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梅花 (7年級)
2 .教師與學生一同體驗筆墨的韻味。 ( 教師演示 )
傳授小知識點:用筆: 中、側鋒,輕、重、緩、急等。
用墨:干、濕、濃、淡等。
( 學生在《梅花三弄》的樂曲中體驗筆墨,為畫梅做好前期準備。 )
四、展評、拓展
1 .展示部分用筆、用墨練習,學生自評、互評,教師予以表揚與鼓勵。
2 .布置學生課余搜集自己喜愛的梅花攝影和圖畫作品, 以及與梅花有關的詩詞、散文、佳句等,編輯成冊或辦成小報,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在上節課的基礎上,借助梅花的傳統畫法的學習,激勵學生在大膽嘗試中感受作品意境,并能獨立完成一幅梅花創作。
教學重點:梅花傳統畫法的學習。
教學難點 :怎樣較好地把握筆墨的韻味,用生動的線、形,在宣紙上畫出高潔挺拔的梅花形象。
教具準備:多媒體、圖片、國畫用具等。
學具準備: 自制小冊、小報、國畫用具、課本等。
教學過程 :
一、討論、引入
1 .展示部分學生課余搜集成冊的有關梅花的詩詞、小報;
2 .學生自由暢談搜集的素材,并說說自然界和藝術作品中梅花給自己的感受,老師予以充分肯定 ( 學生互相交流、自主學習,活躍課堂氣氛 ) 。
二、體會、實踐
3 .線條的疏密。
4 .花瓣的聚散和朝向。
5 .勾花與點花。
( 二 ) 教師演示,學生體會。
( 三 ) 多媒體展示不同畫家的梅花作品及畫家作畫的精彩過程,學生再次體會筆墨的特點
( 通過欣賞大師的繪畫過程,讓學生近距離地觀摩畫梅的方法,感受到畫梅的樂趣。 )
( 四 ) 學生嘗試畫梅,教師巡回指導。
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參照優秀國畫作品或有關詩歌、散文,大膽進行創作。
( 教師進行啟發,學生自主學習,親自體會畫梅的樂趣。 )
三、展評、討論
展示部分國畫作業 ,學生自評、互評,教師予以肯定與鼓勵。
評價建議:
1 .構思有什么特點 ?
2 .用筆用線是否流暢、大膽 ?
3 .筆墨韻味的效果把握的如何 ?
( 通過自評、互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四、課外拓展
師:“以物寄情”是中國傳統繪畫里最常用的一種手法, 同學們還知道梅花有哪些朋友也為無數仁人志士所喜愛呢 ?( 生答 )
* 梅之佳友:
歲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梅、蘭、竹、菊
雪中四友:迎春、玉梅、水仙、山茶
師:同學們知道有關這些花卉的畫家嗎 ?( 生答 )( 多媒體展示部分佳作 )
( 由梅花拓展到同樣表現人格精神的荷、蘭、竹、菊等,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
師:同學們的知識真豐富 ! 那么,今天老師還給同學們布置一個課外練習,在學畫梅花的基礎上,運用中國畫的表現方法,嘗試畫一畫這些題材。我會把同學們的這些畫作舉辦一個小型畫展,大家有興趣嗎 ?
教學拓展:
* 熟悉對象
對所畫對象仔細觀察, 了解它的生長規律和組織形態,可讓學生大膽作畫,反復體會。
* 借鑒傳統
中國繪畫是一個繼承和發展的過程,初學者要多看歷代名家優秀作品,從中汲取精華,讓學生多搜集名畫作品,走“以法致道”之路。
* 重視書法練習
古人曰“書畫同源”, 因為中國繪畫精神是通過筆墨表現出來的,通過練習書法,提高對筆性的了解。
* 提高藝術修養
中國古代文學及詩詞是一個精美的藝術寶庫,它與“四君子”畫交相輝映,讓學生上網搜集與“四君子”有關的文學、詩詞、散文等,匯編成冊,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修教學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