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數的應用》說課稿(精選3篇)
《百分數的應用》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定
本課選自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百分數的應用》這一章節。利息的計算"一課是分數、百分數乘法應用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實際生活中人們經常接觸的事情。教材設計這一內容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目標:
1、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習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重點:能利用百分數知識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利息和利率的含義。
二.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在應用題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我們逐步探索歸納出"創設情景-一構建模型一一解釋應用"的應用題課堂教學模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問題情景,再從中提取數學問題(即應用題),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構建數學模型(即數量關系、分析問題的方法及解題策略),最后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釋或解決數學問題和簡單的實際問題。
對于"利息的計算"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且分數、百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計算技能已熟練掌握,本課時教學和認知的重點和難點不在于會不會計算利息,而在于應用。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充分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讓學生自選一張計算利息,主動探索利息的計算方法,構建利息計算的模型。
三.教學流程
1.創設情景,引人新課
由于利息的計算應用較廣,學生在目前和今后的生活中都會有較多的應用機會。因此先設計了每個學生都熟知的"過年一-拿壓歲錢一一存銀行一一得利息"的情景,引人新課,使學生感受到利息的計算就來源于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學生學會了利息的計算方法后,請他們設計自己的壓歲錢的存取方案,為學生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所學的知識能運用于生活。
師:老師與你們一樣大的時候,過年最開心的也是能拿壓歲錢,那么你們現在過年一般能拿到多少壓歲錢?
師:我相信每個同學都有壓歲錢拿,但是不管多少,都是長輩對我們的關心。老師那時只拿幾角壓歲錢,也很開心。那么你們是如何處理壓歲錢的呢
2.聯系生活,理解意義。
先讓學生自己說說有關儲蓄的知識已知道哪些,再讓學生觀察一張真實的存單,讓學生從這張真實的存單上獲取有關存款的信息,并由學生自己舉例說明本金、利息的意義,引導學生理解利率的意義就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在理解利率意義的基礎上,出示三張真實的存單,讓學生自選一張計算利息,主動探索利息的計算方法,構建利息計算的模型。
師:壓歲錢有那么多,除了一部分消費外,多余的存銀行。那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儲蓄的知識?(生1:定期利率比活期利率高。生2:活期可以自由地拿,定期不到時間要用身份證才能拿。……)
師:儲蓄有定期和活期之分,定期儲蓄的利率較高,就是拿到的什么比較多?(生齊答:利息。師板書)
師:那么誰來舉例說明一下哪一部分是利息呢?(生:去年我存人一千元,今年到期取出1024元,這24元是利息。)
師:那么存人的一千元又叫什么呢?(生:本金。師板書)
教師用實物投影儀出示課前存好的一張100元的真實存單,請學生觀察后回答:你能從這張存單當中知道些什么?(同桌可以商量)
師小結:利息與本金的百分比就是利率。(板書)在一張簡單的存單上,我們能知道很多的信息。
師出示三張復印的存單(分別為①200元,存期3年,年利率為2.7%。②100元,存期2年,年利率為2.43%。③200元,存期1年,年利率為2.25%。),請學生觀察這三張存單,說說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師巡視。
師小結:存期不同,所以年利率不同,其實銀行的利率是國家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所確定的,不同時期的利率是不同的。
師出示現行銀行儲蓄的利率表:誰能給大家解釋一下,這里的2.7%表示什么意思?(生:這里的百分之二點七,表示利息占本金的百分之二點七。)
師:是定期幾年的利率?(生:三年。)
師:這里的月利率表示什么意思呢?(生:月利率是一個月的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
3.引導探索,構建模型。
師:通過比較,我們知道存期不同,利率不同,利息的多少與利率有關。請你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張存單,幫那位儲戶算一算,這張存單到期后可拿到多少利息?(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存單利息,教師巡回指導。)
師:利息的多少跟本金、年利率和存期有關,那么到底有什么樣的關系?(請學生觀察上述三個算式)(生:本金乘以利率再乘以時間等于利息。)
教師補上"×"和"=",形成計算利息的模型。
本金×利率×時間=利息
4.鞏固訓練,解釋應用。
學生掌握了利息的計算方法后,設計了兩個層次的訓練,為學生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一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分別請學生計算(1)張阿姨購買5000元三年期國庫券的利息,(2)張伯伯向銀行貸款7000元4個月的利息,(3)李叔叔存8000元活期半年的利息:二是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1)請學生設計1000元壓歲錢的儲蓄方案,(2)為王大爺出主意解決取款的兩難問題
《百分數的應用》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 百分數的應用 (三)》,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百分數的應用(三)》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第三版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28、29頁的內容,包括例題、試一試和練一練三部分。其中例題的設計上給了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間,也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了依據。練習部分設計了模仿例題的基本練習,新舊知識相聯系的鞏固練習、突出教學重點的專項練習。
教材通過創設“家庭消費情況”的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探尋解決的辦法,讓學生感受到“百分數就在我們身邊”,同時也為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資源。
[重點、難點、關鍵]
在深入理解教材,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上,我確定本課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列方程解決百分數問題”的方法。難點是理解用算術方法解決此類應用題的算理,關鍵是引導學生認真分析數量關系。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
學生在學習《百分數的應用(三)》之前,一是已經會解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二是這些百分數應用題實際上與相應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類似,只是給出的條件以百分之幾來表示。由此可以肯定:大部分學生可以比較輕松地完成本堂課的學習任務。
2、學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①為什么在解決例題中的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列方程解?
②在用算術方法解答時,為什么要用除法?
三、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分析,依據新課標中的“知識、過程、情感”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加深對百分數內涵的理解,掌握列方程解決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創設情境,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總結經驗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體驗探索過程中的艱辛與喜悅,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與人生觀,通過分析統計表中的信息,讓學生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幸福感。
四、教法與學法設計
本節課我首先采用復習導入法,這樣既復習了舊知又為這節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在新授中,我主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的策略,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感知,在積極思辨中發現,在具體運用中理解的方法進行百分數應用的教學。在練習時,我設計了有梯度的題目,真正體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具與學具]
為了能夠有效地配合完成教學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準備利用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同時讓學生準備尺子,借助畫線段圖幫助理解。
為了能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導入,把新知連起來
1.一個數的30%等于210,這個數是多少?
2.解方程:50%x-33%x=34
指名上板演,并說說解題思路?集體訂正。
這樣設計,能夠由此及彼,幫助學生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為他們掃 除了學習障礙。
(二)、自主探究,把新知拿下來
課件出示例題:
下表是笑笑的媽媽記錄的家庭消費情況:
年份
1985年
1995年
2005年
食品支出總額占家庭總支出
的百分比
65%
58%
50%
其他支出總額占家庭總支出
的百分比
35%
42%
50%
提出問題:
1、比較這個家庭支出情況的有關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2、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這個家庭的總支出是多少元嗎?
我首先鼓勵學生從統計表中獲取信息。通過比較,學生會發現這個家庭的食品支出總額在逐年減少,而其他支出總額在逐年增多,這個家庭的總支出也逐年增加,可見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內容不斷豐富,體驗社會主義的優越感和幸福感。達到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老師追問:
題中以誰為單位“1”,你會用線段圖來表示數量關系嗎?(要求學生畫線段圖,寫出題中的數量關系,教師板書指導。)
總支出不知,怎么辦?用字母“x”表示,怎樣列方程?
(1)學生試著用方程解答。
(2)學生板演,教學巡視,加強對后進生的輔導。
解:設這個家庭1985年的總支出是x元。
65%x-35%x = 210
30%x = 210
x = 700
對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義進行追問,“為什么要列方程解”,“方程表示什么意思”,經歷這個反思過程,讓學生初步理解了分析問題的方法,達到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老師接著追問:
還有什么方法?讓學生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把65%x-35%x寫成(65%-35%)x,這樣可以很清楚地看出“210就是65%-35%與x的積,x是一個因數,根據“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讓學生知道還可以用算術方法解答此類問題,這樣一來,我們就很輕松地攻克了本節課的難點。
這樣老師大膽的“退”下去,讓學生勇敢地“走”進來,給學生自主的空間和自主的權力,從而把舞臺還給學生,把精彩留給學生。
(三)、反思總結 把知識串起來
新授之后,我安排2分鐘的小組總結或個人即興發言,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體會,談談自己的收獲。學生總結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的方法和研究過程,這樣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及時總結和反思的良好習慣。
(四)、及時練習 把新知用起來
我把比較枯燥的“鞏固練習”設計成了“智勇闖關”游戲,面向全體,讓學生動起來;智勇闖關,把激qing調起來。我設計了四關游戲:
第一關:磨拳擦掌,小試身手
試一試中的兩題屬于模仿例題的基本練習,我把機會留給了中差生。
第二關:火眼金睛,降妖除怪
老師出示一道有解題思路和過程的“百分數應用題”,讓學生找出其中的錯誤,提醒學生不能犯同樣的失誤。
第三關:練就本領,占山為王
老師為每組出示一道難度相同的“百分數應用題”,已經完成本組任務的同學可以搶占黑板上已畫好了的高低不同的“大山” 。
第四關:斗智斗勇,通關全勝
出示一道有一定思考難度的“百分數應用題”,先做對的同學所在的組獲勝。
六、板書設計
百分數的應用(三)
食品支出總額+其他支出總額=210
解:設這個家庭1985年的總支出是x元。
65%x-35%x=210 65%-35%=30%
30%x=210 210÷30%=700(元)
x=700
答:這個家庭總支出是700元。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地形成完整的解題思路,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以上,我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百分數的應用》說課稿 篇3
一、縱橫聯系,說教材
《百分數的應用一》是位于北師大版教材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內容就是“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是在學生掌握了 “百分數的意義”、|“小數、百分數、分數之間的互化”、“百分數的簡單應用”、“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
根據分數乘法應用題與百分數一般應用題及學過的百分數的知識,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能計算出實際問題中“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對現實生活中的有關數學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釋,并嘗試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百分數問題;能試圖探索出解答百分數一般應用題的方法,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關目標:體驗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中的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的。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質疑的能力,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掌握百分數應用題的特征及解答方法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設計教具,說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盡管本節課的知識如用小黑板展示,效果也許還可以,但多媒體生動的畫面、豐富的情境的加入會使教學效果錦上添花,所以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將例題、習題通過課件的形式來呈現,同時這也有助于例題間的比較。】
三、激發參與,說教法
1、情境創設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會和理解數學。”我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了水結成冰的生活情境,并說明在這種自然現象中也有數學問題,正好有個問題解決不了,激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
2、自主探索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的應有之義,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這節課在新知的獲得過程中,教師充分讓學生動手畫、動腦想、動口說,去探究新知,使學生獲得較準確的知識。
3、聯系生活法:“數學教學要立足于社會現實生活,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最終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服務于社會生活。”因此,我在導入新課、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彈性練習的各個環節盡量用學生熟悉的例子來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培養了學生數學意識。
4、激勵評價法:“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我在學生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發現有獨特見解的,都給予激勵的評價,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四、自主探索,說學法
新課程不但倡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而且著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在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
1、轉化法:學生在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意義時,學生能結合百分數的意義,把知識轉化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幫助理解新知識。我給予了及時的肯定,并說明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多加利用。
2、比較法:在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出現了兩種方法,學生就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在獲得新知的過程中,學生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開展小組合作,在小組中分工明確,提高了學習效益,使學生的智力得到最佳的開發,樹立的主人翁的意識。
4、反思法:方法注重反思,學生才能學得牢。在課將結束,學生對自己的獲得的知識和學習方法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取長補短。
五、著眼互動,說程序。
(一)、生活導入,激發興趣。
(1)生活導入。
我覺得教材給我們創設的“水結成冰的”生活情境,很貼近學生。所以直接選用了教材創設的情境。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不知道你們注意觀察沒有,在生活中水結成冰,體積有什么變化”,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很容易回答出問題“體積變大”。我又適時的追問一句,那有誰知道為什么體積變大嗎?學生根據以往的經驗或課外學習能大概說出原因,教師不做細說明,只是調動一下學生的興趣,與科學學科進行一下整合。
(2)激發興趣。
學生在明確“水結成冰,體積會變大的”的結論后,及時說明有一個同學在這種自然現象中發現了一個數學問題,但一時不會解,讓我們幫忙。以此激發了學生的好強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這一環節,從學生熟悉的現實情境中尋找數學題材導入新課,不但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的內驅力,而且可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覺得數學問題是那么的鮮活,形成問題意識。】
(二)、相互合作,探究問題: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這一環節,我及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李剛同學制作冰塊時的條件“用45立方厘米的水,制作冰塊,結成冰后,體積約是50立方厘米”,并提出問題 “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增加百分之幾”。(邊說邊板書45立方厘米的水——50立方厘米的冰,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增加百分之幾)同時結合問題,揭示出是一道關于百分數的題,(板書“百分數”),再對百分數的意義進行復習,為后面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做好鋪墊。
2、討論分析,理解問題。
既然是要幫助李剛,就及時說明幫助的原因是“一時沒能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意思,把問題集中,讓學生分組研究。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分組討論時,可提示學生結合學過的百分數的意義和百分數一般應用題,畫線段圖對問題進行分析。畫線段圖對于六年級的同學來說已經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方便學生發現數量關系的方法。
教師在學生分組討論時,下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探討,既做到了師生的互動,又能及時發現找到結論的同學,到前面板書線段圖。(畫出線段圖)
3、找到方法,解決問題。
①讓板眼同學,結合板書說說對“增加百分之幾”的理解,教師適時的補充說明,最終找出結論“增加百分之幾”是“冰比水多的體積與水比,多的體積是水的百分之幾”(指圖),轉化成以前學過的簡單百分數應用題“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在此教師及時滲透“轉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進行學法的指導。
②結合學生的匯報,及通過課件展示李剛的參與,找到第一種解法“冰比水多的體積除以水的體積”,學生板眼計算。(板書第一中算法:(50-45)÷45=11%)
③再結合線段圖,讓學生找到第二種解法。學生根據以前學過的分數應用題,會想到把水的體積看作單位1,百分數就是100%,用冰的體積除以水的體積,求出整體的冰的體積是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再減去水的100%,就是增加的百分之幾。(指圖說)在及時出示課件李剛理解了的公式“冰的體積÷水的體積 -100%”,讓學生列式解答。(板書:50÷45-100%=11%)
④找到兩中算法后,教師補充說明根據自己的理解,用那種算法解題都可以。
4、教師質疑,深入探究。
學生在幫助李剛同學解決完問題后,教師又馬上利用課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把這50立方厘米的冰,再化成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體積比冰的體積減少百分之幾?是11%嗎?(板書50立方厘米的冰——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體積比冰的體積減少百分之幾?)
學生可能會有疑惑,教師組織學生再分組畫圖探討,并且只列式不計算。學生通過畫圖(畫圖),分析出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是減少的體積與冰比,用減少的體積除以冰的體積就能求出問題(板書(50-45)÷50)。再與前面的算式比較得數一樣嗎?學生經過分析,發現除數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除了讓學生理解“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還讓學生明確多百分之幾和少百分之幾不是一個數,因為他們對比的量不同,也就是單位一不同。(指板書說)。最后在引導學生找到不同算法。(板書:100%-50÷45)
5、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教師結合板書說明,剛才的學習內容,是教材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知識:百分數的應用一(板書:應用一)也就是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我們要接著五年級下學期學過的百分數知識,繼續探討百分數在生活當中的一些應用。
(三)、加強訓練,鞏固新知。
1、完成試一試第1題。
2、完成練一練第三題。
教師結合現實生活敘述各提條件,同時課件出示。因為有新知學習的基礎,所以先找同學繼分別說出“降低了百分之幾”和“增長了百分之幾”的意義,再讓學生獨立解答,最后集體反饋結果。
(四)、聯系實際,拓展思維。
結合明年即將召開的2008年奧運會,出示一組我國申辦奧運會時我國和其他國家得到的票數,讓學生自主提出關于百分數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這一環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讓學生感悟到數學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
(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