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數的應用——納稅問題
教學內容:課本第4頁的例2和“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納稅和稅率,理解和掌握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納稅意識,繼續感知數學就在身邊,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
2.培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進一步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正確、熟練地運用百分數的知識進行納稅的計算。
預習題:弄清什么是納稅?怎樣納稅?納稅的意義是什么?(課前布置學生上網查詢相關信息)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說出題中單位1的量與數量關系式
1.一本書頁數的5%是多少
2.用掉一根繩的56%
學生回答后,提問:這兩題屬于學過的哪類問題?該怎么解答?(教師板書)
一、認識、了解納稅
出示例2:星光書店去年十二月份的營業額約為5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 6%繳納營業稅,這個書店去年十二月份應繳納營業稅約多少萬元?學生讀題。
1.談話導入
這是關于什么的實際問題?
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聽說過有關納稅的知識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納稅的問題.
板書:納稅
2.建立納稅概念,了解納稅有關的知識.
1)教師提問:你知道哪些有關納稅知識?(學生說自己的感性認識)
2)教師歸納后板書.
板書:應納稅額、稅率
3)小組討論
(1)什么人需要納稅?
(2)為什么要納稅?
(3)你認為你身邊的那些事物是國家用稅收款做的.
4)教師總結
(1)納稅就是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2)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事業.
5)你們現在對納稅有什么認識?
小結:看來,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都應該依法納稅,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2.
出示例2:星光書店去年十二月份的營業額約為5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 6%繳納營業稅,這個書店去年十二月份應繳納營業稅約多少萬元?學生讀題。
提問:想一想,題里的營業額的6%繳納營業稅,實際上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式計算?你們會做嗎?試試看!
學生嘗試練習,集體訂正,教師板書算式。
強調:求應納稅額實際上就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也就是把應該納稅部分的總收入乘以稅率百分之幾,就求出了應納稅額。
2.我們怎樣計算呢?
方法1:引導學生將百分數化成分數來計算。
方法2:引導學生將百分數化成小數來計算。
3.做“試一試”
提問:這道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再加上5200元就是買摩托車共付的錢。
學生板演與齊練同時進行,集體訂正。
4.學生在課本上完成練一練。
三、同步練習
1.練習二的第1、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