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漢字書法》(通用2篇)
《欣賞漢字書法》 篇1
《欣賞漢字書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學習欣賞漢字書法藝術,增進對漢字的了解。
2、增強學生對漢字的興趣,感受漢字的美。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想象、欣賞等能力,培養合作精神。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難點:
欣賞漢字書法,感受漢字的美.
課前準備:
分好學習小組,布置學生搜集優秀的書法作品。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華漢字不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種特殊藝術的載體,從古至今,書法作為一門藝術為眾多文人墨客所喜愛.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賞析書法作品。
2、引出課題。
3、引導學生(結合單元導讀及課文提示)提出學習目標。
(1)學習書上的兩幅作品作出評價,感受漢字的美。
(2)讀讀《贊漢字》一詩中的詞語來贊美王羲之與柳公權的書法作品。
(3)多種方式展示搜集到的優秀的書法作品。
(4)結合課文所得,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我會欣賞王羲之與柳公權的書法作品并對作品作出評價,我感受到了漢字字體的多樣性,認識到書法是一種藝術。
2、我會讀《贊漢字》。
3、我會用《贊漢字》一詩中的詞語來贊美王羲之與柳公權的書法作品。
4、我還知道了一些欣賞書法作品的方法。(教師及時到學生之中指導展示)
(二)如何賞析書法作品
1、是賞析書法既要對作品宏觀把握,又要細微的觀察。
2、是由線條點畫組合的漢字結構,體現的意趣和哲理。
3、是布白包括字、行氣、章法。
4、是神采,就是指書法的精神氣質、格調風韻。
三、創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游歷了欣賞漢字書,說說對漢字書法的新認識。
2、多種方式展示搜集到的優秀書法作品。
3、自主創造書法作品(小組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
四、知識拓展延伸
動筆寫一張自己最滿意的書法作品,然后和同學交流。
《欣賞漢字書法》 篇2
在語文的教學生活中,教師們應該為學生提供怎么樣的閱讀來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呢?希望下面的閱讀理解題目的練習能夠幫助到你!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網絡整理的《漢字書法之美》閱讀題目及答案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漢字書法之美》閱讀原文⑴漢字書法的練習,大概在許多華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⑵以我自己為例,童年時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處的時光,除了游玩嬉戲,竟然有一大部分時間是圍坐在同一張桌子寫毛筆字。
⑶寫毛筆字從幾歲開始?回想起來不十分清楚了。好像從懂事之初,三、四歲開始,就正襟危坐,開始練字了。
⑷“上”、“大”、“人”,一些簡單的漢字,用雙鉤紅線描摹在九宮格①的練習簿上。我小小的手,筆還拿不穩。父親端來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著我的手。
⑸我記憶很深,父親很大的手掌包覆著我小小的手。毛筆筆鋒,事實上是在父親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動。我看著毛筆的黑墨,一點一滴,一筆一劃,慢慢滲透填滿紅色雙鉤圍成的輪廓。
⑹父親的手非常有力氣,非常穩定。
⑺我偷偷感覺著父親手掌心的溫度,感覺著父親在我腦后均勻平穩的呼吸。好像我最初書法課最深的記憶,并不只是寫字,而是與父親如此親近的身體接觸。
⑻一直有一個紅線框成的界線存在,垂直與水平紅線平均分割的九宮格,紅色細線圍成的字的輪廓。紅色像一種“界限”,我手中毛筆的黑墨不能隨性逾越紅線輪廓的范圍,九宮格使我學習“界限”、“紀律”、“規矩”。
⑼童年的書寫,是最早對“規矩”的學習。“規”是曲線,“矩”是直線;“規”是圓,“矩”是方。
⑽大概只有漢字的書寫學習里,包含了一生做人處事漫長的“規矩”的學習吧!
⑾學習直線的耿直,也學習曲線的婉轉;學習“方”的端正,也學習“圓”的包容。
⑿東方亞洲文化的核心價值,其實一直在漢字的書寫中。
⒀最早的漢字書寫學習,通常都包含著自己的名字。
⒁很慎重地,拿著筆,在紙上,一筆一劃,寫自己的名字。彷佛在寫自己一生的命運,凝神屏息,不敢有一點大意。一筆寫壞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惱不已。
⒂不知道為什么“蔣”這個字上面有“艸”?父親說“蔣”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艸”。
⒃“勲”的筆劃繁雜(簡體字為“勛”),我很羨慕別人姓名字劃少、字劃簡單。當時有個廣播名人叫“丁一”,我羨慕了很久。
⒄羨慕別人名字的筆劃少,自己寫“勳”的時候就特別不耐煩,上面寫成了“動②”,下面四點就忘了寫。老師發卷子,常常笑著指我“蔣動”。
⒅老師說:那四點是“火”,沒有那四點,怎么“動”起來。
⒆我記得了,那四點是“火”,以后沒有再忘了寫,但是“勛”寫得特別大。在格子里寫的時候,常常覺得寫不下去,筆劃要滿出來了,那四點就點到格子外去了。
⒇長大以后寫晉人的“爨寶子③”,原來西南地方還有姓“爨”的,真是慶幸自己只是忘了四點“火”。如果姓“爨”,肯定連“火”帶“大”帶“林”一起忘了寫。
(21)寫“爨寶子碑”寫久了,很佩服書寫的人,“爨”筆劃這么多,不覺得大,不覺得煩雜;“子”筆劃這么少,這么簡單,也不覺得空疏。兩個筆劃差這么多的字,并放在一起,都占一個方格,都飽滿,都有一種存在的自信。
(22)長大以后寫書法,最不敢寫的字是“上”、“大”、“人”。因為筆劃簡單,不能有一點茍且,要從頭慎重端正到底。
(23)現在知道書法最難的字可能是“一”。弘一④的“一”,簡單、安靜、素樸,極簡到回來安份做“一”,是漢字書法美學最深的領悟吧!
(24)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忘了兒童時書寫名字的慎重端正,一絲不茍。
(25)隨著年齡增長,隨著簽寫自己的名字次數越來越多,越來越熟練,線條熟極而流滑。別人看到贊美說:你的簽名好漂亮。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來距離兒童最初書寫的謹慎、謙虛、端正,已經太遠了。
(26)父親一直不鼓勵我寫“行”寫“草”,強調應該先打好“唐楷”基礎。我覺得他太迂腐保守。但是他自己一生寫端正的柳公權“玄秘塔”,我看到還是肅然起敬。
(27)也許父親堅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書寫自己名字時的慎重吧!
(選自《漢字書寫之美》,有刪改)
【注】①九宮格:我國書法史上臨帖寫仿的一種界格,又叫“九方格”,即在紙上畫出若干大方框,再于每個方框內用“井”字分出九個小方格,以便對照法帖范字的筆畫部位進行練字。②動:“動”的繁體字。③爨寶子:人名。后文的“爨寶子碑”是東晉碑刻。④弘一:人名。
《漢字書法之美》閱讀題目及答案15、文章回憶童年的漢字書法練習,主要寫了哪兩方面內容?“我”從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請分別概括。(6分)
【答案】1 5.內容:父親教“我”寫毛筆字;“我”寫自己名字的經歷。(4分)
道理:做人處事要“規矩”;做人處事要慎重端正,一絲不茍。(2分)
【解析】我們要知道中考題現代文閱讀一般情況是答案盡量在文本中找,找到后再去概括,甚至有的題可直接抄寫原文來回答。回答此題不難,這是選信息和考概括能力,第一問 “回憶童年的漢字書法練習,主要寫了哪兩方面內容”難度降低,因為它題干中已明確是“兩方面內容”又和“童年的漢字書法練習”有關,那么我們分別找到段落便可。一方面在第4、5段,由“父親端高凳,用他的手握著我的手。父親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動。我看著毛筆的黑墨,一點一滴,一筆一劃,慢慢滲透填滿紅色雙鉤圍成的輪廓。”可得出這是父親在教我寫毛筆字,悟出哪些道理呢?在8、9、10段中有明顯的標志詞 “界限”、“紀律”、“規矩”。;第二問(13)段有提示:“最早的漢字書寫學習,通常都包含著自己的名字。”自己寫自己的名字感覺到“不耐煩”,因為筆劃多,繁雜,還有一件事是把自己的名字少寫了四點,引出老師和同學的嘲笑。悟出哪些道理呢?在(24)(25)(27)段有標志詞
“慎重端正,一絲不茍”“謹慎、謙虛、端正”“也許父親堅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書寫自己名字時的慎重吧”做這種題時一定要靜下心 來,細心讀文本。
是親自示范,握著我的手教我寫毛筆字。由此我悟到什么呢,這里的感悟應是父親對我的愛與細心。
16.賞析文中畫線句子。(3分)
【答案】1 6.示例:畫線句運用了細節描寫(或“動作描寫和神態描寫”)的手法,通過“一筆一畫”、“凝神屏息”等細節,生動形象地表達出“我”書寫自己名字時的慎重和一絲不茍。
【解析】此題是賞析句子題,對于此題,習慣性的思維是看有沒有修辭方法和動詞,這道題沒有去考這兩個方面,而是考描寫。“拿著筆,在紙上,一筆一劃,寫自己的名字”這里可看出是動作描寫,“一點一滴,一筆一畫”寫出了運筆的緩慢、凝神、用心,讓人感受到書寫時的慎重與從容,書寫的美感與享受;“凝神屏息”神態,外貌,寫出了寫字時的神圣,要認真對待,小心翼翼,拿筆是一件很嚴很認真的事。
17.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父親的形象。(4分)
【答案】1 7.示例:①文章通過記敘父親教“我”寫毛筆字這件事,體現了父親是一個關愛孩子、懂得教育的人。
②文章通過記敘父親終生寫端正的毛筆字這件搴,體現了父親是一個具有正直、慎重、執著等優秀品質的人。(2分)
【解析】父親教孩子寫字,不是說你要認真寫,要好好寫,在此文中沒有太多說教,而是親自示范,握著我的手教我寫毛筆字。“父親很大的手掌包覆著我小小的手。毛筆筆鋒,事實上是在父親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動。我看著毛筆的黑墨,一點一滴,一筆一劃,慢慢滲透填滿紅色雙鉤圍成的輪廓。”由此我悟到什么呢,父親用言傳身教教我寫字,是一個很有方法的人,不是發脾氣,而是指導,親自指導。接著再來看原文“偷偷感覺著父親手掌心的溫度,感覺著父親在我腦后均勻平穩的呼吸。好像我最初書法課最深的記憶,并不只是寫字,而是與父親如此親近的身體接觸。”這里的感悟應是父子情深,父親對我的愛與細心。故父親的形象在這里很突出;再來看“父親一直不鼓勵我寫“行”寫“草”,強調應該先打好“唐楷”基礎。我覺得他太迂腐保守。但是他自己一生寫端正的柳公權“玄秘塔”,我看到還是肅然起敬。也許父親堅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書寫自己名字時的慎重吧!”這里分析到父親這已不再是教兒子寫字了,而是如何做人,做一個正直的人。回答這道題要特別注意: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文章內容與父親形象各占一半的分吧。
18.閱讀文章后,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你對漢字書法之美有了哪些認識?請概述。(4分)
【答案】18.情感:①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或“對漢字書法之美的贊嘆”);②對父親的敬愛(或“懷念”)(2分) 認識:略。(能從漢字的形式美與內在美兩方面談自己的認識,言之成理,語句通順即可)(2分)
【解析】漢字書法之美:述說動人的漢字書法故事,字是文化的傳承,是文明的延續,說到漢字,其實就是說中華的文化;而文中說到父親教孩子寫毛筆字,其實就是父與子共同完成的美麗書法,其對父親的情感已包含在其中。
關于蔣勛的簡介蔣勛﹙1947年-﹚,中國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福建長樂人。生于古都西安,戰后舉家移居中國臺灣。自小成長于臺北大龍峒,他認為自己的母語是西安的地方方言。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現任《聯合文學》社社長。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臺后,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并先后執教于文化、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并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