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教案(精選5篇)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現象及其形成原因
2、掌握說明文的基礎知識
3、培養科學的世界觀
教法:1、運用基礎知識理解分析
2、 動手操作演示實驗
學法:1、合作討論
2、動手實踐
教學要點:做好演示實驗,提高授課主形象性、生動性、趣味性,這是本節課成功的關鍵。
教具:幻燈片、小鏡子、植物標本、水碗、筷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今天有這么領導和老師光臨我們的課堂,大家不感到高興嗎?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這節課,我將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著名科學家竺可楨所寫的事理說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現象》,希望大家收獲多多!(幻燈顯示課題及作者、設計者)
2、作者簡介:(指名朗讀)
3、學習目標揭示:(教者范讀)
①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現象及其形成原因
、谡莆照f明文的基礎知識
、叟囵B科學的世界觀
4、過渡:在學習課文之前,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沙漠的圖片,領略一下沙漠風光。(幻燈顯示圖片)
過渡性提示:那么,在這茫茫的沙漠里,究竟會發生哪些奇怪的現象呢?請同學們在看書之后,尋找相關的答案。
二、學生自讀課文:(鼓勵學生放聲朗讀)
三、合作學習:(指導學生分組計論,可自由組合)
1、本文主要介紹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現象?
2、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3、古人為什么把沙漠描述得那么可怕?作者為何引用這些傳說?
4、作者是用哪些方法來說明它們的?
5、課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師生互動,討論、提問、明確:
1、幻燈顯示圖片:魔鬼的海、海市蜃樓、鳴沙
2、學生回答,后幻燈顯示。內容略。
為便于學生理解,教師用幾面小鏡子做一個理解性的演示實驗,演示“魔鬼的!奔啊昂J袇^蜃樓”的形成原因,讓學生注意觀察、思考和理解。
3、①更形象具體地說明沙漠的可怕程度量
②引出下文科學的解釋;
、鄯从沉巳祟愓J識自然的過程。
4、幻燈片顯示說明方法。
5、幻燈片顯示:邏輯順序。(動畫呈現理解過程)
四、拓展與延伸:
<一>科學發現之旅
提示語: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些奇怪的現象呢?
學生自由發言。
幻燈顯示,并運用科學原理解釋,特別重視做演示實驗:
1、筷子折彎
2、水流旋轉
3、盛夏公路上的“水面”
4、藤本植物的旋轉
5、神秘的“鬼火”
演示實驗:1、用水碗、筷子做道具,讓學生觀察并尋求科學和解釋。
2、引領學生觀察實物,分析原因。
3、類似“魔鬼的!。
4、展示實物標本,讓學生注意觀察,嘗試分析形成原因。
5、用生活中的實例加以解釋。
<二>揭示神秘面紗(幻燈顯示)
1、筷子折彎—光的折射
2、水流旋轉—地球自轉
3、盛夏公路上的“水面” —光的折射與反射
4、藤本植物的旋轉—趨光性、遺傳性
5、神秘的“鬼火” —磷的燃燒
<三>人類未解之謎
提示語:那么,我們人類還有哪些未解之謎呢?
學生自由發言。后幻燈片顯示:
1、神秘的麥田怪圈
2、百慕大三角洲
3、神秘的ufo
4、是否有外星人
5、宇宙內是否有第二個地球
6、宇宙到底有多大
7、生命的起源是什么
幻燈顯示相關圖片:麥田怪圈、百慕大三角洲、ufo
五、歸納總結:
能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掌握了說明文的一般知識,還了解了沙漠里的奇怪現象,讓我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俗話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宇宙是無窮無盡的,自然是奇妙無窮的,自然界中有許許多多的奇怪現象,作為一外現代人,我們還能象古人一樣講迷信嗎?當然不能。我們要用科學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科學的思維展望未來!
幻燈顯示:再見!
播放音樂,在音樂聲中下課。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了解文章介紹的沙漠里的奇怪現象。
2、學會從科學的角度來認識一切怪異現象。
3、文章語言生動,可讀性強的特點。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說明文的有關知識。
2、作者簡介。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字詞教學。
戳(chu )穿 海市蜃(sh n)樓 玄奘(z ng)
單槍匹馬:比喻單獨行動,沒有別人幫助。
光怪陸離:形容現象奇異,色彩繁雜。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形容看來可以實現而實際難以實現。
2、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描述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現象。
第二部分(2—5):科學地解釋沙漠里奇怪可怕現象。
三、閱讀第一部分。
思考:沙漠里可怕的景象具體的表現有哪些?
學生討論后明確:
先寫法顯和玄奘兩個人物對沙漠可怕和恐懼的感受。然后具體描述了他們文章中的可怕現象:沙漠中,有很多惡鬼和火熱的風,沙被風吹永遠流動著,無比恐怖;空中看不見一只飛鳥,地上看不到一只走獸。舉目遠看凈是沙,十分荒涼;認不出路,只是循著從前死人死馬的骨頭向前走,多么悲慘!這些描述讓讀者觸目驚心,也激發讀者的興趣。
四、閱讀第二部分。
1、閱讀第2、3兩段,思考:
沙漠到底是不是像法顯和玄奘說的那樣恐怖嗎?為什么在他們看來沙漠是如此的恐怖呢?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現象可以正確解釋了嗎?
學生討論后明確:
其實沙漠里并不像法顯他們說的那樣恐怖,我們的科學院的工作人員好幾次橫穿沙漠,并沒有什么鬼怪。這說明在科學工作者面前,奇怪現象是可以正確解釋的。
他們之所以感到如此恐怖,是因為他們當時的條件太差了。他們是單槍匹馬,一人獨行,而現在的條件就優越得多,或是駝隊,或是汽車飛機的支援。
五、布置作業 。
1、完成學習指導用書。
2、預習4、5兩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一堂課的內容。(略)
二、繼續學習第二部分。
1、閱讀第4段:從科學的角度解說沙漠中“光怪陸離”現象的原因。
思考:這一段中,作者說明的對象是什么?文章是怎樣來解釋這一現象的?
文章描寫了被稱為“魔鬼的!钡纳衬F象:夏日中午,沙漠中的人“渴不可耐”之際,“忽然看見一個很大的湖,里面蓄著碧藍的清水,看來并不很遠”,但可望而不可即。對這一現象,作者并未馬上加以解釋,而是敘說了法國數學家孟奇的故事,讓他來回答。孟奇運用光線折光和反射的原理,科學地說明了“魔鬼的!币约啊昂J序讟恰钡某梢,深入淺出,富于趣味。
具體的解釋(見書本)
2、朗讀第5段后思考:作者如何從科學的角度說明沙漠中“鳴沙”現象的原因?
學生討論后明確:
本段開頭表明“鳴沙”現象從古以來一直被人們視為超自然的現象。文章并未緊接著對這種現象作科學解釋,而是敘說了具有“鳴沙”現象的寧夏鳴沙山的地形和位置,指出“這塊沙地向來是人們崇拜的對象”,以“據說”和自己的耳聞目睹,突出鳴沙的隆隆巨響。在此基礎上,文章才“據一些專家的意見”加以科學解釋。這樣也就讓讀者形成了一個普遍認識,那就是:一切怪異的現象,都是可以用科學的道理來說明的。
三、品味文章生動的語言。
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帶有一定的文藝色彩。從表達方式來看,兼有說明、記敘、議論、描寫等,還有一些故事,作者的親身經歷等,文章還運用了設問、反問、引用、比喻等多種手法,富有趣味。
結合課后練習二,說說加點詞用得好的理由。
具體的分析見書本。
四、小結。
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來被魔鬼作怪的可怕現象,從科學角度作出了正確的解釋,表明了一切怪異現象都可以用科學說明的真理。
五、布置作業 。
課后練習一和三。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教案 篇3
a 基礎儲備卷
時間(30分鐘) 分值(50分)
1.給下面的字注音(15分)
玄( ) 奘( ) 戈( ) 蔚( ) 頃( )
戳( ) 酷( ) 蜃( ) 嶼( ) 蓄( )
凹( ) 循 ( ) 折光( ) 駝( ) 僧( )
2.解釋下列詞語(5分)
光怪陸離
渴不可耐
可望而不可即
戳穿
海市蜃樓
3.下列詞語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5分)
a.玄奘 島歟 蓄養 b.弋壁 蔚藍 干燥
c.原故 魔鬼 倒映 d.吹拂 磨蹭 抽搐
4.下列文字括號中依次填入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5分)
據一些專家的意見,( )沙漠西部的沙子是細沙( )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陽曬得火熱后,經風的吹拂____________人馬的走動,沙粒移動摩擦起來,____________會發出聲音,這便是鳴沙。
a.如果……而……或……便 b.只要……且……和……便
c.只要……而……和……就 d.只要……而……或……便
5.選出填入下面句子中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5分)
。1)由于光線折光和反射的影響,人們產生一種錯覺,空中的喬木看來像____________在地面上。
。2)蔚藍的天空____________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萬頃的湖面了。
(3)那便可把地平線下尋常所見不到的島嶼、人物統統____________在天空中,成為空中樓閣。
a.(1)倒映(2)倒栽(3)倒影 b.(1)倒栽(2)倒影(3)倒映
c.(1)倒掛(2)倒映(3)倒影 d.(1)倒栽(2)倒影(3)倒映
6.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5分)
a.《向沙漠進軍》和《沙漠里的奇怪現象》的作者都是竺可楨。
b.《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是以時間為順序從古而今寫來的。
c.《沙漠里的奇怪現象》一文主要是駁斥東晉僧人《佛國記》的錯誤說法。
d.《沙漠里的奇怪現象》較多地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7.課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現象?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現象說清楚的?(10分)
b 綜合提升卷
時間(45分鐘) 分值(50分)
1.課內問題探討(21分)
、倜~解釋(2分)
海市蜃樓
鳴沙:
、谡n文為何不一開始就介紹沙漠里的兩個奇怪現象,引用古代典籍里的親身倒過沙漠的人的故事有何作用?(2分)
③“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樓”的現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嗎?為什么?(3分)
、苷埬惚容^一下,把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換成括號中的詞語好不好?為什么?
、派衬沁@樣荒涼,空中看不見一只飛鳥,地上看不到(看不見)一只走獸(野獸)。
、颇菚r既無大隊駱駝帶了大量清水食物跟上來,更(也)談不到汽車飛機來支援,當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
、沁@一魔鬼的幻術(魔術)到了19世紀初葉,才被法國數學家和水利工程師孟奇所戳穿(揭露)。
⑤從本文發表至今四十多年來,人類對沙漠又有了許多新的認識,你從報紙雜志或網絡上還了解到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現象?能不能用科學道理對這些奇怪現象作一些說明?
2.閱讀下列語段 回答問題
(一)向沙漠進軍
沙漠地區空氣干zào____________(躁燥
噪),日光的照射特別強烈。那里日照時間又特別長,一年達到三千小時,而長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時,華北地區也不過兩千五百小時。日光可以用來發電、取熱、煮水、做飯。沙漠湖水含鹽,日光使水蒸發,可以取得蒸liú____________(溜餾鎦)水和鹽。日光變為熱能和電能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導體,估計將來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導體做屋頂,人住在里邊冬天不冷,夏天不熱。
①根據拼音選字填空。
、谶@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圻@一小節所講內容為_____(a.沙漠的危害b.沙漠的改造c.沙漠的利用)(2分)
、芙o這段文字分層,正確的是____________。(2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層義(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莸冖诰湓捤玫恼f明方法為____________。(2分)
a.下定義、列數字 b.分類別、列數字c.作比較、列數字 d.摹狀貌、列數字
⑥沙漠地區利用日光的有利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2分)
、咦詈笠痪渲腥鐚⒓狱c詞“估計”去掉,表達效果會發生怎樣的變化?(2分)
、嗌衬貐^可以利用日光取得的資源有哪些?(2分)
(二)
①地震是自然災害中對人類危害最大的災難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僅地震一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平均每年超過45億美元。因此準確預報地震發生的地點、時間和震級,減少地震造成的損失,便成為地震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②要準確預報地震,必須分析十幾種乃至上百種異常情況。為此,必須觀測與地震范圍相關的地域。人造地球衛星的監測和計算機的應用,為人們大面積觀測和快速綜合分析資料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③通過人造衛星的監測,前蘇聯科學家注意到,地震發生前,在衛星的照片上能發現某些地區大面積的紅外異常,顯示出這些地區的地熱溫度普遍升高。例如,1984年3月19日中亞加茲利地震前就出現了這種情況。日本科學家也注意到,在地震發生前幾個月,衛星就能測到震區地理位置的移動。如1989年7月11日伊東地震前一年,他們就發現了伊東的位置在向前移動。到震前2—3天,位移達到最大值,向南偏離原位置13.6厘米。此外,1989年10月17日美國舊金山地震前半個月,美國科學家意外地在無線電控測儀中,接到了與地震有關的超低頻無線電波。
、苓@些新發現的預測地震先兆的方法,將能提高地震預報的準確性,從而減少地震造成的損失。
、俦疚闹饕f明了( )(2分)
a.地震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 b.如何減少地震的損失
c.新發現的預測地震的方法 d.地震的預測是復雜的
②地震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的內容應包括哪些方面?(2分)
、廴藗優榱藴蚀_的預報地震,采用了人造地球衛星和計算機,人造地球衛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計算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2分)
、苓x文第③段舉“伊東地震”的例子,是為了說明什么?(2分)
⑤最后一段提到的“這些新發現的預測地震先兆的方法”是指哪些預測方法?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2分)
、迯恼f明文語言必須準確的角度,說說下列句子加粗詞語的作用。(4分)
(1)地震是自然災害中對人類危害最大的災難之一。
(2)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僅地震一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平均每年超過45億美元。
⑦選文運用的最主要的說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c 新穎考題集萃卷
時間(45分鐘) 分值(50分)
1.星期日上午,班級團支部組織團員到社區為老人開展服務活動,而你沒有準時趕到,耽誤了大家的出發時間,你該怎樣對大家說呢?(5分)
2.試用一句話說明京劇是怎樣形成的。(連標點在內不超過三十個書寫格) (5分)
京劇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劇。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劇戲班相繼進入北京演出,它們吸收了漢調、秦腔、昆曲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使徽劇與這些劇種逐漸融合,演變成一種新的聲腔,更為悅耳動聽,稱為“京調”。清代末期民國初期,上海的戲院全部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戲稱為“京戲”。
答案
a卷:1.xuán zàng gē wèi qǐng chuō kù shèn yǔ xù āo xún zhé tuó
sēng2.
光怪陸離:形容現象奇異,色彩繁雜?什豢赡停嚎诳实貌荒苋淌堋?赏豢杉矗褐荒芡姸荒芙咏。即:*近戳穿:說破、揭穿海市蜃樓:大氣中由于光線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多用來比喻虛幻的事物。3.
d(a項中的“歟”應為“島嶼”,b項中的“弋”應為“戈壁”,c項中的“原”應為“緣故”。)4. d5.
d(倒影的主語是“天空”,是“影子”在地上;“倒映”是映射在空中,修飾對象不同。)6.
a(b錯在不是時間順序,而是邏輯順序;c錯在不是駁斥古人的說法,而是說明沙漠里的奇怪現象的,是說明文;d不是較多地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而應是設問詮釋。)7.
課文主要描述了沙漠里的兩種奇怪現象,一是“魔鬼的!,二是“鳴沙”。作者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把這些光怪陸離的現象說清楚的。關于“魔鬼的海”,作者引用了孟奇對士兵的解說,用光線折光和反射的科學道理,并以海邊地區出現的海市蜃樓作類比,說清楚了這一奇怪現象,關于鳴沙,作者既寫了自己的親身見聞,又引述了一些專家的意見,說明沙粒移動摩擦起來,便會發出聲音的道理。
b卷:
1、①海市蜃樓: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曬,上下層空氣溫差很大,加上光線的折射和反射的影響,使人們產生錯覺,因而形成“海市蜃樓”。(找出闡釋的語句,并能輔以圖示)鳴沙:沙漠面部的沙子細小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陽曬得火熱后,經風的吹拂或人馬的走動,沙粒移動磨動磨擦起來便會發出聲音。②集中體現了古人對沙漠的認識和感情,讓讀者觸目驚心,激起探求欲望,引出下文③不相同,理由見課文④⑴空中用看不見,地面用看不到,用詞準確而富有變化,飛鳥和走獸顯得工整。⑵更,語氣更強烈些,當然表示肯定,強調合于事理或情理,沒有疑問⑶幻術讀起來上口,有韻律,戳穿,顯得更有力。更準確。⑤略。2.(一)①燥餾②沙漠地區空氣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別強烈。③c④b⑤(1)說明沙漠地區日光照射強烈和日照時間長的特點。(2)指出人類利用沙漠日光的特點造福人類的美好前景。⑥日光照射強烈日照時間長⑦去掉“估計”說明不只是猜測。⑧電蒸餾水鹽(二)①c②準確預報地震發生的地點、時間、震級、減少震級造成的損失。③大面積觀測快速綜合分析資料④說明地震前震區的地理位置會發生移動,也說明地震是可以預測的。⑤這些新發現的預測地震先兆的方法包括:地震前可測量到震區地熱溫度普遍升高,可測量到震區地理位置發生移動,還可以測到與地震有關的超低頻無線電波。⑥(1)“最”強調了地震對人類危害之大,“之一”則說明地震是人類嚴重自然災害中的一種。(2)“據不完全統計”說明每年超過45億美元的損失,并不是地震給全世界造成的經濟損失的全部,實際上這種統計是不完全的。⑦舉例子
c卷:1.略2. 徽劇與漢調、秦腔、昆曲融合,最后演變成京劇。 或京劇是在徽劇融合漢調、秦腔、昆曲之后,逐漸演變而成的。
此 試卷 是由 haizi68 發表 聯系email: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教案 篇4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
教學目標 :
講析課文內容,學習簡單的事理說明文的基本結構和常用說明方法。
2、指導學生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激發學生用科學方法解釋自然現象規律的求知欲。3、利用信息技術,指導學生使用網絡資源,瀏覽相關網頁,獨立解決科學疑難的基本
方法。
教學重點:
使用網絡資源,瀏覽相關網頁,獨立解決科學疑難教學設計思路;《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是我!靶畔⒓夹g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課題研究的一次嘗試,依據課題“由老師給出網址,確定專題,讓學生自己瀏覽后討論并解決學習疑難”的要求。
教法:應用網絡技術的多媒體教學
教學實施:
一、“事理說明”單元主題詞解說
二、課題解說:
㈠初識大漠網絡鏈接,沙漠的有關圖片展示
a、神奇的塔克拉瑪干(大漠鳥瞰、沙海風光、 奇景瑰觀、 生命之泉、大漠生靈、瀚海春光)、
b、 沙漠的獰猙一面(沙塵暴)
、妗⑸衬F狀及成因等相關知識的介紹
㈢竺可楨和《向沙漠進軍》
三、簡析課文
、鍖W生自學課文第一部分
1、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第一部分
2、問題落實
⑴課文為何不一開始就介紹沙漠里的兩個奇怪現象,引用古代典籍里的親身倒過沙漠的人的故事有何作用?
⑵沙漠里的“鬼怪”為何到了解放后穿越沙漠的人員就沒有再碰到類似的事情?(結合課文和自己的理解)
、嬷v析課文第二部分
1、 請同學朗讀課文
2、 自讀課文,學生分組討論
、拧澳Ч淼暮!边@一光怪陸離的沙漠現象的具體表現是什么?(用自己的話概括)
、 在課文中找出這一現象的科學解釋,并用自己的話回答。
、恰澳Ч淼暮!焙汀昂J序讟恰钡默F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嗎?為什么
、取霸谏衬锊坏饩會作怪,聲音也會作怪”一句在段落中的作用?
、 簡要概括“鳴沙”現象的表現?
⑹ 用一句話概括課本對“鳴沙”現象產生的原因。
四、課程的遷移和引申
、逄岢鱿嚓P思考問題
1、課文在分析鳴沙現象產生的原因時用了“據一些專家的意見”這句話,看來竺可楨1961年寫作本文時人們對鳴沙現象產生的真正原因還沒有定論,上網查找解決。
2、大家一定知道探險家余存順困死在可可西里無人區的故事,法顯《佛國記》中說“沙漠是這樣的荒涼,空中看不見一只鳥,地上看不到一只走獸”。沙漠對人類來說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和不盡的危機,沙漠求生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閱讀下面文字,上網查找有關資料,獨立完成文中問題。用簡練的話說明選擇的原因(見附錄)
、缟暇W操作,瀏覽相關網頁,分組解決問題。
㈣解答相關思考問題
五、布置回家作業
1、 將“沙漠求生”的問題寫成一段話,說明選擇的原因
2、 1961年竺可楨在《向沙漠進軍》一文的結尾段中講:“從上面介紹的一些情況,可以清楚地認識到,人類征服沙漠的遠大理想會更快的成為現實。我們一定能逐步改造沙漠,使沙漠變成耕地和牧場,為人民服務。”四十多年過去了沙漠的現狀如何,竺可楨生前的愿望實現了嗎?上網了解。
3、 課外自學《向沙漠進軍》等有關沙漠情況的資料,以組為單位自編班刊小報《半畝方塘》特刊——“沙海探奇”
附錄:沙漠求生記
一、個案內容
1、 炎熱的八月,你乘坐的小型飛機在撒哈拉沙漠失事,機身嚴重撞毀,將著火焚燒。
2、飛機燃燒前,你們只有十五分鐘時間,從飛機中領取物品。
3、問題:在飛機失事中,如果你們只能從十五項物品中,挑選五項。在考慮沙漠的情況后,按物品的重要性,你們會怎樣選擇呢?請解釋原因。
二、 沙漠情況
1、飛機的位置不能確定,只知道最近的城鎮是附近七十公里的煤礦小城。
2、 沙漠日間溫度是40℃,夜間溫度隨時驟降至15℃。
三、 假設
1、飛機上生還人數與你的小組人數相同。你們裝束輕便,只穿著短袖t恤、牛仔褲、運動褲和運動鞋,每人都有一條手帕。
2、全組人都希望一起共同進退。
3、機上所有物品性能良好。
四、物品清單 (請從以下十五項物品中,挑選最重要的五項):
1、一支閃光信號燈(內置四個電池) 2、 一把軍刀 3、一張該沙漠區的飛行地圖 4、七件大號塑料雨衣 5、一個指南針 6、一個小型量器箱(內有溫度計、氣壓計、雨量計等7、一把45口徑手槍(已有子彈) 8、三個降落傘(有紅白相間圖案) 9、一瓶維他命丸(100粒裝) 10、十加侖飲用水 11、化妝鏡 12、七副太陽眼鏡 13、兩加侖伏特加酒 14、七件厚衣服 15、一本《沙漠動物》百科全書
2004年3月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大沙漠,竟是草原綠洲變成的!
“撒哈拉”阿拉伯文的意思是“一無所有”。然而據考證,這里在很久以前并非一無所有,而是“所有很多”。考古學家在這片沙漠上發現一些大的河床,找到一些魚的骨骼和生物的遺跡。它告訴我們,在遠古時候,整個非洲北部是一片海洋。有的探險家預言,沙漠地下蘊藏著很多海洋生物的遺體,現在已經變成了石油。果然,1936年,撒哈拉北部發現了儲量豐富的油田。這說明,如果這里一直是沙漠,是不會有儲量豐富的石油的。撒哈拉東部有一個名叫“恩阿杰爾”的高原,在當地土語中,“恩阿杰爾”就是“河流很多的臺地”。地質學家在那里發現的櫟樹和雪松的化石證明,大約6500年以前,這些樹在這里生長過。然而最有說服力的,是在撒哈拉中部扎巴連山谷發現的壁畫。壁畫有5000幅以上,有栩栩如生的長頸鹿,有急弛如飛的羚羊,有緩緩而行的黃牛,有大象和河馬,有手持弓箭的獵人,有靜坐沉思的少女,有戴面具的演員和奇特的神像,還有勞動和舞蹈的情景。壁畫最小的有幾厘米見方,最高的有一二十米,大部分用鍺紅色勾線,然后涂上各種顏色,雖然經歷了長久的日曬風吹,卻顏色不腿。這生動地反映了當時豐富多彩的生活和發達的文化藝術,而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水平,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它也說明,在6000多年以前,撒哈拉決不是干旱的沙漠,而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草木青青的沃土。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綠洲變成了沙漠呢?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事理說明文的一般特點,掌握本文的說明方法。
2.探究作者示異釋疑的行文思路,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語言。
3.認識沙漠里的奇怪現象,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培養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現象及其成因。
2.體會說明文準確生動的語言。
3.學習示異釋疑的巧妙構思。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沙漠(亦作砂漠)是指沙質荒漠,地球陸地的三分之一是沙漠。因為水很少,一般以為沙漠荒涼無生命,有“荒沙”之稱。但是仔細看看,就會發現沙漠中還是有許多生物的。沙漠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巖石也經常出現。泥土很稀薄,植物也很少。沙漠里有時會有可貴的礦床如石油。沙漠氣候干燥,它也是考古學家的理想之地,因為可以找到很多人類的文物和更早的化石。
2氣候地貌與生活:熱帶高地和沙漠視頻欣賞
3、古詩中的沙漠
1、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2、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3、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5、平沙落日大荒西,隴上明星高復低。
6、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8、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9、黃沙漠南起,白日隱西隅。
10、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云。
11、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12、無數鈴聲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13、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14、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二、感受沙漠
欣賞一組沙漠圖片,并用語言描繪你對沙漠的初步感受。
小結:我所看到的沙漠是空曠的、茫無涯際的、浩翰的、荒蕪的、神秘的、人跡罕至的……
揭題:《沙漠里的奇怪現象》
三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竺可楨(1890—1974),氣象學家、地理學家和教育家。我國近代氣象事業創始人之一。著作有《物候學》、《竺可楨文集》等。
四、初讀課文,把握生字生詞
(邊讀邊圈畫)
1.結合書下注解,借助工具書,解決書后“附錄三”《字詞表》中的詞語和自己圈畫的詞語的音形義。
2.與同座交流。
3.教師提示需要特別注意的字詞。
五、走進沙漠
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古人是怎樣看待沙漠的,為什么會這樣的想。
古人的恐懼法顯在《佛國記》中說,沙漠里有很多惡鬼和火熱的風,人一遇見就要死亡。沙漠是這樣荒涼,空中看不見一只飛鳥,地上看不到一只走獸。舉目看凈是沙,弄得人認不出路,吤循著從前死人死馬的骨頭向前走。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說,東行入大流沙,沙被風吹永遠流動著,過去人馬真=踏過的腳印,不久就被沙所蓋,所以人多迷路。
探究原因:客觀原因:古人穿過大沙漠時人力不足、物質匱乏。(人不過七八個,既無大隊駱駝帶了大量清水食物,更談不上汽車飛機的支援。)
主觀原因:科學不發達,人們對大自然缺乏正確的了解。
問題探討:1.課文描寫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現象?
“魔鬼的海”和“鳴沙”
精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結合課外搜集的知識,用一種方式向別人詳細地介紹“魔鬼的!焙汀傍Q沙”這兩種沙漠里的奇怪現象。
方式一視頻解讀
方式二、文字解讀
1、什么是海市蜃樓?
要點:大氣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當空氣中各層的密度有較大的差異時,遠處的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空氣層,就發生折射或者全反射,這時可以看見在空中或者地面以下有遠處物體的影象,這種現象在 夏天出現在沿海一帶或沙漠地方,古人誤認為蜃吐氣而成,所以叫海市蜃樓。
2、鳴沙是怎樣發出聲音?
要點:只要沙漠的表面沙子是細沙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陽曬得火熱后,經風吹拂或人馬走動,沙粒移動磨擦起來,便會發出聲音,這便是鳴沙。
爭鳴苑:
觀點一:沙丘的內部,都有一個又密集又潮濕的沙土層,它的深度是隨著雨水的多少而改變的。夏天的時候,這個潮濕層就比較深,它和上面、下面的干燥沙土層就構成一個天然的共鳴箱。當沙丘崩塌、沙粒沿著斜坡往下滑動的時候,干燥沙粒的振動波傳到潮濕層的時候,就會引發共鳴,使得沙粒的聲音擴大無數倍而發出巨大的聲響。
觀點二:響沙的“共鳴箱”不在地下,而是在地面上的空氣里邊。響沙發出聲響,應該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沙丘高大陡峭。第二個條件是背風向陽,背風坡沙面還必須是月牙狀的。第三個條件是沙丘底下一定要有水滲出,形成泉和潭,或者有大的干河槽。
方式三、圖示解讀
方式四、圖片解讀
六、拓展
你還了解哪些沙漠里的奇怪現象?能不能用科學道理對這些奇怪現象作一些說明?講給同學們聽聽
1、 碎石圈:是一塊大石頭經過數百年熱脹冷縮一次次碎裂后,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圓形的碎石圈,非常像人為排列的作品,實際上是自然形成的。
2、 沙漠綠洲:高山上的冰雪到了夏天,融化后變成地下水。這地下水沿著不透水的巖層流至沙漠低洼地帶后,即涌出地面。另外,遠處的雨水滲入地下,也可與地下水匯合流到這沙漠的低洼地帶。或者由于地殼變動,造成不透水的巖層斷裂,使地下水沿著裂縫流至低洼的沙漠地帶沖出地面。這低洼地帶有了水,各種生物就應運而生、發育、繁衍,于是形成了綠洲。
3、 旱龍卷:旱龍卷就是沙漠龍卷風,它是近地面空氣強烈受熱后出現的氣流旋轉上升現象,龍卷風把地面的沙塵卷到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空中,形成一個旋轉的沙塵柱。在中國的戈壁灘上,常常能看到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龍卷風同時出現的景象。
七、思考
1、作者解釋了一些沙漠里奇怪現象的原因,你認為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沙漠并不可怕
“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不要迷信,要相信科學,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認識事物
2、沙漠里的奇怪現象
奇怪現象—————原因
魔鬼的海 光作怪
(海市蜃樓) 可用科學道理來說明
流動的沙:鳴沙 聲音作怪
3、世界十大沙漠
、偃龉衬,
②阿拉伯沙漠,
、劾葋喩衬
、芨瓯谏衬,
、莅退缒醽喩衬
、摁敳饭衬
⑦卡拉哈里沙漠,
、啻笊成衬,
、崴死敻缮衬,
、獍拇罄麃喩衬
4、“撒哈拉”之迷
“撒哈拉”阿拉伯文的意思是“一無所有”。然而據考證,這里在很久以前并非一無所有,而是“所有很多”。考古學家在這片沙漠上發現一些大的河床,找到一些魚的骨骼和生物的遺跡。地質學家在這里發現櫟樹和雪松的化石,還發現了5000幅以上刻有人生活場面的壁畫。這些都說明,在6000多年以前,撒哈拉決不是干旱的沙漠,而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草木青青的沃土。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綠洲變成了沙漠呢.
5、撒哈拉森林
一個伐木工人去應征工作,工頭:“你去前面的森林試試看!边^了1分鐘....
工頭:“哇!1分鐘20棵,太厲害了!你以前在哪里工作的?”
工人:“撒哈拉森林!
工頭:“沒聽說過,我只聽過撒哈拉沙漠!
工人:“對啊,后來改名字啦!”
八走出沙漠
1、沙漠的形成還有人為的因素。由于人類濫伐森林、過度放牧和盲目開墾土地,加上局部性的戰爭又毀壞了干旱地區的水利設施,這些都加快了沙漠化的進程。
2、全國沙化土地面積相當于10個廣東省的幅員面積,五年新增面積相當于一個北京總面積,我國每年新增1400萬人口,而耕地卻在逐年減少……內蒙古阿拉善盟85%的土地已經沙化,并以每年150萬畝的速度在擴展,
3、保持土地的濕潤,加強土地的保濕,保濕度大于干燥度因是沙漠化逆轉的最關鍵因素。大量的水分來源與保持應為沙漠化逆轉的關鍵。土地的保濕最有效法為水分的提供和儲水耐風寒植物樹木耕種。
4展示沙漠植物圖片
不要小瞧這些面目丑陋的植物朋友們。它們可是我們征服沙漠的急先鋒。有一天當它們成為沙漠里的?,我們就離征服沙漠的日子不遠了。所以就記住這些朋友們的名字和模樣。
5、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閱讀本文時,你將關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文學家,你將關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員,你將關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學習說明文,閱讀本文時,你將關注哪些信息.
6、竺可楨先生的夙愿
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有史以來,人類就同沙漠不斷地斗爭。但是從古代的傳說和史書的記載看來,過去人類沒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區反而為沙漠所并吞……
7、從上面介紹的一些情況,可以清楚地認識到,人類征服沙漠的遠大理想定會更快的成為現實。我們一定能逐步改造沙漠,使沙漠變成耕地和牧場,為人民服務。
。断蛏衬M軍》
閱讀全文,完成填空與結構分析。
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
1) 沙漠逞強施威的武器是什么? 風和沙
2) 沙漠向人類進攻的方式是什么? 游擊戰和陣地戰
3) 人類抵御沙漠進攻的方式是什么?培植防護林和植樹種草
4) 人類向沙漠進軍的主要武器是什么? 水(主要武器是水)
5) 如何去利用沙漠? 風和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