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中國古代美術作品欣賞
畫卷共畫不同階層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橋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種類和形態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類型的車轎二十佘輛(頂),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無論狀物寫人,還是寫動描靜,對每個細節都求一絲不茍于浩大工程之中。畫家具有非的觀察力、記憶力和寫生功底。用默寫的手法,把游汴河兩岸街景時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繪出來。如全畫的中心---虹橋部分,表現出橋上喧嘩、橋下沸騰的熱烈場面。橋頭貨攤相連,左側橋欄邊的人物在觀景賞流,橋右側人物扶欄觀船逆流過橋。橋中達官貴人的轎馬相遇,雙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讓道,可見騎者勒馬,;轎夫阻步。表現出統治階級的驕橫。并使橋上出現擁擠阻塞現象。橋下水流湍急。一大船頭已過橋面,船身尚在橋下,船櫓末端尚露出在橋右側一方。另一貨船正要過橋,船身已橫,船頭已被激流沖下。船夫們手忙腳亂,有的奮力撐船,有的揮手呼號,不進則退,船身已橫,船夫們手手忙腳亂。這種人聲鼎沸、激浪奔騰的熱烈場面,在畫家筆下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全景式構圖的古代現實主義藝術大作,從遠郊河野,一直至城郭街市,不但能鳥瞰繁華的街市,還可極目郊野;樓宇舟橋樹木橫列于近處,河道原野延伸至天邊。景物的大、小、遠、近、疏、密、動、靜、簡、繁,通過畫家傳神之筆,都得到準確、慎密、生動、妥貼的有機表現。使畫卷具有長而不冗、繁而不亂、緊湊嚴密、起伏有節的鮮明的藝術節奏感。充滿“方寸之內,體百里之回“的宏偉氣慨。表現了畫家在運思立意過程中,概括生活和選取題材方面的高度藝術才華。以及在布局上不受固定視點的限制,充分運用“散點透視”的嫻熟技巧。
(五)《清明上河圖》的藝術成就。
1,作品體現了我國民族繪畫的優秀傳統和中國古代畫家“目識心記”深厚的默寫功能。
2,線描技法已臻和諧完美的高水平。突出地體現了我國古代繪畫以線造型的技法特色。
3,是人物刻劃、景物描繪達到形神畢肖、生動準確的神品之作。
4,是中國畫傳統的“散點透視”的布局的典型。
5,是界畫、山水、人物融為一體的以工帶寫,以寫潤工的典范。
6,是顯示畫家高度的組織技巧和概括現實生活能力的范例。
7,是研究宋代社會的綜合形象史料。第三課中國古代美術作品欣賞
(六)結論
《清明上河圖》是聞名世界的絹本白描淡色長卷風俗畫。是我國古代寫實主義的杰作(早歐洲七百余年),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珍寶,是中國美術史上一顆燦爛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