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是歷來傳誦的名句,它蘊含了怎樣的哲理? 參考答案 1.一方面是歌詞創作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反復詠唱,突出長征之旅的艱難。2.這里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軍”和“民”的關系,比喻成“魚”和“水”的關系,表明紅軍部隊是人民的部隊,是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的部隊,他們之間的關系是親人間的關系。3.“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調虎離山襲金沙”解析:在初中階級,對古詩的閱讀考查主要就是考查學生運用詩歌的一般常識,主要如:從詞語的理解開始掌握詩歌的主要內容,繼而進一步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表達情感的方法,如情與景的關系(“風雨大作”展現出“報國之情”)、表現手法的運用等。原詩作洋溢著一位老人的愛國情懷,“對現實不滿”的分析不符愿意。答案:(一)(1)①守衛 ②夜深 (2)夢 報國 (二)d(三)1.這里所說的“行人”,主要指由于金兵大舉南下,流離逃亡的人民經過郁孤臺下的贛江時禁不住鳴咽落淚。這里作者以清江水的滾滾東去隱喻“行人”淚之多,突出表現了“行人”苦難怨恨的深重。2.這兩句意思是說,朝西北方遙望中原故都,可惜被無數的山峰擋住了。“長安”這里用來指北宋京城汴京(開封)。實際上,作者是把曾經是漢唐京城的長安,作為民族希望的象征,寓含濃厚的愛國感情。3.這一句詞人是以鷓鴣的叫聲摹寫自己的心情。鷓鴣:鳥名。傳說此鳥起飛便向南而不往北,鳴聲猶喚“行不得也哥哥”。前一句是說黃昏時我站在江畔,正為國家前途發愁,此時又聽到深山里傳來鷓鴣的叫聲,這就更使我憂慮不安了。詞人以此鳥鳴聲作結,反映了愿望與現實的矛盾,暗喻了恢復大業難以實現,國事多艱的情況,抒發了詞人憂心忡忡的愛國傷時之情。4.這兩句意思是:青山能遮斷行人的望眼,卻阻擋不住江水的奔流。弦外之音是:南宋民眾如火如荼的抗敵意志,是那些茍且偷安的主和派所不能阻擋的。這兩句極富哲理,說明歷史進步的洪流,是任何艱難險阻也不能阻擋的。 基礎知識題  一、為下列多音字注音

  鋪鋪就(     )床鋪(     )拗執拗(     )拗口(     )纖纖細(     )拉纖(     )肖酷肖(     )姓肖(     )解解除(     )押解(     ) 

  二、為下列形似字組詞

  璀(     )催(     )摧(     )扉(     )徘(     )緋(     )凌(     )陵(     )菱(     )悴(     )翠(     )萃(     ) 

  三、解釋下列加點詞語1.夜闌人靜,萬物都在夢鄉里沉睡,惟有我徹夜不寐。2.縱使我滿腹愛情,而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3.雷聲隆隆閃似劍,為我鳴鑼開道。4.我陪伴他長吁短嘆,幫助他將衷情吐露。四、為下列語句選擇恰當的詞語1.神把我從________(a.天空;b.天穹;c.蒼穹)撒向人間。2.于是清晨的女兒把我偷去,用以________(a.鑲嵌;b.點綴;c.描繪)綠野大地。3.于是那敲擊聲構成一種樂曲,________(a.啟發;b.啟蒙;c.啟迪)那些敏感的、(a.心靈;b.心扉;c.心聲)。五、指出下列短語類型不同的一項(     )a.千山萬壑   b.長吁短嘆   c.海誓山盟   d.紋絲不動參考答案    一、鋪:pū pù  拗:niù ào  纖:xiān qiàn  肖:xiào xiāo  解:jiě  jiè    二、璀璨  摧殘  催眠  心扉  徘徊  緋紅  凌辱  陵墓  菱角  憔悴  翠綠  出類拔萃    三、1.徹夜不寐:整夜不睡覺。2.真諦:真實的意義或道理。3.鳴鑼開道:指為某種事物的出現制造輿論,開辟道路。4.衷情:內心的情感。    四、1.b  2.a  3.c b    五、d

《長征組歌》兩首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

  1、理解歌詞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

  2、體會歌詞中表現毛主席用兵如神,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及其所表現出的鋼鐵意志。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歌詞中心句。

  2、難點:體會歌詞的氣勢美和音樂美。

  [教學時數] 二教時

  [教學過程 ]

  第一教時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導入  

  本文選自《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隊戰友歌舞團當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個樂章組成:①告別②突破封鎖線③遵義會議放光輝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飛渡大渡河⑥過雪山草地⑦到吳起鎮⑧祝捷⑨報喜⑩大會師。這部大型聲樂作品,采用領唱、重唱、齊唱、合唱及樂隊的表現形成,融匯長征沿途各地民間音樂和工農紅軍歌曲而加以發避孕藥,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若干重大歷史事件,構成一部宏偉壯麗的英雄史詩,塑造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光輝形象,熱情謳歌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偉大勝利。

  作者簡介:蕭華,江西興國人。1930年參加紅軍并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四軍的團政委、總政治部青年部長、少共國際師政委。長征中任第一軍團組織部長、第二師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屆中共委員。

  二、朗讀詩歌,體會情感

  三、學習《四渡赤水出奇兵》

  ㈠思考問題:

  1、歌詞內容包括哪兩部分?歌詞的中心句是哪句?

  2、說說你最喜歡的詩句,為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長征組歌中的第四曲。歌詞內容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現紅軍在橫斷山脈行軍的艱難和親人送水解渴的軍民魚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現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一場出色的運動戰,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這一部分分兩層。第一層(6——9行),描寫紅軍在幾十萬國民黨軍圍、追、堵、截下面臨的艱難處境。第二層(10—17行),展現紅軍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調動敵軍最終擺脫其圍追堵截而進行的幾次重大戰斗畫面,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詞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畫龍點睛地盛贊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㈡品味語言

  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交流體會。

  如“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來水似銀。”(極寫紅軍轉戰川黔邊境所遇到的嚴酷的自然環境。)

  “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寫沿途人民群眾對工農紅軍的支持和擁戴,交代了紅軍四渡赤水、克敵制勝的群眾基礎。)

  ㈢學生當堂背誦課文。

  四、小結

  1、中心意思

  這首詩描寫紅軍在路途難行、敵軍重兵圍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確指揮,演出了四渡赤水、飛渡烏江、威逼貴陽、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驚奇的活劇,徹底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表現了紅軍戰士在艱難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贊揚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2、寫作特點

  歌詞長短相間,適當反復,語言高度概括,巧用動詞。還多處運用貼切的比喻。增強了表達效果。

  五、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學唱《長征組歌》

  第二教時 過雪山草地

  一、檢查背誦

  二、講故事、看錄像

  學生課后收集紅軍四渡赤水、過雪山草地的資料,描繪精彩片段,要求同學尊重原作,尊歷史真實。

  教師可以利用影像資料,播放中央電視臺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而播出的電視連續劇《長征》,還可以收看音樂藝術片《長征組歌》。

  三、朗讀歌詞

  找出中心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四、學習《過雪山草地》

  探究:

  1、歌詞內容可以分為哪兩部分?

  第一部分(1—4行),描寫紅軍過雪山草地時遇到的極大困難。

  第二部分(5—12行),描寫紅軍戰天斗地、以野菜充饑的頑強斗志,表現了紅軍戰士力量的源泉。

  2、品味語言,體會修辭方法的作用。

  “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

  (用擬人手法來表現紅軍戰士翻越雪山時的感受,使紅軍戰士不怕難的精神躍然紙上。)

  “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

  (過雪山草地時天氣變化無常,紅軍戰士穿著單衣,糧袋中已粒米皆無,許多戰士饑寒交迫犧牲在行軍途中,但是,一個“更”字,一個“越“字,再次突現了紅軍不怕難的精神。)

  3、人們說,改革開放是一次新長征,你對這話怎么理解?當前應怎樣發揚長征精神呢?各人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交流、明確:

  說改革開放是一次新長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一是處于歷史轉折時期,二是氣勢宏偉壯麗,三是任重道遠,四是影響深廣。

  當前應怎樣發揚長征精神,可以從大處著眼,面對強敵時,必須發揚長征精神,審時度勢,正確決策,一往無前,也可以聯系本地經濟文化建設來談,還可以聯系本人實際來談體會。

  五、小結

  《過雪山草地》這首歌描寫了紅軍戰士在百困交加的情況下,翻越雪山、穿過草地的驚世壯舉,表現了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六、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

  作者郵箱: 

《長征組歌》兩首教案 篇7

  蕭華教學目標:1、     感受紅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2、     學習高度概括的詩歌語言,體會詞語使用的準確。3、     感悟長征精神在新時期的意義。教學重點: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紅軍的鋼鐵意志。          語言高度概括、用詞準確生動。課前預習:收集紅軍四渡赤水、過雪山草地的史實。教學過程:一.            字詞檢測:音:黔   皚皚   氈    炊chuī   毯tǎn    侵qīn似  sì  水似銀  似乎        重  chóng 重飛渡             shì 似的                    zhòng 重兵扎  zhā 扎營盤            乘  chéng 乘機,乘人之危             zā  包扎                  shèng 千乘之國行  háng 行情,欺行霸市    奇 qí奇怪    xíng 行囊,行云流水       jī 奇數解  jiè 解送        jiě  解嘲xiè 跑馬賣解       形: 渴  解渴  渴求  渴望         饑  充饑  饑餓  饑荒           喝  喝水  喝彩               肌  肌膚  肌肉  肌體           皚  皚皚           襲  襲擊鎧  鎧甲           壟  壟斷     錘  千錘百煉       鋼  鋼鐵捶  捶胸頓足       剛  剛強義:皚皚    奇兵——出乎敵人意料而突然襲擊的軍隊。重兵——力量雄厚的軍隊    壓——逼近    境——邊境    天險——天然的險要地方。(天塹: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溝。)    棄甲——義同“丟盔棄甲”,形容打了大敗仗時的狼狽相。    調虎離山——比喻為了便于乘機行事,想法子引誘有關的人離開原來的地方。    茫茫——沒有邊際看不清楚。    炊——燒火煮熟食物。    千錘百煉——這里比喻多次的斗爭和考驗。(千磨萬擊:多次擊打鍛煉。)    草毯泥氈——比喻戰斗生活艱苦。    扎營盤——即扎營,軍隊安營駐扎。扎,駐扎。營盤,軍營。    高于天——于,比。二.            創作背景組歌是由內容上有聯系但又有相對獨立性的一些歌曲組成的聲樂套曲,組歌的演唱形式有獨唱、重唱、對唱、齊唱、合唱等。本文選自《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隊戰友歌舞團當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個樂章組成:①告別②突破封鎖線③遵義會議放光輝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飛渡大渡河⑥過雪山草地⑦到吳起鎮⑧祝捷⑨報喜⑩大會師。這部大型聲樂作品,采用領唱、重唱、齊唱、合唱及樂隊的表現形成,融匯長征沿途各地民間音樂和工農紅軍歌曲而加以發展,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若干重大歷史事件,構成一部宏偉壯麗的英雄史詩,塑造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光輝形象,熱情謳歌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偉大勝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長征組歌中的第四曲。《過雪山草地》是長征組歌中的第六曲。三.            背景資料:1.     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于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調動和迷惑敵人,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毛澤東運用一系列的戰略戰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如在“反圍剿”戰斗中,采用了“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先打弱敵,在運動戰中各個殲滅”等戰術;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運用“調虎離山”之計;“國內革命戰爭”中,運用“蘑菇戰斗”、“運動戰”等;“淮海戰役”中用“甕中捉鱉”戰術;“遼沈戰役”中用了“關門打狗”之計……)2.     紅軍長征途中翻越了夾金山、夢筆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這些雪山海拔高,山頂終年白雪覆蓋,空氣稀薄,氣候復雜多變;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爾蓋草地,上面泥潭、沼澤遍布,且被草蔓遮蓋,極具隱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滅頂之災。紅軍長征途中前有殺敵,后有追兵,空中有敵機盤旋,紅軍指戰員連續行軍作戰,缺少衣食,藥品奇缺,許多戰士尤其是傷病員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長征途中最難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長征時任紅三十一軍第九師師部測繪員,援西軍司令部作戰參謀。后任成都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顧問。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詩作:

  《過雪山草地》

  萬苦艱辛出重圍,又入雪山荒原地;饑腹奇寒旦可忍,難捱高原氣體稀。

  三軍肝膽硬如鐵,經得狂風暴雨侵;饑寒交迫不掛齒,全靠主義照征程。

  神兵飛奪臘子口,會師陜甘挫追敵;日寇深入民族危,為求解放戰到底。

  《悼戰友》

  三過草地苦難熬,雨夜棲身牛糞房;

  篝邊戰友長辭去,別前鞠躬淚含眸。四.            欣賞歌曲、讀懂詩歌1.     欣賞《長征組歌》音像作品 2.     教師出示自讀問題,學生合作討論(1)書后練習二——找出這兩首歌詞的中心句,從而明確歌詞的主題學法指點:如何判斷歌詞的中心句?可從中心句與其他句子內容上的聯系,中心句在歌詞中的具體位置(一般出現在歌詞的結尾處,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中心句在表達這首歌詞的主旨方面的作用,中心句與《長征組歌》主旨的關系等方面考慮。〖參考〗《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寫一系列戰事(在路途難行、敵軍重兵圍困下,紅軍依靠毛主席的正確指揮,演出了四渡赤水、飛渡烏江、威逼貴陽、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驚奇的活劇,徹底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意在突出一個“奇”字,贊揚毛澤東出奇制勝的軍事藝術,所以最后一句是中心句;《過雪山草地》描寫紅軍(在百困交加的情況下,翻越雪山、穿過草地的)的驚世壯舉,意在表現紅軍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所以最后一句是中心句。(2)請根據你的理解把這兩首歌詞劃分層次,并歸納層意。〖參考〗《四渡赤水出奇兵》:第一部分(第1-5行),表現紅軍在橫斷山脈行軍的艱難和親人送水解渴的軍民魚水深情——因為沿途人民群眾對工農紅軍的支持和擁戴,是紅軍四渡赤水、克敵制勝的群眾基礎。{ 四渡赤水戰役取得勝利,靠的是紅軍頑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靠的是人民的支持幫助,靠的是毛主席的英明領導。}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現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一場出色的運動戰,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這一部分分兩層。第一層(6-9行),描寫紅軍在幾十萬國民黨軍圍、追、堵、截下面臨的艱難處境。(路難行是惡劣的自然環境,敵人的重兵重重封鎖,是紅軍戰士們面臨的更大困難。)第二層(10-17行),展現紅軍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調動敵軍最終擺脫其圍追堵截而進行的幾次重大戰斗畫面,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總述了四渡赤水河戰役中紅軍巧妙運動、出奇制勝。以下五句基本按照戰斗的先后順序來寫。(毛澤東指揮紅軍四次渡過赤水河,牽著敵人鼻子走,調動敵人的兵力出云南,為紅軍北上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因為用兵出神入化,所以說出奇兵。“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昆明逼貴陽”這兩句分別講的是中央紅軍第二次渡過烏江的故事和聲東擊西佯攻貴陽又轉向昆明進發從而牽動敵人的大批兵力讓敵人疲于奔命的故事。這正是毛澤東聲東擊西戰略的具體實施。)        《過雪山草地》:第一部分(1—4行),描寫紅軍過雪山草地時遇到的極大困難。第二部分(5—12行),描寫紅軍戰天斗地、以野菜充饑的頑強斗志,并且由表及里,揭示了紅軍戰士力量的源泉——同甘共苦、充滿理想。五、研讀歌曲,賞析亮點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詞非常準確生動,請你從敵人、紅軍兩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動詞,分析其作用或妙處。〖參考〗“壓”寫敵軍來勢洶洶,“棄”、“丟”寫敵人狼狽不堪、望風而逃,前后對比鮮明,反襯我軍的神勇;“出、飛渡、臨、逼、趕、襲”寫紅軍作戰機動靈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義是跑,這里既說明紅軍徒步長征的艱難,又寫出紅軍運動的快捷;“飛”寫出紅軍再渡烏江天險的神速。2、兩首歌詞都恰當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你任選一種舉例說明并談談其表達作用。〖參考〗《四渡赤水出奇兵》: ①“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來水似銀。”用比喻、夸張極寫紅軍轉戰川黔邊境所遇到的嚴酷的自然環境。②“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把軍民關系比作魚水關系,說明紅軍和人民群眾之間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誼。③反復吟唱“橫斷山,路難行”,強調突出紅軍行軍的艱難。《過雪山草地》:①“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用夸張手法突出了紅軍敢于戰勝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②“雪山低頭迎遠客”,(不直接說紅軍戰士把高聳的雪山踩在腳底下,)“低頭”、“迎”把雪山擬人化,寫出紅軍不畏艱難、豪邁樂觀的氣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悅之情。 ③“草毯泥氈扎營盤”, “毯”、“氈”用比喻精練生動地展現了過草地時艱難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紅軍在惡劣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不怕難”的鋼鐵意志。④“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 用對偶充分表現了紅軍饑寒交迫的處境,一個“更”字,一個“越”字,再次突現了紅軍“不怕難”的精神。六、比較感知這兩首歌詞有異曲同工之美,說一說它們在寫法上有哪些共同特點?〖參考〗①都通過中心句直接表達主題;②均由兩部分組成,都對紅軍所遇的困難作了描繪,以此襯托紅軍將士的高貴品質;③句式都長短交錯,整齊中略有變化:都以七言為主,整齊的句式、和諧的韻腳,表現了一種壯闊的場面、宏大的氣勢,表現了紅軍從容不迫、英勇無畏的精神和樂觀豪邁的情懷;都用整齊集中的三言句描繪紅軍所處的險惡處境,渲染了一種緊張、激烈或莊嚴、殘酷的氣氛,對紅軍起到了烘托作用。 [不同:《過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現自然環境的惡劣,紅軍饑寒交迫、生存危機之嚴重;《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則既表現了自然環境的惡劣,也寫了敵軍的兇猛攻擊。]我們也讀了很多有關長征的故事,請你思考一下:故事與歌詞在語言表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參考〗故事需有完整情節,以敘事、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敘事生動具體,篇幅長;詩歌語言凝練,重在抒情。七、     情感遷移1.     這一課的學習對我們的啟發:學習革命前輩優良傳統,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養戰勝各種困難的意志品質。2.     書后練習三(說改革開放是一次新長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一是處于歷史轉折時期,二是氣勢宏偉壯麗,三是任重道遠,四是影響深廣〖改革開放跟長征一樣都是處在歷史轉折時期,同樣是氣勢宏偉,影響深廣,新的長征路比幾十年前的長征更曲折、更艱難,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只有發揚長征精神,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或〖改革開放是一個全新的事業,是一次新的“長征”,它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可依,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實實在在地努力奮斗開創未來。同時,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挫折,才會真正實現人民的富裕、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當前應怎樣發揚長征精神,可以從大處著眼,面對強敵時,必須發揚長征精神,審時度勢,正確決策,一往無前,也可以聯系本地經濟文化建設來談,還可以聯系本人實際來談體會。〖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應當發揚艱苦奮斗、忘我犧牲、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始終依靠全體人民的聰明才智,以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為重,發揚齊心協力、同甘共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發揚長征的優良傳統,去開創美好幸福的明天。〗)八、     創新訓練如果把這兩首歌編制成mtv電視片,說說你的設計思路。九、     拓展賞析:

  到吳起鎮

  鑼鼓響,秧歌起。

  黃河唱,長城喜。

  臘子口上降神兵,

  百丈懸崖當云梯。

  六盤山上紅旗展,

  勢如破竹掃敵騎。

  陜甘軍民傳喜訊,

  征師勝利到吳起。

  南北兄弟手攜手,

  擴大前進根據地。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降神兵(      )       掃敵騎(      )       手攜手(      )2.      概括一下這首歌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紅軍戰士經過千辛萬苦,勝利到達吳起鎮大會師的喜悅與自豪之情。3.      這首歌詞開頭的兩句連用4個三字短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你認為該用怎樣的語氣誦讀?        4個三字短語激昂、歡快,表達出軍民同慶勝利的喜悅與自豪之情。宜用歡快、自豪的語氣來讀。4.      請你談談這首歌詞與課文所選二首歌詞的共同之處,談兩點即可。        可從思想感情與表現形式兩方面入手。十、     布置作業:1.      “調虎離山”是我國古代用兵“三十六計”之一。你還能寫出“三十六計”中其他計策嗎?請寫出4個。(苦肉計、聲東擊西、打草驚蛇、連環計、圍魏救趙等)2.      學唱《長征組歌》

《長征組歌》兩首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本課生字次,理解歌詞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整體感知入手,以讀體會課文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歌詞中表現毛主席用兵如神,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及其所表現出的鋼鐵意志。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歌詞中心句。

  2、難點:體會歌詞的氣勢美和音樂美。

  [教學時數]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導入

  師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背景資料:

  本文選自《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隊戰友歌舞團當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個樂章組成:①告別②突破封鎖線③遵義會議放光輝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飛渡大渡河⑥過雪山草地⑦到吳起鎮⑧祝捷⑨報喜⑩大會師。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若干重大歷史事件,構成一部宏偉壯麗的英雄史詩,塑造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光輝形象,熱情謳歌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偉大勝利。

  作者蕭華,1930年參加紅軍并加入中國共產黨。親身經歷長征。曾任第四軍的團政委、總政治部青年部長、少共國際師政委。長征中任第一軍團組織部長、第二師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二、朗讀詩歌,自學生字詞,全班交流

  三、學習課文

  ㈠思考問題:

  1、歌詞主要講了哪兩個內容?哪句話最能概括全詩的含義?

  2、說說你最喜歡的詩句,為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第1—5行,表現紅軍在橫斷山脈行軍的艱難和親人送水解渴的軍民魚水深情。

  第6—17行,表現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一場出色的運動戰,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畫龍點睛地盛贊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㈡品味語言

  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品讀交流體會。

  如“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來水似銀。”(極寫紅軍轉戰川黔邊境所遇到的嚴酷的自然環境。)“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寫沿途人民群眾對工農紅軍的支持和擁戴,交代了紅軍四渡赤水、克敵制勝的群眾基礎。)

  師點撥:紅軍擁有廣大百姓的支持,得民心,這也是紅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取得最后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一段誰愿意讀?

  師注意點撥第二層的含義:這首詩描寫紅軍在路途難行、敵軍重兵圍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確指揮,演出了四渡赤水、飛渡烏江、威逼貴陽、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驚奇的活劇,徹底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表現了紅軍戰士在艱難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贊揚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你能將你對毛主席、對紅軍的贊嘆讀出來嗎?

  四、布置作業

  寫本課生字詞,背誦課文,學唱《長征組歌》

  板書設計: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出奇兵

  重飛渡

  逼昆明

  襲金沙

  第二教時過雪山草地

  一、 交流導入:

  師:同學們,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征路上最艱險的一段,經歷過長征的將士曾寫道:

  《過雪山草地》

  萬苦艱辛出重圍,又入雪山荒原地;饑腹奇寒旦可忍,難捱高原氣體稀。

  三軍肝膽硬如鐵,經得狂風暴雨侵;饑寒交迫不掛齒,全靠主義照征程。

  神兵飛奪臘子口,會師陜甘挫追敵;日寇深入民族危,為求解放戰到底。

  《悼戰友》

  三過草地苦難熬,雨夜棲身牛糞房;

  篝邊戰友長辭去,別前鞠躬淚含眸。

  聽了這兩首詩,你有什么想說的?

  師:是啊,紅軍長征途中翻越了夾金山、夢筆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這些雪山海拔高,山頂終年白雪覆蓋,空氣稀薄,氣候復雜多變;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爾蓋草地,上面泥潭、沼澤遍布,且被草蔓遮蓋,極具隱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滅頂之災。紅軍長征途中前有殺敵,后有追兵,空中有敵機盤旋,紅軍指戰員連續行軍作戰,缺少衣食,藥品奇缺,許多戰士尤其是傷病員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長征途中最難走的一段道路。

  二、品讀歌詞

  師:哪寫句子最能體現環境的艱險?

  “雪皚皚……炊斷糧”誰能把你腦海中感受到的情景讀出來?

  “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

  (雪山真的會低下頭嗎?為什么這樣寫?用擬人手法來表現紅軍戰士翻越雪山時的感受,使紅軍戰士不怕難的精神躍然紙上。)

  “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

  (過雪山草地時天氣變化無常,紅軍戰士穿著單衣,糧袋中已粒米皆無,許多戰士饑寒交迫犧牲在行軍途中,但是,一個“更”字,一個“越“字,再次突現了紅軍不怕難的精神。)

  師點撥:假如你就是長征路上的一名戰士,在雪山上艱難跋涉著,你清楚地知道:前有殺敵,后有追兵,空中有敵機盤旋,你連續行軍作戰好幾個晝夜,缺少衣食,無比困乏,你的許多戰友已經倒在了雪山草地上,你會有什么感受?你能帶著你的感受讀這幾句嗎?

  五、小結

  《過雪山草地》這首歌描寫了紅軍戰士在百困交加的情況下,翻越雪山、穿過草地的驚世壯舉,表現了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六、布置作業

  寫本課生字詞,背誦課文,學唱《長征組歌》

  板書設計:

  過雪山草地

  雪皚皚、野茫茫硬

  高原寒、炊斷糧堅

  高于天

《長征組歌》兩首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 1.了解歌詞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2.欣賞歌詞中表現毛澤東用兵如神的軍事家的風采。3.體會歌詞中表現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及其表現出的鋼鐵意志。二、教學重點:理解詞句的含義及其中心教學難點 :體會歌詞的音樂美

  三、教學時數:1課時

  教具:錄音機、投影儀

  預習要求:

  1. 制作讀書卡

  2. 收集有關長征的資料,特別是關于紅軍四渡赤水、過雪山草地方面的資料

  學法設計:

  以學生自學為主,自行解決生字、詞。品味語言時,也以學生自找喜歡的詞句,或互相質疑,解答為主。為了進一步體會歌詞的氣勢與節奏,師組織活動:學生朗誦比賽,教師指導,點評。其余由學生自主評論。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1. 由《七律 長征》導入  

  二. 簡介背景:作者蕭華,江西人氏。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而創作。

  三. 朗讀歌詞,體會情感

  聽音樂藝術片《長征組歌》選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過雪山草地》

  1.師范讀,提問:朗讀應用什么樣的語調?

  學生自由朗讀討論回答:朗讀時抑揚頓挫,低沉,高昂,讀出豪邁之情。

  2.從歌詞中你獲得哪些信息?

  四.品味語言,合作學習

  再讀《四》,討論以下問題:

  1.中心句是哪句?

  2.說說你最喜歡的詩句,并談談理由。(或同學之間互相提問質疑)

  3、比較本課與《七律 長征》語言上有何不同?(討論交流)

  師提示:本課內容是歌詞,通俗易懂;《七》中的語言藝術化、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實的基礎上,體會紅軍長征精神。

  提示:

  1. 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這一句畫龍點睛的盛贊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2. 如開頭三句,用短句有氣勢,突出當時的局勢嚴峻,寫出紅軍轉戰川、黔邊境所遇到的嚴酷的自然環境。

  再如:“天如火來水似銀”,用比喻生動再現天氣的酷熱和缺水的景象,從而渲染紅軍行軍的艱辛。

  再如:又來四句三字短句,再現紅軍不僅面臨嚴酷的環境,而且處于被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的艱難處境,從一個“壓”字即可看出來。

  從第10――16行,這幾行文字生動形象的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場場敵我之間的運動戰。讓人深刻的感受到紅軍戰士的頑強、勇敢、機智的英雄形象,也表現了毛澤東用兵如神的軍事家的風采。

  過渡:

  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之后來到白雪皚皚的夾金山(即雪山)和荒蕪人煙、危機重重的草地。如果說前面的困難*智慧克服,那么下面他們要用什么方式來解決?

  1.再讀《過》,紅軍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提示:路難走,沒有吃,沒有住。生存危機之嚴重。如開頭四句。

  2.問:怎樣克服的?*什么?

  提示:千錘百煉的紅軍*著堅強的意志,對革命理想的執著追求,敢于戰勝一切困難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終于踏過雪山,走過草地。如“鋼鐵漢”、“不怕”、“千錘百煉”、“迎”、“扎”、“骨更硬”、“志越堅”。

  3.如果要造一座紅軍過雪山草地的紀念碑,請你在碑上寫一句話,你會寫什么?

  總結: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下面讓我們通過朗誦比賽,再次領略歌詞的氣勢與節奏,體會紅軍那不畏艱難的長征精神。

  五. 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活動目的:更進一步體會歌詞的氣勢美和音樂美

  活動形式:朗誦比賽

  活動準備:先聽錄音,再自由朗讀,選出一名主持人,各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其余同學作為裁判。

  活動過程 :

  1.主持人報幕

  2.按小組順序,依次朗誦

  3.裁判簡評

  4.按票數多少和評價好壞,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其余為鼓勵獎

  六. 布置作業 

  人們說,改革開放是一次新長征,你怎么理解?當前應怎樣發揚長征精神呢?各人談談看法。(整理成文)

  附板書: 《長征組歌》兩首

  (一)

  四渡赤水

  強渡烏江

  奇 兵 盛贊 用兵如神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

  (二)

  (鋼鐵漢) (骨更硬)

  堅強 + 追求 = 過雪山草地

  (千錘百煉) (志越堅)

《長征組歌》兩首教案(精選9篇) 相關內容:
  • 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 教學設計示例(精選2篇)

    一、導入同學們,先讓我們一起回憶上節所講過的內容。紅色政權的建立及革命根據地的發展狀況。紅軍的發展,革命根據地的壯大,使國民黨反對派驚恐不安。從1930年起,國民黨對中央根據地連續發動了四次“圍剿”,結果都被紅軍打敗了。...

  • 《長征》(通用13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2、了解課文的大意。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請大家回憶我們曾經學習過哪些描寫紅軍的文章?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2、在我國的革命歷程中,有一次偉大的壯舉,有一座不朽的豐碑,那就是舉...

  • 李吉林教學設計——《長征》(精選17篇)

    佚名 【教學要求】1、通過本詩的學習,體會紅軍長征途中越過千難萬險的情景,學習紅軍戰士藐視圍難,戰勝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2、理解詩中等閑、逶迤、磅礴、騰細浪、走泥丸、暖、寒、更、喜、盡、開顏等主要詞語的含義;體會詩中運用...

  • 《長征》教學設計(精選16篇)

    之四佚名 一、教學要求1.理解詩句,學習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難險阻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二、教學重點理解詩句,學習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 《長征組歌》兩首(精選15篇)

    蕭華教學目標:1、 感受紅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2、 學習高度概括的詩歌語言,體會詞語使用的準確。3、 感悟長征精神在新時期的意義。教學重點: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紅軍的鋼鐵意志。...

  • 第12課 紅軍長征(精選3篇)

    第12課 紅軍長征教學目標一、識記與理解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紅軍長征的路線、遵義會議及其偉大意義。二、能力與方法通過分析遵義會議前后紅軍所面臨的不同革命形勢,把握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 《長征》教案(精選13篇)

    一.教學目標1.通過詞語的品析,朗讀的觸摸感受,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 《長征組歌》兩首(精選16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學習本課生字次,理解歌詞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背誦課文。過程與方法:整體感知入手,以讀體會課文思想感情,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歌詞中表現毛主席用兵如神,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及其所表現出...

  • 《長征》教案(精選14篇)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詞語的品析,朗讀的觸摸感受,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 《長征》(精選14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2、了解課文的大意。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請大家回憶我們曾經學習過哪些描寫紅軍的文章?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2、在我國的革命歷程中,有一次偉大的壯舉,有一座不朽的豐碑,那就是舉...

  • 李吉林教學設計——《長征》(精選16篇)

    佚名 【教學要求】1、通過本詩的學習,體會紅軍長征途中越過千難萬險的情景,學習紅軍戰士藐視圍難,戰勝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2、理解詩中等閑、逶迤、磅礴、騰細浪、走泥丸、暖、寒、更、喜、盡、開顏等主要詞語的含義;體會詩中運用...

  • 《長征》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之四佚名 一、教學要求1.理解詩句,學習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難險阻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二、教學重點理解詩句,學習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 長 征(精選17篇)

    2-1-28本文刊《鹽阜大眾報·建湖新聞》長征師:這堂課我們共同學習15課《長征》。誰愿意幫老師把課題寫在黑板上?(一學生舉手)好,請你來。師:課前老師提示大家去做幾件事,是哪幾件事?生:把課文讀通順,搜集和長征有關的資料。...

  • 二 《長征組歌》兩首 教案(精選6篇)

    一、教學目標:1.了解歌詞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2.欣賞歌詞中表現毛澤東用兵如神的軍事家的風采。3.體會歌詞中表現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及其表現出的鋼鐵意志。...

  • 《紅軍長征》(通用11篇)

    備課資料〖自主梳理〗:一、長征的開始1.反“圍剿”失利: ____年秋,蔣介石調集百萬大軍,向革命根據地發動第___次“圍剿”。 _____等人命令紅軍全線出擊,紅軍屢戰不勝,根據地日益縮小,敵軍逼近瑞金。...

  • 八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 99热热精品 | 国产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 国内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v亚洲v日韩v欧美v片 | 琪琪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美容院 | 美女视频黄a全部免费看小说 | 久久久亚洲网站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皇上从小侵犯双性太子NP高H | 日本色综合网 | 日本人又黄又爽又大又色 | 成人国产精品久久久春色 | 日韩激情无码AV一区二区 | 国产农村aaaaa特黄a∨毛片 | 亚洲中文字幕AV在天堂 | 免费中文字幕日产乱码 | 亚洲精品一区av在线播放 | 欧美DODK巨大黑人 | 午夜亚洲福利 | 亚洲大尺度无码专区尤物 | 日韩在线短视频 | 午夜免费视频福利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图片 | 国产精品一区人伦免视频播放 | 欧美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猛少妇色XXXXX猛交 | 国产h色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麻豆精品视频 | 亚洲丁香五月激情综合 | 亚洲乱码无人区卡1卡2卡3 | 男女多P混交群体交乱A片 | 伊人中文在线 | h黄动漫网站 | 熟女人妇成熟妇女系列视频 | 欧美人善z0zo性伦交高清 | 奇米成人a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乱xxxxx79国语对白 | 国产特黄大片aaaaa毛片 | 第一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