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義
課題一:比的意義(a)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6~47頁和相應的“做一做”,練習十二的第1~4題.教學目的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2.弄清比同除法、分數的關系.教具準備長3分米、寬2分米的紅旗一面,投影儀.教學過程一、復習教師: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常常需要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比如這面紅旗(教師出示紅旗),它長3分米,寬2分米.要對這面紅旗的長和寬進行比較,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導學生回答:可以用減法,比較長比寬多多少或寬比長少多少.用除法,比較長是寬的幾倍,或者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板書:3÷2==1……………長是寬的1倍 2÷3=……………………寬是長的二、新課1.導入新課.教師:剛才我們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對紅旗的長、寬進行比較.這節課,我們要在用除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學習一種新的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數學方法──比.(板書:比.)教師:比表示什么意義呢?它怎么讀,怎么寫?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數有什么關系呢?這些都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下面我們先學習比的意義.(板書課題.)2.教學比的意義.教師:(指3÷2)看這個除法算式,長是寬的幾倍需要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長和寬比較.)紅旗的長是多少?寬呢?紅旗的長和寬比較也就是幾和幾比?(長和寬比較也就是3和2比.)求紅旗長是寬的幾倍又可以說成長和寬的比是3比2.(板書:長和寬的比是3比2.)(指2÷3)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根據這個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寬是長的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寬和長的比是2比3.教師板書.小結:現在我們知道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教師:這兩個例子都是對長、寬兩個量進行比較,為什么一個比是3比2,而一個比是2比3呢?引導學生回答:3比2是長和寬的比,2比3是寬和長的比.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兩個數量進行比較一定要弄清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后不能顛倒位置.教師:剛才我們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對紅旗的長、寬進行了比較.在日常生活中,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事例有許多,請看這個例子(出示投影片):“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了100千米,這輛汽車的速度是每小時多少千米?求汽車行駛的速度怎樣計算?學生回答時,板書:100÷2=50(千米)100千米是汽車行駛的什么?2小時呢?汽車的速度需要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路程和時間比較.)那么汽車行駛的速度又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教師:在這個例子中,路程和時間的比是幾比幾?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教師:現在看這些例子,都是用什么方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用除法.)那么表示兩種量的兩個數,它們之間具有什么關系?(相除關系.)是幾個數相除?(兩個數相除.)學生回答后板書.再看長和寬的比是3比2,寬和長的比是2比3,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這又是用什么方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比的方法.)幾個數的比?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兩個數的比.(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比的意義:)通過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