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活動 嘗試與評述
1.從學生身邊尋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因素,使學生很快介入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現場考察每一細節,提出為校園添光彩的修改意見,勇于發表個人見解,大膽提出改造的建議。認識到校園建設與學生有重要的聯系。學生應主動參與愛校和關注生存環境。
3.學生通過對理想中美麗校園的設計與規劃,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對美的認識,使學生對美的認識不斷提升,學會用今天審美的眼光評價今天的校園。同時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靈巧的雙手,創造出明天理想的校園。
教學設計(二)
教學思路
一、教學內容設計可以多劃分出幾個活動內容
1.了解我們的學校發展歷史:實地考察校園環境
2.我為校園添色彩:校園環境總體規劃
3.未來校園規劃暢想:寫給校長的建議書
4.未來校園模型制作
5.校園規劃展評會
二、教學設計思路
1.根據本單元活動一、二,結合學生實際,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和學校的實際環境,引導學生觀察學校環境,發現存在的校園環境中不和諧和不完備的因素。思考怎樣在現有的條件下為校園添光彩,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與校園生活的需要。在體現學校特色的基礎上,提出具體可行的設計方案。
2.學生分組合作,通過研討,提出自己的設想,各組以制作小報的形式寫成建議書,大膽提出改造設想,在小組內采用分工合作形式,具體實施設想中每一步驟,用美術的知識與技能最終體現出來。
3.在最后的創想、作品展示時,由學生自我闡述所設計作品的構思,創意。對思考與實踐的過程進行描述,與全體同學共享活動中的體驗,從而建構新的實用與審美的設計觀。
教學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學生通過運用新的設計理念和設計知識,對自己所在的校園的環境進行有針對性地研究,并進行設計的嘗試,同時對學校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學生通過此課題的探究過程,初步體驗研究式的學習方式,使他們提高調查研究、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能力。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學生通過“我為校園添色彩”課程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關注學校的形象與建設,增強主人翁意識和榮譽感。通過調查、研討、設計、展示,運用美術知識,對校園設計的理念、校園環境的改造等問題進行探究,提高環境藝術的審美水平,培養美術綜合實踐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
設計新理念。
教學難點
設計稿的繪制與模型的制作。
教具準備
紙立體制作示范作品、圖片資料、教學課件等。
學具準備
毛筆、繪圖筆、尺子、橡皮、水彩顏色、圖畫紙、白板紙、多色卡紙、畫板、雙面膠、刻刀、剪刀、墊板、彩塑泥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學生繼續實踐,完成模型制作。
要求:制作精細、造型別致、有新意、色彩搭配協調合理、體現校園文化主題。
三、課堂小結
思考幾個問題:
1.你們在觀察校園環境時,我校的變化有哪些?
2.我們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還有哪些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
3.對校園哪一方面需進行重點改造?
4.你用什么方式實現的?
5.實現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辦法?
6.你在技法與知識方面有了哪些提高,在對其他知識的綜合應用上有哪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