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義
注:此教案是在學生使用課前預習卡基礎之上
比的應用
教學目標:
1、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
2、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按一定的比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
教學難點:
根據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運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比,那么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比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 交流預習情況:
1、集體訂對獲取的數學信息及提出的問題
師板書摘要:
信息:一筐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已知大班30人,小班20人
問題:怎么分合理?能不能按比分配?
2、小組交流解決問題的策略(要求小組每人發言)
3、小組匯報:
方案一:大班30個,小班20個,分完為止;
方案二:大班3個,小班2個,分完為止;
方案三:大班30個,小班20個,剩下的平均分;
方案四:大班往小班去5人,然后平均分;
方案五:數清橘子總數,除以總人數,再用每人所分個數乘各班人數即各班所得;
方案六:將橘子平均分成5份,大班3份,小班2份;
……
4、針對方案同學提出疑義,并作出更改;
在解決疑問中,明確和以前所學的平均分有所不同。
更改如:大班30個,小班20個,剩下的不能平均分,要按3:2分才合理;
5、比較發現合理方案的共同點:不管怎么分,都要保證最終兩個班分到的橘子數量的比要和兩班的人數比相等。
三、 嘗試解決問題:如果共有140個橘子,該怎么分?
同桌交流后列式解決,指生上堂板演并講解解題思路:
解法一:30:20=3:2 3+2=5 140÷5=28(個)
大班:28×3=84(個) 小班:28×2 =56(個)
解法二:30:20=3:2 3+2=5
大班:140× =84(個) 小班:140× =56(個)
四、師生總結解題方法
今天遇到的問題不是平均分,而是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我們是把按比分配的問題轉化成了以前的平均分問題,只是要按比所表示的份數平均分。
思路:已知整體,按比把它分成兩部分或幾部分,求各部分。
板書:總數量× =各部分的數量
五、 鞏固練習p55試一試,練一練1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六、 小結(學生小結,師生補充)
板書設計:
比的應用
總數量× =各部分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