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課堂實錄
師:還有問題嗎?
生:(異口同聲)沒有了。
師:看來同學們自學能力挺強,到底掌握了沒有,我還要檢測檢測,請看大屏幕。
(效果卡片,屏幕顯示)
師:結合語境,理解劃線詞語的含義. 1、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太遲,太遲”’、“總算”是怎樣理解。
生1:急切盼望春天來臨。
生2:愿意及早看到春天的美好景色。
師:理解正確。看2,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熬”怎 么理解。
生1:忍受。
生2:寫出母親身體不好
生3:說明母親好不容易度過嚴冬。
師:理解得很透徹,好不容易度過嚴冬,或者說度過嚴冬……
生:(有幾個)艱難
師:大家既理解了本義又理解了含義。看3,后來發生了分歧。“分歧”是怎么理解。
生1:有不同想法。
生2:有不同意見。
師:理解正確。4、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委屈”在這里怎么理解。
生:受到不應有的指責和待遇,心里難過,這里是使兒子受到委屈。
[學習目標1屬于字.詞的教學,初一學生具備自主完成的能力,這里繼續培養認識字詞的興趣和主動識字釋詞的習慣。通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合作完成目標1。]
師:看來詞語理解得不錯。接下來,請同學們互相合作,研討研討,文章先寫了什么,然后又寫了什么,最后又怎么樣了。通過故事的記敘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生研討交流,師巡視)
生1:文章先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然后寫了散步的經過,最后寫他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
生2:文章先交代了散步的緣由,然后寫了一家人在散步中產生了矛盾,最后寫他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表達了一家人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
師:“最后寫他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這種描繪性的語言適合概括段意嗎?
生:不適合。
師:誰有不同意見,注意是概括性語句,散步的結果如何。
生:我背母,妻背子。
師:很好。先寫散步的緣由,然后寫了在散步中產生了小波 折,或用微瀾概括,最后寫我背母,妻背子,表達一家人互敬互愛的感情。
(邊總結邊板書 緣由——微瀾 互敬互愛
我背母
妻背子)
[學習目標2理清作者寫作思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瀏覽略讀而后交流完成。突出閱讀行為的自主性,先整體把握,為重在感受體驗做準備。]
師:那么這一家人互敬互愛的感情怎樣得以表達,就需細細品味品味句子,這就是我們要完成的第3個目標。要想知道一家人的心理,最好請出一家人采到我們的現場,一問便知。但那是不可能的,現在我們模擬一下“實話實說”的現場,我做主持人,請幾位同學到前面來,分別扮演文章的角色,同學們要積極參與,團結合作,先請出文章的作者莫懷威。
(幾個男生站起來,幾個女生也站起來)
師:作者是男同志,咱們推薦一個作家吧。
(幾個同學推薦,一個站起來的男生走到臺前)
師:找個做兒子的吧。
(一男同學迅速來到臺前)
師:請母親、妻子上場。
(兩個女同學搶先來到臺前)
師:很遺憾,前面沒有座位,你們和老師一樣站著吧,同學們則是實話實說的現揚觀眾。(稍停)
幾千年來,中國人把家庭和睦和作為生活幸福的象征,把血緣親情當作最圣潔的感情,曾用真誠和心血寫下了一個又一個優美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散步》一文的作者一家人。請這一家人再次回想那次散步的情景,讓一家人和觀眾朋友一起再次感受那濃濃的至愛親情。我也學習一家人尊老愛幼的美德,先采訪采訪偉大的母親吧。請問母親,那次散步你最初不想去?
“母親”:是的,我年紀大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累。
師:后來怎么又去了。
“母親”:聽兒子的,是兒子讓我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