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淚珠與珍珠(精選4篇)
第三冊淚珠與珍珠 篇1
前段時間,我們 學習了古代的散文,今天 我們進入現代文的分析 我們看琦君的散文《淚珠與珍珠》。請大家看課文注釋:琦君是中國臺灣著名散文作家,前一段時間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橘子紅了》就是他的作品,這篇文章是琦君女士七十多歲時候的作品,可以說凝聚了老人一生的人生感悟,請大家閱讀這篇課文,請大家在閱讀的時候思考:
1淚珠與珍珠有什么聯系,
2課文都寫了哪些淚珠
。▽W生閱讀,教師巡視)
教師:那么大家對課文閱讀之后 ,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篇課文的題目很有意思,為什么叫淚珠與珍珠?那么淚珠與珍珠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生:兩個都晶瑩透明
生:文章里說:天使的眼淚掉下來落在牡蠣的殼中,變成了珍珠,所以淚珠和珍珠是有聯系的。
生:我覺得淚珠是在人們飽受艱難困苦之后流下來的,珍珠則是牡蠣遇到沙子之后,形成的。
教師:還有沒有其他同學回答?
咱們能不能總結一下剛才幾個同學的答案,首先從形象上說,淚珠和珍珠都是無暇的,從文字上說,剛才的同學說得很準確,如果根據生活的經驗來看,我們在飽受磨難,痛苦之后流下淚,而珍珠往往是在受到痛苦之后結成的。其他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還可以思考一個問題,作者沒有把眼淚比喻成一般的水,而是比喻成珍珠,至少可以看出作者覺得淚珠怎么樣?
生:珍貴
教師:那么在課本中,作者寫淚珠,到底寫了哪幾類,大家互相討論一下。把它找出來。
學生相互討論。
教師:有沒有同學起來說說?
生:我找出了七種。第一種是海峽兩骨肉團聚之淚。二是老淚,三是媽媽因為兒子淘氣而流下的淚。四天使掉下的眼淚,五形成珍珠的眼淚,六,觀音的慈悲之淚,七,信徒對救世主的感恩之淚。
教師:還有沒有補充的?
學生:經歷過憂患后所留下的淚。
教師:還有沒有呢?
學生:應該分為四種淚水,第一是前面講杜甫,就是人生飽受憂患流下的,第二種是親情,第三種是自然界當中的淚水,比作珍珠。第四種為眾生所留下的淚水。
教師:很好,她不僅是在指出文章的幾種眼淚,而且是在為我們將眼淚進行分類;
生:我也分為四種,這樣分的,第一咱少女時代天真直率的領悟,二是杜甫的詩和白居易的詩中的眼淚。第三種是人生的作者的淚,對兒子的淚。第四,是對人生的領悟。。
教師:聽了大家的談話,我現在有一點兒猶豫了。我覺得大家比我講得好。但是我們還可以綜合一下,在前面通過白居易和杜甫作者是從哪一個渠道了解的呢?
學生:詩。
教師:政治中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觀點學過沒有?
生:沒有。
教師:這應該是間接經驗。最不知愁的少女卻最喜歡找些憂愁眼淚一類的句子,這倒有些象辛棄疾的詞里說的:
學生: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作愁。
教師:那么你們覺得少女的這種淚算不算珍珠呢?
生:我覺得不算,我覺得在文中的淚水和珍珠相比。而這里是自己的悲哀,不是經歷了人生的磨難之后,經歷豐富的淚珠。
教師:我冒昧地問一句,你流過淚嗎?
學生:流過。
教師:那你在流淚的時候你覺得你是假流呢還是真流呢?
學生笑:真的流。
教師:(展示課件)我覺得我們的同學很謙虛,因為沒有太多的人生經歷于是就覺得自己的淚不是珍珠,但是我覺得這里的淚也是珍珠,因為這里的淚同樣有一顆真誠的心在里面搏動,仍然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表露!他們流淚的時候,同樣有生命的感悟。在流淚的時候,同樣對真善美有自己的追求,從某種角度上講,甚至可以這樣說:孩子和少女的淚才是真正的珍珠。
第二個實際上是骨肉分離之淚,作者是中國臺灣的女作家,他描寫海峽兩岸的親人多年分散后團聚,流下的實際上就是這種骨肉分離的淚珠
第三種則是親子淚,對孩子的頑劣,淘氣,如沙子在母親的心里灑下,讓母親流下眼淚。
第四種,奮斗淚,很多同學剛才已經說到了,是人生在面臨挫折、失敗或者成功時候的眼淚
第五種則是作者通過一個畫家畫的流淚的觀音,表現的慈悲的淚。
最后是描寫信徒流下的感恩淚。
其實在課文中還有沒有其他的淚?剛才那個同學找了七種,你說的七種有哪些?
生:還有外子的人造的淚。
教師:這淚實際上是外子經歷人生磨難之后,已經無淚的一種表現,我們暫時不做討論。暫且把它放在一邊。
其實我覺得我們是把它做了一個綜合,其實在人生中淚是許多種的,有許多淚作者并沒有寫出來。現在大家想一下,在咱們十六七歲,十七八歲的人生當中,你們經歷了哪些淚?
說一下你的人生體驗?
。▽W生先有些沉默)
教師:看來要大家說出流淚的經驗有些難為情,過去有人說男兒有淚有輕彈,現在流行野蠻女友,所以女孩子也不好意思流淚了。
學生笑
生:我經歷過感恩淚,因為在我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是老師給我信心,鼓勵我,我對老師流下了感激的眼淚。還有奮斗淚,在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感覺很郁悶壓抑,所以會流淚。
我還經歷過親人去世的時候的分離淚。
同學二:我體會最多的是分離淚。我從初中就一直是住校,初中的時候小,還沒感覺有什么,現在感覺到長大了,經常想家。上次和父母分別的時候。我哭了。以前沒有想過家,現在長大了,才有感覺。(學生有些動情)
我也體會過奮斗淚,有時候學習沒有效果,分數老是上不去,所以流下了淚。
同學三:我覺得我這些淚都經過。感恩淚是對老師的幫助感到非常的感動而流下淚。
教師:還有沒有其他同學談談?或者說,這里流淚的不一定是你自己?
生:我也覺得這幾種淚都經過過,但感恩淚和分離淚印象最深。放假回來,覺得自己生活了許多年的地方慢慢地消失了,父母對我很好,很愛我;理解我,我覺得很感動 ,因為我覺得天下所有的父母對自己的子女都是這樣的。
教師:其實剛才大家說了很多的分離淚和感恩淚,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我最初住校,是在小學五年級,那時候我讀書的學校離我們家很遠。記得那時候,我父親騎著二八自行車每星期送我去上學,那時候沒有雙休日,星期一很早就要去,星期六下午再把我帶回家,那時侯坐在自行車的后座上,直到現在都還有一種很實在的感覺:我感覺那時侯我父親的背景特別高、特別大、特別寬,給我心中一種很塌實的感覺。當在學校受了欺負,感覺有了父親,好象什么都不怕了,F在父親老了,沒有我高了,而我現在也做了父親,我就有一個希望:希望我自己的背景在我的孩子眼里也覺得特別高、特別大、特別寬,特別堅實。人生就是這樣:我們會承受很多東西,正如我們會享受很多東西,當我們承受苦難的時候,我們必須用我們的勇敢、堅強和智慧和愛熬過去;當我們享受幸福的時候,我們應該對這些幸福的施與者心存感激。
剛才同學們說到了大家經過過的這些淚,現在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課文中所說的這些淚,能不能換一個順序來寫?說一說你的理由。
生:我覺得這些寫應該不能顛倒順序的,他這樣寫是按照作者的人生經歷來寫的。最開始是從書本里看到的眼淚,再往后是與親人分離時候的眼淚,再以后,他有了自己的兒子,于是就有因為孩子淘氣流下的眼淚,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了自己的事業,于是就有了奮斗的淚,再往后因為對人生的逐漸感悟,才有了慈悲的淚和感恩的淚。他實際上是根據時間順序來說的
教師:是嗎?有沒有同學對她的意見提出質疑呢?
生:我覺得不是按時間觀點,而是根據感覺的順序,最容易的是書中淚,最難的是感恩淚。
是根據他能感受到的難易程度來排列的。
生:我不同意,因為我覺得感恩淚是最容易感受的。書中淚的畢竟是死的,并不覺得很感動。
教師:你說到這兒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有一次,沒有按時回家,你父親很著急,而且對我也嚴肅地進行了批評,我當時一方面覺得我的工作還有待改進,另一方面覺得你父親對你的愛真的讓我感動,看來你也理解了你父親的苦心。
生:我覺得還是按照人生成長的過程。我們從小如何如何,到最后才會感悟生活。對別人的慈悲,到最后感悟到的生活。從書中淚,分離淚,作者告訴我們最淺顯的淚,到最后,為蕓蕓眾生而流淚。層次遞進。所以不能換。
生:我不同意,我覺得這六種淚都可以隨便換,因為他說的書中淚都是一種感情所來的,就是感恩!對書也是一種感恩,為友情、親情流淚,其實也有對這些感情的感激在里面。只不過在最后的時候他點出了他所說的那種感情
教師:假如是你,你會怎么寫?你會把哪一個放在最后呢?
生:我只寫感恩淚當中就包含了這些。舉例的時候就舉書中所看到的。
教師:我覺得她的回答非常有意思,她說感恩淚就包含了這些所有的眼淚。我想關于這點,并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至少我不能確定能不能換,不過我自己的觀點是:作者這樣寫在安排上和寫作上,這幾種淚的排列也有一個順序,就是流淚的對象。大家想想:書中淚為誰而流的呢?
學生沒有回答。
教師:你看《紅樓夢》而流淚,我卻不會,慚愧,到現在我都沒看完《紅樓夢》,那么你們說這淚是為誰而流呢?
生:為自己。
教師:親子淚和分離淚為誰?
生:自己的親人。
教師:而后面的慈悲淚和感恩類則是:
生:為人類而流。
教師:任何一個教人向善的觀點,或者說宗教,都有一個原則,就是推已及人,從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到基督教導大家“愛你的鄰居甚至愛你的仇人”,無非是談這一點。文章開始的淚而自己而流,到為自己的孩子而流,這已經是無私,偉大,純潔的淚。再到對自己的生命, 事業,追求。但是我們看到的流淚的范圍是越來越寬,寬到最后是慈悲淚與感恩淚。
這時候我想起一個問題:剛才大家說自己的流淚經歷的時候,好象有一種淚始終沒有怎么說啊,是哪一種呢?
生:慈悲淚
教師:是大家都沒有慈悲之心嗎?我想問一個問題:在座諸位,走到街上如果看到乞丐,不給錢的或者一般不給錢的舉手!
大多數學生舉手。
。ɡ蠋熞才e起了手,學生笑了)。
教師:我也算一個,我從我見到的第一個乞丐,我就沒有給錢,甚至還嘲笑過給錢的同事。你們說一下咱們是不是沒有慈悲之心?
生:我認為不給他們錢不代表沒有慈悲心。如果他想走向成功,就必須靠自己去奮斗,不應該靠別人。他應該創造自己的價值,而不是靠別人。
教師:換言之,給不給乞丐錢并不代表是否有慈悲心,因為真正的慈悲是一種愛,一種對整個人類的悲憫情懷。
教師:剛才咱們在作者的引導下去體會了如此多的淚珠,或者說珍珠,我在想一個問題:如果說這些淚珠都是珍珠的話,作者是用什么將這些珍珠貫穿在一起的呢?大家看看課文,有一句話……
生:眼淚流多淚水而愈清明,心靈因多流淚水而愈溫厚。。。。
教師:這句話出現了幾次?
生:三次。
教師:對,作者就是用這根線,將這些閃光的珍珠串在了一起,給我們展示了人類心靈中最美好的一面。用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有愛的淚珠,就是珍珠。
在現在這個社會,我們有太多的理由冷漠,但是我覺得我們不能夠因為社會的不公平現象而抹殺我們應該有的感恩慈悲之心。慈悲之情應該是一種源于內心的愛,善,與正直。當你把愛善施與世界上應該施與的人的時候,這才是慈悲,這時候,你的淚珠就是珍珠。
下面我給大家看的是我們很多同學可能看過多次的圖片。但是,即使這樣,我也要請大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靈去想,無論如何,要記住,這些東西始終在咱們身邊,因為咱們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
(播放圖片,配樂為《辛德勒名單》中的小提琴獨奏曲,據說許多老師和學生哭了,但是我沒有看見。)
放映結束。
教師:也許到最后,人類能夠拯救這個世界的,只有淚水。
下課!
第三冊淚珠與珍珠 篇2
教學目的:于誦讀中體味文章蘊涵的情感和意義。
課文類型:讀本課文。指導自學為主
教學過程 :
一、開門見山,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很高興能和我們高一10班的同學一起合作學習。早就聽說我們是雅思班,我想能學好外國語的同學,一定會把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學得更好。
今天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琦君的一篇散文《淚珠與珍珠》。很多同學也許是第一次聽到琦君的名字,其實前年電視臺熱播的電視連續劇《橘子紅了》就是琦君的作品。影片唯美的風格、傷感而復雜的人物關系給看過電視的同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琦君的這篇文章,我想我們從中獲取的也許會更多。
這篇文章比較短小,先請同學們花幾分鐘的時間把它讀完,如果讀起來有困難,不妨結合一下課文后面的自學提示。
等讀完后請同學用一句話來概括你讀這篇文章的第一感受。自讀時注意提醒同學們給語段標號。
二、初步感知,確定學習目標。
請一組同學用一句話概括你讀這篇文章的第一感受。
說得很好,看得出來同學更多的還是著眼于對琦君文章中淚珠的寓意和哲理的關注。我們今天就把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定在:體味文章中蘊涵的情感和意義。
三、配樂朗讀,提問指導分析課文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更何況是這樣一篇優美富有哲理的散文。讀中見出作者情讀者情。
老師愿意為同學作一個示范朗讀,同學們呢,則帶著思考,在心里默讀,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琦君寫淚珠寫了幾種眼淚?也就是琦君從幾個角度來寫淚珠?
教師在音樂中朗讀;
然后請同學思考后,回答朗讀前提出的問題。
(提示: 按照文章寫作的順序來尋找,抓住關鍵詞語。可以邊讀邊分析。)
總結:骨肉分離的眼淚、親子的愛憐之淚,生命的奮斗之淚、不為一己的慈悲之淚、為人類獻身的感恩之淚。
繼續提問:這種種眼淚可不可以顛倒順序來寫?為什么?
不可以。這些眼淚的順序安排有作者的深意。它們可以分為兩大類:小我的淚,大我的淚。由小到大,由淺入深。(既然要歸類,就找概括的詞語)
繼續提問:假如把這些眼淚比做珍珠,那么貫穿起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線,也就是主旨句是什么?它在文中出現了幾次,這幾次的出現是不是簡單的重復?
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
請同學回答,可以相互補充。答案比較開放,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同學們剛才的理解和分析都很深刻很好,綜合剛才的分析,我們看到這句“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從結構上說起著引領貫串全文的作用;從內容上看,它代表了琦君70年的所有的人生體驗,無論是骨肉分離的淚、憐子之情的淚,還是生命奮斗的艱辛之淚、不為一己悲歡的慈悲與無私的淚,它們都使我們眼睛更清澈,使我們心靈更明凈與溫厚。這些包含著人生豐富高尚的情感的淚珠,在琦君老人眼里都已幻化成世間最美麗寶貴的珍珠,我想這也是這篇文章取名為《淚珠與珍珠》的一個原因吧。
初讀的感受是零碎的,再讀時我們的理解在走向深入。
那就讓我們帶著感情齊聲朗讀課文的5-13節。
四、深入拓展、聯系生活,交流彼此心聲
記得一位作家說過:生活的本身遠比文學來的更感人。照片是生活的真實記錄,老師選取了一些照片和大家一起感受。不知道哪張照片你能讀懂他淚水中的情感,哪張照片可以喚取你記憶中塵封的往事?
出示照片。定格。
請同學們把你的感受寫成200字左右的文字,寫完我們共同交流。(10分鐘)
寫的很好,每一滴晶瑩的淚珠原來都凝結了一段人生深沉的體驗和悲歡。老師在上這堂課之前曾和辦公室的幾位老師講起這篇課文。他們給我講了幾個故事,讓我感慨萬千。所以我想與其讓老師轉述,還不如干脆把他們作為嘉賓請到了我們課堂,讓我們一起直接分享他們點點淚光中閃爍的美好情感。
請兩位嘉賓老師發言。
《親愛的小孩》在故事的結尾徐徐而上。
每一張照片每一個故事都承載了太多真摯純潔的情感。我總想會流淚的人也是幸福的。因為流淚表示他們還有對生活的渴望和留戀,對真情的感動和擁有。在這個意義上說,無淚的人,也是世界上最痛苦的。
所以,讓我們珍惜淚水,珍惜這純潔真摯的淚珠中凝聚的所有珍珠般晶瑩美好的情感。我想這也是我們今天這堂課學習琦君的文章的收獲之一吧。
我感謝琦君,感謝聽課的老師,感謝我們高一10班的同學們。
結束課時。
第三冊淚珠與珍珠 篇3
一、教學目標 :
1、 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寫的幾種淚
2、 體味文章中蘊涵的感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學
3、 聯系實際生活,細細再品味文章中的感情,使之升華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體味文章蘊涵的情感,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學
三、教學設計
課堂主要部分從整理分析幾種淚入手的,從離別淚,親子淚,奮斗淚,慈悲淚,感恩淚來總結本文所真正想闡發的人生哲學,也就是眼淚之所以能變成真正,珍珠為什么又是珍珠的原因:生活中,每個人心靈中都應有一粒珍珠,它就排除困難的毅力和智慧,雖歷盡困苦,流盡辛酸淚,亦需有一顆像珍珠一樣明亮,充滿光澤,晶瑩圓潤的珍珠。
四、教時: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ㄒ唬、導入
前段時間有部連續劇《橘子紅了》,它的風格很受觀眾喜歡。
影片比較唯美,故事情節一波三折,人物內心世界豐富,而這些內心都是通過演員的一個眼神,一絲神情透露出來的,且往往影響整個情節的發展。
大家對該片的演員,導演都很熟,但有多少人知道這部作品根據中國臺灣一位非常著名的女作家、教授琦君所寫的長篇小說《橘子紅了》改編的。
琦君的寫作風格就猶如《橘子紅了》一樣,她總能以最澄凈安詳的文字,靜靜地抒寫許多理當驚濤駭浪的家庭事端,就如這篇散文《淚珠與珍珠》,用極為清新安靜的文字表達了她內心的波濤洶涌,闡釋了很深的人生哲學。
。ǘ┓治鑫恼拢w會感情
1、 請快速閱讀課文,找出文中寫了幾種淚,也就是從哪些角度來寫淚的。
明確:書中淚、分離淚、親子淚、奮斗淚、慈悲淚、感恩淚
2、 分析
“書中淚”
① 請同學快速閱讀文章1-4小節,看看作者舉了哪些書中淚
《小婦人》、冰心散文、《啄木曲》、《新安吏》
② 對于這里涉及“淚”的句子作者她是怎樣來欣賞的?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感?
從文中找出一些原句回答第一問。這是一種喜愛的感情,是一個文學青年喜愛句子本身的美,就僅如此而已。
“分離淚”
請一位同學讀5—6小節
大家仔細品味這兩小節的情感,結合韋莊的詞來談談你對“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的理解或描述這樣的一種斷腸的場面。
菩薩蠻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親子淚”
這是大家最熟悉不過的了,我們一起來齊讀一下,
感受一下琦君的語言風格,緩緩的敘述,濃烈的深情
“奮斗淚”
要大家選擇,在第10小節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句話?
不管是哪一句,都是在告訴我們生活中有坎坷,有歡笑,我們需要奮斗,要歷盡坎坷。
聯系題目,淚珠與珍珠,作者在這里才把兩者相連,為什么?前文的敘述與此又有何關系?
明確:就用琦君的話來回答:“我相信每個人心靈中都應有一粒珍珠,它就排除困難的毅力和智慧,,這粒珍珠是隨著 人的年齡,學識與修養而逐漸長大,逐漸變得更晶瑩圓潤的!
“慈悲淚”與“感恩淚”
、 作者在引出珍珠后已經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了,為什么還要加上最后的三段?
人需要有慈悲心,有感恩心,這是做人的一個基本素質。我們要感謝這個世界給予我們的一切,要感謝困難,坎坷讓我們成長,讓我們有珍珠一般的心靈。
、 此處我們可以聯系琦君的身世及她對母親的愛來讓學生們感受這段文字中流露出的真情。
3、 文章中三次出現了“眼因流多淚而-愈益清明”,是否重復?試體會每一部分的含義
、 引入話題,雖然喜愛,但并不真正理解
、 再次談及,貫穿全文,說明戰勝苦難與憂患的韌性與意志
、 與開頭相呼應,更深切的體會到我們應感恩這個世界。
第三冊淚珠與珍珠 篇4
課 題
淚珠與珍珠
授課日期
共 1 課時,第 1 課時
總第 33 課時
課 型
自讀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逐層理解文章的內涵,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欣賞文章的表達技巧。
2、過程與方法:誦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對文章產生局部感悟;問題引導,對課文內容進行整合,理解文章展開思路和表達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欣賞美文的能力;借助作者的情懷,感悟人生的艱澀和高尚。
教學重點
逐層理解文章的內涵,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欣賞文章的表達技巧。
教學難點
對課文內容進行整合,理解文章展開思路和表達方式。
教學方法
自讀、點撥
教具準備
板 書 設 計
淚珠與珍珠
琦君
一、課文感知 二、抒情特點
淚珠:閱歷與人生→真實的人生體驗 1、小中見大的抒情方法。
→切身的痛苦與磨難
珍珠:為鄉情→為親情→為眾生 2、巧妙評議古詩文,增強表達效果。
教學過程
互動感悟
一、談話導入
辛棄疾的《采桑子·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從這首詞里我們可以看出,人的情懷、人的淚水,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會有產同的內涵。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琦君的《淚珠與珍珠》,就以巧妙的方式為我們闡釋了“淚珠”的內涵。
二、作者介紹
注釋①。補充:其父為官多年,喜歡收藏古籍、碑帖、字畫,家里藏書豐富。由于家庭熏陶,她自幼酷愛文學,六歲時父親便為她請家庭教師講授古典文學,成為當時詞壇巨擘夏承燾的得意門生。大學畢業時,正值抗戰爆發,她輾轉于上海、永嘉等地,飽經憂患,深感國破家毀之痛。1949年到中國臺灣,歷任高檢處紀錄股長和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等職,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新舊文學。
借該詞揭示人的情感與閱歷的關系。
了解作者以幫助理解其作品,同時以些培養學生對于寫作的熱情。
教學過程
互動感悟
自1953年出版第一本小說散文合集《琴心》,陸續出版了散文、小說、兒童文學、詩詞、評論等著作數十種,其中散文成就最高。主要散文集有《煙愁》《溪邊瑣語》《琦君小品》《紅紗燈》《三更夢當書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燈景舊情懷》等。
她的作品和“五四”時期冰心相似,多半寫童年記憶,母女之情,友伴之誼,但她寫出了新水平,營造了她個人的世界;她將童年演化成和提升為一種鑒別真善美和假丑惡的價值尺度。
三、感知課文
1、分層提讀課文,完成下列任務:
、耪f說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①本文的大致內容是什么?②你對文中淚珠的理解是什么?
⑵根據文章的標題,說說你對“淚珠與珍珠”關系的理解。
2、問題引導學生研讀課文:
、盼闹幸迷娢恼Z句的含義:
、亳R區夫人語:人隨著閱歷的增加會對人生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②冰心語:一個人應當有自己真實的人生體驗,越真誠越好。
③白居易詩句: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感受最深。
、芏鸥υ娋洌嚎坦倾懶牡耐闯且粋人經歷磨難以后的收獲。
⑵假如說引用詩文語句是為了逐層揭示“淚珠”的含義,那么文中所說的“珍珠”是什么?它和淚珠是什么關系?
“珍珠”也就是淚珠,是生命在奮斗歷程中形成的。
引起淚珠的原因:為鄉情→為親情→為眾生
、钦埜鶕愕睦斫,說說課文的思路和結構:
淚珠:閱歷與人生→真實的人生體驗→切身的痛苦與磨難
珍珠:為鄉情→為親情→為眾生
、雀鶕厦娴姆治觯宰x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賞析文章在抒情上的特點:
⑴學生討論并交流:
①你最喜歡的語句有哪些?為什么喜歡?
、谀阏J為文章在抒發感情上有哪些特點?
、瓶偨Y:
、傩≈幸姶蟮氖闱榉椒ā
以女性特有的細膩纖巧,營造了柔和溫馨的真善美的藝術世界。
、谇擅钤u議古詩文,增強表達效果。
以對詩文的評議表達層層推進的思想感情。
介紹其作品特點,為學生理解本文寫作特點奠定基礎。
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加深感悟。
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將感性認識提升為理性的分析和理解。
不要求學生對課文的結構進行劃分,關鍵是能夠對課文進行整合,進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在學生評議的基礎上,總結文章的抒情特點。
作業 布置
鞏固作業 :熟讀課文,加深對作者特定情愫的理解,完成課后練習題;結合單元知識,理解本單元課文的散文特征。
預習作業 :完成本單元《讀本》中課文的閱讀;預習《六國論》。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