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爸爸鴨兒子》教案(通用3篇)
《狐貍爸爸鴨兒子》教案 篇1
剛接觸《狐貍爸爸鴨兒子》繪本的時候,就被它的名字給深深吸引了,于是我翻著繪本細細閱讀著每張圖片,發現這個故事不僅有趣,而且后面還蘊藏著很深的愛與被愛的意義。自己很喜歡這個故事,當然要把它分享給孩子們。于是我開始琢磨著設計活動。
設計一個活動教案,是件不宜的事情,一個人考慮問題可能沒那么周到,于是我捧著書,找到了對語言領域已經有了自己小小想法的同事處,和她一起討論。經過討論,我們覺得這個故事中有兩個難點,一個是讓幼兒學會觀察狐貍孵蛋的動作及表情,還有一個是感受狐貍爸爸內心的糾結情緒,感受愛與被愛的幸福。圍繞著這兩個重點,我初步地設計了教案,準備在具體實施后再做修改。
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故事前半部分,孩子們在觀察狐貍孵蛋的動作,都能大概地表達出圖片所表達的意思。但是到了后半部分,完整欣賞故事,感受狐貍糾結內心,和它與鴨子之間愛與被愛的關系時,孩子們顯得有點茫然,他們只能初步地感受到狐貍和鴨子的關系是友好的,不能馬上更深入地理解他們的關系。
課后我進行了反思,我們每上一次活動,都是有規定的時間,在有限的時間里,要把兩個難點都突破,是有困難的。既然這樣,我不妨就把本活動變成兩課時,第一課時就是重點引導孩子觀察圖片,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第二課時重點讓孩子們感受狐貍糾結的心情,感受愛與被愛的幸福。
經過反思,我立即調整了教案,并實施了第二研。在第二次上課的時候,整體感覺比第一次順利多了。但因為我讓孩子觀察圖片前,沒有提醒孩子要重點觀察狐貍的動作和表情,導致孩子觀察的時候沒有目的性,再加上讓孩子完整講述的時候沒有給孩子充分說的時間,大部分都是我說的多,孩子只是在一旁迎合著我,這樣就失去了我原本設計這個語言活動的目的了。
經過第二研的經驗后,我在上第三研的時候,在每次讓孩子們觀察圖片之前,都會給孩子們一個小小的暗示,幫孩子拎準觀察的方向。這樣,孩子就知道了自己要觀察什么?在孩子觀察完后自己講述的時候,遇到難一點的圖片,我沒有急著告訴孩子,狐貍在干嘛,而是通過引導“孩子們,仔細看,狐貍先干嘛?然后誰出現了,狐貍想干嘛?最后怎么了?”,通過這樣的引導,幫助孩子理清觀察的思路,把語言連貫地組織起來。最后,孩子們的表達能力,還是令我驕傲的。
整個活動,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始終圍繞著我的提問動腦筋,也愿意傾聽別人的想法,說明孩子們對本次活動還是非常喜愛的。
每一次活動,都要在實踐后才能知道真正的效果,有時我們想的很好,可是孩子并不能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活動就會顯的沒那么有效。一次次地試上,雖然辛苦,但是能讓我們有所成長,有所收獲,這就是值得的。
《狐貍爸爸鴨兒子》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繪本畫面,理解繪本內容。
2、學會仔細觀察角色的動作和表情,理解狐貍心情的巨大變化所蘊藏的感情,體驗關愛生命的幸福感,理解愛與被愛的快樂。
3、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豐富的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狐貍爸爸鴨兒子》ppt,狐貍手偶一個,可活動的鴨蛋圖片(后面附有一只鴨子圖片),故事cd,背景音樂2、經驗準備:幼兒對孵蛋的方法和過程已經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狐貍手偶,情景導入。提問:
--小朋友們,這是誰啊?狐貍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樣的呢?
2、教師引導幼兒逐頁觀看ppt,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情景講述:狐貍肚子餓了,就到處找東西吃,他來到河邊的草叢里,東翻翻,西找找,竟然發現了一個大鴨蛋。猜猜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請幼兒自由講述)(2)、出示p1:我們一起來看看狐貍在做什么?還有呢?(看看云朵)狐貍有可能想把鴨蛋變成鴨子哦!那鴨蛋怎么變成鴨子呢?(孵出來)那你們覺得狐貍會用什么方法來孵蛋呢?
(3)、引導幼兒了解狐貍爸爸孵化兒子的經歷。
--出示p2-p5:接下來請小朋友自己看一看,狐貍用了哪幾種方法孵蛋?你覺得哪種方法是最合適的?(幼兒自由發言)--第一種方法:你覺得這個辦法好嗎?為什么?(不好,因為一屁股坐下去會 把蛋弄破)--第二種方法:狐貍用肚子來孵蛋,我們一起學一學這個姿勢?你感覺怎么樣?(很累,很痛苦)看一看狐貍的表情,(齜牙,眉頭緊鎖,眼睛閉得緊緊的)看來它也很痛苦,很累,跟你們的感覺是一樣的,所以它換了一種方法。
--第三種方法:把鴨蛋綁在肚子上?這個辦法怎么樣?說出你的理由。看發生了什么事情?(有一天,狐貍看見了一只肥肥的小兔子,它馬上追了上去,可是鴨蛋從它身上掉了下來,狐貍嚇出了一身冷汗)--師:最后,狐貍在草地上苦思冥想,終于讓它想出一個辦法,他是怎么做的呢?你覺得這種方法行不行,為什么?(把蛋放進嘴巴里,不僅溫暖,而且很安全,看來這是個好辦法)--出示p6:我們一起來看看鴨蛋在狐貍嘴巴里的樣子,它在干什么?
(4)、教師用鴨蛋圖片演示小鴨出殼,引導幼兒體會狐貍孵出小鴨后的激動心情。
--有一天,狐貍突然被一個聲音驚醒,他連忙把鴨蛋吐了出來。蛋殼上竟然有了裂痕。你們猜,發生什么事情了?
--小鴨子就要從里面鉆出來了,我們一起給它加加油好嗎?咦,我剛才聽到小鴨子對我說:要我出來,沒那么容易,說句好聽的話唄!逗得我高興,我就出來!誰能說句好聽的話呢?還有更溫暖,更感動的話嗎?(幼兒說完,教師將小鴨子從蛋殼中拿出來。)(7)、出示p7:小鴨子終于出來了,她朝著狐貍沖過來叫著:"媽媽,媽媽!"這時,狐貍會說什么呢?小鴨子是怎么做的?你覺得狐貍會吃掉小鴨子嗎?
為什么?
--出示p8:狐貍有沒有吃掉小鴨子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8)、 閱讀情景圖片,幫助幼兒了解狐貍爸爸與鴨兒子相處的情況。
--出示p9-p10: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狐貍爸爸和鴨兒子是怎樣相處的?請幼兒和同伴相互說一說。
--根據幼兒的回答提問p9:鴨兒子睡眼朦朧地會對狐貍爸爸說什么呢?狐貍爸爸看到鴨兒子可愛的睡相又會說什么呢?
--根據幼兒的回答提問p10:狐貍和鴨子在做什么呢?為什么狐貍爸爸身上系著繩子?仔細看看狐貍的眼睛,眼里充滿了對鴨兒子的愛,多么親切慈祥的狐貍爸爸啊!狐貍想:"少了頓大餐,多了一個兒子,我這只聰明的狐貍怎么干了一件糊涂事呢?"你覺得他糊涂嗎?為什么?誰來個這個故事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3、教師一邊播放ppt,一邊播放故事cd,引導幼兒完整地傾聽故事。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完整地聽聽這個故事吧!
故事聽完了,誰來說一說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
4、情感延伸,結束活動。
--師:你們也有自己的爸爸,你們的爸爸平時是怎么愛你們的?你又是怎樣愛你的爸爸的呢?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平時可能最喜歡的就是媽媽,因為她們經常陪著你們,但是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其實爸爸也很愛你們,因為爸爸是一家之主,要撐起整個家庭,所以平時工作很忙,很辛苦,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你們,但是他們也會盡量抽出時間陪你玩游戲,給你們講故事,牽著你的小手到公園去散步,爸爸是一個不善表達的人,所以他們不會輕易地說出:寶貝我愛你。但是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愛你們,他們為你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并且無怨無悔,希望小朋友們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用最好的成績來回報自己的爸爸,大家回去以后也把這個好聽的故事講給爸爸聽好嗎?
《狐貍爸爸鴨兒子》教案 篇3
《狐貍爸爸鴨兒子》是一節大班語言活動,對此我做了一下反思。1、對于選材。 起初我打算準備一節數學活動,自從聽了上海王大偉老師的《與動物朋友做游戲》這節數學活動,我一直對此念念不忘,因為他是以游戲來貫穿整個活動,整堂課不僅營造了良好的氛圍,而且也加強了幼兒動腦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時間的緊迫,材料較多,才選擇了這節語言活動。本活動吸引我的地方在于這個故事,講述了狐貍爸爸與鴨兒子之間的愛,從而可以延伸到父母對幼兒的愛。因此才選擇了本節課。2、對于活動過程 我主要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導入環節,根據幼兒已有經驗,用提問的形式來回憶對狐貍的印象。但在活動是,我省略了本環節,因為覺得多余了。然而我直接出示了圖片,讓幼兒仔細觀察圖片,以“這是什么?”這個問題直接導入。第二部分師幼共同欣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在這個部分中,我根據故事的情節分了幾個小環節,如“出示狐貍的孵蛋記錄表”、“狐貍孵蛋的方法圖,觀察畫面并逐一判斷可行性”、“鴨寶寶出殼啦”等小環節。在活動中,教師邊講故事,幼兒邊回答問題。在狐貍孵蛋方法圖這個活動中,我采用放手讓幼兒說說自己看到的東西。第三部分師幼完整閱讀,進一步讓幼兒了解故事,知道故事的內容,講述故事。最后一部分是情感的延伸,主要讓幼兒談談自己與爸爸之間的小事。在這環節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幼兒,她說了那么一句話“漆黑的夜晚我很害怕,爸爸媽媽為我點燃一盞明亮的燈”,語言活動就是營造一個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氛圍,此幼兒的回答給活動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3、對于優點與不足之處 優點: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深受幼兒的喜愛。整個活動的思路比較清晰。 不足:活動中,教師提問較多,放手讓幼兒回答,自主思考的較少。在沒有試課的情況下,還是比較緊張,會漏掉一些過程。對于表達能力不好的我來說,語言還需多鍛煉,能夠更深入的去讓幼兒理解故事,并不是停留在表面。 然而在今后的日子中,還需多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以及一日常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