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教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精選16篇)
瀘教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自由、平等、民主是人類追求的一個永恒主題,理解馬丁·路德·金為之獻身的事業的崇高意義,體悟馬丁·路德·金崇高而偉大的奮斗精神。 2、結合演說詞的特點,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比喻、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的作用,感受文章深層含義和激情昂揚、極富感召力的感情色彩。說明: 《我有一個夢想》,這是20 世紀最為驚心動魄的聲音之一,穿過近半個世紀的時光隧道,至今仍然震撼我們的心靈。從19世紀后期起,美國黑人的平等問題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為了替全美黑人爭取人權,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率領一支龐大的游行隊伍向首都華盛頓進軍,并且在林肯紀念堂前充滿激情地向二十五萬民眾發表了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為消除種族歧視、實現民族平等發出激越、磅礴的呼聲。馬丁·路德·金概述了黑人忍受精神歧視、生活貧窮、地位低下的不平等現象;以充滿正義感的激情向美國政府發出警告;同時他又表達了廣大黑人決心和意志;他的偉大更在于反對一切以暴力手段來獲取民權與和平的形式,這本身就是對人類和平與尊嚴的維護,要求自由、民主、種族的平等的呼聲義正辭嚴。 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云集的聽眾,情感充沛,詞句優美,設喻巧妙,大量的排比、反復的運用,增強了演講的感召力。作者以回顧歷史開端,以揭示黑人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以展望美好的末來而結。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邏輯性。整個演講詞,不僅體現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遠的追求與不屈的精神。就演說而言,演講需要真情,文章中要求自由、公正、平等心聲代表了大眾的聲音,順應了時代,所以文章在內容和形式上的效果都很好。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在了解歷史背景的基礎上,理清文章脈絡,領會演講者的深厚感情、政治主張和豐富的思想內涵;充分品味演講中和內容的有機結合的精彩的語言藝術,做到講讀結合。 2、難點:要盡力使學生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嚴酷事實。由于文化、歷史、經濟、政治制度等差異,學生不熟悉西方的宗教生活,不了解美國的社會制度,對美國的種族歧視、隔離政策無具體感受,難以理解文章所指出的嚴酷事實,而這些是理解他演講的基礎,否則就難以體會作者傾注在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和深遠意義。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引起關注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們知道有華盛頓、林肯、富蘭克林、愛迪生、卓別林、海明威、比爾•蓋茨,也知道鮑威爾、喬丹、邁克•杰克遜等人,請同學介紹自己所了解的這個國家的人和事。向同學介紹馬丁·路德·金的的演講學生自由發言,說熟知的事,會活躍氣氛,調動學習的關注程度。由此而自然引出課文和馬丁·路德·金,引發學習興趣。從熟悉的話題引入到陌生的范疇,從寬泛內容到針對性的深入思考,為后面的安排的學習做鋪墊?熳x課文了解預習初讀課文:1思考“夢想”的內容,抓住關鍵段落概述馬丁·路德·金的具體的夢想。2馬丁·路德·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夢想? 泛讀從大的塊面粗知課文1人人生而平等;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剝奪的權利;這種權利是依*舉止得體、紀律嚴明的非暴力斗爭取得的。2 ①結合課文中開頭有關美國黑人長期忍受精神歧視、生活貧窮、地位低下的概述回答;②請學生介紹自己在網上,圖書館里查找到的資料;③教師自己補充。 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了解演講的歷史背景,從而能理性地認識演講的深刻內涵,引發閱讀共鳴。細讀課文品味意義讀前6段。1演講的前6段多處提到“一百年后的今天”, “一百年后”“今天”和“夢想”有什么關系?2多處提到美國時說“我們共和國”、“故土家園”,這樣的表述有什么深刻意義?3還有哪些演講語言給自己深刻影響的?4通過朗讀努力體會馬丁·路德·金此時此地的感情。前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1“一百年后的今天”,從時間強調了這是百年來美國社會的“諾言”,是“神圣的義務”,但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仍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顯示出社會的不公正性。2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里,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而共和國是我們每個美國人的,這樣的說法不僅宣示了“夢想”的正義感,更揭示了“民主社會”虛偽性3引導同學關注文章語言的特點:邏輯關系及其力量,比喻及其作用,排比、反復及其要求的緊迫性……如“現在是從……現在是把……現在是為……”,作者要表達的是:現在是美國政府“兌現諾言”的最佳時刻。如使用排比句式,則把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從“荒涼”走向“陽光普照”; 如把“流沙”改為“堅石”,增加了這次游行的正義的分量。4朗讀感受文章深層含義和強烈的感情色彩。分層次分析有利于教學目的的分階段實行。 “夢想”不是乞求,而是真理,是充滿社會正義感的,馬丁·路德·金義正辭嚴,可以從思想內容上感受語言的力量,從語言表達上感受內容的崇高,兩者相互得彰。以讀促思以點帶面讀第7段到16段第7段“有些話我是必須說的”——1這些話是怎樣的話?2為什么“必須說的”?3怎樣讀好這些“必須說的”話?這部分內容是為實現其要求所使用的斗爭策略與目標。1馬丁·路德·金堅持在法制基礎上,以和平、合作的方式去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罕見地保持了自己的高尚和寬容,告誡他的黑人戰友不選擇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不走向暴力與偏執之路。“不應導致我們對所有白人的不信任!2追求自由是人類崇高的愿望,與所有的命運相通,休戚相關。寬容和用靈魂力量進行斗爭是人類博大而雄健心靈的精神象征。3大量的排比、反復句,由于內容的不同而應該在朗讀中有變化。反對暴力斗爭的第7段可以充滿希望的語氣;信任白人兄弟的第8段可用熱忱的語氣;第10、11……段可用肯定堅毅等語氣。排比段整齊的形式,是使語言更有效果的常用形式,但必須和內容結合,作具體分析,誦讀的語氣也并非一味急迫與快速。 反復誦讀升華感情 拓展訓練學以至用讀17段到最后1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最后展示了具體夢想,這些夢想的共同特點是什么?2請同學為他的演講補入一個想象中的夢想,寄托自己的美好祝愿,并且誦讀出來。 這部分表達作者心中執著追求的理想以及為了實現理想所具有的決心與信念。1實現了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的“人人生而平等”,擁有了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剝奪的權利。2形象化的語言,表述出對演講內容的理解;通過誦讀表現對美好理想充滿向往。把握感情基調,真摯、深情、向往與堅定、執著相結合。 這部分是演講的高潮與結局。思考、寫作與誦讀結合,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融入自己的感受。老師可以把其余段落補充讀給學生?偨Y特點深化旨意1馬丁·路德·金的演講篇是選入《世界散文經典》中的,人們至今在紀念他,原因何在?2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成功是偶然的嗎?有些什么必要條件? 1①多少年來,美國民眾一直以各種方式紀念馬丁·路德·金,2003年8月23日數千美國民眾再一次聚集到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紀念《我有一個夢想》演說四十周年。美國主流社會的非暴力呼聲仍然高漲,可見他的民權意識已深入人心。②客觀的說社會是在進步,但仍然存在不公正的土壤,美國目前仍然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自由、民主、平等仍然是美國社會的頑疾,同樣在整個世界也還是需要人類的努力奮斗,這有其現實意義。2演講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并且旗幟鮮明,要抓文章主旨;其次演講以說服聽眾為目的,要有邏輯性;演講講究內容的鼓動性,要以自己的情感之火點燃聽眾的情緒,要以生動的語言和多樣的修辭手法,將鼓動性與藝術性有機結合在一起。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成功正符合以上的條件。1可以聯系社會公正與社會進步作一個分析,指出其現實意義。2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成功是在內容和形式符合以上的條件。布置作業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優美的句子,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
2請以“夢想”為話題,聯系實際,即興演講,注意體現演講詞的特點。
3理解句子
(1)美國沒有履行這種神圣的義務……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1好文章值得反復誦讀,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提高朗讀水平。 2學以至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學寫演講詞,切實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初步學會演講。3(1)運用比喻,把美國政府比作支票的簽字者,而把美國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翱疹^支票”指的就是政府違背諾言,對有色人種拒付支票。這樣就撕破了政府的虛偽外衣,讓聽眾明白他們和政府之間的關系,促使聽眾放棄幻想,更加清醒、警覺地投入戰斗。
(2)運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擺脫貧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這樣就能把黑人為之奮斗的最終結果的感受,生動而直觀地傳達給聽眾。與此形成對比的則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備受摧殘的生活現狀,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思路點撥也可以從整體理清全文思路、整體把握感知文意、整體品味語言特色、感情展開教學。說明這次游行活動的演講很有特征:信念不移,決心不改的執著精神,構成了演講詞《我有一個夢想》的靈魂。充沛的情感是這篇演講詞的主線:演講者從期待、失望、兌現諾言的義正辭嚴,到夢想燦爛前景綜合起來,寄托了演講者悲憤與熱切的情感。這種情感又在與聽眾的心理中回蕩,明確的斗爭原則,切身利益的呈現,美好未來的展望,都使聽眾的情緒受到感染并得以升華。所以整體閱讀很有效果。演講語言的比喻、排比、反復的使用,則使演講體現了信念堅定、執著、充滿了義無反顧與視死如歸的悲壯,能使作者表達的內容更加豐富,思想更加深刻,語氣更加強烈,感情更加充沛。能產生排山倒海的氣勢和一瀉千里的激情,進而增強演講的表達效果,喚起了所有讀者與聽眾的共鳴。
練習舉隅可以設計思考題如下
(1) 這一次演講是針對什么人的?
。2) 這一次演講的時間、地點和場合各是什么?
(3) 這次演講涉及哪些內容?
。4) 這次演講想達到什么目的?
。5) 想象并表述馬丁•路德•金演講中的種族主義社會是什么樣子?(6) 馬丁•路德•金的夢想中的完全平等自由的新境界是什么樣子? (7) 你在誦讀中如何處理好演講中眾多的形象性比喻排比和語言。
瀘教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篇2
課題:《我有一個夢想》區(縣)、學校姓名于瀾課題及教學內容的分析:身為黑人,金自幼便飽嘗了種族歧視之苦,但牧師的身份以及從小在牧師家庭所受的教育,又使他極力推崇以資產階級的“仁慈”、“博愛”為基礎的非暴力主義主張。這一點,在他眾多的演講中都可以鮮明地體現出來。在《我有一個夢想》這篇著名的政治演講中,金既義正辭嚴,又節制有度,他以美國憲法和黑奴《解放宣言》為武器,猛烈抨擊了黑人所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并號召廣大黑人及支持黑人運動的白人都立即行動起來,投入到爭取自由的斗爭中去。
演講詞這種文體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他們學過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講》和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另外他們在報刊雜志上也可能看到過一些別的演講詞。本次課我們應做一次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嘗試:總結與歸納一般演講詞的基本特點和實質。演說就是靠演講者的聲音、語氣和演說的內容取得聽眾的認可的,而聲音和語氣起著很大作用。此文感情充沛,發自肺腑,氣貫長虹,擲地有聲,聲韻自然,讀來有如排山倒海。要求學生反復誦讀,品味語氣語境,以理解深意。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事跡和思想。
2、把握演講詞的特點,領會和理解這篇演講的內容。
3、學習這篇演講詞的寫作特點。
過程與方法:高聲朗讀這篇演講詞,要充分地體現本文不斷地重復與排比所造成的排山倒海般的語勢與激情。同時,想象著:你也是面對成千上萬的聽眾,面向整個世界,發出你自己的,也是億萬受奴役者追求自由平等的聲音,傾訴著內心的痛苦、憤怒,宣示著自己的信念、希望與夢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正確認識美國人權狀況的過去和現在。
2、感受金演講的排山倒海的氣勢與氣貫長虹的激情。 教學重點:這篇演講詞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馬丁·路德·金的思想和斗爭方式。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分析法,實踐法,誦讀法教學資源:學案,課本,多媒體教學過程教學環節一、問題導入二、文本解讀三、相關知識講解四、學生即興演講五、課后作業教師活動1、請同學說說當你學習煩悶時是什么支持你繼續學習?
2、請同學欣賞下面的一段話
我們的前途尚存荊棘坎坷。可對我來說這不算什么。因為我已達至頂峰。我不會在乎。和任何人一樣,我愿意生命長久。長壽本在情理之中。但我現在不執著于此。我只是要行上帝的意愿。他讓我攀登險峰。我極目遠眺。前方就是樂土;蛟S我不能陪你同行。但今夜我要讓你們知曉,我們就是將要抵達樂土的子民。我不怕任何人。我的雙目已看到上帝蒞臨的光芒。
這段話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一次演講中表達出的對追求理想的決心,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有人說:這位偉大的思想者是人類良知的代表,是黑人世界的一顆耀眼的啟明星,他說“愛心是我們唯一的武器。” 1、迅速跳讀文章,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1)這一次演講是針對什么人的?主要是針對美國黑人,同時也包括美國政府。 (2)這一次演講的時間。地點和場合各是什么?這一次演講的時間是1963年月28日;地點是在華盛頓廣場;場合,在華盛頓特區組織二十五萬人的集會上。 (3)這次演講涉及哪些內容?自由、民主、種族的平等。(4)這次演講想達到什么目的?
進一步推動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運動,加快實現理想的步伐。2、題目是《我有一個夢想》,那么,如果是你,你將從哪些角度來寫夢想?
夢想的內容、怎樣實現夢想?為什么要實現夢想?
我們現在從文章中找出相應的段落,看看有哪些段落是和我們的想法不謀而和的。3、作者的構思是怎樣的?4、作者的夢想究竟是什么?美國真正實現人人平等。 現在,請根據這六個排比,具體說說“夢想”的內容: 讓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權、擁有正義和自由、消除種族歧視和隔離、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處,親如兄弟 總之,要求自由、民主、種族的平等。 小節:這六個句子不但極具氣勢、形式整齊。而且,內在邏輯嚴密。無論一國家、一民族、一團體還是個人,只有在政治上確立了自己地位,才能擁有討論正義和自由的權利,只有在偌大的社會中推行正義和自由的思想,才能從思想上消除歧視思想,只有消除了歧視,才能真正出現黑人和白人和睦共處的局面。 引申:早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也有一個可以和馬丁媲美的人物——墨子。在戰國時代,他就提出了兼愛非攻思想,希望天下人人平等。墨子曾經說過:使天下人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愛得萬民-------愛人者必見愛,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為什么要把“夢想是什么”說到最后?引人思索,讓人振奮。影響深刻。 演講詞:演講詞是在公共場合中發表的講話,是面向聽眾集中闡釋某個問題的一種說話形式。演說就是靠演講者的聲音、語氣和演說的內容取得聽眾的認可的。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歸納:演講詞的特點:內容:針對性、思想性、鼓動性語言:整句多,短句(呼喚語)多,修辭多(排比、比喻、呼告、反復),口語化、得體鑒賞語言: 本文在語言運用上很有特色,金像一位修辭大師,整篇演講新穎貼切的比喻,氣勢磅礴的排比,反差強烈的對比,動人心魄的反復俯拾皆是,猶如“雜花生樹”,使演講大為增色。(1) 劃出文中比喻句 ,并體會其好處 [ 點撥 ] 馬丁·路德·金是一位飽讀《圣經》的牧師,其演講風格受《圣經》的影響很大。在修辭方法上,他很善于巧妙、自然地使有比喻手法來表情達意。在《我有一個夢想》中,他便使用了許多比喻手法。例如,在演講的開篇,他在歷數了一百多年來黑人的悲慘境遇之后,以美國人都很熟悉的“支票”為喻,說明美國的締造者們曾向每個美國黑人許下了民權的諾言,但這個諾言的“支票”至今尚未兌現,“因此今天我們要求將支票兌現——這張支票將給予我們寶貴的自由和正義的保障!庇谩爸薄弊鞅扔,不僅說明改善民權狀況是美國政府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是每個美國人,尤其是美國黑人應該享有的權利,而且也充分說明了美國黑人運動的正義性和合理性,因而具有難以辯駁的力量。此外,他還用“現在是從種族隔離的荒涼陰暗的深谷攀登種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時候,現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兒女開放機會之門的時候,現在是把我們的國家從種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來,置于兄弟情誼的磐石上的時候!眮肀扔鳜F在是爭取人權的良好時機,用“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眮肀扔骱谌说暮戏嗬绻貌坏綕M足,將會繼續給美國社會帶來不安和危害;用“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嶺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的爭吵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來比喻堅定信念,堅持斗爭將會產生美好前景,等等,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他利用這些比喻,將一些抽象、理論性較強的問題描述得活靈活現、繪聲繪色,既富于無窮的美感,又蘊含著深刻的思想,令人難忘,回味無窮。
(2) 找出文中排比反復部分,并說說其作用。
[ 點撥 ] 這篇著名演講中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在句法上善于使用排比句來表達自己豐富的思想內涵,并使表達的內容波瀾起伏、氣勢雄偉,具有清晰的層次感,在表現形式上,也顯得優美和諧,具有很強的韻律感。馬丁·路德·金在以“支票”為喻,說明民權問題的重要性之后,在下面的一段文字里一連使用了 4 個由“現在是……的時候”構成的排比句式來說明民權問題的急迫性和嚴重性。既然如此,那么,他在用兩個“如果”引出的排比段落中,便次第明確地揭示了民權問題處理不當,會給美國社會帶來多么大的災難。此后,他在回答美國社會一些種族分子對民權運動的詰難“你們什么時候才能滿足”時,又一連使用了 5 個“只要……,我們就絕不會滿足”一組排比句式。本來回答此類問題很容易導致空洞抽象,而面面俱到又會形成羅列現象、 繁雜而了無 頭緒的局面,而他在這里/ 吏用的 排比句式,既簡練生動,又全面周到地提出了黑人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諸方面應該獲得的各種權利,顯示了他的清醒的頭腦和表述功力。在演講的最后一部分,他在鼓舞人們要滿懷信心地堅持下去之后,便以“我的夢想”為中心,將演講推向高潮。他情緒激昂,以深情的語調、飽滿的情懷,抒發了自己對未來種族平等美好前景的憧憬。在這里,他又一連用了 6 個“我夢想有一天”開頭的排比句式,從抽象到具體,又從具體到抽象,層層遞進、暢快淋漓地從正面表達了自己對自由平等的渴望,為最后將演講推向高潮 阼 好了充分準備。他在演講中往往將比喻手法與使用排比句式結合起來:有時是排比中有比喻,有時是比喻中有排比,從而使全篇演講避免了呆板和單一;而是顯得生氣勃勃、絢麗多姿,具有強烈的動感和韻律性,給人以真與美的感受。
(3) 本文有許多地方都運用了對比,請你劃出并體味其效果(4) 找出反復修辭句,并體會其妙處。 例如: 我夢想有一天……我夢想有一天……我夢想有一天…… …… 我夢想有一天……我夢想有一天……我夢想有一天…… …… 由抽象到具體,又由具體到抽象,形象而又深刻地反映了民權運動的終極目標——建立一個不分種族、不分民族、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美好社會。
現在,民主、平等、自由已不是馬丁•路德•金一個人的夢想,它已成為全人類共同追求的一個永恒主題。人類從嬰兒時期成長到現在,有過無窮無盡的夢想,有的已美夢成真,有的正在努力實現,有的似乎還很遙遠,但夢想的美好讓我們執著追求。
請以“夢想”為話題,聯系實際,即興演講,注意體現演講詞的特點,時間一分鐘。
。ǜ剑簳痴剦粝肷何矣幸粋夢想,讓所有的沙漠都變成綠洲,再也沒有鋪天蓋地的沙塵暴,遮擋我們的雙眼;
我有一個夢想,每一條河流都清澈見底,不再泛起骯臟的白沫,讓每一條魚兒快樂的嬉戲;
我有一個夢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藍如洗,不再涂抹滾滾的濃煙,讓每一只鳥兒自由的翱翔;
我有一個夢想,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積成山,讓每一個孩子在綠樹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長。生例: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將會奮起,實現其立國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陜西的紅色山崗上,昔日農民的兒子能夠同昔日城市人的兒子同席而坐,親如手足。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新疆——一個熱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會改造成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孩子將生活在一個不是以出生地,而是以品格的優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里。)補充:
1、國風的詩《我有一個夢想》我有一個夢想那一天世界不在動蕩沒有戰爭、貧困和饑荒幸福的生活充滿陽光和平的鮮花到處開放我有一個夢想那一天人類不在憂傷沒有恐懼、歧視和眼淚歡樂的歌聲響徹四方自由的鳥兒展翅飛翔我有一個夢想那一天大地不再凄涼沒有破壞、掠奪和污染秀美的江河一片蔚藍我有一個夢想那一天將化為美好的希望讓我們攜起手來,迎接這一天的來臨用我們的愛實現夢想2、袁隆平作的一則電視公益廣告:“我曾經做了一個夢:夢見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稻穗長得像帚帕一樣長,米粒長得像花生米一樣大,幾個朋友坐在水稻下乘涼……”
結束語:聽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演說,我們的心靈又經受了一次洗禮,我們人生的目標又清晰了幾分。愿大家珍惜時光,努力拼搏,為心中的夢想而奮斗!愿全人類的美夢成真!讓我們一起祈禱吧。ㄔ凇镀矶\》歌聲中結束)1、完成課后相關習題,課下再次帶感情朗讀這篇文章,體會金的感情。2、課后上網查閱有關美國近年民權狀況,寫一篇《美國人權今與昔》或《美國民權 abc 》的小論文在班內交流。 學生活動各抒己見回答教師問題閱讀文本,認真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 閱讀文本,認真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明確演講詞的特點仔細圈劃,熱烈討論,認真分析,加深對金的了解,更好的認識金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閱讀文本,認真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閱讀文本,認真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學生爭先恐后進行熱情的即興演講,不時獲得熱烈的掌聲學生欣賞認真完成課后作業設計意圖用學生熟悉的角度導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文本的積極性明確文本為學生帶來的信息,加深學生對文本的了解,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知識延伸有利于學生擴展知識面,收獲更多的果實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教會他們如何強烈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產生振奮人心的效果整篇演講新穎貼切的比喻,氣勢磅礴的排比,反差強烈的對比,動人心魄的反復俯拾皆是,使演講大為增色。學生應認真體會,主動模仿。整篇演講新穎貼切的比喻,氣勢磅礴的排比,反差強烈的對比,動人心魄的反復俯拾皆是,使演講大為增色。學生應認真體會,主動模仿。整篇演講新穎貼切的比喻,氣勢磅礴的排比,反差強烈的對比,動人心魄的反復俯拾皆是,使演講大為增色。學生應認真體會,主動模仿。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表述能力,為今后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拓展知識面,看看名人們的夢想是什么,自己和他們的有什么差距和不同舉一反三,獲得更多知識教案說明教案設計思想與特色:本文情感充沛,詞句優美,設計比喻巧妙,感召力強。作者以回顧歷史開端,以揭示黑人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以展望美好的未來而結。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邏輯性。整個演講詞,不僅體現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遠的追求與不屈的精神。金的演講受到了在場聽眾的熱烈歡呼,有些人甚至激動得痛哭流涕。當時美國各大報刊紛紛刊登、引用他的演說辭。由此可見,金的演講引起了多么強烈的社會反響。因此學習他這種演講方法,體會作者情感和演講技巧尤為重要,在這節課上教師還引導學生進行即興演講,既讓學生體會了作者激情澎湃的情感,又讓學生練習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傊,在這節課上我相信學生的收獲良多。經過教學實踐,課堂效果總的來講非常不錯。因為學生對文本比較熟悉,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較為順利地完成與作者、文本的對話,思考題也完成得較好。通過學案中的資料介紹,學生不僅可以理性的認識美國的歷史和現狀,還可以真正的了解美國政府宣揚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含義,并且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有了一個較為全面地了解,他的思想、人格、勇氣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必定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學生所總結的演講辭的特點雖然不全面,但是他們都被馬丁·路德·金縝密的思維、演講時的排山倒海的氣勢與氣貫長虹的激情等高超的演講技巧所吸引,因此在學生進行即興演講這個環節時無論演講的內容好壞,他們都是飽含著激情的,基本上做到了演講的要求。通過這節課的實踐,我覺得只要我們教師認真去引導教學,課堂的學習效果應該會讓任教者滿意,尤其在新課改中更應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動筆、動手、動口的能力,認真實踐新課改。附: 《我有一個夢想》學案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事跡和思想。
2、把握演講詞的特點,領會和理解這篇演講的內容。
3、學習這篇演講詞的寫作特點。
過程與方法:高聲朗讀這篇演講詞,要充分地體現本文不斷地重復與排比所造成的排山倒海般的語勢與激情。同時,想象著:你也是面對成千上萬的聽眾,面向整個世界,發出你自己的,也是億萬受奴役者追求自由平等的聲音,傾訴著內心的痛苦、憤怒,宣示著自己的信念、希望與夢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正確認識美國人權狀況的過去和現在。
2、感受金演講的排山倒海的氣勢與氣貫長虹的激情。學習重點:這篇演講詞的語言特點。
學習難點:馬丁·路德·金的思想和斗爭方式。學習方法:討論法,分析法,實踐法,誦讀法學習資源:學案,課本,多媒體學習過程設計:(一)思考題:1、請說說當你遭遇挫折時是什么支持你繼續前進?2、迅速跳讀文章,討論回答下列問題:(1) 這一次演講的時間、地點和場合各是什么?(2) 這一次演講是針對什么人的?(3)這次演講涉及哪些內容?(4) 這次演講想達到什么目的? 3、題目是《我有一個夢想》,那么,如果是你,你將從哪些角度來寫夢想? 4、作者的構思是怎樣的?5、作者的夢想究竟是什么?(15字內回答) 6、具體說說“夢想”的內容:
7、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歸納演講詞的特點:
內容:語言:(二)學生即興演講:現在,民主、平等、自由已不是馬丁•路德•金一個人的夢想,它已成為全人類共同追求的一個永恒主題。人類從嬰兒時期成長到現在,有過無窮無盡的夢想,有的已美夢成真,有的正在努力實現,有的似乎還很遙遠,但夢想的美好讓我們執著追求。
請以“夢想”為話題,聯系實際,即興演講,注意體現演講詞的特點,時間一分鐘。背景材料:1、關于馬丁·路德·金: 馬丁·路德·金于 1929 年 1 月 15 日出生在佐治 亞州 亞特蘭大市的一個黑人牧師家庭。年少的金從母親那里學會了怎樣去愛、同情及理解他人;從父親那里學到的是果敢、堅強、率直和坦誠。幼小的心靈里早早地萌發了對種族歧視強烈憎恨的種子。 15 歲時,聰穎好學的金以優異成績連跳兩級,從高中畢業,進入摩爾豪斯學院學習,成為院長梅斯博士的高材生。在梅斯博士的教育下,金不畏強暴的思想被提高到了理淪的高度。
當時美國正值戰后經濟發展的巔峰時期,強大的政治、軍事力量使它坐上了“自由世界”盟主的交椅。然而,在美國國內,曾經在戰爭期間維護過民主事業的黑人卻在經濟和政治上受到歧視和壓迫。面對丑惡、冷酷的現實,年僅 17 歲的 金發現了自己真正的價值是“為上帝服務”,他矢志為社會平等與正義作一名牧師。 1949 年,他進入著名的克拉澤神學院學習兩年,獲得神學學士學位;爾后進入波士頓大學攻讀宗教學和教理神學,獲得神學博士學位。 5 年大學期間,他孜孜不倦地盡情遨游在人類知識的海洋中。他潛心研究過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列寧的共產主義、法國哲學家勒努維埃的人格主義、愛爾蘭哲學家伯克利的道德理想主義。他閱讀柏拉圖、盧梭和托洛的著作,潛心鉆研過尼采的“超人”哲學和甘地的“非暴力主義”。他并非簡單地、機械地接受這些思想家的觀念,而是把它們作為可以播種自己信念的沃土,逐步形成了自己獨到的理論基礎。
金認為,人人生而平等。不論男人女人、黑人白人、老人小孩和智者愚者,也不管人的愛好、資歷和財產是否相同,都是人,是能夠思維的人類大家庭中的一員,應該受到尊重。
金主張 公正無私的愛、普遍的愛,愛一切人,甚至要愛敵人!皵橙瞬粣勰,因為敵人不懂得什么是愛;我們愛敵人,是對一切人的救贖性的善良態度! 信仰人的尊嚴和價值、基督教的普遍仁愛、甘地的不合作精神,構成了金的思想基礎和行動準則。
1955 年金領導了近 5 萬名黑人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抵制公共汽車運動,迫使政府取消了運輸工具上的座位隔離制。 1957 年金被推舉為“南部基督教領袖聯合會”主席。為了正義與和平,他四處奔走呼號。
1963 年,為了使世界人民關注美國種族隔離問題,金會同其他民權運動領袖組織發起了歷史性的“向首都華盛頓進軍”的運動,要求職業和自由。就是在這次斗爭中,金發表了他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這一斗爭終于使國會通過了 1964 年民權法案,授權聯邦政府取消公共膳宿方面的種族隔離,宣布在公營設備方面和就業方面的種族歧視為非法。他由此獲得了 1964 年諾貝爾和平獎。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正在金竭盡全力、孜孜不倦為實現偉大的夢想而努力奮斗、奔走呼吁的時候, 1968 年 4 月 4 日下午,一聲罪惡的槍響頃刻間殘酷地擊碎了他和黑人兄弟姐妹們,所有美妙的、偉大的夢想——金被謀殺了。 2、了解種族壓迫的歷史:16世紀,歐洲殖民者開始掠奪非洲黑人,把他們販賣到美洲為奴,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黑人受到的是非人的待遇,遭到任意地打罵和侮辱。他們常常像牲口一樣被人賣掉,尤其是那些黑人孩子,剛剛懂事,就被迫離開母親,被帶走,被賣掉。例如《湯姆叔叔的小屋》中湯姆叔叔就是被買來的。19世紀30年代起,廢奴運動在美國北方興起。1861-1865年,美國發生“南北戰爭”,以北方勝利告終。宣告了奴隸制度消滅。1862年9月,林肯宣布《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從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參加叛亂各州的黑人奴隸,都被認為是自由人,有在陸軍和艦隊服兵役的權利。但這只是從法律上條文規定,實際上黑人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平等。20世紀60、70年代,黑人仍就是處在受壓迫,受歧視的地位,如黑人和白人不能通婚,黑人只有5%的人有選舉權,而且必須通過一項閱讀測驗。黑人兒童在專為黑人設置的學校上學,黑人兒童的教育經費不及白人兒童的四分之一。在一些公共場所都設有黑人隔離區,如在公共汽車上,黑人只能坐在后車廂,中間也可以坐,但有白人上車,黑人必須讓座。3、文章背景: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羅莎·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車,坐到“白人專坐”的區域內。她拒絕挪動座位,而被警察帶走。于是成立了一個組織,在求公共汽車公司改變這種不公正的做法,馬丁·路德·金被推薦為這個組織的領頭人。他們在市內散發了好多傳單,傳單說:“你去上班時,請乘公租車去,或搭別人的車去,或步行!闭荒昀铮谌司芙^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馬丁·路德·金號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繼續斗爭。他的房子被毀壞了,有段時間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脅,最后該州首府律師說,公共汽車公司無權在車上把黑人和白人公開。 1963年,馬丁·路德·金晉見了肯尼迪總統,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領導了一場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況很糟,黑人參加工作的機會極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選舉權。馬丁·路德·金被關進了監獄。他說:“我們已經為我們的權利等了三十年!”斗爭在繼續,一周后所有的監獄都有關滿了人.黑人的革命贏得了全國的支持,最后,公共場所都對黑人開放,所有被關押的參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釋放了。 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特區組織了一次二十五萬人的集會,要求種族平等。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表了一篇演說,這篇演說詞立即舉世聞名。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云集的聽眾,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4、現實中的美國:小笑話:某天,一位白人小朋友上了天堂。上帝看了他,便說道:小朋友,你好可愛,來,我送你一對翅膀,你當天使去吧!第二天,又一有位黃皮膚的小孩也上了天堂,上帝見了也說道:小朋友,你很可愛,來,我送你一對翅膀,你也當天使去吧!到了第三天,有一位非洲小孩也上了天堂,上帝看了又說:小朋友,你也是非?蓯鄣,來,我也給你一對翅膀,你去當蝙蝠去吧!美國現任國務卿鮑威爾在第一次海灣戰爭結束后曾是呼聲甚高的美國總統候選人之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周刊》、《時代周刊》、《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甚至將鮑威爾宣揚成美國的第一位黑人總統。然而,令政治分析家們大跌眼鏡的是,就在總統候選人們紛紛出場亮相的最后時刻,鮑威爾宣布退出角逐,理由是“夫人反對”!若干年后,有知情者透露說,鮑威爾夫人和他本人是出于對種族政治有色眼鏡的擔心才退出的。 美國校園暴力是舉世聞名的,殊不知校園種族歧視也很嚴重。華人新移民的孩子,在校園里幾乎沒有不被欺侮過的。原因有:華人小孩個頭小,體力弱,容易受欺侮;華人家庭自幼教育孩子謙虛忍讓,聽話、守規矩,不屬于“好勇斗狠”的類型;華人學生品學兼優的不少,他們常常得到老師當眾表揚,因而被“嫉恨”。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和麻省理工大學教授聯合完成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求職簡歷上的名字聽起來像是白人,那么得到雇主響應機會比一個有黑人名字但資歷相同的人高50%。針對《波士頓環球報》和《芝加哥論壇報》的招聘廣告,教授們共發出了5000多份求職簡歷。他們發現他們“創造”的“白人”平均每發出10份求職簡歷就能夠收到一個響應——要么是電話,要么是信函或者電子郵件;而條件相同的“黑人”申請者每15份履歷才得到一個響應。 1992年白人警察毆打黑人司機羅德尼·金引發了洛杉磯大規模的種族沖突,造成了59人死亡,2300人受傷;1995年美國百萬黑人在首都華盛頓舉行大游行,提出了增進黑人團結,反對種族歧視的主張;1999年黑人迪亞洛在紐約被4名白人警察槍殺再次引發了抗議浪潮;1996年10月,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名白人警察殺死一名黑人司機,當地發生暴亂,至使15人受傷;1999年2月,黑人迪亞洛在紐約被4名白人警官連擊41槍當場死亡,但殺人者竟然被判無罪,數以十萬計的黑人群眾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浪潮;XX年4月,美國辛辛那提市一名黑人青年因為違反了交規即被白人警察開槍射殺,結果引發了大規模的種族暴力沖突;XX年6月17日晚,美國密歇根州的本頓城,一名黑人摩托車手因遭警察追堵發生交通意外死亡。這起事件引起了本頓城的暴亂,結果逼得美國密歇根州不得不調派大批警察進行鎮壓,并且實施宵禁。 說明:一、使用方法:(一)此學案為學習本課前下發的材料,應先讓學生認真閱讀并大聲地朗誦文本,然后看學案中的背景材料,了解作者、文本的背景和美國的歷史現狀,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整體認識,接著可讓學生完成有關的思考題,并根據本篇演講辭的行文特點,初步概括出演講辭的特點,最后可讓學生就本文或其他題目試著說一段即興演講,以便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演講的藝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二)附參考答案:1、學生的回答不必囿于統一,可隨便作答,但多數應為理想、目標或夢想等。2、(1)這一次演講的時間是1963年月28日;地點是在華盛頓廣場;場合,在華盛頓特區組織二十五萬人的集會上。 (2)主要是針對美國黑人,同時也包括美國政府。 (3)自由、民主、種族的平等。(4)進一步推動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運動,加快實現理想的步伐。3、夢想的內容、為什么要實現夢想、怎樣實現夢想4、1)為什么要實現夢想?1-6段寫集會的原因和目的。講了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視和貧困的環境中,美國沒有實現百年前自由的諾言,今天討回權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實現,美國將出現叛亂。2)怎樣實現夢想?7-16段斗爭方式:非暴力手段斗爭手段:團結白人,長期堅持斗爭態度:堅決徹底、毫不退縮3)最后第17-32段,講了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勝利一定能夠到來。表達執著追求理想及實現理想的決心與信念。5、美國真正實現人人平等6、讓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權,擁有正義和自由,消除種族歧視和隔離,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處,親如兄弟 7、演講詞的特點:內容:針對性、思想性、鼓動性語言:整句多,短句(呼喚語)多,修辭多(排比、比喻、呼告、反復),口語化、得體二、課后反思:經過教學實踐,課堂效果總的來講非常不錯。因為學生對文本比較熟悉,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較為順利地完成與作者、文本的對話,思考題也完成得較好。通過學案中的資料介紹,學生不僅可以理性的認識美國的歷史和現狀,還可以真正的了解美國政府宣揚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含義,并且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有了一個較為全面地了解,他的思想、人格、勇氣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必定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學生所總結的演講辭的特點雖然不全面,但是他們都被馬丁·路德·金縝密的思維、演講時的排山倒海的氣勢與氣貫長虹的激情等高超的演講技巧所吸引,因此在學生進行即興演講這個環節時無論演講的內容好壞,他們都是飽含著激情的,基本上做到了演講的要求。通過這節課的實踐,我覺得只要我們教師認真去引導教學,課堂的學習效果應該會讓任教者滿意,尤其在新課改中更應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動筆、動手、動口的能力,認真實踐新課改。
瀘教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篇3
在教學中貫徹地教育理念德育滲透、美育滲透、學科滲透、科學人文滲透
對新教材及課程標準地認識這是一篇政治演講詞,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種族平等的夢想。文章情文并茂、語言流暢,那飽滿的激情通過形象化的語言表現出來,深深地感染著聽眾,引起人們的共鳴。學習本文有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為實現理想不斷奮斗的精神。
學生學習收獲知識
1.知識目標
進一步了解演講詞的特點
結合背景資料理解演講目的及意義
2.能力目標
理清演講思路,體會其強大的邏輯性
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本文是應用文,我主要采用誦讀法與討論法。通過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潛移默化地積累語言知識,體會作者文句中蘊含的感情,領會演講的魅力及排比句式在演講中的獨特效果。對難點的突破主要采用討論法,通過設計問題,以啟發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開展積極的討論,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后由教師補充點撥歸納。
領會作者傾注在所述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
教學中最成功地案例簡述環節八:拓展訓練:出示四畫面。水污染、空氣污染、垃圾成山、沙塵暴。讓學生也以“我有一個夢想”為題當堂訓練寫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對治理環境惡化的渴望。
幾分鐘后指定兩生讀自己的作業,師讀自己寫的。
這是我聽課時隨手寫的課堂作業:
我有一個夢想,讓所有的沙漠都變成綠洲,再也沒有鋪天蓋地的沙塵暴,遮擋我們的雙眼;
我有一個夢想,每一條河流都清澈見底,不再泛起骯臟的白沫,讓每一條魚兒快樂的嬉戲;
我有一個夢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藍如洗,不再涂抹滾滾的濃煙,讓每一只鳥兒自由的翱翔;
我有一個夢想,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積成山,讓每一個孩子在綠樹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長。
教學失誤及補救措施
1、堅決貫徹誦讀教學,將瑯瑯書聲還給語文課堂。
2、教師不越俎代庖,教學內容完全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瀘教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篇4
施永忠
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安之若素”“義憤填膺”等詞語。
2.了解演講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3.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能力目標
1.揣縻重要詞句,結合文體特點與語境辨析。品味語言的深層含義和表達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
1.體悟馬丁路德.金的那種生命不息、為人民請命不止的崇高獻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類追求的一個永恒主題,我們應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奮斗。
教學重點:
1.結合語境,聯系時代背景,揣摩重點語段和詞語的深層含義及強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
1.對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認識。
2.深層理解本文演講后產生的意義及其影響。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感悟體會重點句段,從更好地理解全文。
2.問答與拓展。在設疑的前提下,點撥、解答難題;同時提供有關的圖片、文字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教學磁帶、馬丁·路德·金遺像.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
預習提綱
1.熟讀課文,積累字詞。
2.結合演講詞的特點,整體把握文章要點。
3.初步揣摩關鍵詞語,嘗試完成練習一,列出預習中發現的問題。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及背景簡介;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
一、導語 設計
同學們,如果我們在這兒提到一個國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過在沒有講出這個國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爾·蓋茨、麥克爾·喬丹、麥 克爾·杰佛遜、林肯……另外,還有“9.11”。無疑這個國家的名字是“美國”?磥硗瑢W們對美國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 我在問,我們對美國的社會現狀有多少了解呢?我們又對占美國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現狀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們將通過一個窗口來對美國社會現狀作一個初步的認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極其優美的演講詞——《我有一個夢想》。
二、作者與背景介紹
教師展示或分發文字資料,每人一份,資料內容如下:
1、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國一位重要的政治領袖。曾獲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他為美國黑人的政治權利而斗爭,從而為世界其他地區樹立了榜樣。他帶給人們的啟示是黑人不應該被隔離,而應受到像其他人一樣的待遇,而且應該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張的核心是非暴力主義。
1929年,馬丁·路德·金誕生于美國東南部的佐治亞洲的亞特蘭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師的兒子。小時候他喜歡打籃球網球,特別喜歡踢足球。他把大量時間用來讀書。為了賺點錢,他還送報紙。他喜歡廣交朋友,而不喜歡任何形式的打斗。15歲時他獲得入學成績優秀獎而進入北方某州的一所大學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權利,可以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自由地生活、學習和工作。1948年他大學畢業,擔任教會的牧師。當時在南部各州.黑人還沒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雖然美國在1865年學結束了奴隸制,然而南部各州.通過了它們自已的法律,繼續把白人和黑人分開。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飯店。醫院。公共汽車和火車里都有為黑人設置的隔離區。黑人兒童在單獨為黑人開設的學校上學;ㄔ诤谌藘和砩系慕逃涃M只及白人兒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沒有選舉權,如果他們想要參加選舉,就得通過一項閱讀測驗。
1948年到1951年間,馬丁·路德·金在美國東海岸的費城繼續深造。他畢業后相信,如果人們得不到民權,那么要求社會變革則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他認為,可以通過和平革命達到社會變革的目的,而不通過戰爭和殺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國黑人,給他們平等到的權利。
1964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他將全部獎金(54,600美元)獻給了自由運動。1964年通過了新的民權法案,規定凡是接受美國政府資助的組織都必須平等地對待黑人。1965年一項新的選舉權法案成這法律.從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選舉權。
由于馬丁`路德`金從事黑人解放運動的工作,所以樹敵眾多.有一次,一枚炸彈爆炸,毀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一個永遠值得被所有人記住的日子,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城被種族主義者刺殺身亡.
(多媒體顯示馬丁·路德·金遺像)
2、背景簡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羅莎·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車,坐到“白人專坐”的區域內。她拒絕挪動座位,而被警察帶走。于是成立了一個組織,要求公共汽車公司改變這種不公正的做法,馬丁·路德·金被推薦為這個組織的領頭人。他們在市內散發了好多傳單,傳單說:“你去上班時,請乘公租車去,或搭別人的車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絕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馬丁·路德·金號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繼續斗爭。他的房子被子人毀壞了,有段時間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脅,最后該州首府律師說,公共汽車公司無權在車上把黑人和白人公開。
1963年,馬丁·路德·金晉見了肯尼迪總統,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領導了一場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況很糟,黑人參加工作的機會極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選舉權。馬丁·路德·金被子關進了監獄。他說:“我們已經為我們的權利等了三十年!”斗爭在繼續,一周后所有的監獄都關滿了人.黑人的革命贏得了全國的支持,最后,公共場所都對黑人開放,所有被關押的參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釋放了。
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特區組織了一次二十五萬人的集會,要求種族平等。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表了一篇演說,這篇演說詞立即舉世聞名。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云集的聽眾,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三、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或指定學生有感受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生大聲讀課文,教師根據演講詞的特點,結合演講的內容。場合。對象,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從而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
。1) 這一次演講是針對什么人的?(2) 這一次演講的時間、地點和場合各是什么?(3) 這次演講涉及哪些內容?(4) 這次演講想達到什么目的?
2.學生分組討論,指定學生發言。
明確:(1)主要是針對美國黑人,同時也包括美國政府。
(2)這一次演講的時間是1963年月28日;地點是在華盛頓廣場;場合,在華盛頓特區組織二十五萬人的集會上。
(3)要求自由、民主、種族的平等。
。4)進一步推動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運動,加快實現理想的步伐。
五.學生精讀課文,分組計論分析全文的結構層次
1.學生討論,各組組長組織學生發言,組長做好記錄。
2.選交流較好的小組 面向全體同學發言,其佘各組點評。
明確: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回顧。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義。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狀,抨擊美國社會黑暗的一面,得出自已正當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結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勝利一定能夠到來。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揭露事實”“諷刺許諾”“提出要求”“提醒當局”“講究策略”“表明決心”。
教師出示全文結構圖,要求學生填寫空缺內容。
多媒體顯示:
一、回顧;肯定《宣言》的重要意義揭露黑人受歧視的現狀諷刺 ① 許諾提出 ② 要求二、 提醒當局不兌現許諾的后果講究 ③ 策略表明 ④ 決心三、展望:斗爭必勝
學生明確:(1)當局空頭許諾
。2)得出自由。平等要求
(3)講究斗爭策略
。4)表明斗爭決心
六.布置作業
1,仔細讀課文,揣麾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體味優美的句子,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
2,回憶所學過的演講詞,看看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在文段落和語境中揣麾重蹼詞語與修辭方法的運用,體會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講詞特點。
[教學過程 ]
一、讀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討論的形式探討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及本段的內容要點
1.多媒體顯示:
(1)“偉大的美國人”指誰?(2)什么是《解放黑奴宣》?(3)本段落的意義和作用是什么?
2.學生討論,互肋合共同探究。教師給必要的提示。教師出示有關林肯的圖片及相關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3.林肯(Abraham Lincoln. 1862 ~~1865),美國總統(1861~~1865),共和黨人,曾任律師,1848~1849年當選為眾議員.主張維護聯邦統一,逐步廢除奴隸制度,當選總統后,南方各州相繼宣布脫離聯邦,內戰爆發。戰爭的初期,曾謁力設法與南方諸州妥協,遭拒絕;在群眾運動高漲和軍事失利的情況下,1862年開始采取革命措施,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戰爭成為群眾性的革命斗爭,保證了戰爭的勝利。內戰結束時,即被南方奴隸主指使的暴徒刺殺。
《解放黑奴宣言》,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總統于1862年9月22日頒布的宣言,它規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亂各州的黑人奴隸成為自由人,但沒有明確廢除奴隸制,也沒有規定給黑人以土地。宣言當時受到國內外人民群眾的支持,并使戰爭形勢轉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憲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條例廢除了奴隸制,但戰爭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視。
關于第三個問題,學生明確:本次的游行集會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這個主題早在一個世紀前就被當時的一位偉人寫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時至今日,黑人的權利不能夠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歷史,一方面表示對政府的不滿,另一方面昭示明眾:我們利并非無理取鬧;我們必須奮斗,也許前邊的路還很長。
二、讀課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識地指導同學們誦讀本部分中的重點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進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與號召力
1.誦讀課文熱愛.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語調的緩急.語音的輕重.
2.請同學們試讀課文的2、3自然段.
(1)明確: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現今生活的,同時又是演講的開始,因此讀時既要充滿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邊有三個相連的“今天”,這三個“今天”在讀時既要一氣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語調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讀的詞有“必須正視”“隔離”、“歧視”、“窮困”、“萎縮”、“自已”、“故土家園”。第三自然段,在讀時整體語調可略和緩一點,但重點詞語依然要注意,如;“每一個美國 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權利”。
。2)學生再讀以上兩段,同學之間互評。
3.學生試讀第5、7、8段。
。1)明確:經過3、4兩自然段的平緩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為了滿足這種情感的張揚,作一口氣連用了四個排比句式“現在是……時候”,一方面這是情感發泄的需要,另一方面這種排山倒海的語勢也加強了內容的表達,極強地突出了現實為自由。平等而戰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內容講的是斗爭的策略,所以它的語調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語重心長的。
。2)學生再讀以上段落,大家互評。
4.同學再讀10到14自然段。
。1)教師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說是一段答言。針對“熱心人”的質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挑釁,“你們什么時候才能滿足?”(這里邊有潛臺詞:貪得無厭 ;你們就不該提這樣的要求等等)。面對黑人的現狀,面對此公的質問,作者定會義憤膺,怒不可遏 ,一串條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彈,似噴井之油;如江海洶涌,似急風掃云。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人身受到攻擊,我們不滿意;生活范圍受限,我們不滿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們不滿意。但我們決不貪得無厭——正義與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就是我們斗爭勝利之日!
這一段正義逼人.豪氣沖天的誓言,無疑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爭的決心,但同時以不失理智,這一點我們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縱,決不是無限制的。因為作者在講述的過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順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權利。好演講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個度,這是一門藝術。
(2)學生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5.朗讀第18段到第25段.
(1)明確:本段快要接近演講的尾部,從內容上講是對末來的展望與描繪,和前邊一段相比,應舒緩一些。是魚躍大海,鷹擊長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馳騁想像。放縱而又不失中心;舒緩而又富于感召,設喻精巧,令人向往;親情貫注,給人光明,無限的憧憬,美好的末來,無不在作者的演講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他想黑人之所想,說黑人之所說,但這還不夠,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說黑人之末說,這正是他作為黑人政治領袖的杰出之處,也是其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這樣一次次把演講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處地調動著聽眾的情緒,他設喻非凡,他語勢如虹;他用心在講演,他用生命在呼喚。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譽。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勝似萬馬千軍。他受到民眾的愛戴,而遭受敵人的仇恨,他死了,因為敵人怕他,然而他是不可戰勝的,他是民心,他是正義,他是一種精神,時至今日,在美國,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沒有完全得到,他們的夜正長,路也正長。
(2)學生聲情并茂朗讀第18~25段。
6.教師總結。通過我們剛才的讀、悟、品,想必同學們對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現在請同學們一起朗讀課文。
三、總結歸納演講詞的特點
同學們,演講詞這種文體,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學過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講》和上一篇課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報刊雜志上看到過一些別的演講詞,F在,我們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已經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么,先請同學們來做一次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嘗試:總結與歸納一般演講詞的基本特點和實質。
1、學生思考,自由發言。
2、明確:通過我們對演講詞的橫向比較、回顧、體悟,我們可以這樣說,演講詞為了增強語勢,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辭。多用整句。如本文中“現在是……時候”構成排比,氣勢強大,情感撲面而來。多用短句,呼喚語等,富于感召力,極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問,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的一個窮困的孤島上”、“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由此可見,演講詞是頗講究藝術性的。除了語言方面的特點,在內容方面的特點,我們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針對性。邏輯性。思想性。演講需要真情,演講無需作秀。誰順應時代,誰代表大從的心聲,誰就是講壇上的主宰者。危急關頭,想民所想,講民所不敢講,乃是演講的第一要義,是演講的生命之源。舍此則為緣木求魚。悟到這一點很重要,愿同學們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四、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聯系上下文,研讀以下句子,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美國沒有履行這種神圣的義務,只是給人開了一張支票上蓋著“資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這里的“空頭支票”指什么?這樣表達有什么效果?)(2)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這里的“秋天”與“酷暑”分別指什么?)(3) 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嶺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身的爭吵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這個信念”具體指什么?“交響曲”有什么特點?用在這里有什么深刻含義?)
2.書中用了排比的手法,選擇一處自已喜歡的,對它進行簡評,,并仿照此處的排比格式寫一段話。
3.課文第26段到課文結尾,談一談自已在朗讀時,是如何處理的?
學生分組討論
明確: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美國政府比作支票的簽字者,而把美國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繼承人!翱疹^支票”指的就是政府違背諾言,對有色人種拒付支票。這樣就撕破了政府的虛偽外衣,讓聽眾吸白他們和政府之間的關系,促使聽眾放棄幻想,更加清醒,警覺地投入戰斗。
2)本句同樣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黑人為自由、平等而奮斗所到來的那一天,比作秋天,這樣就能把黑人為之奮斗的最終結果的感受,生動而直觀地傳達聽人使聽眾,明白他們奮斗所得到的結果是什么,從而促使他們更自覺地去戰斗。和“秋天”形成對比的則為“酷暑”,一個“酷暑”生動而簡潔地揭示了黑人備受摧殘的生活現狀,表現出了黑人為“秋天”
的公平到來而戰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3)聯系上下文,不難看出“這個信念”當指前文的夢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夠到來,正是有了這樣一種信念,他們才有了拼搏奮斗的源泉。所謂“交響曲”是一種大型管弦樂套曲,既然有管樂,又有弦樂,自然少不了合奏與“交響”。作者把它用到這兒,可謂匠心獨運,恰到好處,因為它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黑人運動取得最終勝利后和白人一樣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諧而又優美的畫面。
第2、3小題由學生自主回答,教師以鼓勵為主。
五、課堂小結
本文情感充沛,詞句優美,設計喻巧妙,感召力強。作者以回顧歷史開端,以揭示黑人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以展望美好的末來而結。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邏輯性。整個演講詞,不僅體現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遠的追求與不屈的精神。愿同學們也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早日成材,為偉大祖國的繁榮及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的17段到結尾.。
2.閱讀下課文,作出簡單評價。
悼念瑪麗·居里
愛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好一生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于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即使后者,它們取決于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我幸運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已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____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已是社會的公仆,她的極端的謙虛,永遠不給自已滿留下任何佘地。由于社會的嚴醒和不平等,她的心情總是抑郁的.這就使得她具有那樣嚴肅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發生誤解____這是一種無法用任何藝術氣質來解脫的少風的嚴肅性。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貌岸然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并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_____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們分離出來_____所以能取得,不僅是靠著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在難以想像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末來。
提示:這一篇悼詞,作者沒有把重點放在介紹居里夫人學術上的卓著成就,而是著重介紹她的偉大品格,評述這些品格對推動時代和歷史前進的巨大作用.第二段介紹居里夫人的偉大品格:性格堅強,意志純潔,嚴于律已,客觀公正,謙虛謹慎以及為實現理想堅持到底的精神。第3段分析居里夫人科學功績的取得正源于她的偉大品格。結尾一段,熱情謳歌居里夫人品德的力量推動了時代和歷史的發展,號召歐洲的知識分子向居里夫人學習。
3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已對演講詞的認識。
回顧:肯定《宣》的重大意義
。ǘ窢幍乃{本)
揭露 現狀
我 諷刺 當局 正義的吶喊 有 提醒 政府 時代的呼喚 一 現實 :講究策略 表明決心 (斗爭的必要)
個
夢
想 未來: 斗爭必勝 末來光明 (斗爭的展望)
瀘教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篇5
對《我有一個夢想》的課型定位,我把它定為一堂語言運用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都是語文課應該關注的。以往我們很注重提高學生的文才,但這堂課我想提高的是學生的口才。這是一篇優秀的演講辭,演講最能打動人心的是聲音。因此,這節課我主要是想引導學生用耳朵來感受這篇課文。在教學環節上我把這節課分為了三大板塊,因為我這堂課最大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這篇課文了解演講的特征,在實際生活中學會演講,因此不管是對背景的介紹還是對重點段落的細讀都是為他們能更好的演講這個目標服務的。同時學生在進行“假如我是馬丁·路德·金”的角色扮演時,為了演講在反復誦讀課文的過程中,自然能夠感受到字里行間所傳達出的馬丁·路德·金為追求種族平等的偉大獻身精神。并且本篇課文為了增強語勢,大量的使用了排比句的特點學生在反復讀、講的過程中自己就能親身體會到。
這堂課的得與失:
得:
1.既然是一堂語言運用課,就要讓聲音來充實整個課堂,因此在導入和最后的課堂小結里我都設計的是讓學生品讀一段話。學生在讀書聲中走入了這堂課,在朗朗讀書聲中結束了這堂課。在教學中學生感受到了語文課中聽、讀、說的魅力,整堂課使學生耳目一新,激發了其對課堂的興趣。
2.通過前一部分的細讀課文和后一部分的模擬演講的對比,讓學生體會到了讀和講的區別。
3.學生準備演講時反復誦讀課文,在誦讀中體會到了全文大量運用的排比、比喻句的作用。
4. 通過用錄像以及對當時背景的介紹把學生帶入情境。在假設自己就是馬丁·路德·金的前提下進行演講。學生在實踐中更深的體會到了作者爭取種族平等的熱切情懷和為自由、平等、民主而奮斗的獻身精神。
5.在演講中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的互評,提高了學生的演講能力。
失:
1.學生細讀的段落出于課堂時間的考慮我選擇了第二段和第五段,而舍棄了最精彩的18-25段。果然我讓學生找富有激情、氣勢的段落他們馬上找到了18-25段。但是我沒有準備,所以我不得不繼續引導他們往課文前半部分找,才出現了第二段和第五段。因此課前的預估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成。
2.在最后總結完演講需要注意的問題時,教師應該進行一次演講示范,使學生獲得最直觀的指導。
3.模擬演講學生有很大的學習興趣,由于時間原因上臺的學生有限,效果受到影響。
瀘教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 聯系時代背景,揣摩重點句段的深層含義及強烈的感情色彩。
2. 反復誦讀,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會并學習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
4.體悟馬丁•路德•金的崇高獻身精神。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奮斗。
教學難點:
1.對本文背景的了解和對非暴力抵抗主義的認識。
2.演講詞的特點及運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感悟體會重點句段,更好地理解全文。
2.問答、討論與拓展。
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公開課)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投影:一次使全世界永難忘懷的大游行,一場令全世界刻骨銘心的演說。
導入語:
在2003年8月酷熱的一天,數千人匯聚在美國華盛頓林肯紀念碑前,紀念緬懷一位偉人。人們又記起了那一次使全世界永難忘懷的大游行,那一場令全世界刻骨銘心的演說。四十年前的8月28日,約25萬人的游行隊伍匯聚在此,聆聽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說。金博士慷慨陳詞,演說感人至深。其中“我有一個夢想”的名句更是膾炙人口,流傳至今。今天,我們就來賞析這篇激情洋溢的演說詞——《我有一個夢想》。
二、介紹作者與背景:(補充一些圖片,加深印象。如林肯紀念堂前的紀念活動、被刺的情景、墓地、故居等圖片)
三、原音重現:金博士為何會有如此魅力?他的演講究竟有什么迷人之處?我們先欣賞原音重現,對照課后練習英文片段聽演講錄音,體會演講的語調、激情。(播放錄音)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領會感情,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2、分組讀有關段落,并思考討論問題:
①“我有一個夢想”中的“夢想”具體指什么?試概括。(即消除種族歧視,爭取政治、文化、經濟上的民主、平等、自由)
、
作者說“這個夢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國的夢想中的!蹦阍鯓永斫膺@句話?(美國的夢想就是民主、平等、自由)
、垴R丁•路德•金一貫主張非暴力主義,倡導非暴力抵抗原則,文中一些語句體現了他的主張,試找出并體會。
小結:
《我有一個夢想》,這是20 世紀最為驚心動魄的聲音之一,穿過近半個世紀的時光隧道,我們仍能感受到其中的大悲憫和大悲痛。但即使在這一場波濤洶涌、黑人的不滿情緒一觸即發的集會上,金博士仍然以他慣有的理性和基督之愛向人群宣講。(7段)這就是一個“非暴力”提倡者的理念之花。在他看來,“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進行之中的目的,人們無法通過邪惡的手段來達到美好的目的。因為手段是種子,目的是樹!
3、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歸納
演講詞的特點:
板書:說服力、感染力
內容:針對性、思想性、鼓動性
結構;議論文,邏輯性
語言:口語化、得體
藝術:修辭(排比、比喻、呼告、反復)
五、重點句段賞析:(結合課后練習)
(1)美國沒有履行這種神圣的義務……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
運用比喻,把美國政府比作支票的簽字者,而把美國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翱疹^支票”指的就是政府違背諾言,對有色人種拒付支票。這樣就撕破了政府的虛偽外衣,讓聽眾明白他們和政府之間的關系,促使聽眾放棄幻想,更加清醒、警覺地投入戰斗。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
運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擺脫貧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這樣就能把黑人為之奮斗的最終結果的感受,生動而直觀地傳達給聽眾。與此形成對比的則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備受摧殘的生活現狀,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3)有了這個信念……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
“這個信念”當指前文的夢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夠到來,正是有了這樣一種信念,他們才有了拼搏奮斗的源泉。所謂“交響曲”是一種大型管弦樂套曲,既有管樂,又有弦樂,自然少不了合奏與“交響”。作者把它用到這兒,可謂匠心獨運,恰到好處,因為它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黑人運動取得最終勝利后和白人一樣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諧而又優美的畫面。
。4)10—14自然段:面對黑人的現狀,針對“熱心人”的質問,作者義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條件式排比句,如出膛之彈,似噴井之油;如江海洶涌,似急風掃云,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人身受到攻擊,我們不滿意;生活范圍受限,我們不滿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們不滿意。但我們決不貪得無厭,只要‘正義與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就是我們斗爭勝利之日。”
這段正義逼人、豪氣沖天的誓言,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爭的決心,但同時也不失理智。
六、學生即興演講:
現在,民主、平等、自由已不是馬丁•路德•金一個人的夢想,它已成為全人類共同追求的一個永恒主題。人類從嬰兒時期成長到現在,有過無窮無盡的夢想,有的已美夢成真,有的正在努力實現,有的似乎還很遙遠,但夢想的美好讓我們執著追求。
請以“夢想”為話題,聯系實際,即興演講,注意體現演講詞的特點,時間一分鐘。
補充:
1、 國風的詩《我有一個夢想》;
2、袁隆平作的一則電視公益廣告:“我曾經做了一個夢:夢見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稻穗長得像帚帕一樣長,米粒長得像花生米一樣大,幾個朋友坐在水稻下乘涼……”
七、結束語:聽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演說,我們的心靈又經受了一次洗禮,我們人生的目標又清晰了幾分。愿大家珍惜時光,努力拼搏,為心中的夢想而奮斗!愿全人類的美夢成真!讓我們一起祈禱吧。ㄔ凇镀矶\》歌聲中結束)
瀘教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篇7
"I Have A Dream"
by Martin Luther King, Jr,
Delivered on the steps at the Lincoln Memorial in Washington D.C. on August 28, 1963. Source: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Peaceful Warrior, Pocket Books, NY 1968
Five score years ago, a great American, in whose symbolic shadow we stand signed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This momentous decree came as a great beacon light of hope to millions of Negro slaves who had been seared in the flames of withering injustice. It came as a joyous daybreak to end the long night of captivity. But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we must face the tragic fact that the Negro is still not free.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life of the Negro is still sadly crippled by the manacles of segregation and the chains of discrimination.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lives on 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is still languishing in the corners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finds himself an exile in his own land.
So we have come here today to dramatize an appalling condition. In a sense we have come to our nation's capital to cash a check. When the architects of our republic wrote the magnificent words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they were signing a promissory note to which every American was to fall heir.
This note was a promise that all men would be guaranteed the inalienable rights of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t is obvious today that America has defaulted on this promissory note insofar as her citizens of color are concerned. Instead of honoring this sacred obligation, America has given the Negro people a bad check which has come back marked "insufficient funds." But we refuse to believe that the bank of justice is bankrupt. We refuse to believe that there are insufficient funds in the great vaults of opportunity of this nation.
So we have come to cash this check -- a check that will give us upon demand the riches of freedom and the security of justice. We have also come to this hallowed spot to remind America of the fierce urgency of now. This is no time to engage in the luxury of cooling off or to take the tranquilizing drug of gradualism. Now is the time to rise from the dark and desolate valley of segregation to the sunlit path of racial justice. Now is the time to open the doors of opportunity to all of God's children. Now is the time to lift our nation from the quicksands of racial injustice to the solid rock of brotherhood.
It would be fatal for the nation to overlook the urgency of the moment and to underestimate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Negro. This sweltering summer of the Negro's legitimate discontent will not pass until there is an invigorating autumn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Nineteen sixty-three is not an end, but a beginning. Those who hope that the Negro needed to blow off steam and will now be content will have a rude awakening if the nation returns to business as usual. There will be neither rest nor tranquility in America until the Negro is granted his citizenship rights.
The whirlwinds of revolt will continue to shake the foundations of our nation until the bright day of justice emerges. But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I must say to my people who stand on the warm threshold which leads into the palace of justice. In the process of gaining our rightful place we must not be guilty of wrongful deeds. Let us not seek to satisfy our thirst for freedom by drinking from the cup of bitterness and hatred.
We must forever conduct our struggle on the high plane of dignity and discipline. we must not allow our creative protest to degenerate into physical violence. Again and again we must rise to the majestic heights of meeting physical force with soul force.
The marvelous new militancy which has engulfed the Negro community must not lead us to distrust of all white people, for many of our white brothers, as evidenced by their presence here today, have come to realize that their destiny is tied up with our destiny and their freedom is inextricably bound to our freedom.
We cannot walk alone. And as we walk, we must make the pledge that we shall march ahead. We cannot turn back. There are those who are asking the devotees of civil rights, "When will you be satisfied?" we can never be satisfied as long as our bodies, heavy with the fatigue of travel, cannot gain lodging in the motels of the highways and the hotels of the cities. We cannot be satisfied as long as the Negro's basic mobility is from a smaller ghetto to a larger one. We can never be satisfied as long as a Negro in Mississippi cannot vote and a Negro in New York believes he has nothing for which to vote. No, no, we are not satisfied, and we will not be satisfied until justice rolls down like waters and righteousness like a mighty stream.
I am not unmindful that some of you have come here out of great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Some of you have come fresh from narrow cells. Some of you have come from areas where your quest for freedom left you battered by the storms of persecution and staggered by the winds of police brutality. You have been the veterans of creative suffering. Continue to work with the faith that unearned suffering is redemptive.
Go back to Mississippi, go back to Alabama, go back to Georgia, go back to Louisiana, go back to the slums and ghettos of our northern cities, knowing that somehow this situation can and will be changed. Let us not wallow in the valley of despair. I say to you today, my friends, that in spite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frustrations of the moment, I still have a dream. It is a dream deeply rooted in the American dream.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on the red hills of Georgia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s and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owners will be able to sit down together at a table of brotherhood.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n the state of Mississippi, a desert state, 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injustice and oppression,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n oasis of freedom and justice. 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I have a dream today.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e state of Alabama, whose governor's lips are presently dripping with the words of interposition and nullification,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 situation where little black boys and black girls will be able to join hands with little white boys and white girls and walk together as sisters and brothers. I have a dream today.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ry valley shall be exalted, every hill and mountain shall be made low, the rough places will be made plain, and the crooked places will be made straight, and the glory of the Lord shall be revealed, and all flesh shall see it together. This is our hope. This is the faith with which I return to the South.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transform the jangling discords of our nation into a beautiful symphony of brotherhood.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work together, to pray together, to struggle together, to go to jail together, to stand up for freedom together, knowing that we will be free one day.
This will be the day when all of God's children will be able to sing with a new meaning, "My country, 'tis of thee, sweet land of liberty, of thee I sing. Land where my fathers died, land of the pilgrim's pride, from every mountainside, let freedom ring." And if America is to be a great nation, this must become true. So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prodigious hilltops of New Hampshire.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mighty mountains of New York.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heightening Alleghenies of Pennsylvania!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snowcapped Rockies of Colorado!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curvaceous peaks of California! But not only that; let freedom ring from Stone Mountain of Georgia! Let freedom ring from Lookout Mountain of Tennessee! Let freedom ring from every hill and every molehill of Mississippi. From every mountainside, let freedom ring.
When we let freedom ring, when we let it ring from every village and every hamlet, from every state and every city, we will be able to speed up that day when all of God's children, black men and white men, Jews and Gentiles, Protestants and Catholics, will be able to join hands and sing in the words of the old Negro spiritual, "Free at last! free at last! thank God Almighty, we are free at last!"
瀘教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演講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2、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揣縻重要詞句,結合文體特點與語境辨析、品味語言的深層含義,提高理解能力。
4、體悟馬丁路德.金的那種生命不息、為人民請命不止的崇高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語境,聯系時代背景,揣摩重點語段和詞語的深層含義及強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3、深層理解本文演講后產生的意義及其影響。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及背景簡介;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分析1——6、17——25節。
[教學步驟]
一、導入
40年前的8月28日,即1963年8月28日,在美國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這天,美國25萬人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集會,浩浩蕩蕩地從華盛頓紀念碑出發,分兩路游行到林肯紀念堂。在林肯紀念堂前,一位30多歲的黑人漢子被眾多黑人簇擁著,站在高高的石階上演講,這次演講就是舉世聞名的《我有一個夢想》。這個黑人就是著名的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這篇演說詞立即舉世聞名。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云集的聽眾,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二、作者與背景介紹
1、 馬丁·路德·金(1929~1968),
美國黑人律師,著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被譽為“黑人之音”。1929年,馬丁·路德·金誕生于美國東南部的佐治亞洲的亞特蘭大市。他是一位基督教牧師的兒子。小時候他喜歡打籃球網球,踢足球。他把大量時間用來讀書。他喜歡廣交朋友,而不喜歡任何形式的打斗。15歲時他獲得入學成績優秀獎而進入壯方某州的一所大學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權利,可以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自由地生活、學習和工作。1948年他大學畢業,擔任教會的牧師。當時在南部各州.黑人還沒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雖然美國在1865年學結束了奴隸制,然而南部各州.通過了它們自已的法律,繼續把白人和黑人分開。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飯店、醫院、公共汽車和火車里都有為黑人設置的隔離區。黑人兒童在單獨為黑人開設的學校上學,花在黑人兒童身上的教育經費只及白人兒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沒有選舉權,如果他們想要參加選舉,就得通過一項閱讀測驗。1948年到1951年間,馬丁·路德·金在美國東海岸的費城繼續深造。他畢業生相信,如果人們得不到民權,那么要求社會變革則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運動的影響,他認為,可以通過和平革命達到社會變革的目的,而不通過戰爭和殺戮,他政治主張的核心是非暴力抵抗主義。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國黑人,給他們平等的權利。他主張以怨報德,以愛報恨。美國第一夫人勞拉稱金“畢生致力于和平和改革事業”。她說:“我們難以想象沒有金的美國歷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讓美國變得更公平! 1964年獲諾貝爾和平獎。他將全部獎金(54,600美元)獻給了自由運動。1964年通過了新的民權法案,規定凡是接受美國政府資助的組織都必須平等地對待黑人。1965年一項新的選舉權法案成這法律.從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選舉.權。
由于馬丁·路德·金從事黑人解放運動的工作,所以樹敵眾多,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有一次一枚炸彈爆炸毀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一個永遠值得被所有人記住的日子,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城被種族主義者刺殺身亡.。
2、背景簡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羅莎·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車,坐到“白人專坐”的區域內。她拒絕挪動座位,而被警察帶走。于是成立了一個組織,要求公共汽車公司改變這種不公正的做法,馬丁·路德·金被推薦為這個組織的領頭人。他們在市內散發了好多傳單,傳單說:“你去上班時,請乘公租車去,或搭別人的車去,或步行!闭荒昀,黑人拒絕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馬丁·路德·金號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繼續斗爭。他的房子被子人毀壞了,有段時間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脅,最后該州首府律師說,公共汽車公司無權在車上把黑人和白人公開。
1963年,馬丁·路德·金晉見了肯尼迪總統,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領導了一場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況很糟,黑人參加工作的機會極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選舉權。馬丁·路德·金被子關進了監獄。他說:“我們已經為我們的權利等了三十年!”斗爭在繼續,一周后所有的監獄都有關滿了人。黑人的革命贏得了全國的支持,最后,公共場所都有對黑人開放,所有被關押的參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釋放了。
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特區組織了一次二十五萬人的集會,要求種族平等。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表了一篇演說,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四、師生共同研讀課文(17—25節)
1、題目是《我有一個夢想》,那么,如果是你,你將從哪些角度來寫夢想?
。▔粝氲膬热、怎樣實現夢想?為什么要實現夢想?)
2、我們現在從文章中找出相應的段落,看看有哪些段落是和我們的想法不謀而和的。
。ㄒ螅耗x全文,給每一段標上序號,然后勾畫出含有“夢想”字樣的句子?齊讀一遍。教師范讀,再請學生自讀。)
3、請根據這些句子,再結合文章背景,作者的夢想究竟是什么?先具體表述,再限字表述(15字內回答)
(美國真正實現人人平等)
小結:
這六個句子不但極具氣勢、形式整齊。而且,內在邏輯嚴密。無論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團體還是個人,只有在政治上確立了自己地位,才能擁有討論正義和自由的權利,只有在偌大的社會中推行正義和自由的思想,才能從思想上消除歧視思想,只有消除了歧視,才能真正出現黑人和白人和睦共處的局面。
4、現在,請大家用排比句的形式來評論這六個排比句(提示:可以從表達效果、內容、技巧等方面進行評價)
參考: 這六個排比,如長虹貫日,瑰麗絢爛(文采);如陽光普照,正大光明;如飛瀑直下,一氣呵成(表達酣暢淋漓);如鐵鏈相接,環環相扣(邏輯嚴密)
5、引申:早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也有一個可以和馬丁媲美的人物——墨子,在戰國時代,他就提出了兼愛非攻思想,希望天下人人平等。
五、師生共同研讀課文(1—6節)
過渡:第18-25段為什么用排比句?(強化感情。)作者感情為什么如此強烈?(因為黑人生活是何等的悲慘。)你從那一段知道這一點的?(第2段。)一生讀。(抓出短語“駭人聽聞”)
1、黑人處在怎樣的處境?請提取文中的詞語進行概括。(理解黑人悲慘處境)
2、比較閱讀,刪掉“一百年后的今天”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一部分生讀:“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仍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里,并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里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于眾! 另一部分生讀原文。
分析:去掉后面三個“一百年后的今天”,主要內容不變,但語氣顯然不如原文更有氣勢。作者為什么強調一百年后的今天?說明黑人遭受壓榨的時間之長,增強了文字的感染力。
讓學生體會排比句式的作用:1、語言有氣勢。2、感情充沛。3、(結合演講詞這種文體)會使聽眾受到鼓舞。
3、概括為什么要實現夢想的原因和目的。(60字內)
。ê谌巳匀簧钤谑芷缫暫拓毨У沫h境中,美國沒有實現百年前自由的諾言,今天討回權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實現,美國將出現叛亂。)
3、 解決課后練習三(1)(2)
4、 朗讀指導:
: 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現今生活的,同時又是演講的開始,因此讀時既要充滿激情,又要沉痛有力。第三自然段在讀時整體語調可略和緩一點,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
5、 資料:
林肯:美國總統(1861~~1865).共和黨人,曾任律師,1848~1849年當選為眾議員。主張維護聯邦統一,逐步廢除奴隸制度,當選總統后,南方各州相繼宣布脫離聯邦,內戰爆發。戰爭的初期,曾謁力設法與南方諸州妥協,遭拒絕;在群眾運動高漲和軍事失利的情況下,1862年開始采取革命措施,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戰爭成為群眾性的革命斗爭,保證了戰爭的勝利。內戰結束時,即被南方奴隸主指使的暴徒刺殺。
《解放黑奴宣言》,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總統于1862年9月22日頒布的宣言,它規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亂各州的黑人奴隸成為自由人,但沒有明確廢除奴隸制,也沒有規定給黑人以土地。宣言當時受到國內外人民群眾的支持,并使戰爭形勢轉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憲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條例廢除了奴隸制,但戰爭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視。
六、課堂總結:
學生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悲憤而熱烈的情感。
七、作業:《詞語手冊》、讀課文 。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 在文段和語境中揣摩重點詞語與修辭方法的運用,體會文中奔涌的激情。
2、 理清思路,掌握演講詞特點。
[教學步驟]
一、回顧舊知,引入新課
二、研讀課文(7—16)節
1、學生朗讀
2、怎樣實現夢想?(40字內)
斗爭的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
斗爭的手段:團結白人、長期堅持以徹底達到目的。
斗爭的態度:堅決、毫不退縮、徹底。(決心)
3、 體會排比句作用。(結合課后練習二)
4、 課后練習一(2)分析:非暴力抵抗主義
5、 引申:墨子曾經說過:使天下人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愛得萬民-------愛人者必見愛,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6、第26—32節寫了什么?(讀后討論明確:實現夢想的信念)
7、課后練習三(3)
三、分析課文思路
對比以前的議論文,這篇文章在結構上的特別之處就在于沒有按提出觀點--為什么--怎么辦,的順序,非常新穎。邏輯上環環相扣,非常嚴密,別致。夢想放在后邊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引人思索讓人振奮,影響深刻。
(提示:要分析文章的層次主要是抓議論和評論性的句子要讓文章寫得層次分明,需要注意邏輯關系。)
參考: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 )回顧?隙ā督夥藕谂浴返闹卮笠饬x。
第二部分(2—16)揭示黑人生活的現狀,抨擊美國社會黑暗的一面,提出自已正當的要求。
第三部分(17到結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勝利一定能夠到來。
補充: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揭露事實”“諷刺許諾”“提出要求”“提醒當局”“講究策略”“表明決心”。
四、總結歸納演講詞的特點
同學們,演講詞這種文體,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學過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講>和上一篇課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報刊雜志上看到過一些別的演講詞.現在,我們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已經在了更深的理解。那么,請同學們來做一次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嘗試:總結與歸納一般演講詞的基本特點和實質。
1. 學生思考,自由發言.
2. 明確;通過我們對演講詞的橫向比較,回顧.體悟,我們可以這樣說,演講詞為了增強語勢,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辭,用整句.如本文中“現在是…..時候”構成排比,氣勢強大,情感撲面而來。多用短句,呼喚語等,富于感召力,極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問,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質充裕的海洋中的一個窮困的孤島上”“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由此可見,演講詞是頗講究藝術性的。
除了語言方面的特點,在內容方面的特點,我們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針對性。邏輯性。思想性。演講需要真情,演講無需作秀。誰順應時代,誰代表大從的心聲,誰就是講壇上的主宰者。危急關頭,想民所想,講民所不敢講,乃是演講的第一要義,是演講的生命之源。舍此則為緣木求魚。悟到這一點很重要,愿同學們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五、拓展訓練:
出示四畫面。水污染、空氣污染、垃圾成山、沙塵暴。讓學生也以“我有一個夢想”為題當堂訓練寫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對治理環境惡化的渴望。
參考:
我有一個夢想,讓所有的沙漠都變成綠洲,再也沒有鋪天蓋地的沙塵暴,遮擋我們的雙眼;
我有一個夢想,每一條河流都清澈見底,不再泛起骯臟的白沫,讓每一條魚兒快樂的嬉戲;
我有一個夢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藍如洗,不再涂抹滾滾的濃煙,讓每一只鳥兒自由的翱翔;
我有一個夢想,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積成山,讓每一個孩子在綠樹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長。
六、自由討論:
在馬逝世后的今天,你認為在美國,馬丁的夢想實現了嗎?
(直到今天,這種種族歧視的情況依然存在。教師出示圖片材料:美國辛辛那提的警察開槍打死違章駕車的黑人,不僅未受處罰,反而得到休假一周的獎勵。1995年來,該地共有五名黑人被警察開槍打死。)
七、課堂小結
本文情感充沛,詞句優美,設計喻巧妙,感召力強。作者以回顧歷史開端,以揭示黑人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以展望美好的末來而結。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邏輯性。整個演講詞,不僅體現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遠的追求與不屈的精神。愿同學們也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早日成材,為偉大祖國的繁榮及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八、布置作業 :《中學生學習報》
瀘教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安之若素”“義憤填膺”等詞語。 
    2.了解演講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3.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能力目標 
    1.揣縻重要詞句,結合文體特點與語境辨析。品味語言的深層含義和表達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 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 
   1.體悟馬丁路德.金的那種生命不息、為人民請命不止的崇高獻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類追求的一個永恒主題,我們應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奮斗。 
教學重點 
   1.結合語境,聯系時代背景,揣摩重點語段和詞語的深層含義及強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1.對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認識。 
   2.深層理解本文演講后產生的意義及其影響。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感悟體會重點句段,從更好地理解全文。 
   2.問答與拓展。在設疑的前提下,點撥、解答難題;同時提供有關的圖片、文字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教學磁帶、馬丁·路德·金遺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預習提綱 
    1.熟讀課文,積累字詞。 
    2..結合演講詞的特點,整體把握文章要點。 
    3.初步揣摩關鍵詞語,嘗試完成練習一,列出預習中發現的問題。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及背景簡介;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 
一、導語 設計 
同學們,如果我們在這兒提到一個國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過在沒有講出這個國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爾·蓋茨、麥克爾·喬丹、麥 克爾·杰佛遜、林肯……另外,還有“9.11”。無疑這個國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 
。绹?磥硗瑢W們對美國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 我在問,我們對美國的社會現狀有多少了解呢?我們又對占美國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現狀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們將通過一個窗口來對美國社會現狀作一個初步步的認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極其優美的演講詞____《我有一個夢想》。 
  二、作者與背景介紹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每人一份,資料內容如下: 
1.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國一位重要的政治領袖。曾獲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他為美國黑人的政治權利而斗爭,從而為世界其他地區樹立了榜樣。他帶給人們的啟示是黑人不應該被隔離,而應受到像其他人一樣的待遇,而且應該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張的核心是非暴力主義。 
1929年,馬丁·路德·金誕生于美國東南部的佐治亞洲的亞特蘭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師的兒子。小時候他喜歡打籃球網球,特別喜歡踢足球。他把大量時間用來讀書。為了賺點錢,他還送報紙。他喜歡廣交朋友,而不喜歡任何形式的打斗。15歲時他獲得入學成績優秀獎而進入壯方某州的一所大學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權利,可以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自由地生活。學習班和工作。1948年他大學畢業,擔任教會的牧師。當時在南部各州.黑人還沒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雖然美國在1865年學結束了奴隸制,然而南部各州.通過了它們自已的法律,繼續把白人和黑人分開。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飯店。醫院。公共汽車和火車里都有為黑人設置的隔離區。黑人兒童在單獨為黑人開設的學校上學;ㄔ诤谌藘和砩系慕逃涃M只及白人兒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沒有選舉權,如果他們想要參加選舉,就得通過一項閱讀測驗。 
1948年到1951年間,馬丁·路德·金在美國東海岸的費城繼續深造。他畢業生相信,如呆人們得不到民權,那么要求社會變革則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他認為,可以通過和平革命達到社會變革的目的,而不通過戰爭和殺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國黑人,給他們平等到的權利。 
 1964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他將全部獎金(54,600美元)獻給了自由運動。1964年通過了新的民權法案,規定凡是接受美國政府資助的組織都必須平等地對待黑人。1965年一項新的選舉權法案成這法律.從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選選舉.權。 
由于馬丁`路德`金從事黑人解放運動的工作,所以樹敵眾多.有一次,一枚炸彈爆炸,毀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_____一個永遠值得被所有人記住的日子,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城被種族主義者刺殺身亡. 
(多媒體顯示馬丁·路德·金遺像) 
2背景簡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羅莎·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車,坐到“白人專坐”的區域內。她拒絕挪動座位,而被警察帶走。于是成立了一個組織,在求公共汽車公司改變這種不公正的做法,馬丁·路德·金被推薦為這個組織的領頭人。他們在市內散發了好多傳單,傳單說:“你去上班時,請乘公租車去,或搭別人的車去,或步行!闭荒昀,黑人拒絕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馬丁·路德·金號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繼續斗爭。他的房子被子人毀壞了,有段時間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脅,最后該州首府律師說,公共汽車公司無權在車上把黑人和白人公開。 
1963年,馬丁·路德·金晉見了肯尼迪總統,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領導了一場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況很糟,黑人參加工作的機會極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選舉權。馬丁·路德·金被子關進了監獄。他說:“我們已經為我們的權利等了三十年!”斗爭在繼續,一周后所有的監獄都有關滿了人.黑人的革命贏得了全國的支持,最后,公共場所都有對黑人開放,所有被關押的參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釋放了。 
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特區組織了一次二十五萬人的集會,要求種族平等。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表了一篇演說,這篇演說詞立即舉世聞名。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云集的聽眾,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三、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或指定學生有感受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生大聲讀課文,教師根據演講詞的特點,結合演講的內容。場合。對象,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從而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 
。1) 這一次演講是針對什么人的?(2) 這一次演講的時間。地點和場合各是什么?(3) 這次演講涉及哪些內容?(4) 這次演講想達到什么目的? 
2.學生分組討論,指定學生發言。 
明確:(1)主要是針對美國黑人,同時也包括美國政府。 
。2)這一次演講的時間是1963年月28日;地點是在華盛頓廣場;場合,在華盛頓特區組織二十五萬人的集會上。 
(3)要求自由、民主、種族的平等。 
。4)進一步推動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運動,加快實現理想的步伐。 
五.學生精讀課文,分組計論分析全文的結構層次 
1. 學生討論,各組組長組織學生發言,組長做好記錄。 
2. 選交流較好的小組  面向全體同學發言,其佘各組點評。 
明確: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回顧?隙ā督夥藕谂浴返闹卮笠饬x。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狀,抨擊美國社會黑暗的一面,得出自已正當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結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勝利一定能夠到來。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揭露事實”“諷刺許諾”“提出要求”“提醒當局”“講究策略”“表明決心”。 
教師出示全文結構圖,要求學生填寫空缺內容。 
多媒體顯示: 
一、回顧;肯定《宣言》的重要意義揭露黑人受歧視的現狀諷刺           ①         許諾提出           ②         要求二、 提醒當局不兌現許諾的后果講究           ③         策略表明            ④        決心三、展望:斗爭必勝 
    
學生明確:(1)當局空頭許諾 
(2)得出自由。平等要求 
。3)講究斗爭策略 
(4)表明斗爭決心 
六.布置作業  
1, 仔細讀課文,揣麾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體味優美的句子,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 
2, 回憶所學過的演講詞,看看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在文段落和語境中揣麾重蹼詞語與修辭方法的運用,體會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講詞特點。 
[教學過程 ] 
一、 讀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討論的形式探討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及本段的內容要點 
1. 多媒體顯示: 
。1)“偉大的美國人”指誰?(2)什么是《解放黑奴宣》?(3)本段落的意義和作用是什么? 
2. 學生討論,互肋合共同探究。教師給必要的提示。教師出示有關林肯的圖片及相關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3. 林肯(Abraham Lincoln. 1862 ~~1865),美國總統(1861~~1865).共和黨人.曾任律師,1848~1849年當選為眾議員.主張維護聯邦統一,逐步廢除奴隸制度,當選總統后,南方各州相繼宣布脫離聯邦,內戰爆發。戰爭的初期,曾謁力設法與南方諸州妥協,遭拒絕;在群眾運動高漲和軍事失利的情況下,1862年開始采取革命措施,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戰爭成為群眾性的革命斗爭,保證了戰爭的勝利。內戰結束時,即被南方奴隸主指使的暴徒刺殺。 
《解放黑奴宣言》,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總統于1862年9月22日頒布的宣言,它規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亂各州的黑人奴隸成為自由人,但沒有明確廢除奴隸制,也沒有規定給黑人以土地。宣言當時受到國內外人民群眾的支持,并使戰爭形勢轉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憲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條例廢除了奴隸制,但戰爭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視。 
關于第三個問題,學生明確:本次的游行集會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這個主題早在一個世紀前就被當時的一位偉人寫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時至今日,黑人的權利不能夠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歷史,一方面表示對政府的不滿,另一方面昭示明眾:我們利并非無理取鬧;我們必須奮斗,也許前邊的路還很長。 
二、 讀課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識地指導同學們誦讀本部分中的重點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進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與號召力 
1. 誦讀課文熱愛.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語調的緩急.語音的輕重. 
2. 請同學們試讀課文的確.2.3自然段. 
(1) 明確: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現今生活的,同時又是演講的開始,因此讀時既要充滿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邊有三個相連的“今天”,這三個“今天”在讀時既要一氣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語調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讀的詞有“必須正視”“隔離”“歧視”“窮困”“萎縮”“自已”“故土家園”。第三自然段,在讀時整體語調可略和緩一點,但重點詞語依然要注意,如;“每一個美國 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權利” 
(2)學生再讀以上兩段,同學之間互評。 
3.學生試讀第5、7、8段。 
。1)明確:經過期。3、4兩自然段的平緩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為了滿足這種情感的張揚,作一口氣連用了四個排比句式“現在是……時候”,一方面這是情感發泄的需要,另一方面這種排山倒海的語勢也加強了內容的表達,極強地突出了現實為自由。平等而戰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內容講的是斗爭的策略,所以它的語調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語重心長的。 
。2)學生再讀以上段落,大家互評。 
4.同學再讀10到14自然段。 
。1) 教師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說是一段答言。針對“熱心人”的質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挑釁,“你們什么時候才能滿足?”(這里邊有潛臺詞:貪得無厭 ;你們就不該 提這樣的要求等等)。面對黑人的現狀,面對此公的質問,作者定會義憤膺,怒不可遏 ,一串條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彈,似噴井之油;如江海洶涌,似急風掃云。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人身受到攻擊,我們不滿意;生活范圍受限,我們不滿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們不滿意。但我們決不貪得無厭——正義與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就是我們斗爭勝利之日! 
         這一段正義逼人.豪氣沖天的誓言,無疑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爭的決心,但同時以不失理智,這一點我們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縱,決不是無限制的。因為作者在講述的過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順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權利。好演講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個度,這是一門藝術。 
(2) 學生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5.朗讀第18段到第25段. 
(1) 明確:本段快要接近演講的尾部,從內容上講是對末來的展望與描繪,和前邊一段相比,應舒緩一些。是魚躍大海,鷹擊長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馳騁想像,放縱而又不失中心;舒緩而又富于感召.設喻精巧,令人向往;親情貫注,給人光明.無限的憧憬,美好的末來,無不在作者的演講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他想黑人之所想,說黑人之所說.但這還不夠,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說黑人之末說,這正是他作為黑人政治領袖的杰出之處,也是其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這樣一次次把演講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處地調動著聽眾的情緒,他設喻非凡,他語勢如虹;晚安他用心在講演,他用生命在呼喚。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譽。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勝似萬馬千軍。他受到民眾的愛戴,而遭受敵人的仇恨,他死了,因為敵人怕他,然而億是不可戰勝的,他是民心,他是正義,他是一種精神,時至今日,在美國,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沒有完全得到,他們的夜正長,路也正長。 
(2) 學生聲情并茂朗讀第18~25段。 
6.教師總結。通過我們剛才的讀.悟.品,想必同學們對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現在請同學們一起朗讀課文。 
三、 總結歸納演講詞的特點 
同學們,演講詞這種文體,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學過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講>和上一篇課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報刊雜志上看到過一些別的演講詞.現在,我們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已經在了更深的理解。那么,學請同學齡前們來做一次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嘗試:總結與歸納一般演講詞的基本特點和實質。 
1. 學生思考,自由發言. 
2. 明確;通過我們對演講詞的橫向比較,回顧.體悟,我們可以這樣說,演講詞為了增強語勢,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辭,用整句.如本文中“現在是…..時候”構成排比,氣勢強大,情感撲面而來。多用短句,呼喚語等,富于感召力,極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問,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質充裕的海洋中的一個窮困的孤島上”“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由此可見,演講詞是頗講究藝術性的。 
除了語言方面的特點,在內容方面的特點,我們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針對性。邏輯性。思想性。演講需要真情,演講無需作秀。誰順應時代,誰代表大從的心聲,誰就是講壇上的主宰者。危急關頭,想民所想,講民所不敢講,乃是演講的第一要義,是演講的生命之源。舍此則為緣木求魚。悟到這一點很重要,愿同學們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四、 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聯系上下文,研讀以下句子,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美國沒有履行這種神圣的義務,只是給人開了一張支票上蓋著“資金不足”的翟子后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這里的“空頭支票”指什么?這樣表達有什么效果?)(2)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醋暑學不會過去。(這里的“秋天”與“醋暑”分別指什么?)(3) 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嶺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身的爭吵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這個信念”具體指什么?“交響曲”有什么特點?用在這里有什么深刻含義?)2. 用了排比的手法,選取擇一處自已喜歡的,對它進行簡評,,并仿照此處的排比格式寫一段話。3. 課文第26段到課文結尾,談一談自已在朗讀時,是如何處理的? 
學生分組討論,明確: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美國政府比作支票的簽字者,而把美國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繼承人!翱疹^支票”指的就是政府違背諾言,對有色人種拒付支票。這樣就撕破了政府的虛偽外衣,讓聽眾吸白他們和政府之間的關系,促使聽眾放棄幻想,更加清醒,警覺地投入戰斗。 
2)本句同樣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黑人為自由。平等而奮斗所到來的那一天,比作秋天,這樣就能把黑人為之奮斗的最終結果的感受,生動而直觀地傳達聽人使聽眾,明白他們奮斗所得到的結果是什么,從而促使他們更自覺地去戰斗。和“秋天”形成對比的則為“醒暑”,一個“醒暑”生動而簡潔地揭示了黑人備受摧殘的生活現狀,表現出了黑人為“秋天”的到公平而戰的追趕切性和必要性。      
3)聯系上下文,不難看出“這個信念”當指前文的夢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夠到來,正是有了這樣一種信念,他們才有了拼搏奮斗的源泉。所謂“交響曲”是一種大型管弦樂套曲,既然有管樂,又有弦樂,自然少不了合奏與“交響”。作者把它用到這兒,可謂匠心獨運,恰到好處,因為它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黑人運動取得最終勝利后和白人一樣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諧而又優美的畫面。 
第2、3小題由學生自主回答,教師以鼓勵為主。 
五、課堂小結 
本文情感充沛,詞句優美,設計喻巧妙,感召力強。作者以回顧歷史開端,以揭示黑人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以展望美好的末來而結。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邏輯性。整個演講詞,不僅體現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遠的追求與不屈的精神。愿同學們也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早日成材,為偉大祖國的繁榮及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的17段到結尾.。 
2.閱讀下課文,作出簡單評價。 
悼念瑪麗·居里 
愛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好一生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于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即使后者,它們取決于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nbs
[1] [2] 下一頁
瀘教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要點:
整體感知文意,理清全文思路。演講詞的特點。本文的語言特色、感情。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對美國是十分熟悉的?墒, 我在問,我們對美國的社會現狀有多少了解呢?我們又對占美國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現狀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們將通過一個窗口來對美國社會現狀作一個初步步的認識。 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紀念堂前,一位30多歲的黑人漢子被眾多黑人簇擁著,站在高高的石階上演講:“今天,我高興地同大家一起,參加這次將成為我國歷史上為了爭取自由而舉行的最偉大的示威集會…….”這次演講就是舉世聞名的《我有一個夢想》,這個黑人就是著名的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云集的聽眾,演講需要真情,演講無需作秀。誰順應時代,誰代表大從的心聲,誰就是講壇上的主宰者。危急關頭,想民所想,講民所不敢講,乃是演講的第一要義,是演講的生命之源。舍此則為緣木求魚。
馬丁•路德•金在1968年4月組織“貧民進軍”的途中,被種族主義分子槍殺。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權運動領袖,將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日”。
下列陳述,不是演講者需要注意的一項是(。
a.要掌握聽眾的心理,注意聽眾的思維特點,消除障礙與干擾。 b.要有應變能力,如果環境發生意外變化,應及時調整聽眾的位置。 c.演講應該字正腔圓,感情充沛,注意以情動人,以情感人。 d.演講者應注意服飾儀態,穿著應該莊重、整齊,適合演講的環境。
答:b(演講者不需要調整聽眾的位置) 二、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從而整體把握文意
1.思考:
。1) 這一次演講是針對什么人的?
。2) 這一次演講的時間。地點和場合各是什么?
(3) 這次演講涉及哪些內容?
。4) 這次演講想達到什么目的?
。5) 路德•金夢想中的種族主義滅絕是什么樣子?(6)馬丁•路德•金的夢想中的完全平等自由的新境界是什么樣子? 2.學生分組討論,指定學生發言。 明確:
(1)主要是針對美國黑人,同時也包括美國政府。
。2)這一次演講的時間是1963年月28日;地點是在華盛頓廣場;場合,在華盛頓特區組織二十五萬人的集會上。
(3)要求自由、民主、種族的平等。
。4)進一步推動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運動,加快實現理想的步伐。
。5)我夢想有一天,亞拉巴馬州會有所改變——盡管該州州長現在仍滔滔不絕地說什么要對聯邦法令提出異議和拒絕執行——在那里,黑人兒童能夠和白人兒童兄弟姐妹般地攜手并進。
。6)我夢想有一天,深谷彌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徑成通衢,上帝的光華再現,普天下生靈共謁。
3.怎樣劃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思路? 答:整個演講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7-16)段,陳述為實現其要求所使用的斗爭策略。
第三部分(17-32)段,表達作者心中執著追求的理想以及為了實現理想所具有的決心與信念。
第一部分是這次游行活動的原因,也是演講的基礎;第二部分是這次活動的策略與目標,也是演講的發展;第三部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也是演講的高潮與結局。
4.《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特征是什么?
答: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信念不移,決心不改的執著精神,構成了演講詞《我有一下夢想》的靈魂。充沛的情感是這篇演講詞的主線。演講者從“結束種族奴役的漫漫長夜”的期待開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國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兌現諾言的義正辭嚴,到“我夢想著”的燦爛前景;把夢幻、新曲、圣歌綜合起來,寄托了演講者悲憤與熱切的情感。這種情感又在與聽眾的心理中回蕩,明確的斗爭原則,切身利益的呈現,美好未來的展望,都使聽眾的情緒受到感染并得以升華。
5.《我有一個夢想》是怎樣運用排比句演講的?運用這樣的排比句演講有什么效果?
答:第2段:“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表達的是一百年來黑人的悲慘境遇。采用排比句式,多側面、多角度地強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慘,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貧困,給聽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第5段:“現在是從……現在是把……現在是為……”,作者要表達的是:現在是美國政府“兌現諾言”的最佳時刻。使用排比句式,則把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從“荒涼”走向“陽光普照”;是把“流沙”改為“堅石”,增加了這次游行的正義的分量。第20段連用五個“一起”在分句之間排比,表達了黑人團結協作,將民權運動進行到底的決心和信念。通過排比句的使用,則使這個信念堅定、執著、充滿了義無反顧與視死如歸的悲壯,喚起了所有讀者與聽眾的共鳴。排比語句的使用,能使作者表達的內容更加豐富,思想更加深刻,語氣更加強烈,感情更加充沛。能產生排山倒海的氣勢和一瀉千里的激情,進而增強演講的表達效果。
瀘教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安之若素”“義憤填膺”等詞語。
2.了解演講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3.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能力目標
1.揣縻重要詞句,結合文體特點與語境辨析。品味語言的深層含義和表達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
1.體悟馬丁路德.金的那種生命不息、為人民請命不止的崇高獻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類追求的一個永恒主題,我們應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奮斗。
教學重點
1.結合語境,聯系時代背景,揣摩重點語段和詞語的深層含義及強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1.對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認識。
2.深層理解本文演講后產生的意義及其影響。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感悟體會重點句段,從更好地理解全文。
2.問答與拓展。在設疑的前提下,點撥、解答難題;同時提供有關的圖片、文字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教學磁帶、馬丁•路德•金遺像.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習提綱
1.熟讀課文,2. 積累字詞。
3.結合演講詞的特點,4. 整體把握文章要點。
5.初步揣摩關鍵詞語,嘗試完成練習一,6. 列出預習中發現的問題。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及背景簡介;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如果我們在這兒提到一個國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過在沒有講出這個國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爾•蓋茨、麥克爾•喬丹、麥克爾•杰佛遜、林肯……另外,還有“9.11”。無疑這個國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美國)?磥硗瑢W們對美國是十分熟悉的!】墒, 我在問,我們對美國的社會現狀有多少了解呢?我們又對占美國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現狀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們將通過一個窗口來對美國社會現狀作一個初步步的認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極其優美的演講詞____《我有一個夢想》。
二、作者與背景介紹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每人一份,資料內容如下:
1.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國一位重要的政治領袖。曾獲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他為美國黑人的政治權利而斗爭,從而為世界其他地區樹立了榜樣。他帶給人們的啟示是黑人不應該被隔離,而應受到像其他人一樣的待遇,而且應該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張的核心是非暴力主義。
1929年,馬丁•路德•金誕生于美國東南部的佐治亞洲的亞特蘭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師的兒子。小時候他喜歡打籃球網球,特別喜歡踢足球。他把大量時間用來讀書。為了賺點錢,他還送報紙。他喜歡廣交朋友,而不喜歡任何形式的打斗。15歲時他獲得入學成績優秀獎而進入壯方某州的一所大學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權利,可以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自由地生活。學習班和工作。1948年他大學畢業,擔任教會的牧師。當時在南部各州.黑人還沒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雖然美國在1865年學結束了奴隸制,然而南部各州.通過了它們自已的法律,繼續把白人和黑人分開。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飯店。醫院。公共汽車和火車里都有為黑人設置的隔離區。黑人兒童在單獨為黑人開設的學校上學。花在黑人兒童身上的教育經費只及白人兒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沒有選舉權,如果他們想要參加選舉,就得通過一項閱讀測驗。
1948年到1951年間,馬丁•路德•金在美國東海岸的費城繼續深造。他畢業生相信,如呆人們得不到民權,那么要求社會變革則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他認為,可以通過和平革命達到社會變革的目的,而不通過戰爭和殺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國黑人,給他們平等到的權利。
1964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他將全部獎金(54,600美元)獻給了自由運動。1964年通過了新的民權法案,規定凡是接受美國政府資助的組織都必須平等地對待黑人。1965年一項新的選舉權法案成這法律.從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選選舉.權。
由于馬丁`路德`金從事黑人解放運動的工作,所以樹敵眾多.有一次,一枚炸彈爆炸,毀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_____一個永遠值得被所有人記住的日子,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城被種族主義者刺殺身亡.
(多媒體顯示馬丁•路德•金遺像)
2背景簡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羅莎•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車,坐到“白人專坐”的區域內。她拒絕挪動座位,而被警察帶走。于是成立了一個組織,在求公共汽車公司改變這種不公正的做法,馬丁•路德•金被推薦為這個組織的領頭人。他們在市內散發了好多傳單,傳單說:“你去上班時,請乘公租車去,或搭別人的車去,或步行!闭荒昀铮谌司芙^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馬丁•路德•金號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繼續斗爭。他的房子被子人毀壞了,有段時間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脅,最后該州首府律師說,公共汽車公司無權在車上把黑人和白人公開。
1963年,馬丁•路德•金晉見了肯尼迪總統,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領導了一場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況很糟,黑人參加工作的機會極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選舉權。馬丁•路德•金被子關進了監獄。他說:“我們已經為我們的權利等了三十年!”斗爭在繼續,一周后所有的監獄都有關滿了人.黑人的革命贏得了全國的支持,最后,公共場所都有對黑人開放,所有被關押的參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釋放了。
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特區組織了一次二十五萬人的集會,要求種族平等。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表了一篇演說,這篇演說詞立即舉世聞名。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云集的聽眾,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三、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或指定學生有感受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生大聲讀課文,教師根據演講詞的特點,結合演講的內容、場合、對象,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從而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
。1) 這一次演講是針對什么人的? (2) 這一次演講的時間。地點和場合各是什么? (3) 這次演講涉及哪些內容? (4) 這次演講想達到什么目的?
2.學生分組討論,指定學生發言。
明確:(1)主要是針對美國黑人,同時也包括美國政府。
。2)這一次演講的時間是1963年月28日;地點是在華盛頓廣場;場合,在華盛頓特區組織二十五萬人的集會上。
(3)要求自由、民主、種族的平等。
。4)進一步推動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運動,加快實現理想的步伐。
五.學生精讀課文,分組計論分析全文的結構層次
1.學生討論,2.各組組長組織學生發言,
明確: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回顧?隙ā督夥藕谂浴返闹卮笠饬x。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狀,抨擊美國社會黑暗的一面,得出自已正當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結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勝利一定能夠到來。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揭露事實”“諷刺許諾”“提出要求”“提醒當局”“講究策略”“表明決心”。
教師出示全文結構圖,要求學生填寫空缺內容。
多媒體顯示:
一、回顧;肯定《宣言》的重要意義
二、揭露黑人受歧視的現狀 諷刺 ① 許諾 提出 ② 要求
提醒當局不兌現許諾的后果 講究 ③ 策略 表明 ④ 決心
三、展望:斗爭必勝
學生明確:(1)當局空頭許諾(2)提出自由、平等要求
(3)講究斗爭策略(4)表明斗爭決心
六.布置作業
1.仔細讀課文,揣麾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2. 體味優美的句子,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
3. 回憶所學過的演講詞,看看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在文段落和語境中揣麾重蹼詞語與修辭方法的運用,體會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講詞特點。
[教學過程]
1、讀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討論的形式探討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及本段的內容要點
1. 多媒體顯示:
。1)“偉大的美國人”指誰? (2)什么是《解放黑奴宣》? (3)本段落的意義和作用是什么?
2. 學生討論,互肋合共同探究。教師給必要的提示。教師出示有關林肯的圖片及相關文字資料.
林肯(abraham lincoln. 1862 ~~1865),美國總統(1861~~1865).共和黨人.曾任律師, 1848~1849年當選為眾議員.主張維護聯邦統一,逐步廢除奴隸制度,當選總統后,南方各州相繼宣布脫離聯邦,內戰爆發。戰爭的初期,曾謁力設法與南方諸州妥協,遭拒絕;在群眾運動高漲和軍事失利的情況下,1862年開始采取革命措施,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戰爭成為群眾性的革命斗爭,保證了戰爭的勝利。內戰結束時,即被南方奴隸主指使的暴徒刺殺。
解放黑奴宣言》,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總統于1862年9月22日頒布的宣言,它規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亂各州的黑人奴隸成為自由人,但沒有明確廢除奴隸制,也沒有規定給黑人以土地。宣言當時受到國內外人民群眾的支持,并使戰爭形勢轉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憲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條例廢除了奴隸制,但戰爭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視。
關于第三個問題,學生明確:本次的游行集會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這個主題早在一個世紀前就被當時的一位偉人寫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時至今日,黑人的權利不能夠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歷史,一方面表示對政府的不滿,另一方面昭示明眾:我們利并非無理取鬧;我們必須奮斗,也許前邊的路還很長。
3、讀課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識地指導同學們誦讀本部分中的重點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進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與號召力
1. 誦讀課文熱愛.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語調的緩急.語音的輕重.
2.請同學們試讀課文的確.2.3自然段.
(1)明確: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現今生活的,同時又是演講的開始,因此讀時既要充滿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邊有三個相連的“今天”,這三個“今天”在讀時既要一氣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語調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讀的詞有“必須正視”“隔離”“歧視”“窮困”“萎縮”“自已”“故土家園”。第三自然段在讀時整體語調可略和緩一點,但重點詞語依然要注意,如;“每一個美國 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權利”
。2)學生再讀以上兩段,同學之間互評。
3.學生試讀第5、7、8段。
(1)明確:經過期。3、4兩自然段的平緩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為了滿足這種情感的張揚,作一口氣連用了四個排比句式“現在是……時候”,一方面這是情感發泄的需要,另一方面這種排山倒海的語勢也加強了內容的表達,極強地突出了現實為自由。平等而戰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內容講的是斗爭的策略,所以它的語調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語重心長的。
。2)學生再讀以上段落,大家互評。
4.同學再讀10到14自然段。
(1)教師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說是一段答言。針對“熱心人”的質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挑釁, “你們什么時候才能滿足?”(這里邊有潛臺詞:貪得無厭 ;你們就不該提這樣的要求等等)。面對黑人的現狀,面對此公的質問,作者定會義憤膺,怒不可遏 ,一串條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彈,似噴井之油;如江海洶涌,似急風掃云。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人身受到攻擊,我們不滿意;生活范圍受限,我們不滿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們不滿意。但我們決不貪得無厭——正義與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就是我們斗爭勝利之日!
這一段正義逼人.豪氣沖天的誓言,無疑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爭的決心,但同時以不失理智,這一點我們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縱,決不是無限制的。因為作者在講述的過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順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權利。好演講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個度,這是一門藝術。
(7)學生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5.朗讀第18段到第25段.
(1)明確:本段快要接近演講的尾部,從內容上講是對末來的展望與描繪,和前邊一段相比,應舒緩一些。是魚躍大海,鷹擊長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馳騁想像,放縱而又不失中心;舒緩而又富于感召.設喻精巧,令人向往;親情貫注,給人光明.無限的憧憬,美好的末來,無不在作者的演講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他想黑人之所想,說黑人之所說.但這還不夠,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說黑人之末說,這正是他作為黑人政治領袖的杰出之處,也是其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這樣一次次把演講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處地調動著聽眾的情緒,他設喻非凡,他語勢如虹;晚安他用心在講演,他用生命在呼喚。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譽。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勝似萬馬千軍。他受到民眾的愛戴,而遭受敵人的仇恨,他死了,因為敵人怕他,然而億是不可戰勝的,他是民心,他是正義,他是一種精神,時至今日,在美國,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沒有完全得到,他們的夜正長,路也正長。
(11)學生聲情并茂朗讀第18~25段。
6.教師總結。通過我們剛才的讀.悟.品,想必同學們對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現請同學們一起朗讀課文。
7、總結歸納演講詞的特點
同學們,演講詞這種文體,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學過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講>和上一篇課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報刊雜志上看到過一些別的演講詞.現在,我們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已經在了更深的理解。那么,學請同學齡前們來做一次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嘗試:總結與歸納一般演講詞的基本特點和實質。
1.學生思考,自由發言.
2.明確;通過我們對演講詞的橫向比較,回顧.體悟,我們可以這樣說,演講詞為了增強語勢,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辭,用整句.如本文中“現在是…..時候”構成排比,氣勢強大,情感撲面而來。多用短句,呼喚語等,富于感召力,極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問,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質充裕的海洋中的一個窮困的孤島上”“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由此可見,演講詞是頗講究藝術性的。
除了語言方面的特點,在內容方面的特點,我們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針對性。邏輯性。思想性。演講需要真情,演講無需作秀。誰順應時代,誰代表大從的心聲,誰就是講壇上的主宰者。危急關頭,想民所想,講民所不敢講,乃是演講的第一要義,是演講的生命之源。舍此則為緣木求魚。悟到這一點很重要,愿同學們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8、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聯系上下文,研讀以下句子,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美國沒有履行這種神圣的義務,只是給人開了一張支票上蓋著“資金不足”的翟子后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 (這里的“空頭支票”指什么?這樣表達有什么效果?)
。27)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28) 到來,(29) 黑人義憤填膺的醋暑學不(30) 會過去。(這里的“秋天”與“醋暑”分別指(31) 什么?)
。32) 有了這個信念,(33) 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嶺劈出一塊希(34) 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35) 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身的爭吵聲,(36) 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這個信念”具體指(37) 什么?“交響曲”有什么特點?用在這里有什么深刻含義?)
2. 用了排比的手法,3. 選取擇一處自已喜歡的,4. 對它進行簡評,,5. 并仿照此處的排比格式寫一段話。 6. 課文第26段到課文結尾,7. 談一談自已在朗讀時,8. 是如何處理的?
學生分組討論,明確: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美國政府比作支票的簽字者,而把美國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繼承人。“空頭支票”指的就是政府違背諾言,對有色人種拒付支票。這樣就撕破了政府的虛偽外衣,讓聽眾吸白他們和政府之間的關系,促使聽眾放棄幻想,更加清醒,警覺地投入戰斗。
2)本句同樣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黑人為自由。平等而奮斗所到來的那一天,比作秋天,這樣就能把黑人為之奮斗的最終結果的感受,生動而直觀地傳達聽人使聽眾,明白他們奮斗所得到的結果是什么,從而促使他們更自覺地去戰斗。和“秋天”形成對比的則為“醒暑”,一個“醒暑”生動而簡潔地揭示了黑人備受摧殘的生活現狀,表現出了黑人為“秋天”的到公平而戰的追趕切性和必要性。
3)聯系上下文,不難看出“這個信念”當指前文的夢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夠到來,正是有了這樣一種信念,他們才有了拼搏奮斗的源泉。所謂“交響曲”是一種大型管弦樂套曲,既然有管樂,又有弦樂,自然少不了合奏與“交響”。作者把它用到這兒,可謂匠心獨運,恰到好處,因為它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黑人運動取得最終勝利后和白人一樣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諧而又優美的畫面。
第2、3小題由學生自主回答,教師以鼓勵為主。
五、課堂小結
本文情感充沛,詞句優美,設計喻巧妙,感召力強。作者以回顧歷史開端,以揭示黑人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以展望美好的末來而結。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邏輯性。整個演講詞,不僅體現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遠的追求與不屈的精神。愿同學們也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早日成材,為偉大祖國的繁榮及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六、布置作業
3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已對演講詞的認識。
板書計 回顧::肯定《宣》的重大意義 (斗爭的藍本)
揭露 現狀
我 諷刺 當局 正義的吶喊
有 提醒 政府 時代的呼喚
一 現實 : 講究 策略
個 (斗爭的必要) 表明 決心
夢
想 未來: 斗爭必勝 末來光明 (斗爭的展望)
瀘教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篇12
一、基礎部分
1.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讀音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偌大(nuò) 駭人(gāi) 情誼(yí) 盡情(jìn)
b.急迫(pǎi) 苦難(nàn) 決心(jué) 改變(biàn)
c.歡愉(yú) 虹霓(ní) 諾言(nuò) 流亡(liú)
d.扎根(zh。 沙漠(mò) 優劣(liē) 綠洲(zōu)
2.下列有兩個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蕪雜 誹謗 豁然開郎 輕輕抹去
b.紛繁 敷淺 卓有成效 尊敬愛載
c.藏蜇 楔子 夜啼達旦 隱居修道
d.擂同 春暮 悅耳動聽 鵑而啼瘦
3.在文中空缺處填上適當的詞,正確的一項是( )
不,我們現在并不滿足,我們__________也不滿足,除非,正義和__________,猶如海之波濤,__________,滾滾而來。
a.將來 自由 巨浪高揚 b.將來 平等 洶涌澎湃
c.將來 公平 巨浪高揚 d.將來 公正 洶涌澎湃
4.下列句中加粗的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唐代大詩人白樂天,償有“杜鵑花落杜鵑啼”之句。
b.關于杜鵑的一切,這里說得很明白。
c.我雖然不知道它的詞兒,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歡愉之聲,悅耳動聽。
d.死了之后,忽然化為杜鵑,到了春天,總要悲啼起來,使人聽了心酸。
5.依次填入下面四句話中橫線處的虛詞,正確的一項是( )
、傩值芪以俸,也__________好話歹話都聽不出來。
、谖覀兿瓤翠浵瘢琠_________又唱起了歌。
、蹎栴}__________點破,大家便會明白真相。
、苓@真是一件__________妙的藝術品。
a.不至于 繼而 一經 絕 b.不至于 既而 已經 決
c.不致于 既而 已經 決 d.不致于 繼而 一經 絕
6.文中空缺處應填的最恰當的是( 。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
“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①__________。
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②__________。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③__________。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里生活。
①a人人生而平等 ①b為自由而戰
、赼共敘兄弟情誼 ②b情同手足
、踑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③b沙漠不復存在
a.①a②a③b b.①b②a③a c.①a②a③a d.①a②b③a
二、閱讀部分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但是對于等候在正義之宮門口的心急如焚的人們,有些話我是必須說的。在爭取合法地位的過程中,我們不要采取錯誤的做法。我們不要為了滿足對自由的渴望而抱著敵對和仇恨之杯痛飲。我們斗爭時必須永遠舉止得體,紀律嚴明。我們不能容許我們的具有嶄新內容的抗議蛻變為暴力行動。我們要不斷地升華到以精神力量對付物質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現在黑人社會充滿著了不起的新的戰斗精神,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為我們的許多白人兄弟已經認識到,他們的命運與我們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他們今天參加游行集會就是明證。他們的自由與我們的自由是息息相關的。我們不能單獨行動。
當我們行動時,我們必須保證向前進。我們不能倒退。現在有人問熱心民權運動的人:“你們什么時候才能滿足?”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難以形容的野蠻迫害,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我們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軀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車旅館和城里的旅館找到住宿之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動范圍只是從少數民族聚居的小貧民區轉移到大貧民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個黑人不能參加選舉,只要紐約有一個黑人認為他投票無濟于事,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7.文中提到心急如焚的人們指誰?
8.在爭取合法地位的過程中,錯誤的做法指什么?
9.文中提到兩種境界的斗爭,你怎么理解?
10.文中提到的我們絕不會滿足的原因是什么?
11.對這場種族的斗爭,誰是你支持的一方,申述理由。
參考答案
一、1.c 2.b 3.d 4.a
5.a(不至于:是不會達到某種程度。不致于是不會導致某種后果。繼而是側重表示前后兩件事的發生緊緊相接。既而是側重前后兩件事的發生時間相隔不久。已經是達到某程度。一經是連詞用于條件復句。決是強調肯定,堅決。絕是最、極)
6.c
二、7.為自由而戰的黑人。
8.使合理正義的斗爭成為暴力行動。
9.略
10.選文未存在的幾種不平等現象?烧归_說。
11.略
瀘教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通過朗讀、探究,從思想情感及語言表達兩方面領會文章激動人心的力量。
。ò鍟n題)
一、導入(5分)
1.學生齊聲輕讀演講背景
。╬pt)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就開始擄掠非洲黑人,把他們販賣到美洲為奴,這種慘無人道的奴隸貿易持續了大約四百余年;1783年,美國的建國者決定廢除奴隸貿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戰爭之后,林肯總統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隸終于在法律上獲得自由。
但一百多年后,20世紀50到60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壓迫現象仍然十分嚴重。美國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生活貧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進入各級各類高層機構,不能參加投票和選舉,不能像白人一樣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動自由。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黑人發起了浩大的民權運動,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領袖。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特區一次25萬人的集會上,他發表了這次舉世聞名的演講。
2.教師朗讀1-3段
設置自讀情境:
。ㄓ吵霎嬅妫┟鎸V場上25萬和自己有一樣膚色的同胞,面對這由不幸和苦難匯集而成的黑色的海洋,他看到了他們迷惘、疲憊的神情,也看到他們滿懷憧憬和熱情的眼神,馬丁•路德•金知道他們正是為了心中美好的夢想而不遠千里、風塵仆仆地從全國各地匯集而來的,馬丁•路德•金感慨萬千,滿懷深情,他那堅毅而有感染力的聲音,像隆隆的春雷激蕩在廣場上空。他說……
3.自讀1-3段
二、探究演講激動人心的力量(35分)
。ㄒ唬┨骄2-3段(8分)
教師: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激起了廣場上25萬黑人潮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提問:大家認為,就第2、3段而言,馬丁•路德•金用什么深深地打動了黑人的心?
學生回答,師生探討。
如果學生沒有提及語言,教師就可用變換語言的方法來提示:如果把2-3段換成了兩句話會如何——“一百年前,林肯總統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但它至今還沒有得到實現”?(就沒有感染力量,不能激動人心)
明確:
對黑人苦難的感同身受和深切同情,深深抓住了聽眾的心;
比喻中生動的形象,對比中激昂的義憤,排比中磅礴的氣勢,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
齊讀一次。(如果學生領會得不好,可以把它放在探討之前)
。ǘ┨骄科渌温洌25分)
1.教師過渡引入
當然,這只是演講的開始,激情的鋪墊。請同學們瀏覽全文,尋找你認為具有“激動人心力量”的語段,用心讀兩次,讀出其情感和氣勢!凹尤诵牧α俊钡恼Z段不僅只在“一個夢想”那里。
2.學生自由朗讀語段(5分)
3.叫學生起來朗讀,然后師生問答、探討
教師評價學生的讀(主要從朗讀的語氣、氣勢、情感把握來評說),問學生為什么選擇這一處,哪里有“激動人心”的力量呢?教師糾偏、點撥、明確,慢慢形成板書。
教師自備內容:
、賯涫芄奈琛獔詮姷亩分竞捅貏俚男判模ㄧH鏘有力,堅強堅決)
如果美國忽視時間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決心,那么,這對美國來說,將是致命傷。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1963年并不意味著斗爭的結束,而是開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氣就會滿足;如果國家安之若素,毫無反應,這些人必會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權利,美國就不可能有安寧或平靜,正義的光明的一天不到來,叛亂的旋風就將繼續動搖這個國家的基礎。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難以形容的野蠻迫害,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我們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軀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車旅館和城里的旅館找到住宿之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動范圍只是從少數民族聚居的小貧民區轉移到大貧民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個黑人不能參加選舉,只要紐約有一個黑人認為他投票無濟于事,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不!我們現在并不滿足,我們將來也不滿足,除非正義和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
讓我們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亞拉巴馬去,回到南卡羅來納去,回到佐治亞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們北方城市中的貧民區和少數民族居住區去,要心中有數,這種狀況是能夠也必將改變的。我們不要在絕望的深谷中流淚。
、谏钍芨袆印獝蹏纳钋楹托貞训膹V博(深情,贊美)
他用崇敬的語氣敘說:“百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這一莊嚴宣言猶如燈塔的光芒……帶來了希望……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漫長夜。”“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在起草《憲法》和《獨立宣言》氣壯山河的詞句時,曾向每一個美國人許下了諾言……”
他對斗爭對象有著清醒的認識:“我們卻不能因此而不相信所有白人……他們的自由與我們的自由是息息相關的。”
他滿懷深情地說道:“將會有這樣的一天。這樣的一天,神的兒女將會帶著新含義歌唱:‘我的祖國,一片自由溫馨的土壤,我要為您歌唱……’”
因為他明白而且愿意相信“這個夢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國的夢想中的”。
他廣博的胸懷容納的不僅是美國,還有人類,他說:“所有神的兒女,黑人白人,猶太人外邦人,基督徒天主教徒,都將攜手同唱……”
博愛者都具有悲憫情懷和自我犧牲精神,正如他的其他名言:
“無論那些白人對我們怎樣,我們要愛他們,如同兄弟!
“要爭取自由,必須付出流血的代價,而流的血必須是我們的鮮血……無辜受苦是有救贖力量的,它可以取代欺壓者與受壓者雙方苦毒怨恨的悲劇結局!
“要爭取正義和和解,而不是爭取勝利。”
——也正因為如此,他的愛國深情和博愛胸懷不僅屬于美國,也屬于人類。
——也正因為如此,他的演講不僅感動了黑人,還感動了其他美國人,還感動了其他任何聽過讀過他的演講的人們!
、蹪M懷憧憬——家園的渴望和自由的夢想(深情,憧憬,激昂,響亮)
“我有一個夢想,從前奴隸的后嗣和奴隸主的后嗣,有一天,可以在佐治亞州紅色的山巒上,平起平坐,兄弟相稱。”
“我有一個夢想……
“當我們讓自由響徹千村萬戶、每州每城……”
在“我有一個夢想”這部分,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演講者即興發揮的“痕跡”,——它或者并不完全符合邏輯,但完全合乎情感的抒發,——是的,“夢想”無疑首先深深地打動了他自己!
在這部分我們還可以看到,作者提到最多的實際上是“平等”,奴隸的身份已不存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平等才是實現自由的最大阻礙。
世上沒有什么比家園更牽動人心,更讓人渴望擁有,世界上有多少戰爭、有多少詩歌就是因它而發生!世上沒有什么比自由更加美好,比對自由的夢想更讓人心生向往,世上有多少奮斗、有多少苦難就是因它而產生!
——就是這里的渴望和夢想,讓這篇政治演講稿閃現出美麗的人情光輝,變得溫柔而抒情,從而有了慷慨激昂所不能替代的情感力量!
詩意的語言、激情的表達,就穿插在朗讀、講評中完成。
。ǹ蛇x擇適當的語段齊讀、教師再讀)
三、結束(5分)
1.闡釋板書
教師:頑強的斗志和必勝的信心,使演講有了強烈的鼓舞力量,這是剛性的理性的力量;對家園的渴望和對自由的夢想,則極大地激勵了人們去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前行!這是柔性的情感的力量。這二者的核心則是深沉的愛國情感和博愛的胸懷,正是它使演講具有了崇高的道德感召力量。它們在詩意的語言和激昂的表達中煥發出了驚人的激動人心的偉大力量。成就了不朽的演講名篇!
2.播放視頻
1968年,金被種族主義者刺殺身亡。斯人已逝,激動人心的聲音卻仍在熱愛自由的人們心頭回蕩。
放視頻。
3.結語
學生齊讀:1964年,馬丁•路德•金獲諾貝爾和平獎,他在獲獎感言中深情地說:總有一天,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會看到,人與人之間和平相處,宇宙間的哀號將會變成友愛的詩篇。
教師:——50年過去了,他的夢想在世界上實現了嗎?他的夢想會實現嗎?他的夢想什么時候能實現呢?
——所以,(指課題)我有一個夢想;所以,(指我們)我們有一個夢想;所以,人類有一個夢想!
最后板書
斗志
詩意
博愛 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
激情
夢想
瀘教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安之若素”“義憤填膺”等詞語。
2.了解演講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3.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能力目標
1.揣縻重要詞句,結合文體特點與語境辨析。品味語言的深層含義和表達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 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
1.體悟馬丁路德.金的那種生命不息、為人民請命不止的崇高獻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類追求的一個永恒主題,我們應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奮斗。
教學重點
1.結合語境,聯系時代背景,揣摩重點語段和詞語的深層含義及強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1.對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認識。
2.深層理解本文演講后產生的意義及其影響。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感悟體會重點句段,從更好地理解全文。
2.問答與拓展。在設疑的前提下,點撥、解答難題;同時提供有關的圖片、文字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教學磁帶、馬丁·路德·金遺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預習提綱
1.熟讀課文,積累字詞。
2..結合演講詞的特點,整體把握文章要點。
3.初步揣摩關鍵詞語,嘗試完成練習一,列出預習中發現的問題。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及背景簡介;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
一、導語 設計
同學們,如果我們在這兒提到一個國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過在沒有講出這個國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爾·蓋茨、麥克爾·喬丹、麥 克爾·杰佛遜、林肯……另外,還有“9.11”。無疑這個國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
(美國)。看來同學們對美國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 我在問,我們對美國的社會現狀有多少了解呢?我們又對占美國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現狀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們將通過一個窗口來對美國社會現狀作一個初步步的認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極其優美的演講詞____《我有一個夢想》。
二、作者與背景介紹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每人一份,資料內容如下:
1.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國一位重要的政治領袖。曾獲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他為美國黑人的政治權利而斗爭,從而為世界其他地區樹立了榜樣。他帶給人們的啟示是黑人不應該被隔離,而應受到像其他人一樣的待遇,而且應該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張的核心是非暴力主義。
1929年,馬丁·路德·金誕生于美國東南部的佐治亞洲的亞特蘭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師的兒子。小時候他喜歡打籃球網球,特別喜歡踢足球。他把大量時間用來讀書。為了賺點錢,他還送報紙。他喜歡廣交朋友,而不喜歡任何形式的打斗。15歲時他獲得入學成績優秀獎而進入壯方某州的一所大學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權利,可以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自由地生活。學習班和工作。1948年他大學畢業,擔任教會的牧師。當時在南部各州.黑人還沒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雖然美國在1865年學結束了奴隸制,然而南部各州.通過了它們自已的法律,繼續把白人和黑人分開。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飯店。醫院。公共汽車和火車里都有為黑人設置的隔離區。黑人兒童在單獨為黑人開設的學校上學;ㄔ诤谌藘和砩系慕逃涃M只及白人兒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沒有選舉權,如果他們想要參加選舉,就得通過一項閱讀測驗。
1948年到1951年間,馬丁·路德·金在美國東海岸的費城繼續深造。他畢業生相信,如呆人們得不到民權,那么要求社會變革則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他認為,可以通過和平革命達到社會變革的目的,而不通過戰爭和殺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國黑人,給他們平等到的權利。
1964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他將全部獎金(54,600美元)獻給了自由運動。1964年通過了新的民權法案,規定凡是接受美國政府資助的組織都必須平等地對待黑人。1965年一項新的選舉權法案成這法律.從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選選舉.權。
由于馬丁`路德`金從事黑人解放運動的工作,所以樹敵眾多.有一次,一枚炸彈爆炸,毀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_____一個永遠值得被所有人記住的日子,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城被種族主義者刺殺身亡.
(多媒體顯示馬丁·路德·金遺像)
2背景簡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羅莎·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車,坐到“白人專坐”的區域內。她拒絕挪動座位,而被警察帶走。于是成立了一個組織,在求公共汽車公司改變這種不公正的做法,馬丁·路德·金被推薦為這個組織的領頭人。他們在市內散發了好多傳單,傳單說:“你去上班時,請乘公租車去,或搭別人的車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絕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馬丁·路德·金號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繼續斗爭。他的房子被子人毀壞了,有段時間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脅,最后該州首府律師說,公共汽車公司無權在車上把黑人和白人公開。
1963年,馬丁·路德·金晉見了肯尼迪總統,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領導了一場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況很糟,黑人參加工作的機會極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選舉權。馬丁·路德·金被子關進了監獄。他說:“我們已經為我們的權利等了三十年!”斗爭在繼續,一周后所有的監獄都有關滿了人.黑人的革命贏得了全國的支持,最后,公共場所都有對黑人開放,所有被關押的參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釋放了。
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特區組織了一次二十五萬人的集會,要求種族平等。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表了一篇演說,這篇演說詞立即舉世聞名。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云集的聽眾,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三、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或指定學生有感受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生大聲讀課文,教師根據演講詞的特點,結合演講的內容。場合。對象,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從而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
(1) 這一次演講是針對什么人的?(2) 這一次演講的時間。地點和場合各是什么?(3) 這次演講涉及哪些內容?(4) 這次演講想達到什么目的?
2.學生分組討論,指定學生發言。
明確:(1)主要是針對美國黑人,同時也包括美國政府。
(2)這一次演講的時間是1963年月28日;地點是在華盛頓廣場;場合,在華盛頓特區組織二十五萬人的集會上。
(3)要求自由、民主、種族的平等。
。4)進一步推動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運動,加快實現理想的步伐。
五.學生精讀課文,分組計論分析全文的結構層次
1. 學生討論,各組組長組織學生發言,組長做好記錄。
2. 選交流較好的小組 面向全體同學發言,其佘各組點評。
明確: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回顧。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義。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狀,抨擊美國社會黑暗的一面,得出自已正當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結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勝利一定能夠到來。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揭露事實”“諷刺許諾”“提出要求”“提醒當局”“講究策略”“表明決心”。
教師出示全文結構圖,要求學生填寫空缺內容。
多媒體顯示:
一、回顧;肯定《宣言》的重要意義揭露黑人受歧視的現狀諷刺 ① 許諾提出 ② 要求二、 提醒當局不兌現許諾的后果講究 ③ 策略表明 ④ 決心三、展望:斗爭必勝
學生明確:(1)當局空頭許諾
。2)得出自由。平等要求
。3)講究斗爭策略
。4)表明斗爭決心
六.布置作業
1, 仔細讀課文,揣麾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體味優美的句子,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
2, 回憶所學過的演講詞,看看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在文段落和語境中揣麾重蹼詞語與修辭方法的運用,體會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講詞特點。
[教學過程 ]
一、 讀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討論的形式探討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及本段的內容要點
1. 多媒體顯示:
。1)“偉大的美國人”指誰?(2)什么是《解放黑奴宣》?(3)本段落的意義和作用是什么?
2. 學生討論,互肋合共同探究。教師給必要的提示。教師出示有關林肯的圖片及相關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3. 林肯(Abraham Lincoln. 1862 ~~1865),美國總統(1861~~1865).共和黨人.曾任律師,1848~1849年當選為眾議員.主張維護聯邦統一,逐步廢除奴隸制度,當選總統后,南方各州相繼宣布脫離聯邦,內戰爆發。戰爭的初期,曾謁力設法與南方諸州妥協,遭拒絕;在群眾運動高漲和軍事失利的情況下,1862年開始采取革命措施,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戰爭成為群眾性的革命斗爭,保證了戰爭的勝利。內戰結束時,即被南方奴隸主指使的暴徒刺殺。
《解放黑奴宣言》,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總統于1862年9月22日頒布的宣言,它規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亂各州的黑人奴隸成為自由人,但沒有明確廢除奴隸制,也沒有規定給黑人以土地。宣言當時受到國內外人民群眾的支持,并使戰爭形勢轉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憲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條例廢除了奴隸制,但戰爭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視。
關于第三個問題,學生明確:本次的游行集會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這個主題早在一個世紀前就被當時的一位偉人寫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時至今日,黑人的權利不能夠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歷史,一方面表示對政府的不滿,另一方面昭示明眾:我們利并非無理取鬧;我們必須奮斗,也許前邊的路還很長。
二、 讀課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識地指導同學們誦讀本部分中的重點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進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與號召力
1. 誦讀課文熱愛.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語調的緩急.語音的輕重.
2. 請同學們試讀課文的確.2.3自然段.
(1) 明確: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現今生活的,同時又是演講的開始,因此讀時既要充滿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邊有三個相連的“今天”,這三個“今天”在讀時既要一氣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語調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讀的詞有“必須正視”“隔離”“歧視”“窮困”“萎縮”“自已”“故土家園”。第三自然段,在讀時整體語調可略和緩一點,但重點詞語依然要注意,如;“每一個美國 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薄皺嗬
。2)學生再讀以上兩段,同學之間互評。
3.學生試讀第5、7、8段。
。1)明確:經過期。3、4兩自然段的平緩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為了滿足這種情感的張揚,作一口氣連用了四個排比句式“現在是……時候”,一方面這是情感發泄的需要,另一方面這種排山倒海的語勢也加強了內容的表達,極強地突出了現實為自由。平等而戰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內容講的是斗爭的策略,所以它的語調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語重心長的。
(2)學生再讀以上段落,大家互評。
4.同學再讀10到14自然段。
。1) 教師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說是一段答言。針對“熱心人”的質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挑釁,“你們什么時候才能滿足?”(這里邊有潛臺詞:貪得無厭 ;你們就不該 提這樣的要求等等)。面對黑人的現狀,面對此公的質問,作者定會義憤膺,怒不可遏 ,一串條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彈,似噴井之油;如江海洶涌,似急風掃云。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人身受到攻擊,我們不滿意;生活范圍受限,我們不滿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們不滿意。但我們決不貪得無厭——正義與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就是我們斗爭勝利之日。”
這一段正義逼人.豪氣沖天的誓言,無疑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爭的決心,但同時以不失理智,這一點我們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縱,決不是無限制的。因為作者在講述的過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順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權利。好演講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個度,這是一門藝術。
(2) 學生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5.朗讀第18段到第25段.
(1) 明確:本段快要接近演講的尾部,從內容上講是對末來的展望與描繪,和前邊一段相比,應舒緩一些。是魚躍大海,鷹擊長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馳騁想像,放縱而又不失中心;舒緩而又富于感召.設喻精巧,令人向往;親情貫注,給人光明.無限的憧憬,美好的末來,無不在作者的演講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他想黑人之所想,說黑人之所說.但這還不夠,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說黑人之末說,這正是他作為黑人政治領袖的杰出之處,也是其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這樣一次次把演講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處地調動著聽眾的情緒,他設喻非凡,他語勢如虹;晚安他用心在講演,他用生命在呼喚。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譽。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勝似萬馬千軍。他受到民眾的愛戴,而遭受敵人的仇恨,他死了,因為敵人怕他,然而億是不可戰勝的,他是民心,他是正義,他是一種精神,時至今日,在美國,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沒有完全得到,他們的夜正長,路也正長。
(2) 學生聲情并茂朗讀第18~25段。
6.教師總結。通過我們剛才的讀.悟.品,想必同學們對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現在請同學們一起朗讀課文。
三、 總結歸納演講詞的特點
同學們,演講詞這種文體,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學過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講>和上一篇課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報刊雜志上看到過一些別的演講詞.現在,我們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已經在了更深的理解。那么,學請同學齡前們來做一次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嘗試:總結與歸納一般演講詞的基本特點和實質。
1. 學生思考,自由發言.
2. 明確;通過我們對演講詞的橫向比較,回顧.體悟,我們可以這樣說,演講詞為了增強語勢,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辭,用整句.如本文中“現在是…..時候”構成排比,氣勢強大,情感撲面而來。多用短句,呼喚語等,富于感召力,極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問,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質充裕的海洋中的一個窮困的孤島上”“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由此可見,演講詞是頗講究藝術性的。
除了語言方面的特點,在內容方面的特點,我們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針對性。邏輯性。思想性。演講需要真情,演講無需作秀。誰順應時代,誰代表大從的心聲,誰就是講壇上的主宰者。危急關頭,想民所想,講民所不敢講,乃是演講的第一要義,是演講的生命之源。舍此則為緣木求魚。悟到這一點很重要,愿同學們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四、 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聯系上下文,研讀以下句子,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美國沒有履行這種神圣的義務,只是給人開了一張支票上蓋著“資金不足”的翟子后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這里的“空頭支票”指什么?這樣表達有什么效果?)(2)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醋暑學不會過去。(這里的“秋天”與“醋暑”分別指什么?)(3) 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嶺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身的爭吵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這個信念”具體指什么?“交響曲”有什么特點?用在這里有什么深刻含義?)2. 用了排比的手法,選取擇一處自已喜歡的,對它進行簡評,,并仿照此處的排比格式寫一段話。3. 課文第26段到課文結尾,談一談自已在朗讀時,是如何處理的?
學生分組討論,明確: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美國政府比作支票的簽字者,而把美國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繼承人!翱疹^支票”指的就是政府違背諾言,對有色人種拒付支票。這樣就撕破了政府的虛偽外衣,讓聽眾吸白他們和政府之間的關系,促使聽眾放棄幻想,更加清醒,警覺地投入戰斗。
2)本句同樣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黑人為自由。平等而奮斗所到來的那一天,比作秋天,這樣就能把黑人為之奮斗的最終結果的感受,生動而直觀地傳達聽人使聽眾,明白他們奮斗所得到的結果是什么,從而促使他們更自覺地去戰斗。和“秋天”形成對比的則為“醒暑”,一個“醒暑”生動而簡潔地揭示了黑人備受摧殘的生活現狀,表現出了黑人為“秋天”的到公平而戰的追趕切性和必要性。
3)聯系上下文,不難看出“這個信念”當指前文的夢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夠到來,正是有了這樣一種信念,他們才有了拼搏奮斗的源泉。所謂“交響曲”是一種大型管弦樂套曲,既然有管樂,又有弦樂,自然少不了合奏與“交響”。作者把它用到這兒,可謂匠心獨運,恰到好處,因為它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黑人運動取得最終勝利后和白人一樣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諧而又優美的畫面。
第2、3小題由學生自主回答,教師以鼓勵為主。
五、課堂小結
本文情感充沛,詞句優美,設計喻巧妙,感召力強。作者以回顧歷史開端,以揭示黑人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以展望美好的末來而結。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邏輯性。整個演講詞,不僅體現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遠的追求與不屈的精神。愿同學們也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早日成材,為偉大祖國的繁榮及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的17段到結尾.。
2.閱讀下課文,作出簡單評價。
悼念瑪麗·居里
愛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好一生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于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即使后者,它們取決于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我幸運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已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____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已是社會的公仆,她的極端的謙虛,永遠不給自已滿留下任何佘地。由于社會的嚴醒和不平等,她的心情總是抑郁的.這就使得她具有那樣嚴肅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發生誤解____這是一種無法用任何藝術氣質來解脫的少風的嚴肅性。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貌岸然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并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_____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們分離出來_____所以能取得,不僅是靠著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在難以想像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末來。
提示:這一篇悼詞,作者沒有把重點放在介紹居里夫人學術上的卓著成就,而是著重介紹她的偉大品格,評述這些品格對推動時代和歷史前進的巨大作用.第二段介紹居里夫人的偉大品格:性格堅強,意志純潔,嚴于律已,客觀公正,謙虛謹慎以及為實現理想堅持到底的精神。第3段分析居里夫人科學功績的取得正源于她的偉大品格。結尾一段,熱情謳歌居里夫人品德的力量推動了時代和歷史的發展,號召歐洲的知識分子向居里夫人學習。
3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已對演講詞的認識。
板書設計 回顧::肯定《宣》的重大意義 (斗爭的藍本) 揭露 現狀 我 諷刺 當局 正義的吶喊 有 提醒 政府 時代的呼喚 一 現實 : 講究 策略 個 (斗爭的必要) 表明 決心 夢 想 末來: 斗爭必勝 末來光明 (斗爭的展望)
瀘教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篇16
師:今天我們學習美國已故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早上要大家預讀了,現在提問,美國的黑人是從哪里來的?
生(齊答):非洲。
師:非洲也有白人,在北非。應該是黑非洲,對不對?黑人是怎么跑到美國來的?
生甲:是作為奴隸販賣到美國來的。
師:估計也有被騙來的,或者是懷著夢想(比如淘金夢)主動到美國來的。但一踏上這塊陌生的土地,他們的夢想就隨之破滅了。他們統統淪為奴隸,在鐐銬和枷鎖中過著極其悲慘的生活,在悲慘中死去。直到1861年,林肯簽署了《關于解放黑人奴隸的宣言》,黑人才最終在法理上獲得了解放和自由。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師:黑人在法理上獲得了解放和自由,但是真正意義上的解放和自由,離美國的黑人依然遙遠。我這里有一份資料,是一位朝鮮戰爭中被俘的美國黑人士兵講述的故事。哪位同學愿意上來幫我朗讀一下?
生乙(上講臺朗讀):
中國志愿軍一直對我們俘虜很客氣,稱呼我們\\\"先生\\\",但在我的內心里,卻不僅僅把他們看作熱情的朋友,而且看作戰斗的同志。我覺得,在當今世界上,只有他們才是最理解我們黑人痛苦的人。也正是在志愿軍的戰俘營里,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被作為人來看待,被作為同志來看待,而不是作為一個動物來看待!......
我的一生都充滿屈辱和苦難。我認為,我最大的罪過就是生為美國的黑人。我的膚色就是我一切不幸的根源......當我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子的時候,走在街上,母親就緊緊地拉著我,不準我離開一步,惟恐我沖撞了白人,招來災禍。由于家庭貧困,父母不得不把我放在孤兒院里。有一次,母親給我送來一件新上衣。她剛一離開,白人的孩子就命令我把上衣脫掉,換上破的。當時我哭了。哥哥也用小手臂摟著我滾出了眼淚。別人把他拉開,圍上去,揍他耳光,打得他后來成了聾子。這就是我童年的遭遇。后來我長大了,當了一名工人,情況也沒有改變多少。為了進飯店和咖啡館,我受到不少的污辱和打罵。漸漸我學乖了,如果半小時之內沒有端上食物,我就得起身離開。有一次乘公共汽車,我和一個白人坐在一起。他命令我離開,我就向旁邊讓開身子。那個白人竟憤怒地說:\\\"我已經說過,我們之中必須有一個離開!\\\"我忍耐著又向旁邊讓了讓。這時那個白人就站起來,一腳把我從椅子上踢下來。其他白人哈哈大笑。污辱向無數條鞭子抽打著我的心,我的頭象要裂開似的,我的整個身子也象要立刻爆炸。我就把那個白人拖倒在通道上,這是我第一次敢于反抗一個白人。我被辭退了。后來又去作一個農業工人。在這里我跟白人干同樣的活,但是卻不讓我和別人一起在屋子里吃飯,對待我完全象對待一個動物。不久,我又失業了。我在外流浪了一年,在一個游藝場和廉價的體育館搞拳擊,實際上不過是用挨打來換得別人的笑聲。有一次我和一個白人比賽,比賽之前,一個人塞給我100元錢,叫我輸給那個白人,否則就要殺死我。這是我有生以來挨的最重的一次痛打,使我臥床半月之久。我結了婚,但是我無法養活我的妻兒。我勉強能夠起床,就又去參加拳擊,以便掙得些零錢。錢是那樣的少,我把東西給老婆孩子吃了,自己和饑餓作斗爭,有時一天一餐,有時數日一餐。這一切,我都是瞞著他們干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才參加了軍隊......這就是我作為一個黑人的生活。它使我飽嘗了屈辱、悲傷、失望和痛苦。它使我不止一次地向自己發問:為什么人類要如此受苦?為什么有些人如此貧困而有些人又如此富有?為什么人的膚色就是一種恥辱?世界上有沒有不歧視黑人的地方?......我沒有得到答案。我想,人類也許從來就是如此,不歧視黑人的地方是不存在的。
但是,我終于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我找到了真理。世界上究竟有沒有不歧視黑人的地方呢?是有的。這就是在中國,在志愿軍這里。也惟有在這里,我看到了一個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新世界!......當然,坦白地說,在我被俘之后,我首先注意觀察的,就是看看中國人是不是也歧視黑人。從志愿軍的行動、言談甚至眼神,我都進行了精細的觀察。確實,志愿軍對我們黑人是真誠的,同情的,并且是熱愛的。象我們國家里那種可詛咒的現象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且每當白人對我們不禮貌的時候,每當他們拒絕和我們一起游戲,拒絕和我們在一個火盆烤火的時候,志愿軍總是耐心地、善意得用他們的思想來教育白人,說服他們。也就是這個時候起,我們之間的萬丈高墻,才逐漸拆除;我們之間的友誼,就象一粒健康的種子,通過中國志愿軍的手,很快地發芽成長起來。也許這些在志愿軍看都不過是些小事,但它對我們來說卻是無限珍貴的。因為在我的一生中,在我的不幸的黑人兄弟的一生中,都是第一次過上人的生活......
我還想談一件令我十分感動的事。去年夏天,一個黑人伙伴到河里游泳發生了危險。這時候,俘虜營里的一位體質單薄的教員,立刻跳到河里,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游到激流中去救他。終于把他打撈上來。當時我們看到這位教員那樣單薄的身子,所有在場的黑人都哭了。要知道,在美國,是誰也不會在乎一個黑人的死掉的。而在這里卻把一個黑人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貴重。所以我說中國人民是了不起的人民,是高尚的人民。我認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之奮斗的理想,是完全有根據的,是真正能夠消滅剝削,消滅壓迫,改變黑人不幸命運的。在俘虜營里,我還認真閱讀了一些馬列主義和毛澤東的書籍,我認為只有這些才是取得黑人徹底解放的武器。我并且認為,毛澤東是一位十分卓越和偉大的人物。在他的領導下,中國志愿軍是會取得徹底勝利的。我今生的志愿,就是同中國人并肩戰斗,作為中國人民的一個忠實同志,為無產階級和黑人的徹底解放而斗爭!
師:聽完這個故事,相信大家對50年前美國黑人的悲慘命運,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另外我還讀過一篇文章,講的是上世紀70年代,一個黑人律師帶著他的新婚妻子出外渡蜜月,傍晚找旅館借宿,但所有的旅館都以“客滿”為由拒絕。二人駕著他們新買的汽車瘋狂地在一個又一個的城市中尋找,一直找到深夜,結果沒有一家旅館對黑人開放,夫婦倆最后在絕望中出了車禍......
生丙:沒有黑人開的旅館嗎?
師:大家說說看。
生丁:黑人開的旅館檔次太低,夫婦倆看不上。他們有自己的汽車,說明還比較有錢,再說他們是在渡蜜月......
師:不錯,我怎么就沒有想到?可見僥幸躋身上流社會的黑人,處境也不妙。好,請同學們繼續朗讀課文的第3——16自然段。
師:本文是一篇演講稿。演講稿有“三性”:針對性、思想性和鼓動性。請同學們結合剛才讀的部分,討論一下,這“三性”分別體現在哪里?
生戊:針對性體現在它的語言上,作者面對的主要是黑人聽眾,文化教育程度較低,所以語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動,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思想性體現在本文表達了平等、自由和正義的理想。鼓動性體現在排比句上,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師:說得很好!還有沒有要補充的?
生。鹤髡卟粌H表達平等、自由和正義的理想,還表達了基督教博愛的思想,非暴力行動的思想。
生己:本文針對的不僅僅是黑人聽眾,還有美國政府。警告美國政府。
師:哪里見出是警告美國政府?
生己:第五自然段,作者明確說是“為了提醒美國”。第六自然段,“在黑人得到公民權之前,美國既不會安寧,也不會平靜。反抗的旋風將繼續震撼我們國家的基石,直至光輝燦爛的正義之日來臨!边@樣的句子,帶有強烈的警告意味。
師:兩位同學都補充得很好,謝謝你們!我再補充一點,鼓動性不僅體現在排比句的運用上,還體現在語言的詩意和美感上。大家學過普希金的詩沒有?本文的語言就象普希金的詩歌一樣,譴詞華美,感情充沛,表達酣暢,極具感召力!
生戊:基督教博愛的思想體現在哪里?
生。何闹卸啻纬霈F了“上帝”,后面還有“情同骨肉”“手足之情”這樣的一些句子,宣揚的就是一種博愛精神。
師:的確是有基督教博愛的思想在里面。請同學們朗讀文章的第17自然段到結束。
師:“我有一個夢想”的“夢想”具體指什么?請大家概括一下。
生庚: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和正義,情同骨肉,攜手并進。
師:再精練一點?
生庚:平等,自由,正義,友愛。
師:——或者博愛?對!這就是馬丁.路德.金的夢想,也是千百萬美國黑人的夢想!這一夢想今天實現了沒有?
生(齊答):沒有。
師:美國的國務卿鮑威爾可是個黑人啊,還有國務院發言人賴斯——
生乙:還有喬丹、杰克遜.....
師:是啊,越來越多的美國黑人成了政壇領袖,大腕明星。雖然馬丁.路德.金的夢想還沒有完全實現,但美國黑人的地位已是今非昔比了。(甚至比黃種人還高。┧,權益是斗爭得來的,長期的斗爭才能贏得長期的權益。這使我想到了中國的農民,尤其是流落到沿海城市的農民工。我這里還有一份材料,是一篇網上流傳的文章,標題也是《我有一個夢想》,但作者卻是無名氏。請大家聽我把它讀一遍:
我有一個夢想
今天,我高興地同大家一起,參加這次將成為我國歷史上為了爭取自由而舉行的最偉大的示威集會。
76年前,一位偉大的中國人——今天我們就站在他象征性的身影下——寫下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對于千百萬灼烤于非正義殘焰中的農民,猶如帶來希望之光的碩大燈塔,恰似結束漫漫長夜禁錮的歡暢黎明。
然而,76年后,農民依然沒有獲得完全的自由。76年后,農民依然悲慘地蹣跚于戶籍及遷徙制度的枷鎖之下。76年后,農民依然生活在物質繁榮翰海的貧困孤島上。76年后,農民依然在社會中間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國土家園中流離漂泊。所以,我們今天來到這里,要把這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于眾。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在擬寫憲法,就簽署了一張每一個中國人都能繼承的期票。這張期票向所有人承諾——不論工人還是農民——都享有不可讓渡的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權。然而,今天中國顯然對她在土地耕耘的農民拖欠著這張期票。中國沒有承兌這筆神圣的債務,而是開始給農民一張空頭支票——一張蓋著“資金不足”的印戳被退回的支票。但是,我們決不相信正義的銀行會破產。我們決不相信這個國家巨大的機會寶庫會資金不足。
因此,我們來兌現這張支票。這張支票將給我們以寶貴的自由和正義的保障。
我們提醒中國:現在正是萬分緊急的時刻,F在不是從容不迫悠然行事或服用漸進主義鎮靜劑的時候,F在是實現遷移自由、就業諾言的時候,F在是走出幽暗荒涼的戶籍深谷,踏上階層平等的陽關大道的時候,F在是使我們國家走出階層不平等的流沙,踏上充滿手足之情的磐石的時候,F在是使祖國所有孩子真正享有公正的時候。忽視這一時刻的緊迫性,對于國家將會是致命的。自由平等的朗朗秋日不到來,農民順情合理哀怨的酷暑就不會過去。2003年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端。
如果國家依然我行我素,那些希望農民只需出出氣就會心滿意足的人將大失所望。在農民得到遷移、就業自由權之前,中國既不會安寧,也不會平靜。反抗的旋風將繼續震撼我們國家的基石,直至光輝燦爛的正義之日來臨。但是,對于站在通向正義之宮艱險門檻上的人們,有一些話我必須要說。在我們爭取合法地位的過程中,切不要錯誤行事導致犯罪。我們切不要吞飲仇恨辛酸的苦酒,來解除對于自由的飲渴。
我們應該永遠得體地、紀律嚴明地進行斗爭。我們不能容許我們富有創造性的抗議淪為暴力行動。我們應該不斷升華到用靈魂力量對付肉體力量的崇高境界。席卷農民階級的新的奇跡般的戰斗精神,不應導致我們對所有“城市人”的不信任——因為許多“城市人”兄弟已經認識到:他們的命運同我們的命運緊密相連,他們的自由同我們的自由休戚相關。他們今天來到這里參加集會就是明證。
我們不能單獨行動。當我們行動時,我們必須保證勇往直前。我們不能后退。有人問熱心民權運動的人:“你們什么時候會感到滿意?”只要農民依然是不堪形容的鄉鎮干部暴行恐怖的犧牲品,我們就決不會滿意。只要我們在窮困潦倒之時,卻得不到象城市人得到的各種國家補貼,我們就決不會滿意。只要農民的基本活動范圍只限于廣袤的農村,我們就決不會滿意。只要我們的孩子被“僅供城市人”的牌子剝奪個性,損毀尊嚴,我們就決不會滿意。直至公正似水奔流,正義如泉噴涌。
我并非沒有注意到你們有些人歷盡艱難困苦來到這里。有些人來自因追求自由而遭受迫害風暴襲擊和鄉鎮干部狂飆摧殘的地區。你們飽經風霜,歷盡苦難。繼續努力吧,要相信:無辜受苦終得拯救。
回到黑龍江吧;回到河南去吧;回到陜西去吧;回到四川去吧;回到江西去吧;回到安徽去吧;回到貴州去吧;回到甘肅去吧;回到新疆去吧;回到我們南北方農民貧困居住區去吧。要知道,這種情況能夠而且將會改變。我們切不要在絕望的深淵里沉淪。
朋友們,今天我要對你們說,盡管眼下困難重重,但我依然懷有一個夢。這個夢深深植根于中國夢之中。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將會奮起,實現其立國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陜西的紅色山崗上,昔日農民的兒子能夠同昔日城市人的兒子同席而坐,親如手足。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新疆——一個熱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會改造成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小女兒將生活在一個不是以出生地,而是以品格的優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里。
我今天懷有一個夢。
我夢想有一天,深谷彌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徑成通衢,上帝的光華再現,普天下生靈共謁。
這是我們的希望。這是我們的信念。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從絕望之山開采出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把這個國家的嘈雜刺耳的爭吵聲,變為充滿手足之情的悅耳交響曲。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一同工作,一同祈禱,一同斗爭,一同入獄,一同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終有一天會獲得自由。
到了這一天,祖國的所有孩子都能以新的含義高唱這首歌:
我的祖國,可愛的自由之邦,我為您歌唱。這是我祖先終老的地方,這是令人自豪的地方,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座山崗。
如果中國要成為偉大的國家,這一點必須實現。因此,讓自由之聲響徹喜馬拉雅山的巍峨高峰!
讓自由之聲響徹重慶的崇山峻嶺!
讓自由之聲響徹西藏的喜馬拉雅山高峰!
讓自由之聲響黑龍江冰雪皚皚的長白山!
讓自由之聲響徹貴州的婀娜群峰!
不,不僅如此;讓自由之聲響徹神州的一座座山峰,一個個土丘!
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個山崗!
當我們讓自由之聲轟響,當我們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個大村小莊,每一個城鎮,我們就能加速這一天的到來。那時,祖國的所有孩子,農民和工人,商人和知識分子,將能攜手同唱那首古老的農民靈歌:“終于自由了!終于自由了!感謝祖國,我們終于自由了!
師:請大家從兩篇《我有一個夢想》中得到啟發,寫一篇演講稿,對象是全班同學,題目就是《我有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