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活動 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
七年級 第五單元 活動一 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活動一 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
教學設計(一)
設計思路
我們正處于網絡信息的時代,初一的學生雖然有年齡和閱歷等方面的限制,但他們的感知能力是最敏銳的,能從各種渠道獲取信息,具備了判斷美的基本能力,能夠考慮到日常用品的實用與淺顯的美感,卻不能在材質、造型、色彩、結構、功能等方面具體地、更深層次地去挖掘為什么美,美在哪?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通過對咖啡具、椅子、燈具、桌子、無障礙設計、水果刀等幾組常見生活用品的欣賞和評述活動,啟發學生積極關注生活中日常用品的材質、造型、色彩、結構、功能等,用藝術的眼光從不同的審美角度進行欣賞和分析,了解其用途,體驗其美感,從中了解現代生活用品設計的基本原則。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善于挖掘生活中美的因素,從而提高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運用比較的方法,理解生活中一件好的用品應具備實用性與美觀性。
2.欣賞、評析現代設計大師菲利普·斯塔克的作品。
3.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評價,具體分析生活用品的實用性與美觀性并完成欣賞評價表。
針對小組發言,引導其他組同學闡述不同的見解。
4.欣賞優秀作品,進一步感受日用品的實用性與美觀性。
5.課后拓展,利用廢舊瓶子、易拉罐等完成一個筆筒的設計制作。
教學目標
1.在欣賞、評述活動中,培養學生之間相互探討和研究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及審美能力和評價能力。
2.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在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教學重點
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評析生活用品的實用性與美觀性。
教學難點
理解生活用品實用性與美觀性的有機結合。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一、導入
1.準備幾款不同的杯子。
“從早晨到現在,同學們一直在學習,相信有些同學已經口渴了,老師這里準備了幾杯水,哪位同學想喝水呀?”
2.提問:為什么沒有同學拿這個玻璃杯喝水呢?
總結:可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日用品的實用性與美觀性不僅給使用者帶來了方便,也使人們在使用時感到了舒適和愉快,給人以美的享受。
學生選杯子喝水。
學生回答:不如其他杯子漂亮。
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到一件受歡迎的用品應該同時具有實用性與美觀性。
導入課題: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
二、新授課
出示課題: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
走近大師:
(1)提問:這是什么?它讓你聯想到了什么?展示作品:《“多汁沙利夫”檸檬榨汁器》
(2)展示答案
(3)展示評價表,從設計形式和材質上引導學生分析其功能。
(4)介紹大師:菲利普·斯塔克以其鮮活的想象力,努力在設計活動中發掘人類的欲望本源,于20世紀創造出了一系列極其暢銷的“新奇事物”。其作品均帶有及易辨識的設計品貌。如長足檸檬榨汁器“多汁沙利夫”,“茜茜女士”臺燈等。
3.作品賞析。
a、展示圖片,各組組長抽取欣賞內容。(《咖啡具》《花形洗子》《椅子》《桌子》《solar lampion 燈具》《汽車》《無障礙設計水果刀》)
配合學生發言,課件展示作品的設計原理,便于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作品。
b、小組發言:小組發言后,引導其他組的同學參與評價。(可用圖文并用的形式加以說明)
4.實踐體驗。
利用生活中廢舊易拉罐、瓶子等為材料,運用聯想、裝飾的方法,設計、制作成一個美觀實用的小筆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