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活動 嘗試與評述
七年級 第四單元 活動三 嘗試與評述
活動三 嘗試與評述
教學設計(一)
設計思路
1.根據本單元活動一、二,結合學生實際,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和學校的實際環境,引導學生觀察學校環境,發現存在的校園環境中不和諧和不完備的因素。思考怎樣在現有的條件下為校園添光彩,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與校園生活的需要。在體現學校特色的基礎上,提出具體可行的設計方案。
2.學生分組合作,通過研討,提出自己的設想,各組以制作小報的形式寫成建議書,大膽提出改造設想,在小組內采用分工合作形式,具體實施設想中每一步驟,用美術的知識與技能最終體現出來。
3.在最后的創想、作品展示時,由學生自我闡述所設計作品的構思,創意。對思考與實踐的過程進行描述,與全體同學共享活動中的體驗,從而建構新的實用與審美的設計觀。
教學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學生通過運用新的設計理念和設計知識,對自己所在的校園的環境進行有針對性地研究,并進行設計的嘗試,同時對學校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學生通過此課題的探究過程,初步體驗研究式的學習方式,使他們提高調查研究、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能力。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學生通過“我為校園添色彩”課程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關注學校的形象與建設,增強主人翁意識和榮譽感。通過調查、研討、設計、展示,運用美術知識,對校園設計的理念、校園環境的改造等問題進行探究,提高環境藝術的審美水平,培養美術綜合實踐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
設計新理念。
教學難點
設計稿的繪制與模型的制作。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組織教學
導入
復習
講新課
學生實踐
小結
一、組織教學
穩定情緒,檢查學具。
二、復習舊知識
校園建設的新理念
我們的校園文化有哪些環境設計可以體現我們自己的特色?在校園設計中如何體現文化特色、人文特色、綠色特點,突出校園設計的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
三、講授新課
圖片展示校園的設施,如:電話亭、休閑椅、體現學校育人理念的宣傳長廊、體現學科活動場所(生物園、地理園、英語角、藝術角等)和方便學生在校生活的設施等。
教師和學生探討如何設計、用什么材料精心制作,來實現設想。如平面圖(手繪或計算機制作)。
四、實踐要求
1.小組討論、分工承擔一項任務,準備自己制作所需的材料。
2.制作要求:
每組任選2-3項,獨立或合作完成均可。例如:校園一角模型制作;如:休閑角、科技角、英語角、藝術角、雕塑、宣傳展板等。
學生可以自選材料,如:彩色復印紙、卡紙、石膏板、軟陶、
色彩工具等。
3.學生實踐教師輔導
五、課堂小結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談自己的創作體會,小組組長闡述本組學生作品的設計思想。談自己對學校文化建設的暢想。
教師總結:
鼓勵學生通過關心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提出大膽的創想和改造的方案,用自己的熱情與愛心為自己的校園增光彩,希望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關心身邊的環境。
1.發放或擺放學習用具。
2.學生思考、回想以往知識。
3.學生討論校園環境設計從哪些方面考慮。
學生討論分工,選擇材料
精心制作。
學生展示作品,闡述設計思想,交流學習,互相評價,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