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家》教學設計(通用3篇)
《可愛的家》教學設計 篇1
《可愛的家》是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二單元的內容。第二單元是以“親情”為主線,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和諧溫馨,其樂融融的感人情景。從熱鬧的動物王國,到擬人化的植物伙伴,再到身邊熟悉的幸福的小家,處處流露出熱情、友善、關愛的濃濃親情。在設計教案時我運用音樂中聽、唱、拍奏、律動、編創等方法,引導學生通過音樂活動來體會“愛”的付出與獲得同樣快樂,學生如何與大家分享喜悅,引導學生關心、幫助他人。下面談談我設計這節課的一些想法:
一、 挖掘教材中的情,從情入手。
欣賞曲《可愛的家》是首讓人感到親切,溫暖的歌曲,樸實無華的旋律中洋溢出對親人深深的懷念,對故鄉無盡的憂思,使人眷戀那份濃濃的、難以割舍的親情。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時,充分挖掘歌曲中透露出的濃濃情意,以培養學生音樂聽覺為目標,充分運用教學中的各種環節,通過“情”來撥動學生的心弦。于是我以這首樂曲作為背景音樂圍繞“家”這一主題展開討論。學生在這首輕柔音樂的伴奏下從竹子寶寶的家談起,到個別學生通過照片介紹自己所熟悉的小家,讓全體學生引起共鳴,體會到家的溫暖。當然班上也有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為了讓他們也體驗到家的感覺,我便再由“姐妹兄弟”一詞引伸到團結友愛的班級大家庭,在這個家庭里可以得到更多地關懷。通過運用討論、談話式的教學方法,拓展了學生對“家”的認識,使他們從被家里長輩萬分寵愛的小寶貝成長為班級中其他小伙伴的姐妹兄弟,更讓他們懂得與他人相處要和氣、友善,要學會照顧關愛他人。在隨后的欣賞過程中,學生就會將自己的感受,全身心的融入音樂作品之中,從而使其得到美的享受。
二、以情導創,以創拓情。
音樂創造是培養、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它能激發學生創作音樂的情趣和積極參加音樂創作的意愿,喚起其音樂情感,啟發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我在設計欣賞歌曲《可愛的家》時,通過各種欣賞活動,使學生產生出積極的情感反應,以情導創,以創拓情,把“情”作為一條主線。首先是以《可愛的家》作為背景音樂,通過師生間的相互交流切入本課主題,引起每一位學生心靈深處的共鳴。這是一種完全放松和無意識的聽賞方法,以此來渲染一種柔美、恬靜的氛圍。接著是將學生通過語言交流所體會到的對“家”的點滴感受融入到靜聽樂曲之中,隨著音樂的進行,進入回憶、聯想或想象,這是一種聯想想象式聽賞,是學生自身感受與音樂情感的交融。然后,我在交流“家”和聆聽關于“家”的音樂基礎上,和學生共同創設了一個生活化的音樂情景,通過即興創作表演,以身體動作來對音樂做出反應,稱為運動式聽賞。第一步無意聽賞是引起學生欣賞的動機和興趣,第二步靜聽是激發起學生對音樂強烈的情感反應,第三步是組織學生參與體驗、創設有關音樂中所體現的濃濃親情與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使他們的審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進一步升華,最后就是將先前學生體驗到的音樂情緒,落實、內化到歌曲的演唱上,使他們在演唱中身心得以愉悅,情感得以抒發。在學生對歌曲《可愛的家》理解與創作時,我認為既要營造好他們“參與音樂活動”的氛圍,深化“進入情境”的心理誘導,也要尊重學生自己的創造,放手讓他們根據創設的情境開展想象并結合自己的內心感受,大膽地進行音樂創作的嘗試。
三、以情激趣,以趣促情。
人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節課中我將上學期學生非常喜愛演唱的歌曲《音樂是好朋友》作為進教室的音樂,讓他們喜愛do、re、mi,喜歡音樂,踏著這首熟悉的樂曲步入音樂課堂,從而激起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隨后我再讓學生用歌聲來和可愛的竹子寶寶打個招呼,他們頓時覺得很新鮮,平時都是和小伙伴,和老師打招呼,這次卻和擬人化的植物朋友問好,他們對演唱《竹子冒尖尖》這首歌曲的興趣一下子提升了很多,而且不用老師多提要求,他們也會憑自己的生活經驗以親切、活潑的歌聲和竹子寶寶對話,和大自然交朋友。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符合兒童的心理年齡特征,容易產生親切感,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促進他們美好感情的抒發。
通過此次上課,備課,也使我深刻地領悟到:《唱游》教學應該面向全體,服務全體,是具有普及性的音樂教育。作為音樂老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把音樂知識與技能融于活動之中,并隱性成線,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逐步獲得淺顯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情感的激發,忽略音樂教學的基本技能、技巧,那么培養出來的學生將永遠只是有豐富表情但無實質內涵的人,無法讓學生真正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可愛的家》教學設計 篇2
一、 教學內容:
(1) 音樂知識:弱起小節,反復跳躍記號
(2) 欣 賞:《可愛的家》的mtv
(3) 學唱歌曲《可愛的家》
二、 教學目的:
(1) 通過欣賞,培養和激發出學生的內心感受。
(2) 學唱歌曲《可愛的家》,使學生能用情來演唱歌曲并了解英國歌曲的結構特點。
三、 教學重點: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
四、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師生問好,講這節課所要學的內容和目的。
二、 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部mtv.(背景有英國的風光,一些有趣的家庭生活照片全家照等,音樂用《可愛的家》。)
三、 導入新課:
1. 教師問:同學門剛剛看完這部mtv,請同學們結合自己談一下家庭生活,并給這部片起一個名字。
2. 學生發言后,教師作出小結,并引入今天的課題《可愛的家》。
四、 簡介《可愛的家》的曲作者創作經過:
1. 利多媒體把英國作曲比肖普的肖像及英國的風光展示給學生看。
2. 放出《可愛的家》的音樂。
3. 給學生講述它的創作過程:這首歌是作曲家比肖普為歌劇《克拉里——米蘭姑娘》寫的主題歌,并把這部歌劇的大概內容講一下,歌曲采用英國西西里尼民歌的音調寫成的。
五、 分析《可愛的家》的旋律線條及情緒:
1. 用投影儀把歌曲的旋律顯現出并請一位同學上來用彩色的筆把旋律線條勾畫出來,教師在旁邊加以指導,然后請他回到座位上。
2. 教師問:這首歌的旋律線條是平淡還是起伏跌宕的?
學生回答:是平穩的。
教師問:我應以什樣的情緒來演唱呢?
啟發學生回答。
3. 教師通過提問總結出,這首歌我們應用美好的心情來演唱,要唱出對家庭的眷戀。
六、 分析《可愛的家》曲式結構并講解弱起小結反復跳躍記號:
1. 請學生們把這首歌的結構畫出,相同的樂句用相同顏色的筆畫出。
2. 教師小結,此曲是a-b-c三段體的結構
3. 講解弱起小結及反復跳躍記號:
弱起小結:歌曲開始的第一個音起于小結的弱拍(或強拍的弱位置)
反復跳躍記號: : : 在 :: 記號內的音樂要反復兩遍,第三遍則越過 : 接唱
七、 熟悉歌曲
1. 請學生把電子琴調到風笛的音色,一起來演奏。
2. 教師把電子琴的節奏調成4/4拍,要求學生跟著節奏用事打節拍,做試唱練習,可以變化多種變化多種形式,知道熟悉樂譜。
3. 請一位女同學配樂朗誦歌詞,教師要求,用自己的情感來朗誦,下面同學來欣賞。
4. 再請一位男同學來朗誦,下面的學生一部分用電子琴伴奏,另一部分用哼名伴唱。
5. 請同學們邊演唱邊彈琴。
6. 請同學們再欣賞一遍mtv,要求同學們閉上眼睛聽音樂,用心來感受,同時要回想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聽完音樂后再來唱這首歌,用“情“唱。
八、 表演
1. 請同學根據歌曲的內容及自己的感受來做即興小品表演,下面的同學做背景音樂。
2. 全體用合唱的形式來唱這首歌,分聲部,加表演動作,用輪唱,伴唱的形式來演唱。
九、 教師作課堂總結。
《可愛的家》教學設計 篇3
第一課時
課 題:《小船》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4/4拍歌曲優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溫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導學生認識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義和強弱規律。
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聲斷氣連的歌唱。
2、用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4/4拍的強弱規律。
課前準備:《小小的船》歌曲錄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音樂做律動(播放《小小的船》歌曲錄音)。
2、剛才歌曲里唱的小船是指彎彎的月亮,今天老師再請你們聽一首歌曲,聽一聽這一首歌曲里的小船指的什么?
二、教唱歌曲
1、分別聽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詞,熟悉歌曲旋律。
(1)提問:感受一下兩首歌曲有什么異同(從情緒、節拍、速度等方面考慮)?
(2)復習3/4拍號的含義和強弱規律,引導學生學習4/4拍號的含義和強弱規律。
(3)用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4/4拍的強弱規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開;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開。
2、完整聆聽《小船》的范唱錄音,讓學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韻律,進一步熟悉4/4拍的強弱規律。
3、用哼鳴模唱歌曲旋律。
4、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教師音樂伴奏。
5、教師聲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學生輕聲跟唱。
6、學生隨伴奏演唱歌曲。
三、歌曲處理
1、指導學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處聲斷氣連,注意倚音的演唱。
2、結束音要唱滿四拍,講解全音符,讓學生了解全音符的形狀和時值。
3、這首歌曲表現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你們覺得我們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達呢?
第二課時
課 題:《內依巴河》
教學目標:欣賞《內依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對內依巴河旁充滿愛的、溫暖的小草房的眷戀之情。
重點難點:
課前準備:幻燈片、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小船》
二、復習樂理知識
1、用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4/4拍的強弱規律。
2、全音符的形狀和時值。
3、課后練習“把車廂中的節拍改正就可以出發了”,引導學生通過延長或縮短音符的時值,使這一節車廂節拍準確,進一步鞏固對4/4拍含義的理解和運用。
三、欣賞歌曲《內依巴河》
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的節拍和情緒。
2、簡介歌曲的風格特點(拉丁美洲民族特色)。
3、復聽歌曲,看歌片心里默唱,進一步感受歌曲風格。
4、分組討論:為什么說“小草屋如同天堂”?
四、音樂創造
1、師生朗讀歌詞。
2、輕聲跟著歌曲錄音演唱歌曲。
3、編配打擊樂伴奏。
第三課時
課 題:《可愛的家》
教學目標:以飽滿、深情的聲音演唱歌曲《可愛的家》,表達對家的熱愛。 重點難點:準確的演唱歌曲的弱起節奏和附點節奏。
課前準備: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音樂游戲:七色迷宮
1、有多少條路可以走出迷宮?
游戲規則:找到一條路時,必須把這條路線經過的音唱準確,小組形式找路線,比一比哪個小組找的路線最多,唱的最準確。
2、誰能聽出老師彈奏的路線?
游戲規則: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聽辨模唱,并且在迷宮中找到老師彈奏的路線。
二、學唱歌曲
1、聽《可愛的家》錄音范唱。
2、學習曲譜,教師范唱曲譜。學生隨琴學唱第一、二樂句曲譜。
4/4 1 2│3 . 4 4 5│5—3 5│4 . 3 4 2│3—0
4/4 1 2│3 . 4 4 5│5—3 5│4 . 3 4 2│1—0
3、教師彈奏第三至第六樂句,學生模唱。
4、朗誦歌詞。
5、輕聲隨琴演唱歌曲。
6、講述自己“可愛的家”,感受體會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和家庭的溫暖。
7、小組討論:用什么樣的聲音來演唱這首歌曲?
三、為歌曲伴奏
1、編配打擊樂伴奏。
碰 鐘:×―×―│×―×―│
雙響筒:││
2、歌表演《可愛的家》。
第四課時
課 題:《布娃娃》
教學目標:通過欣賞《布娃娃》啟發孩子們珍惜自己的幸福并且關愛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重點難點:感受樂曲令人傷感的旋律和歌詞,了解領唱、合唱的演唱形式。
教學過程:
一、音樂游戲:七色迷宮
1、有多少條路可以走出迷宮?
游戲規則:找到一條路時,必須把這條路線經過的音唱準確,小組形式找路線,比一比哪個小組找的路線最多,唱的最準確。
2、誰能聽出老師彈奏的路線?
游戲規則: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聽辨模唱,并且在迷宮中找到老師彈奏的路線。
二、導入
1、復習歌曲《可愛的家》。
2、我們都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有爸爸媽媽的關愛,但是還有一些沒家的孩子……
三、欣賞歌曲《布娃娃》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
2、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3、復聽歌曲,輕聲跟唱,進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詞。
4、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樂要素對音樂情緒的影響。
5、再次欣賞并演唱歌曲《布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