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神秘幽遠瑪雅人
第6課 神秘幽遠瑪雅人 (2課時)教學目標
1.學生在感受、了解瑪雅藝術時,能用恰當的詞匯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加強對人類文明的關注。
2.學會用辯證的眼光比較瑪雅文明與秦兵馬俑藝術的異同及其兩者的關系。
教學準備
瑪雅藝術圖片、錄像帶;有關原始部落的面具(也可找類似的如非洲的木雕、面具等);收集瑪雅藝術的圖像與文字資料;查閱、了解當地喪葬的習俗和音樂。
教學思路拓展
本課是從造型藝術切入的藝術課。由對瑪雅藝術的接觸、了解,引發學生對已逝去的古老文明之源的興趣與探究。瑪雅藝術質樸而神秘,幽遠而奇異,本身就是一部綜合的藝術史詩,為學生學習藝術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教師要善于創設遠古異國的神奇場景,由此引發學生的好奇與想像,隨機結合秦兵馬俑的教學內容,在比較中溝通中外文化的聯系,在充滿情感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理解美術、音樂在人類情感表達中的作用。
教學活動舉例
引入:師生一起觀賞表現瑪雅藝術的圖片,傾聽古代有關祭神的音樂或觀看原始部落人的舞蹈及有關儀式。
討論:觀賞瑪雅藝術中的國王像、武士像柱,結合雕塑藝術的特點,聯系秦兵馬俑的造型特征,比較兩者的異同。教師可適時設置一些提問,如:“瑪雅藝術中的國王像與秦兵馬俑中的將軍像比較,有何共同之處,差異在哪兒?”可從表情、動態、服飾等方面來比較。對瑪雅藝術產生的年代與秦兵馬俑產生的年代,也要注意給學生提供一個時間概念,此環節關鍵是要給學生提供一種討論的方法和相關背景。討論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
體驗:對本課的學習,可通過綜合性的學習來進行體驗。“生與死”的主題是人類一個永恒的主題。像古代許多民族一樣,瑪雅人也信奉生死輪回,死亡之神與生活之神常常是合二為一的。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將這一主題貫穿于情景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體會各種情感的表現,如神秘、害怕、高興、恐懼、勇敢等,并能用臉部表情、形體動作或相關詞匯表達出來。
哲學評價蘊議
能否將兩種不同地緘的文明聯系起來相互比較學習。
是否開闊了藝術視野,獲得了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和認同
能夠積極主動收集相關資料,補充到課堂學習中。
教材釋要
1.銘文神殿 田中建筑物是瑪雅神廟遺址,它坐落于帕倫克(今墨西哥恰帕斯州), 當時,它是碼雅地區曩重要的城市。在帕倫克古城遺址,有一座用石頭砌成的金字塔,塔高10層,塔的頂上是干臺,其上有一座名叫“銘文神履”的巨大建筑物。銘文神廟有5個門,墻壁上雕則著象形文字,走廊的墻壁上漓是浮雕和繪畫,廟里還有一十螺旋形石臺階,一直通到全宇塔底部的中央。在神殿底下的大石宣里,發現了一具安社國王遺體的石棺。銘文神段金字塔是瑪雅金字塔中為敏不多妁作為田王墓葬的范例之一,是古代蔓洲最突出的個人紀念碑。田中最遠處的建筑即著名的銘丈神履.它說明了碼雅的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為神靈建追的。
2.石碑 樹立于公元771年的基里瓜石碑,高11.?米,是最大的瑪雅石雕。人們砍倒了它周圍的大樹,陽光再一次照在靜穆了千年的雕像腔上,文明仿佛在瞬間蘇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