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八年級語文教案(精選2篇)
列夫托爾斯泰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2、通過文本的閱讀,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體會肖像描寫的方法及作用。
4、品味關鍵語句的含義。
教學重點難點
1.感知課文對列夫托爾斯泰外貌的刻畫,理解本文獨特的藝術手法
2.體會課文采用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效果。
3. 聯系背景材料,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文學的天空里,閃爍著許多耀眼的明星,從古至今,從中到外,無不讓人敬仰佩服。托爾斯泰是一位文學巨匠,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國文壇馳騁了近60年,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可以說是浩如煙海,其中以《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最為著名。托爾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尋求和諧的社會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爾斯泰堅決地站到農民的立場上來,強烈反對土地私有制,主張博愛,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遺囑,遺體安葬在一個小森林中,沒有墓碑,沒有十字架,茨威格稱之為世間最美的墳墓。下面,就讓我們來近距離地觀察托爾斯泰,看他究竟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二、作者簡介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以“我所知道的托爾斯泰”為題,進行交流。交流圍繞五個要點三個重點展開,“名、時、地、評、作”。重點在于生平、藝術成就、見解與思想。請同學代表發言。
三、整體感知
1. 速讀課文,識記生詞
yǒu zhì gù xuān xī rú sì gān gà
黝黑 滯留 禁錮 軒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尷 尬
chì liǔ cāo tiáo qióng zèng àng àn
熾熱 一綹 粗糙 失調 穹頂 锃亮 盎然 黯然
Jīn hàn mào
正襟危坐 頷首低眉 廣袤無垠
器宇: 氣概、風度
禁錮: 束縛、限制
軒昂: 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2.初讀感知
托爾斯泰是一個怎么樣的人?或( )的托爾斯泰。
用標題透視法,給標題加上一個修飾語,并用課文的例子說明理由。如丑陋的、難看的、為民請命的、永垂不朽的、無私奉獻的、高深的托爾斯泰。
四、研讀賞析
1.品讀課文:請劃出文中描寫托爾斯泰的句子和評價他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比如第一段文字抓住托爾斯泰面部多毛,須發濃密的特征反復描寫,大量運用比喻和夸張,不僅生動寫出了托翁的特點,而且使人產生美的遐想。
2.課文前半部分對于托爾斯泰的肖像描寫,突出了哪兩個方面的特點?它們分別對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反襯
平庸丑陋 靈魂的高貴,眼睛的精美
欲揚先抑
說明
大眾化 是人民大眾的普通一員,與俄國
人民同命運
明確:可見本文創作的最大特點是對比、反襯、欲揚先抑的方法,大多采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給人一種形似與神肖妙處。
五、拓展訓練:找出自己認為最滿意的一個句子進行仿寫。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描出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托爾斯泰是否已在你的頭腦里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大家結合自己了解繪出這位偉人的肖像。
二、探究課文
精讀6-9段,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1.作者為什么要著力刻畫托爾斯泰的眼睛?(提醒學生結合課后第二題進行閱讀理解)
①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萬物盡收眼底的觀察力)
②……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他的思想和藝術既來自社會生活,又揭示了時代的本質和要求。)
③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批判現實及其深刻準確)
明確: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托爾斯泰的眼睛充滿智慧,讓人感受到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是一位給人類創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
2.文中第8語段“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頭發,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襯出他眼睛的無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過寫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內心世界,那么文中對托爾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樣的評價?
明確:課文描寫了托爾斯泰目光的犀利,如“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表現他眼睛深刻、準確的洞察力。
3. 如何理解秋“直到年紀大了以后胡子才變成白色,因而顯出幾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臉上籠罩的厚厚一層陰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這段話的含意?
明確:托爾斯泰到晚年實現了他世界觀的轉變,堅決站到農民的立場上來,對富裕而有教養的階級的生活及其基礎--土地私有制表示強烈的否定,對國家和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然而,他反對暴力革命,宣揚的博愛和自我修身,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關于晚年的托爾斯泰肖像,他的同時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一文有過描述,“他以接近數學般的正確性在走完生命的歷程時,性格變得非常柔和,感情變得十分純潔,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這種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尋常的,不僅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質構成的,富有光華的白發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4. 課文一方面說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說他得不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這是否矛盾?你認為托爾斯泰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
不矛盾。“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這是說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并盡其自己畢生的努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愿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
三、用一句話或一個詞語評價托爾斯泰。
明確:對聯評價:(附教師對聯)“三尺侏儒相貌丑,無私心底天地高”“話戰爭 幾云涌動全凸見/憐安娜 滿腹憂憤總關情”“一聲怒吼斥沙皇/滿腔熱血喚和平。”“須發、濃眉、小眼睛 過目難忘/童年、少年、夫戰爭 四海揚名”“名聲顯赫萬人仰
四、拓展訓練
通過人物的肖像或外貌描寫反映人物有性格,可以為身邊的同學作一幅文字“肖像畫”。
教師:概括描寫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傳神,忌面面俱到,忌“臉譜化”。
(1) 外貌描寫要抓住人物的體態、衣著、容貌、表情等方面的特點.
(2) 外貌描寫還要表現人物的年齡、身份、職業、愛好、特長等個性特點,展示人物的內心。
五、小結:
《重讀大師》一書中王祥夫著文說:“讀托爾斯泰的小說,總似乎讓人能聽到一種深深的嘆息,感受到作家在無情地鞭撻著人類的靈魂,而同時,也能讓你感到他對人的深深的愛,一切都基于深深的愛。”學習了茨威格通過托爾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內心世界,我們對這 樣的評價更多了些理解。靜心去品讀代表他藝術高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我想,那長著大胡子穿著布衣經常去和農民一起耙草的偉人會更深刻地走進我們的心靈
列夫托爾斯泰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學習文中細致的肖像描寫。
2.體會文章涉及深廣的人文背景。
教學重點、難點
1.對托爾斯泰進行肖像描寫。
2.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胡髭(zi1)
長髯(ran2)
鬈(quan2)
發黝(you3)
黑滯(zhi4)留
愚鈍(dun4)
禁錮(gu4)
軒(xuan1)
昂犀(xi1)利
侏儒(ru2)
酒肆(si4)
尷尬(gan1ga4)
锃(zeng4)
亮甲胄(zhou4)
粲(can4)然
盎(ang4)然
2.解釋下列詞語。
黝黑:黑;黑暗。
滯留:停留不動。
愚鈍: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犀利:鋒利;銳利。
侏儒:身材異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館。
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熾熱:極熱。
粗制濫造:指產品制作粗劣,不講究質量。
藏污納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郁郁寡歡:心情不舒暢,不快樂。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無可置疑:沒有什么可被懷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無光。
二、導人
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長相平平,卻有一雙銳利異常,能夠洞察世事的眼睛。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凝視托爾斯泰的眼睛,并由此進入他那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傳記、散文特寫和翻譯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等。他的小說多寫人的下意識活動和人在激情驅使下的命運遭際。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畫見長,他比較喜歡某種戲劇性的情節。但他不是企圖以情節的曲折、離奇去吸引讀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連忘返的人和事。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作者通過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表,怎樣揭示他的內心世界?
學生互相討論、交流。
四、學習課文
(一)找出文中對托爾斯泰外貌描寫的句子,體會其作用。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作者對托爾斯泰外貌的描寫,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夸張是在描寫人或事物時,故意言過其實,盡量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對托爾斯泰的目光的描寫,形容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這種擴大、夸張的描寫,把托爾斯泰目光的敏銳、犀利表現得極為生動形象,而且能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和聯想。
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胡子、眉毛、須發、皮膚是這樣描繪的:
“長髯覆蓋了兩頰,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皺似樹皮的黝黑臉膛。一根根迎風飄動,頗有長者風度”。
“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
“一綹綹灰白的鬈發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須發”。
“……他那天父般的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們見到的是一只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仿佛被人一拳頭打塌了的樣子”。
通過托爾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們可見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處。
(二)重點理解文中描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3.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明確: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托爾斯泰的眼睛充滿智慧,讓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是一位給人類創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
五、小結
體會文中運用夸張手法對托爾斯泰外貌的描寫。
六、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一、辨字組詞。
滯( ) 鈍( ) 錮( ) 尷( )
帶( ) 純( ) 涸( ) 濫( )
二、根據拼音寫漢字。. you3( )黑 xuan1( )昂 xi1( )利
侏ru2( ) 酒si4( ) chi4( )熱
can4( )然 長ran2( )han4( )首低眉
廣mao4( )無垠 an4( )然失色
三、改正錯別字。
粗制爛造、鶴立雞群、 正經危坐、誠皇誠恐
無可置凝、 郁郁寡歡、引人注目、 藏污納溝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聽寫詞語:黝黑、禁錮、尷尬、熾熱、軒昂、粗制濫造、藏污納垢、鶴立雞群、正襟危坐、廣袤無垠。
二、介紹有關托爾斯泰的生平傳記和作品。了解他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其他作品還有、等。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托爾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但他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不過都沒成功。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是他前期的創作總結。(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作的第二個里程碑。(復活>是他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地主資產階級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長篇小說。
☆
以戰爭問題為中心,以庫拉金、保爾庫斯基、羅斯托夫、別竺豪夫四家貴族的生活為線索,展示了19世紀最初15年的俄國歷史,描繪了各個階級的生活,提出了許多重大問題。小說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現人民是推動歷史的決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國人民反拿破侖入侵戰爭的正義性質。
☆
交織著安娜追求愛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會出路這兩條平行發展的線索,通過這兩條情節線索,小說不僅形象地反映了俄國社會的變動,同時也鮮明地暴露了托爾斯泰世界觀的尖銳矛盾。
☆
托爾斯泰在中,對地主資產階級社會進行了尖銳無比的批判,表達了他對國家、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的看法。他以強烈的憤怒,揭發專制制度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主人公:瑪絲洛娃、聶赫留朵夫。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托爾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偉,品格感人。
三、探究活動
課文一方面說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說他得不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這是否矛盾?你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幸福”的含義?聯系托爾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變化),與同學討論:托爾斯泰究竟幸福還是不幸?
學生討論、交流,鼓勵發表獨特的看法。
四、拓展訓練
教師向學生推薦羅曼羅蘭《名人傳》一書,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理解偉人艱苦奮斗的精神。
五、小結
本文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傳記作品中可以獨立成篇的一節。作者用他力透紙背而又妙趣橫生的文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世界級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學習這篇課文,我們猶如與兩位大師對話交談,悉心品味,自然能體會到文中豐富而深厚的人文內涵。
六、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