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暗示》教案(精選2篇)
《生命的暗示》教案 篇1
閱讀理解,是語文學習過程中最常見的考核題型。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內容,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題速度,需要我們在反復完成閱讀習題中積累和磨練。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散文《生命的暗示》閱讀答案”,相信同學們完成后會有收獲。
《生命的暗示》
歐陽斌
①清涼的秋雨送走了一個燥熱的苦夏,燥熱的心總算靜默下來了。在這秋蟲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驟然從昏睡中驚醒。遠方的鐘樓上,響起了悠長的鐘聲。又一列火車隆隆馳過——
②這一切意味著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嗎?
⑦我在想,秋蟲因何要晝夜而鳴?是因為它強烈的生命意識嗎?是因為它深諳生命的短暫,而必然離密度地顯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為它那生命的全部價值,都隱含在這截弱卻令人感泣的生命絕響里么?那么人呢?僅僅因為生命比秋蟲千百倍的綿長,就可以以生理需求為由,將千百個最美麗最令人激動的黎明慷慨地遺棄么?
④這是一個荒誕的聯想。
⑤惟有鐘聲,以其絕對接近精確的殊榮,當之無愧地充當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復始的切切呼喚里,有一種振聾發聵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間,生命就這樣一部分一部分地喪失了。
⑥這是一個無可挽回的喪失。
⑦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痛苦的煎熬,當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齷齪、卑鄙、虛偽一面的時候;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當它展示出光明、純潔、崇高、真誠一面的時候;生命似乎永遠是在這樣兩極之間交錯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個區段里,似乎總是喜劇與悲劇同生,苦難與幸福共存。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渺小的存在,當物欲、情欲、貪欲在螻蟻般的人群中橫行肆虐的時候;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偉大的結晶,當它在強暴、苦難、災害中顯示出犧牲的悲壯的時候。生命似乎永遠是渺小和偉大的“混血兒”,由此我們也就沒有理由產生絕對的崇拜和蔑視,再偉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間,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偉大的片刻。
⑧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有一種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沒有一個人來到世上就夢寐求死。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命在心靈中會無限地增值。畢竟,生命只屬于這一個人,而且僅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卻一息尚存,你就沒有絲毫理由絕望,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當然,在極少數的時候,我們也渴望著悲壯的犧牲,那是因為茍且偷生已嚴重地褻瀆了神圣的生命。那時,我們會毫不猶豫地以死明志。這樣,死亡就變得令人仰止,生命就會因死亡而延續,因毀滅而永生。
⑨鐘聲是生命長度的量尺,卻不是生命價值的量尺。生命的價值只有在歷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顯示出它本來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來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們的生命價值何在? 有的人有一個轟轟烈烈的生,卻留下一個默默無聞的死;有的人有一個默默無聞的生,卻有一個轟轟烈烈的死。有的人顯赫一時,卻只能成為匆匆的歷史過客;有的人潦倒終生,卻成為歷史燦爛星空的泰斗。這一切絕然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生命價值的客觀性和歷史性,使不絕于耳的喧囂顯得極其微不足道。
⑩一時一事的得失,似乎永遠困擾著我們,永遠是生命的煩惱之泉。倘若能真正將其王之度外,煩惱就真正超脫了。其實,真正值得煩惱的命題在于:生命的價值究竟應以何種形式作何種轉化。對于這個千古之謎,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卻沒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權威的教科書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實是最難認識自己的,也就更難找到自己生命的轉化方式,這正是一些人擁有一個失敗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慘的結局則在于,自以為找到了答案而其實完全是南轅北轍。所謂天才,無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認識自己的價值,從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間到永恒的有效轉化。
(11)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當多的人直到瀕臨死亡也沒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這正是人類的悲劇所在。
(12)生命,這神秘而美麗,不可捉捧而異常珍貴的存在,你究竟隱逸著多少暗示?
而哲人的終生存在,就是捕捉這樣一些暗示么?
《生命的暗示》閱讀題:
18.請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解釋第③段文字“因為它深諳生命的短暫……”中加點的詞。(2分)
深諳:
19.本文是一篇含義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請通讀全文,談談作者所說的“生命的暗示”指的是什么?(4分)
20.閱讀本文第⑤段文字,說說作者寫“鐘聲”的目的是什么?(3分)
21.閱讀本文第⑦段文字.說說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解讀了對生命的認識與感悟?(4分)
22.研讀本文第⑧段文字,結合上下文內容,根據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劃線處補寫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4分)
絕大多數的時候……在人生的過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卻一息尚存,你就沒有絲毫理由絕望,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當然,在極少數的時候……我們也渴望著悲壯的犧牲,那是因為茍且偷生已嚴重地褻瀆了神圣的生命。那時,我們會毫不猶豫地以死明志。
。這樣,死亡就變得令人仰止,生命就會因死亡而延續,因毀滅而永生。
23.認真閱讀并反復揣摩品味第⑨段文字中劃線的句子,然后談談對這個句子的理解與思考。(3分)
散文《生命的暗示》閱讀答案:
18.深刻了解(或明白、知道、懂得)。 (2分,大意正確,即可得相應的分)
19.--要珍惜生命;二要實現自身生命的價值。(4分,每項2分)
20通過鐘聲提醒人們生命是有限的,要珍惜生命。(共3分,每個要點1.5分,大意正確,即可得相應的分)
21痛苦的煎熬;快樂的享受(或喜劇與悲劇同生,苦難與幸福共存)。渺小的存在; 偉大的結晶(生命似乎永遠是渺小和偉大的“混血兒”)。(4分,每個要點1分)
22.答案示例:海倫•凱勒在失聰、失明、失語的情況下,沒有絕望,以頑強的毅力與命運抗爭,成為世界著名的學者、作家、教育家。 文天祥被俘后,不屈從威逼利誘,寧死不降,從容就義。(共份,每項2分,所補寫的內容必須符合文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3.生命價值不同的人,歷史和人民會做出公正合理的評價。(大意正確,即可得相應的分)
《生命的暗示》教案 篇2
【自學指導】
1. 品味本文精煉而概括、內涵豐富的語言特點,積累名言警句。
2. 理解描寫“秋蟲的鳴叫與遠方的鐘聲”與本文主旨的關系。
3. 懂得珍惜生命、努力實現生命的價值。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文章所闡述的“生命的暗示”,懂得珍惜生命、努力實現生命的價值。
2.難點:生命中的各種矛盾給與人的心靈啟示,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句。
【課文提示】
【正音正字】
諳ān 誕dàn 聵kuì 沌dùn 螻lóu 寐mèi 褻瀆xièdú 囂xiāo 匿nì
【詞語積累】
當之無愧 周而復始 振聾發聵 混混沌沌 橫行肆虐 一息尚存 茍且偷安
令人仰止 顯赫一時 潦倒終生 不絕于耳 置之度外 南轅北轍 不可捉摸
【朗讀課文】
【課文簡析】
對生命奧秘及意義的探求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本文是一篇哲理性很強的議論文,著重從“生命長度”與“生命價值”進行探索,勸導人們珍惜生命,努力提高生命價值。
縱觀全文,作者以“蟬聲”聯想到生命,以“鐘聲”喻示生命的長短,通過人生各種矛盾的剖析,闡述一些生命的暗示,特別告訴我們要珍惜生命、要努力實現生命的價值。生命是豐富而矛盾的,生命的價值需要一生的探求來實現。
從身邊最微小的事情入手,由秋蟲的鳴叫想到的是它對生命的強烈追求,它是以叫來展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作者由秋蟲的生命聯想到人的生命,引發議論,平易而淺顯。生命是寶貴的,要珍惜,即使尚存一息,也不絲毫絕望。
【思維訓練】
1. 文章中寫出哪些生命暗示?
(①“惟有鐘聲……當之無愧地充當了生命的量尺。”——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生命價值的量尺。
②“在混混沌沌之間……這是一個無可挽回的喪失。”——強調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
③“在它延伸的每一個區段里……苦難與幸福共存。”——人生悲喜同生、苦樂并存。
④“生命似乎永遠是渺小和偉大的‘混血兒’”——人生渺小而又偉大,貪欲膨脹使人卑微,勇敢面對苦難則偉大。
⑤“……一息尚存,你就沒有絲毫理由絕望。”——生命是寶貴的,要珍惜。
⑥“在極少數的時候……因毀滅而永生。”——不能茍且偷生,有時要作悲壯的犧牲。
⑦“鐘聲是生命長度的量尺……生命的價值只有在歷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顯示出它本來的刻度”——生命的長度不等于生命的價值;生命的價值具有客觀性和歷史性。
⑧“一時一事的得失……生命的價值究竟以何種形式作何種轉化。”——生命伴隨著煩惱,而最大的煩惱則是如何找到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
⑨“生命……就是捕捉這樣一些暗示么?”——生命是豐富而矛盾的,生命的價值需要一生的探求來實現。
本文通過剖析生命的各種形態和生命過程中的各種矛盾來闡述生命的暗示,內容廣而深。)
2. “清涼的秋雨送走了一個燥熱的苦夏,燥熱的心總算靜默下來了。”句中的兩個“燥熱”各有什么表達作用?
(前者:突出夏天天氣干燥、炎熱的特點。
后者:突出在這個苦夏,人們心里煩躁、郁悶的特點。)
3. “我在想”一段,幾個疑問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表達作用是什么?
(第一個疑問句是設問,引起讀者思考,激發閱讀興趣。接著三個反問句排比,是回答前面的疑問,表現了作者由身邊小事引發對生命深入的思考。而反問的語氣比較強烈。“那么人呢”兩句,都是設問,以物及人,轉向對人生價值的探索,讓人深思。)
4. “這是一個無可挽回的喪失。”“這”指代什么?“無可挽回”的原因是什么?這句單獨成段的目的是什么?
(“這”指代:昏睡的人在混混沌沌中喪失著生命。
“無可挽回”的原因是:生命時間一去不復返;生命同樣如此。
這句話告訴我們人生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單程,要努力創造價值,不要后悔。單獨成段有引人注目、強調表達效果的作用。)
5. 第10段第一句話是什么意思?文中通過什么對這個意思加以闡釋?
(這里的“鐘聲”意味著時間。時間只能表示生命的長短,卻不能顯示人生價值的高低。文章通過對比的手法,通過兩種人生價值的對比來對這個意思加以闡釋,說明時間不是生命價值的量尺。我們判斷一個人的生命價值,不能看他活了多長,而要看他活著的時候做了什么,死了以后留下什么。而這一切都是由歷史和人民作出公正的評價,這也就是文中所說的生命價值的客觀性和歷史性。)
6. 作者把“煩惱”分為哪兩種?作者認為真正值得煩惱的是什么?
(“煩惱”分為兩種:①一時一事的得失產生的煩惱。②生命價值如何轉化產生的煩惱。
作者以“似乎”表達了對前一種“煩惱”的否定,告誡人們應該把“一時一事的得失”置之度外;而以“真正值得”表達了對后一種“煩惱”的肯定,認為應該探索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找到適合自己轉化的形式,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所以,“生命的價值究竟以何種形式作何種轉化”,才是真正值得煩惱的事。)
7. 為什么“生命的價值究竟以何種形式作何種轉化”這個“煩惱”是難解的人生命題?
(①“一時一事的得失”若能真正將其置之度外,煩惱就真正超脫了。
②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生命價值以各種形式轉換,前人沒有提供適合每個生命最完美的答案。
③人是最難認識自己的,也就更難找到自己轉換的最佳方式。)
8. 為什么說“鐘聲是生命長度的量尺,卻不是生命價值的量尺”?
(每一聲鐘聲都告訴我們生命的長短、生命的路程。但是一個人生命的長短不能作為生命價值的尺度,因為許多人在昏昏噩噩中虛度年華,沒有創造任何生命的價值。)
9. 應該如何看待生命中的一些矛盾?
(正確地看待生命中的一些矛盾,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自暴自棄,要用自己的智慧化解矛盾,使生命更加輝煌。)
【學習小結】
我們都有一個青春的夢,我們都在努力尋找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方式和途徑。讓先輩生命的燈光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引領我們在人生路上踏出自己的深深的足跡。
【課外作業】
1. 整理課堂筆記。
2. 完成“學習建議”。
3. 預習《不求甚解》。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