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活動 研究與探索
提出思考:我們的校園形象應給人什么樣的感覺?
2.校園環境設計分類
教師安排小競賽,比一比看誰想得多?以下幾種設計分類均可采用這樣的活動。
提出問題:校園文化宣傳類都有哪些?
教師請學生寫出來。
教師ppt出示相關圖片
文化宣傳類:
體現校園文化特色的系列標準色,體現學校理念的標準字體設計,用于規范統一設計:如學校標志、校訓、校旗、學校吉祥物、校名章、校徽、校園雕塑、花壇、文化墻、櫥窗、宣傳欄、展板、宣傳冊、信封、信紙、聽課本、會議記錄本、手提袋等。
提出問題:校園公共設施類都有哪些?
公共設施類:
停車場(自行車、轎車)、
標志牌(設在校園內的路口、樓內的樓道口的指路牌、在草坪中和衛生間中提示節水、節點的警示牌、樓內和專業教室內提醒學生規范行為的警示牌等)、校園室外的休閑區的桌椅、垃圾箱、購物機、路燈、洗手池、飲水區、信報箱、電話亭等。
學科活動區域類:
指建在校園室外,供師生開展各項學科活動和欣賞交流的場所。如:地理園、生物園、天文氣象園、藝術園、外語角、科技角、安全角等。
3.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探究此課題。
每個小組選擇以上一類主題設計。
教師提出要求:各組討論我們在哪一方面為校園添光彩?展示設計的形式是什么?(手繪效果圖、電腦繪圖、電子小報、電子演示文稿、材料制作模型等)
四、學生實踐
各組討論、選題、寫出文字的策劃方案,學生合作完成。
五、展示、評價、小結
學生各組代表展示自己的策劃方案作品,向全班學生說明創意,并評價小組合作情況,學生互評,教師總評。
教師做本節課總結:鼓勵學生觀察細致,為學校出謀劃策的熱情,激勵學生關心自己的校園環境,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為校園添光彩。
1.發放或擺放學習用具
2.學生談自己家居環境的溫馨美好之處。
3.學生談談入校以來,對新的校園環境的感受。
4.學生帶著問題考察校園的每一角落,仔細觀察思考、記錄、分析。
5.思考自己將對哪一問題進行研究與設計。
在紀錄本上記錄。
6.回到教室小組討論:(1)校園環境建設成功的方面舉例說明。
(2)存在問題的地方舉例說明。
(3)自己認為可以為校園添光彩的方面。
(一班分為五至六大組、每2-3人1小組)
每組討論并分工,各組代表說出要改造的范圍和分配任務情況。
(闡明自己對校園環境、學校形象改造、設計方案或意見。)
討論美化校園的設計理念:(體現因素)
如:人文理念、文化理念、綠色理念、科學理念等。
各組寫出書面的改造方案。畫出設計草圖,為下一節課的設計與制作準備。
7.各小組撰寫的策劃書。
8.各組選出代表朗讀,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和評價。
從學生身邊尋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因素,使學生很快介入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場考察每一細節,首先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細致的觀察能力,對事物存在與變化的敏銳的洞察力,勇于發表個人見解,大膽提出改造的建議。認識到校園建設與學生有重要的聯系。
學生通過對理想中美麗校園的設計與規劃,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對美的認識。
學生應用各學科的知識結合美術知識進行設計、制作,體會新理念,綜合探索美術領域中的更深審美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