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與彩的韻味(精選5篇)
墨與彩的韻味 篇1
美術教案-墨與彩的韻味
第3課 墨與彩的韻味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體驗水墨畫的韻味和審美情趣,從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認識美術的文化性與歷史繼承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關系, 調動學生主動性,放開手腳,大膽創意,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對水墨畫的韻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現在自己的畫上。
課前準備
范畫數張,生宣紙數張,毛筆,筆洗,畫毯,中國畫顏料等。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導入新課:
1.學生體驗:
(1)拿出生宣紙和毛筆,讓學生談一談,宣紙和圖畫紙有什么不同?教師總結:宣紙和毛筆以及墨是中國畫的工具。這也是中國畫不同于其它畫種的主要特征。
(2)讓學生動手用墨和水在宣紙和圖畫紙上隨意涂畫,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師展示范畫并提出問題:這些畫是用什么材料畫的?有什么特點?學生分組討論,教師總結: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紙上的沖化、融滲產生的濃淡變化,通過墨與彩的潑灑、點染、堆積形成墨、色、水相互輝映的效果。這種效果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水墨畫的韻味。
2.師生共討:
(1)你知道國畫的歷史嗎?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水墨畫,顧名思義,就是用中國傳統的繪畫工具,按照中國人的審美習慣而畫出來的畫。中國的國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獨樹一幟。它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所以我們要繼承傳統文化,使它不斷發展。
(2)你理解水墨畫的韻味嗎?
出示作品,學生討論發言,教師總結:這種墨與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們回味無窮,遐想翩翩。其特點在于似與不似之間,水、墨、色交融變化,頗耐人尋味,這就是中國畫特有的審美標準之一“韻味”,有“韻”才美,無“韻”是不美的。
(3)你知道這種韻味是怎樣形成的嗎?
教師示范:濃破淡、淡破濃、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點染,堆積、潑灑能形成相互輝映的效果。學生有了動手的欲望,急于想體驗一下。教師因勢利導。
3.學生實踐:
教師布置作業,自己動手創作一到兩幅水墨作品,用筆要大膽,注意墨與彩的濃淡,以及水分干濕的把握。學生作畫,教師巡視,及時指導遇到的情況。
4.作品評價:
提出評價標準:用筆大膽,水、墨、色相互輝映,墨與彩的濃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處。畫面要體現出變化莫測的韻味。
(1)學生互評:
(2)師生互評:
5.小結:這節課通過同學們的動手創作,使大家對水墨畫的韻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體驗,
好多同學的作品都不錯,希望大家課后去練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現,看看效果怎樣?
教學點評(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強調學生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親身體驗水墨畫的獨特韻味,充分發揮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勢利導、人盡其才。對水墨畫的體驗,使學生體會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起到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案例二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體驗水墨畫的韻味和審美情趣,從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認識美術的文化性與歷史繼承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關系, 調動學生主動性,放開手腳,大膽創意,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對水墨畫的韻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現在自己的畫上。
課前準備
范畫數張,生宣紙數張,毛筆,筆洗,畫毯,中國畫顏料等。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談談對國畫的認識,教師總結: 國畫就是中國人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材料,按照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創造出來的畫。國畫有幾千年的歷史 ,每一時代的畫家都以自己的創造,使傳統中國畫技法更加豐富多彩。水墨畫就是在傳統技法上不斷的創新,水墨畫反映出來的審美情趣,既有歷史的、民族的特點,又有時代的、創造的新意。富有韻味,是中國畫特有的美感。
二.技法探究:
1.學生做水墨游戲:(1)讓學生動手用筆著淡墨在宣紙上隨意涂一筆,后用濃墨點在其上。 (2)讓學生動手先用干濃墨在宣紙上隨意涂一筆,后用淡墨點在其上。(3)先用墨在宣紙上隨意涂一筆后用色在其上點幾筆。(4)先用色在宣紙上涂一筆,后用墨點幾筆。
學生做完后,互相觀賞評論。教師總結:剛才大家做的幾種筆墨游戲,就是水墨畫的幾種表現方法:濃破淡、淡破濃、色破墨、墨破色。利用水和墨在宣紙上的沖化、融滲產生的濃淡變化,通過墨與彩的潑灑、點染、堆積形成墨、色、水相互輝映的效果。這種效果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水墨畫的韻味。這也是水墨畫不同于其它畫種的獨特之處。
2.用多媒體出示范畫,學生欣賞,師生共討作品中的韻味:這種墨與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們回味無窮,遐想翩翩。其特點在于似與不似之間,水、墨、色交融變化,頗耐人尋味,這就是中國畫特有的審美標準之一“韻味”,有“韻”才美,無“韻”是不美的。
三.學生體驗:(
教師布置作業,用幾種水墨畫的表現方法,自己動手創作一到兩幅水墨作品,表現內容不限,用筆要大膽,注意墨與彩的濃淡,以及水分干濕的把握。學生作畫,教師巡視,及時指導遇到的情況。
4.作品評價:
提出評價標準:用筆大膽,水、墨、色相互輝映,墨與彩的濃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處。畫面要體現出變化莫測的韻味。
(1)學生互評:
(2)師生互評:
5.小結:這節課使大家對水墨畫的韻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體驗,好多同學的作品都不錯,希望大家課后去練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現,使畫面富有新意。
教學點評(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通過游戲的方式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體驗水墨畫的幾種表現方法,強調學生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親身體驗水墨畫的獨特韻味,充分發揮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勢利導、人盡其才。對水墨畫的體驗,使學生體會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起到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一、擴展資料:
二、學生能力訓練
三、媒體素材目錄
墨與彩的韻味 篇2
水墨畫最能體現中國畫的筆墨情趣,其筆法與墨法的展現,產生神奇的滲化效果,很能吸引學生。教學中順應這一特點,我在課堂上揮毫潑墨,為學生當堂示范,為學生創造真切可感的視覺效果,從而調動學生的表現欲,再讓學生自我練習。
學生練習前還有一個過度環節,設計一個共同參與探討的過程。就是宣紙鋪展在黑板上,讓同學們在上面著墨繪畫,你幾筆,我幾畫,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放開手法,充分感受水墨在宣紙上的融滲產生的濃淡變化,大膽用筆,共同觀摩,沖淡水墨畫神秘色彩而敢于去表現。
在學生作業練習中,引導大家嘗試運用課本上介紹的方法,在宣紙上大膽嘗試破墨、破色、破水的多種方法,了解宣紙的性能,選擇自己喜歡的花草蔬果大膽地抒發情懷。學生作業中的各種表現給予及時引導和鼓勵,收到良好的效果。
墨與彩的韻味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美術教材第15冊第3課《墨與彩的韻味》,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對本節課的設計加以說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墨與彩的韻味》屬于造型與表現領域的課程,它屬于中國畫中的水墨畫。水墨畫無論是它的表現方法還是獨特的畫面效果,都體現出了中國人特有的情懷,可以說是中國千年文化傳統的濃縮。本課將帶領學生逐步體驗水墨特殊的韻味和審美情趣,從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認識美術的文化性和歷史繼承性。因此,本課在繼承人類文化遺產,弘揚民族優秀藝術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為下一課《筆墨的情趣》打基礎。
2、教育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方式、過程,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感想,鼓勵學生討論交流,提倡對問題質疑、探究與思考,激勵學生發展個性。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對教材的分析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大膽地運用作畫工具和方法表達墨與彩的變化效果,嘗試創作形象生動的花卉作品。
②過程與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突出趣味性與實踐性讓學生在玩中學,逐步地體驗水墨畫的意韻美,逐步掌握水墨畫的表現方法。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知一草一木都有情,使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創造力。
3、重點與難點:
①、重點:通過作品分析、教師演示、師生互動實驗的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握破墨、破色、墨色的濃淡關系,特別是水份的干濕對彩與墨融合的作用。
②、難點:引導學生對水墨畫“韻味”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并在實踐練習的基礎上展開創作。
二、教法運用
新課程強調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學生要體現主體性的功能。本節課我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互助互學,勇于探究。我采用游戲法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用實驗法讓學生初步感受水墨交融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用演示法示范水墨畫的表現技法,明確學習目的。用欣賞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水墨畫獨特的韻味
三、學法指導
我校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在小學時也沒有接觸過國畫,經濟條件都不好。因此,我讓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組,共用一套學習用具,合作學習、共同進步。雖然我校學生美術基礎差,但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別人肯定自己、欣賞自己。在學法上主要運用練習法、評述法和討論法等。
四、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激活基礎
游戲:讓學生在眾多繪畫用具中挑出中國畫的用具。強調中國畫就是用中國傳統的繪畫工具,按照中國人的審美習慣而畫出來的畫。
2、學生體驗,揭示目標
讓學生用水墨在紙上自己隨意涂抹,感受為先。其次提出問題:①紙張與以往有何不同?②水在其中起著什么作用?③墨色先后涂抹的效果有何不同?
3、老師作簡要示范
教師示范濃破淡、淡破濃、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點染、堆積、潑灑能形成相互輝映的效果。學生有了動手的欲望,急于想體驗一下,教師因勢利導。
4、欣賞水墨經典作品
欣賞名家名作,感受墨與色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分析討論其使用了哪些表現方法。
5、學生實踐
學生分組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6、作業展評,課堂小結
提出評價標準:用筆大膽,水、墨、色相互輝映,墨與彩的濃淡以及水份的把握要恰當好處。評價方式為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
以上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美術說課稿《墨與彩的韻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墨與彩的韻味 篇4
第3課 墨與彩的韻味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體驗水墨畫的韻味和審美情趣,從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認識美術的文化性與歷史繼承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關系, 調動學生主動性,放開手腳,大膽創意,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對水墨畫的韻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現在自己的畫上。
課前準備
范畫數張,生宣紙數張,毛筆,筆洗,畫毯,中國畫顏料等。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
組織教學:
導入 新課:
1.學生體驗:
(1)拿出生宣紙和毛筆,讓學生談一談,宣紙和圖畫紙有什么不同?教師總結:宣紙和毛筆以及墨是中國畫的工具。這也是中國畫不同于其它畫種的主要特征。
(2)讓學生動手用墨和水在宣紙和圖畫紙上隨意涂畫,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師展示范畫并提出問題:這些畫是用什么材料畫的?有什么特點?學生分組討論,教師總結: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紙上的沖化、融滲產生的濃淡變化,通過墨與彩的潑灑、點染、堆積形成墨、色、水相互輝映的效果。這種效果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水墨畫的韻味。
2.師生共討:
(1)你知道國畫的歷史嗎?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水墨畫,顧名思義,就是用中國傳統的繪畫工具,按照中國人的審美習慣而畫出來的畫。中國的國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獨樹一幟。它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所以我們要繼承傳統文化,使它不斷發展。
(2)你理解水墨畫的韻味嗎?
出示作品,學生討論發言,教師總結:這種墨與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們回味無窮,遐想翩翩。其特點在于似與不似之間,水、墨、色交融變化,頗耐人尋味,這就是中國畫特有的審美標準之一“韻味”,有“韻”才美,無“韻”是不美的。
(3)你知道這種韻味是怎樣形成的嗎?
教師示范:濃破淡、淡破濃、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點染,堆積、潑灑能形成相互輝映的效果。學生有了動手的欲望,急于想體驗一下。教師因勢利導。
3.學生實踐:
教師布置作業 ,自己動手創作一到兩幅水墨作品,用筆要大膽,注意墨與彩的濃淡,以及水分干濕的把握。學生作畫,教師巡視,及時指導遇到的情況。
4.作品評價:
提出評價標準:用筆大膽,水、墨、色相互輝映,墨與彩的濃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處。畫面要體現出變化莫測的韻味。
(1)學生互評:
(2)師生互評:
5.小結:這節課通過同學們的動手創作,使大家對水墨畫的韻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體驗,
好多同學的作品都不錯,希望大家課后去練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現,看看效果怎樣?
教學點評(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強調學生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親身體驗水墨畫的獨特韻味,充分發揮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勢利導、人盡其才。對水墨畫的體驗,使學生體會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起到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案例二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體驗水墨畫的韻味和審美情趣,從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認識美術的文化性與歷史繼承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關系, 調動學生主動性,放開手腳,大膽創意,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對水墨畫的韻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現在自己的畫上。
課前準備
范畫數張,生宣紙數張,毛筆,筆洗,畫毯,中國畫顏料等。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
組織教學:
一.導入 新課:
1.讓學生談談對國畫的認識,教師總結: 國畫就是中國人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材料,按照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創造出來的畫。國畫有幾千年的歷史 ,每一時代的畫家都以自己的創造,使傳統中國畫技法更加豐富多彩。水墨畫就是在傳統技法上不斷的創新,水墨畫反映出來的審美情趣,既有歷史的、民族的特點,又有時代的、創造的新意。富有韻味,是中國畫特有的美感。
二.技法探究:
1.學生做水墨游戲:(1)讓學生動手用筆著淡墨在宣紙上隨意涂一筆,后用濃墨點在其上。 (2)讓學生動手先用干濃墨在宣紙上隨意涂一筆,后用淡墨點在其上。(3)先用墨在宣紙上隨意涂一筆后用色在其上點幾筆。(4)先用色在宣紙上涂一筆,后用墨點幾筆。
學生做完后,互相觀賞評論。教師總結:剛才大家做的幾種筆墨游戲,就是水墨畫的幾種表現方法:濃破淡、淡破濃、色破墨、墨破色。利用水和墨在宣紙上的沖化、融滲產生的濃淡變化,通過墨與彩的潑灑、點染、堆積形成墨、色、水相互輝映的效果。這種效果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水墨畫的韻味。這也是水墨畫不同于其它畫種的獨特之處。
2.用多媒體出示范畫,學生欣賞,師生共討作品中的韻味:這種墨與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們回味無窮,遐想翩翩。其特點在于似與不似之間,水、墨、色交融變化,頗耐人尋味,這就是中國畫特有的審美標準之一“韻味”,有“韻”才美,無“韻”是不美的。
三.學生體驗:(
教師布置作業 ,用幾種水墨畫的表現方法,自己動手創作一到兩幅水墨作品,表現內容不限,用筆要大膽,注意墨與彩的濃淡,以及水分干濕的把握。學生作畫,教師巡視,及時指導遇到的情況。
4.作品評價:
提出評價標準:用筆大膽,水、墨、色相互輝映,墨與彩的濃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處。畫面要體現出變化莫測的韻味。
(1)學生互評:
(2)師生互評:
5.小結:這節課使大家對水墨畫的韻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體驗,好多同學的作品都不錯,希望大家課后去練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現,使畫面富有新意。
教學點評(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通過游戲的方式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體驗水墨畫的幾種表現方法,強調學生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親身體驗水墨畫的獨特韻味,充分發揮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勢利導、人盡其才。對水墨畫的體驗,使學生體會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起到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一、擴展資料:
二、學生能力訓練
三、媒體素材目錄
墨與彩的韻味 篇5
墨與彩的韻味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體驗水墨畫的韻味和審美情趣,從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認識美術的文化性與歷史繼承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關系, 調動學生主動性,放開手腳,大膽創意,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對水墨畫的韻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現在自己的畫上。
課前準備:宣紙數張,毛筆,筆洗,畫毯,中國畫顏料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學生體驗:
(1)拿出生宣紙和毛筆,讓學生談一談,宣紙和圖畫紙有什么不同?教師總結:宣紙和毛筆以及墨是中國畫的工具。這也是中國畫不同于其它畫種的主要特征。
(2)讓學生動手用墨和水在宣紙和圖畫紙上隨意涂畫,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師展示范畫并提出問題:這些畫是用什么材料畫的?有什么特點?學生分組討論,教師總結: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紙上的沖化、融滲產生的濃淡變化,通過墨與彩的潑灑、點染、堆積形成墨、色、水相互輝映的效果。這種效果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水墨畫的韻味。
2.師生共討:
(1)你知道國畫的歷史嗎?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水墨畫,顧名思義,就是用中國傳統的繪畫工具,按照中國人的審美習慣而畫出來的畫。中國的國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獨樹一幟。它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所以我們要繼承傳統文化,使它不斷發展。
(2)你理解水墨畫的韻味嗎?
出示作品,學生討論發言,教師總結:這種墨與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們回味無窮,遐想翩翩。其特點在于似與不似之間,水、墨、色交融變化,頗耐人尋味,這就是中國畫特有的審美標準之一“韻味”,有“韻”才美,無“韻”是不美的。
(3)你知道這種韻味是怎樣形成的嗎?
教師示范:濃破淡、淡破濃、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點染,堆積、潑灑能形成相互輝映的效果。學生有了動手的欲望,急于想體驗一下。教師因勢利導。
3.學生實踐:
教師布置作業,自己動手創作一到兩幅水墨作品,用筆要大膽,注意墨與彩的濃淡,以及水分干濕的把握。學生作畫,教師巡視,及時指導遇到的情況。
4.作品評價:
提出評價標準:用筆大膽,水、墨、色相互輝映,墨與彩的濃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處。畫面要體現出變化莫測的韻味。
(1)學生互評:
(2)師生互評:
5.小結:這節課通過同學們的動手創作,使大家對水墨畫的韻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體驗,
好多同學的作品都不錯,希望大家課后去練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現,看看效果怎樣?
執教者:張斌 執教時間:第十七周
教學后記:本課的設計,強調學生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親身體驗水墨畫的獨特韻味,充分發揮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勢利導、人盡其才。對水墨畫的體驗,使學生體會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起到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