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活動 研究與探索
七年級 第四單元 活動二 研究與探索活動二 研究與探索
教學設計(一)
設計思路
1.根據本單元活動二,結合學生實際,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和學校的實際環境,引導學生觀察學校環境,發現存在的校園環境中不和諧和不完備的因素。思考怎樣在現有的條件下為校園添光彩,在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與校園生活的需要、體現學校特色的基礎上,提出具體可行的設計方案。
2.學生分組合作,通過研討,提出自己的設想,各組以制作小報的形式書寫建議書。大膽提出改造設想,在小組內采用分工合作形式,具體實施設想中每一步驟,用美術的知識與技能最終體現出來。
3.在最后的作品展示時,由學生自我闡述所設計作品的構思,創意。對思考與實踐的過程進行描述,與全體同學共享活動中的體驗,從而建構新的實用與審美的設計觀。
教學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讓學生初步體驗研究式的學習方式,提高調查研究、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我為校園添色彩”課程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關注學校的形象與建設,增強主人翁意識和榮譽感。通過調查、研討、設計、展示、運用美術知識,對校園設計的理念、校園環境的改造等問題進行探究,提高環境藝術的審美水平,培養美術綜合實踐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
審美觀的培養。通過學生自己認識與實踐,在他們的思想意識中構建美麗的校園,激發學生對美的認識、對美的追求。
用時代的審美觀重新設計。
教學難點
設計稿的繪制與模型的制作。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組織教學
導入
講新課
學生考察校園
知識學習與思考
學生實踐
小結
一、組織教學
穩定情緒,檢查學具。
二、導入
出示很多家庭居室設計圖和模型,并請學生談自己的家居環境、談自己家的溫馨之處。因為這些小小的“家”融入了設計者和居住者很多的愛,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學校也是我們的家,我們大部分時間在這里學習、生活,這里有愛我們、教育我們、伴我們成長的老師,同時還有很多同學陪伴一起成長,所以,家無論大小,溫馨就好,我們要用我們的愛心裝扮她,關注校園環境,用我們的雙手和智慧為我們的校園添光彩。
出示課題:我為校園添光彩 活動二 欣賞與評述
三、講授新課
(一)體驗感受
1.提出思考:同學們對我校有多少了解?
2.教師簡述學校的發展歷史,建校以來的校園建設的改變,號召學生愛校、建校。(出示校園環境的圖片)
3.考察校園
提出思考題:
(1)我們學校在校園環境和校園文化建設上有哪些成功的地方?
(2)不成功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有哪些?
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校園考察:
要求學生帶書和本作記錄,列出成功與需要改善的地方。
要求學生觀察學校的校園戶外的文化墻、宣傳欄、公共設施(如:電話亭、信件箱、衛生間、自行車棚、洗手池、垃圾箱、室外的休閑區、路燈等)綠化、教學樓或房間室內環境的裝飾等。
4.組織學生討論
(二)學習環境設計知識
1.校園建設的新理念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
什么是新時代校園文化和校園環境?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
在校園設計中體現文化特色、人文特色、綠色特點,突出校園設計的審美功能和使用功能。利用圖片、多媒體展示現代化校園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