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感覺世界
思考:圖中拿冰塊的人,感覺冷覺的結構是皮膚的什么結構?
設問:你是否知道冷覺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據皮膚你結構你認為人的皮膚還具有哪些感覺功能?分別由什么結構來完成?
可能的答案:熱覺、觸覺、痛覺……
(一) 皮膚的觸覺
實驗一、以同桌為實驗小組,其中一生閉上又眼,將雙手往后放,另一生拿出事先準備的:玻璃球、金屬塊、木塊、橡皮等物品,讓同桌同學摸,通過手的觸摸,讓對方同學說出此物體的:形狀、大小、表面粗糙程度、物品材料、物體冷熱程度等一些物品的特點。
思考一:實驗時,你是用手的哪一部位去觸摸物體的?為什么不用其它部位?由此你能否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手指與手背、身體背部等人體不同部位的觸覺的敏感度的差異。
實驗二:分別用一支鉛筆,用同樣大小的力試觸對方同學的手背、手指的指尖、手掌、身體背部等處,讓對方感覺各部位對鉛筆的感覺的敏感度的差異。
交流合作:請同學們將兩個實驗的現象,加以分析比較,得出皮膚具有什么功能?哪一部位皮膚最敏感?
結論:人的皮膚具有觸覺、痛覺。手指的指尖觸覺較敏感。
圖片欣賞:出示教材圖1-2“盲人用觸覺閱讀盲文”。
思考:你現在觀察這幅圖靠的是哪一個感覺器官,根據你觀察到的現象你認為此圖告訴了你人的皮膚具有什么功能?你知道他為什么用手指去觸摸盲文嗎?
(二) 皮膚的冷、熱覺
小實驗:請你用簡單的方法,測試你的同桌體溫是否正常?
上臺表演:讓幾個同學上臺表演:用手測試額頭體溫的方法,并指明正確的測試方法:用手背測試體溫。
思考 :你認為用手背而不用手心測試體溫的原因是什么?
實驗結論:手背上熱敏感的神經末梢比較豐富。
小實驗:教師出示一個玻璃球和一塊小木塊。讓一位學生分別用左右手摸兩個物體,然后說出兩手對物體冷熱程度的感覺。
學生的可能答案:玻璃球比較冷,棉花比較熱
演示并設問:將兩物體取回放到講臺桌上,問,兩個物體所處的環境是否一樣,溫度是否有高低?
學生的可能回答:都放置在同一個教室的講臺桌上,應該與室溫相同,因此兩物體的溫度相同。
思考:由此實驗請你分析,皮膚對外界物體感覺的是熱的還是冷的,是不是物體本身的溫度的高低?
學生可能答案:皮膚對外界物體冷熱覺的感覺并不是物體本身溫度的高低。
設問:你認為皮膚對外界物體冷熱覺的感覺應該是什么因素?
實驗:教師分別三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熱水(約60℃),一杯溫水。
讓兩位學生上臺實驗:一學生先將一手指浸入冷水中,再將手反映取出浸入溫水中,說出浸入溫水后,手指的感覺
讓另一位學生先將手指浸入熱水中一會兒,再取出浸入溫水中,說出浸入溫水中后手指的感覺。
實驗現象:二位學生的感覺不同:一個形成冷覺,一個形成熱覺
實驗證明:皮膚形成的冷、熱覺并非物體的溫度高低。(因為同一杯水的溫度應該是相同的。)
實驗解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
① 先浸入熱水再浸入溫水的學生的手指皮膚,浸入溫水后,手指在散熱,散熱越快,感覺物體越冷,先浸入冷水,再浸入溫水的學生的手指在吸熱,吸熱越快感覺物體越熱。
② 皮膚感覺到的冷覺和熱覺是皮膚散熱或吸熱速率的快慢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