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制裁違法犯罪
(投影三):蘇某在工廠浴室洗完澡后,忘記把自己的進口名牌手表帶走。當他想起來再去找時,手表已經不見了。經向當時一起洗澡的林某了解,證實手表被本廠朱某拾獲。蘇某要求朱某歸還拾到的手表,朱某卻說:“拾到的東西就是我的。”經本單位領導調解夫效,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經過調查,認為朱某拾獲手表據為己有的情況屬實,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第79條規定,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表,否則賠償蘇某損失350元。
提問:(1)上述三個案例中的當事人孫某、劉某、朱某的行為有什么共同之處?
(2)朱某認為:“拾到的東西就是我的。”這種看法有什么不對?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使學生在發現共同點的過程中,引起對本節課要學習內容的思考:(2)從學生認識上的困惑點入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在擴散性思維的過程中,使學生在整體結構上把握本課時的內容。)(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孫某、劉某、朱某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因為他們的行為都未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做出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其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朱某認為:“拾到東西就是我的。”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因為,只有靠誠實勞動獲得的財產,才是合法財產。朱某的行為不僅是要受到輿論譴責的道德問題,同時也是違法行為。因為,我國民法通則第79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朱某的行為違反了民法通則的上述規定,拒不將拾得的物品交還原主,拒絕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他的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因此朱某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
孫某、劉某、朱某的違法行為所承擔的法律責任為什么不同?這是本節課我們要搞清楚的問題。
一、違法行為應該承擔法律責任(板書)
1.什么是違法行為(板書)
指凡是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板書)
(教師提示)應該注意的是,違法行為指的是行為而不是思想,思想落后不是違法表現。違法的概念應從廣義上理解,即凡是違反了憲法、刑法、森林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以及其它法律、法規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
提問:上述三個案例中的當事人孫某、劉某、朱某、都是違反同一類別法律的違法行為嗎?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孫某的行為觸犯了我國刑法第263條規定,所以是刑事違法行為,也就是犯罪行為。
劉某的行為是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則的行為。哪些是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呢?例如:市聲管理法規、森林法規、環保法規、交通管理法規、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等。朱某的行為觸犯了我國民法通則第79條,是違反民事法律法規的行為。
2.違法行為的類別(板書)
⑴違憲法行為就是違反憲法的行為。(板書)
⑵刑事違法行為就是違反刑事法律法規的行為。(板書)
⑶民事違法行為就是違反民事法律法規的行為。(板書)
⑷行政違法行為就是違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為。(板書)
提問:投影一中的孫某的違法行為與投影二中的劉某和投影三中朱某的違法行為相比有哪些不同點?(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孫某搶劫傷人,違法情節嚴重,對社會危害較大,已經觸犯刑法,屬于嚴重違法行為,我們把這種嚴重違法行為叫做犯罪。
投影二、三中的劉某和朱某,撥打110取樂、拾物不還、雖然也是違法行為,但違法情節輕微,對社會危害性不大,沒有觸犯刑法,只是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規,因而把這種違法行為叫做一般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