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只小狗抬花轎(精選9篇)
八只小狗抬花轎 篇1
中班音樂教案:壽光市羊口鎮楊莊幼兒園黃愛活動目標1、 學習演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有趣的風格。2、 嘗試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進行表演。活動準備 1、《八只小狗抬花轎》歌曲磁帶、錄音機等。 2、老虎頭飾3——4個,小狗頭飾若干。 3、幼兒用書第3冊第6——7頁。活動過程1、 完整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1) 欣賞第一遍歌曲,啟發幼兒說說聽完這首歌曲的感覺。(2) 閱讀幼兒用書第3冊第6——7頁,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內容編成故事講一講。(3) 欣賞第二遍歌曲,說說自己感覺那句歌詞最有趣。2、 學習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1) 教師示范演唱歌曲,可邊唱邊做動作幫助幼兒記憶歌詞。(2) 幼兒分段學唱歌曲。(3) 幼兒跟隨歌曲旋律完整演唱歌曲。3、 創編動作表演歌曲。(1) 引導幼兒討論歌曲中小狗和老虎兩個角色的表演動作。(2) 集體跟隨音樂分別表演小狗和老虎的形象。(3) 請幼兒戴小狗和老虎頭飾分組表演歌曲,體驗快樂的情緒。
八只小狗抬花轎 篇2
活動目標:
1.愿意大膽地用肢體語言表現歌曲內容,感受歌曲的韻律美和趣味性。
2.體驗與同伴分工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多媒體,制作、裝扮花轎的各類材料,三個老虎頭飾,三把小扇子
活動過程:
1.復習兒歌導入。
教師:寶寶們,前些天,我們學了一首什么1歌呀?
眾幼兒:我們學了“小狗抬花轎”。
教師:寶寶的記性真好!我們一起再來念念吧!(播放“小狗抬花轎”的flash)
2.激發幼兒的表演欲望。
教師:寶寶念的真棒!有些寶寶還邊念邊表演動作,那我們就再來念念,邊念邊表演動作吧!(師生一起起立念兒歌)
教師:寶寶表演得真好!但我們表演的時候手里有沒有覺得少了什么呀?
眾幼兒:少了一頂花轎。
3.及時出示花轎的制作材料,激發幼兒創作欲望。
教師:那我們就一起來做一頂花轎吧。寶寶看看教室里有什么東西可以用來做花轎的?(教室里,示先把制作花轎的材料分組放好)
玲玲幼兒;可以用竹竿、紙盒。
洋洋幼兒:我還看到了彩色紙,可以用彩色的紙做花轎。
教師:寶寶愿意幾個好朋友一起做花轎呢?
靜靜幼兒:我想5個好朋友在一起做花轎。
教師:好!等會兒我們5個寶寶一組來做花轎。做花轎的時候,有的是要寶寶貼紙的,有的是要寶寶折紙的,還有的是要用剪刀剪的,等下找好5個好朋友后,就一起商量商量,5個人怎么來分配工作,誰來貼,誰來折,誰來剪。花轎做完之后,5個寶寶再來商量商量:誰來做老虎?誰來做小狗?好,寶寶去找好朋友做花轎吧,我們還要來比比,哪組做的又快又好!
4.幼兒制作花轎,教師播放歌曲“小狗抬花轎”作為背景樂,教師分組指導并哼唱歌曲。
5.幼兒分組游戲。
教師:寶寶們的花轎都做好了,而且做的又快又好。那我們就把花轎抬起來,邊做游戲邊唱歌“小狗抬花轎”。(播放歌曲“小狗抬花轎”做背景樂。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提示幼兒,互換角色進行游戲。)
6.結束:“小狗狗”玩的開心吧!下次做游戲的時候寶寶還可以來玩這個游戲,現在“小狗狗”要回家了,花轎也送回家吧!
這是一首古老又有趣的童謠,兒歌里老虎的強大和小狗的弱小、老虎的盛氣凌人和小狗的機智勇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語言活動特別是兒歌教學活動對于幼兒園中班的孩子來說并不難,但是對于老師來說,如果不認真備課,設計一些能調動起幼兒積極性的方法,課堂就會死氣沉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能讓他們感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設計這一教育活動時,我不僅僅讓幼兒理解兒歌內容,而且讓幼兒有節奏的朗誦兒歌來感受兒歌的趣味性,同時加上肢體動作去體驗表演帶來的快樂。
活動中我把重點進行了前置學習有節奏的朗誦兒歌。在第二環節理解兒歌內容,初步學習兒歌語句。
提問1、幾只小狗在抬花轎?老虎做在轎子里干什么?幼兒回答后我進行小節時讓幼兒聽聽老師的話和小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樣。有節奏朗誦他們不會但我班的孩子非常聰明直接就拍起了節奏這是我沒有料到的。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就這樣輕松的解決了。這樣在學習兒歌環節孩子們就很快就學會了這首有趣的兒歌。
在兒歌表演環節孩子們也能根據兒歌的內容自由的變換老虎和小狗的動作,但美中不足的是我們沒有讓孩子們進行角色扮演。本來在備課十就把角色表演放在里面而且道具也準備好了。在試教時有教師提議利用道具進行表演可能會出現亂的現象。但活動一結束我就后悔了。后悔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應該讓他們大膽的嘗試自己分配角色進行表演。
八只小狗抬花轎 篇3
語言活動:小狗抬花轎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想象和講述富有情趣的內容。
2、利用不同的節奏學習朗誦童謠,激發幼兒學習童謠的興趣。
3、理解詞:山腰、拋。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花轎的幻燈片;音樂磁帶:《抬花轎》;道具:兩頂花轎;小狗頭飾16個,老虎頭飾2個,扇子2把。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題。
1、電腦出示花轎的圖片: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花轎)誰坐過花轎的?你在哪里坐過的?感覺怎樣?你們抬過花轎嗎?
2、那好,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抬花轎的動作。
3、有趣嗎?小動物們看了很羨慕,也想來坐一坐、抬一抬花轎。
二、電腦演示畫面,引導幼兒觀察講述童謠內容。
1、 圖一:看,山腳下停了一頂轎子,你們猜猜看,轎子里會坐著誰呢?(幼兒猜想)看一看,是誰呀?(大老虎)
圖二:為什么會是大老虎坐轎子呢?(幼兒說)那又會是誰來抬轎子呢?
圖三:噢,原來是小狗在抬花轎,數數看,有幾只小狗抬花轎?為什么要八只小狗抬花轎?老虎坐在轎子里感覺怎樣?而小狗呢?
2、老虎欺負小狗。
圖四:哎呀!突然發生了什么事?這只小狗怎么會摔跤呢?小狗一倒,差點兒把花轎給打翻了,你們猜老虎會對這只小狗怎么樣呢?
圖五、圖六:小狗氣得汪汪叫,老虎卻在干嗎?
3、小狗對付老虎。
師:老虎這么欺負小狗,小狗是不是很生氣?那我們快點幫小狗想個好辦法來對付這只老虎。(幼兒討論)
嗯,小朋友真棒,想了這么多的辦法,我們來看看,小狗想的是什么辦法?圖七:小狗想的是什么辦法?(學一下小狗拋轎子)小狗抬到什么地方往上拋的?(幫助理解“山腰”)
圖八:結果會怎樣?
三、完整學習并欣賞童謠內容。
1、師:小動物抬花轎時發生了這么有趣的事,孔老師把這件事編成了一首有趣的童謠。你們聽好了,童謠里是怎么說的?(師朗誦童謠)哎呀,孔老師編的時候把題目給忘了,誰能為這個童謠取個名字?(小狗抬花轎)注:控制好時間。
2、我們把題目加上去,一起來朗誦一遍。(邊看圖邊朗誦)
四、用各種節奏學習朗誦童謠。
1、小朋友朗誦得真不錯!但是怎樣把它記住呢?(幼兒回答)對,我們可以一邊打節奏一邊朗誦,那快,自己先試一試。
2、幼兒表演邊打節奏邊朗誦。(選幾種節奏全體 幼兒一起學)
五、帶上頭飾,和道具根據童謠的內容表演。
小朋友朗誦的真好,你們想不想來表演這首童謠?教師講解玩法。
八只小狗抬花轎 篇4
活動目標:1.初步嘗試局部創編配器方案,能看老師的指揮完整演奏。2.復習歌曲《八只小狗抬花轎》,嘗試用身體動作和樂器來演奏,表現歌曲歡快的特點。3.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樂器,培養幼兒對打擊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小鈴、鈴鼓、圓舞板、大鼓、指揮棒、節奏型、圖卡、節奏圖形譜、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八只小狗抬花轎》:
1.小朋友,你們聽過《八只小狗抬花轎》的故事嗎?在這個故事里,還藏著一首既好聽又有趣的歌曲呢,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演唱一遍吧!
2.歌曲最后一句中,當八只小狗準備把大老虎的花轎拋出去的時候,它們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呢?
3.幼兒跟著音樂再次演唱歌曲。
二、練習節奏型,學習看節奏譜打節奏:
1.練習節奏型,請幼兒拍手打節奏:
x x︱ x︱
︱ x︱
x 0︱x 0︱
︱ ︱
2.出示完整的節奏譜,請幼兒拍手打節奏。(注意反復記號)
3.重點句子練習。
4.聽音樂,幼兒邊看節奏譜邊拍手打節奏。
三、師生共同完成配器方案,學習用樂器來演奏:
1.請幼兒為歌曲來配器,老師出示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小花,它們分別表示什么身體動作和樂器?(老師依次出示圖卡)
2.請幼兒看看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什么樂器?(小鈴、鈴鼓、圓舞板)
分別明確馬蹄形座位各代表x花組,并請幼兒自由選擇座位。
3.教師與幼兒一起參與配器,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進行練習:
(1)老師為第一行第一、二小節x x ︱ x ︱配器,請幼兒找出第一
(紅、藍相間的花)(紅、黃、藍相間的花)
行的節奏規律,并為其配器。
(2)幼兒找出第二行的節奏規律,請他們為 ︱ ︱ ︱自由配器。
(3)幼兒找出第三行的節奏規律,老師為第一小節 x 0 ︱配器,幼兒為第二
(紅、黃、藍相間的花)
小節配器。
(4)幼兒找出第四行的節奏規律,老師為第一小節 x 0 ︱配器,幼兒為第二
(紅、黃、藍相間的花)
小節配器。
4.幼兒看著配器方案,完整地用身體動作練習一遍。
5.幼兒看著配器方案,嘗試用手中的樂器進行演奏。
6.幼兒聽音樂,看老師的指揮,集體用樂器演奏一遍。
7.在重點句子“一二三,向上拋”的地方加上花葉,表示小狗們使出了全身的力氣,要把老虎坐的大花轎給拋出去,并用大鼓來加入演奏。(請幼兒來尋找擺放)
8.教師對重點句子加入大鼓,幼兒集體練習。
9.看老師的指揮,請出一名小鼓手,幼兒邊聽音樂邊集體演奏一遍。
10.幼兒交換樂器,集體演奏一遍。
四、嘗試局部創編新的配器方案:
1.引導幼兒對第二行中 ︱ ︱ ︱的節奏型進行新的創編,形成新的配器方案。
2.幼兒對這一行用樂器來演奏一遍。
3.看老師的指揮,幼兒邊聽音樂邊集體演奏。
五、教師小結,幼兒放好樂器整齊地出場。
八只小狗抬花轎 篇5
活動目標:
1、 初步學習兒歌,感受兒歌的趣味性。
2、 在積極、友好地與同伴合作做中,嘗試用動作、表情表現兒歌內容。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 播放第一遍,邊放邊講述。
⑴、“這是什么?”(花轎)“這么一頂漂亮的花轎是誰坐里面的呢?”
⑵、“是誰來抬花轎的?”(小狗)“有幾只小狗啊?”(八只,請幼兒數一數)
引出兒歌內容:“八只小狗抬花轎”。
⑶、“老虎坐在轎子里干嘛呢?”(搖扇子)“老虎坐轎把扇搖”。
⑷、“你們看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小狗摔了一跤)“幾只小狗啊?”(1只)“哦,一只小狗摔一跤”
⑸、“那老虎怎么樣啊?”(老虎對它踢一腳)
⑹、“你們說這只老虎可惡嗎?”“小狗怎么樣呢?”(“小狗氣得汪汪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狗氣的時候怎么叫的?”
⑺、“看看老虎這個時候在干什么?”
⑻、“小狗抬轎到了哪兒?”(到山腰)“想個辦法真正好。”
⑼、“小狗齊心協力想了個什么辦法?”
(“一二、三、往上拋,老虎摔了一大跤”)
2、 邊看動畫片,邊集體說出詩歌內容,教師提示幼兒。
3、 集體完整地念一遍詩歌,教師用動作提示。
4、 根據兒歌內容表演,請“一只老虎”“八只小狗”其他人念兒歌。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由流行歌曲改編而來的兒童歌曲,節奏感強,歌詞淺顯易懂,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并且每一句歌詞都有押韻,念起來朗朗上口,旋律歡快流暢,同時也是一首表演性極強的歌曲,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通過不斷地游戲小朋友們對歌曲更加熟悉了,也增強了小朋友對音樂游戲的興趣。
八只小狗抬花轎 篇6
《八只小狗抬花轎》是一首由流行歌曲改編而來的兒童歌曲,節奏感強,歌詞淺顯易懂,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并且每一句歌詞都有押韻,念起來朗朗上口,旋律歡快流暢,同時也是一首表演性極強的歌曲,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
在教授歌曲時,我將歌曲分為2個課時。第一課時我帶著幼兒熟悉歌詞,并且初步學唱歌曲;第二課時鞏固唱歌部分,并且能夠隨樂進行音樂游戲活動。
在第一節課時,我采用圖片的方式讓幼兒理解歌詞內容,利用去圖譜的方式讓幼兒記憶歌詞。活動中我讓幼兒找出這首兒歌的有趣之處,讓幼兒理解什么是押韻,幫助幼兒進一步記憶歌詞。然后教師慢慢地彈琴,請幼兒隨樂慢慢地有節奏地念歌詞。在這一基礎上,當孩子們到正式學唱歌曲時明顯容易多了,一下子就可以把歌曲唱出來了。
本次活動,前面的課堂秩序都很好,孩子們能夠認真的配合老師,在第二課時的游戲活動中,課堂紀律有點亂了,孩子們過于興奮,都爭先恐后的要進行游戲活動。但是,由于我只準備了一份游戲道具,因此,每次游戲只能九個小朋友玩,導致下面有的小朋友坐不住了。通過本次的活動,我認識到對于有趣的音樂游戲,老師可以多準備幾份游戲道具,讓幼兒們可以一起玩,更有利于老師維持課堂紀律。
在活動結束后,我將游戲道具放在表演區,供幼兒下課時游戲,但是要求幼兒輪流游戲,不可以爭搶。小朋友們也能遵守規則,通過不斷地游戲小朋友們對歌曲更加熟悉了,也增強了小朋友對音樂游戲的興趣。
八只小狗抬花轎 篇7
教學目標: 1、在初步熟悉歌曲的基礎上,能用表情和動作表現歌曲的情感。 2、借助圖譜嘗試為歌曲創編情境性的綴詞,體驗創編成功的喜悅。3、樂于與同伴合作表現,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律動引入1、律動進場,教師聽《大花轎》音樂帶著幼兒進入……教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跟著音樂把大花轎抬進來好嗎?2、復習音樂《八只小狗抬花轎》,我們一起來唱一唱。3、你們喜歡這首歌曲嗎?為什么?反饋:很好玩 很活潑 你覺得還可以怎樣把這首音樂唱得更好聽?4、根據學生反饋,教師引導或指導幼兒用不同的表情和動作演唱音樂,并請各別的幼兒來示。5、根據同學們說的,用上這些方法來唱一唱。二、新課學習1、我也有一種好的方法,就是在歌曲后面加上一些好聽的綴詞。你們說,小狗抬花轎的時候會發出什么聲音?反饋2、出示第一個節奏圖:嘿呦嘿呦嘿嘿呦;——教師示范唱,并進行完整的唱。3、借助圖譜,嘗試創編其它幾句歌曲。汪汪汪汪 呼嚕呼嚕 哈哈哈哈 ……三、表演歌曲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頂大花轎,你們想玩嗎?放花轎。2、今天請9位同學分別表演老虎和小狗。引導幼兒體會表演的方法及表情。分別說一說老虎和小狗怎么表演。3、幼兒分角色表演。交換角色進行表演。4、一組幼兒抬花轎,其余幼兒做樂隊。抬著花轎走出教室。 附:音樂歌詞 八只小狗抬花轎,老虎坐轎把扇搖,一只小狗跌一跤,老虎狠狠踢一腳,小狗痛得汪汪叫,老虎卻在睡大覺,花轎抬到半山腰呀,想個辦法真正好,一二三向上拋,老虎跌了一大跤,一二三向上拋,老虎跌了一大跤。 教師陳述: 一、設計意圖: 第二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教學時孩子們對音樂很熟悉,很感興趣。對歌曲的歌詞也很喜歡,因為本身也是一個故事。因此,對音樂加入綴詞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并對音樂進行了重新的制作。在教學目標上,在初步熟悉歌曲的基礎上,能用表情和動作表現歌曲的情感。二是借助圖譜嘗試為歌曲創編情境性的綴詞,體驗創編成功的喜悅。二、教學策略 一是聽覺上的策略,體現在對音樂的選擇上。二是教學中形象化的策略。在第一課時中,使用多媒體的運用上,進行了活動的設計,從而讓畫面吸引孩子,體現了形象性的特點。三是游戲性的策略,在教學過程的結束部分,為孩子們設計了一個游戲的表演環節,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興趣盎然,達到教學的效果。四是教師角色定位的策略,教師自己在表情、動作,融進孩子們的心中,成為孩子們的朋友,引導孩子們參加過程中。
八只小狗抬花轎 篇8
設計意圖:
在一次的語言活動后,我隨意問了小朋友你們最喜歡哪些兒歌,思欣小朋友說我最喜歡以前中班學的《小熊過橋》,其他小朋友一聽紛紛點頭都說:"我也是,我也是"。接著思欣又說"許老師,你再教我們一些好聽的兒歌吧"。看著小朋友期盼的眼光,我不禁沉思起來,孩子們平常接觸童謠比較少,優秀的的童謠就更少了。《小狗抬花轎》是融知識、教育、審美與娛樂為一體的優秀文學作品,它朗朗上口,具有深入淺出的詩性深度,淺顯易懂的道理,表演性強,因此,我選中了它。為了使幼兒充分感知童謠的內容,我制作了形象生動的課件,并通過動作、節奏、表演等多種形式教學,使整個教學活動氣氛活躍,給孩子們創設了一個集故事、音樂、圖像為一體的動態教學環境。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課件內容分析角色形象特征,想象作品的情節發展,嘗試提煉童謠內容。
2、感受童謠的韻律美,能用不同的節奏進行朗誦。
3、初步學習分角色表演作品情節,體驗表達童謠的情趣。
活動準備:
花轎圖片、課件、打擊樂器、字卡、可插卡的火車圖(如)、表演道具:扇子、繩子、簡易花轎
重點:在理解童謠內容的基本上,學會用不同的節奏進行朗誦。
難點:能根據課件畫面進行提煉童謠內容,學習感受童謠的韻律美。
活動過程:
導入:出示花轎圖片: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坐過花轎?我們一起來聽聽坐花轎的故事吧。
一、觀看課件,講述、理解童謠內容。
1、演播課件: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幼兒嘗試根據課件畫面提煉童謠內容。
1)圖中有什么?(幼兒:八只小狗)
2)它們在干什么?(幼兒:小狗在抬轎子)
3)教師引導幼兒把圖中的內容說出完整的一句話(八只小狗花轎)
出示字卡條:八只小狗花轎
4)轎中有誰?它在干什么?(請幼兒用一句話說出:老虎坐轎把扇搖)
出示字卡條:老虎坐轎把扇搖
3、繼續觀看課件,幼兒自己嘗試根據畫面提煉童謠內容,并逐句出示字卡條。
1)看了這個畫面,你能象前面一樣編一句童謠嗎?(一只小狗跌一跤)注意字數和押韻。
2)一只小狗跌一跤,老虎會怎么對待這只小狗的呢?(老虎對它踢一腳)
3)想想如果你是小狗抬著轎子,累得不得了,一不小心跌一跤,老虎不關心你,還踢你一腳,你心里是什么感受,你會怎樣?(小狗氣得汪汪叫)
4)小狗氣得汪汪叫的時候,老虎卻在干什么(老虎呼呼睡大覺)
5)最后看看小狗抬轎子抬到哪里了?(小狗抬轎到山腰)解釋"山腰"一詞。
6)小狗抬著轎子已經很辛苦了,老虎還那么欺負小狗,小狗它們想了個辦法?你們也想想有什么好的辦法?(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說說他們的辦法是怎么教訓老虎的,最后再說說小狗們的好辦法,然后再結合一句話"想個辦法可真妙")
4、請幼兒模仿小狗拋花轎的情景。(噓!一 二 三,往上拋!)
5、結果老虎怎么樣了?小狗高興得怎么樣了?(老虎摔了一大跤!哈哈哈哈)
6、請幼兒給這首童謠取個名字?(八只小狗抬花轎)
二.教師把字卡插入火車圖中,并引導幼兒嘗試用各種節奏朗誦童謠。
1.請幼兒用自己平時朗讀的方法讀這首童謠,。
2.教師出示火車字卡板,木魚打擊樂器,然后教師用木魚有節奏的敲打并朗誦童謠。
3.引導幼兒感受其韻律,聽起來感覺怎么樣?和平時讀詩歌有什么不同?
4.請幼兒嘗試用教師方法朗誦一遍,感受有什么不同。(老師用木棒打節奏,幼兒朗誦。)
八只\小狗\抬花\轎,
老虎\坐轎\把扇\搖。
一只\小狗\跌一\跤,
老虎\對它\踢一\腳。
小狗\氣得\汪汪\叫,
老虎\呼呼\睡大\覺。
小狗\抬轎\到山\腰,
想個\辦法\可真\妙;
“噓!\一\二.三,\往上\拋!”
老虎\摔了\一大\跤!
“哈哈\哈哈……
5、幼兒分組練習(一組打節奏,一組朗誦)
6、嘗試不同的節奏朗誦。
1)移動字卡,師:除了用 X的節奏朗誦,你還能用什么節奏來說這首童謠?(鼓勵幼兒嘗試用多種節奏型說童謠,如:八\只\小狗\抬\花\轎,老\虎\坐轎\把\扇\搖;還可加符點節奏等)
2)請個別幼兒用自己創設的節奏朗誦這首童謠。
7、了解童謠的含義。
1)師:你覺得這首詩歌和我們平常學的詩歌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童謠讀起來特別有節奏感,往往讓人覺得非常有趣,有很多童謠是經過很多年,很多人的流傳,慢慢傳到現在的。
三.幼兒分角色表演童謠。
1、教師幫助幼分析童謠中描述的情景,引導幼兒生動表現童謠中的人物的表情,動態。如老虎坐在轎里搖扇子的得意神態,小狗抬著老虎上山累得氣喘的表情,老虎踢小狗時的霸道,小狗氣得汪汪叫的動作等等。
2、幼兒分成兩組,9人一組,1人當老虎,8人當小狗。(出示轎子, 一組角色表演,一組打擊樂器朗誦童謠)
四、教師點評幼兒的表現,教育幼兒平常要學會關心他人,樂于助人。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組織層次清晰,目標明確,活動過程自然流暢,適合幼兒的學習節奏,課件的運用,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讓一直處于積極的參與狀態和愉快的情感體驗中,體現了情感的自然流露與高效學習狀態的和諧統一。
在活動設計中,觀察性、開放性的提問激發了幼兒的積極思維,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猜想、討論、交流,不僅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還拓寬了幼兒的思維,發展了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并形成了良好的師幼互動。如:當我請幼兒幫小狗想辦法治老虎時,幼兒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表達欲望,他們發揮想象,樂于交流,表現出較強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本次活動也存在一些不足,若能在活動前讓幼兒熟練掌握幾種基本節奏型,活動中能用恰當的語言引導,并給予幼兒更多的自主探究節奏型的時間,幼兒可能會創編出與老師不同的節奏型來朗誦童謠,并能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
八只小狗抬花轎 篇9
大班語言:小狗抬花轎
活動目標:
1、 認真觀察畫面并參與討論,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朗誦。
2、 大膽創編小狗戰勝老虎的情節,并認真傾聽同伴的講述。
3、 通過對比、感知老虎與小狗的強弱之差,從小學會關心弱小。
活動準備:四張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第一張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1、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張圖上有些什么?
2、師:花轎里會坐著誰呢?(掀開簾子)喔!原來是只大老虎。它想坐著花轎到山里去看風景,于是請來了8只小狗來抬它。老虎為什么要讓8只小狗來抬花轎呢?
教師放音樂,讓幼兒初步體驗抬轎子的節奏感,體驗大老虎座得很舒服。為下文小狗為何挨打做鋪墊。
3、我們來學學老虎是怎么叫的。老虎連叫聲都這么響,這是一只怎么樣的老虎啊?
4、這只兇猛的老虎坐在花轎里看上去怎么樣?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5、老虎這么舒服,抬轎子的小狗看上去是什么樣的呀?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二、討論、創編故事情節。
1、 小狗吃力地抬著轎子往山上走,只聽見“哎呦”一聲,發生了什么事?(找個小朋友來說說,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2、究竟是什么事呢?我們一起往下看(出示圖二)圖片上面講了什么呢?
3、小狗忍受老虎的欺負嗎?怎么辦呢?我們大家一起來幫幫小狗吧!
4、 幼兒討論小狗戰勝大老虎的辦法,老師參與幼兒的
活動,聆聽幼兒的講述,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幼兒完成講述。
5、個別幼兒講述自己創編的故事情節(2~3)
6、像你們說的一樣嗎?我們接著往下看(出示圖三、圖四)(體驗“拋”的感覺)
為什么小狗氣的汪汪叫,老虎卻還睡得著。(突出老虎的目中無人,兇惡)
7、是圖片上小狗的辦法好還是剛才小朋友想的辦法好呀?
8、你們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9、如果小狗當時摔跤路,大老虎沒有打小狗,而是原諒路小狗,那么又會怎么樣呢?(幼兒自由討論)
10、教師總結。
三、初步學習兒歌
1、教師把故事編成了兒歌一起來聽聽吧!
2、幼兒依照畫面跟誦二遍。(教師可用動作提示)
3、可嘗試幼兒獨立朗誦,教師用動作提醒。
四、延伸。
根據兒歌內容表演,請“一只老虎”、“八只小狗”其它人念兒歌。根據音樂有節奏的表演。再次體驗臺轎子的節奏感以及座轎子的舒服。
附:兒歌《八只小狗抬花轎》
八只小狗抬花轎,老虎坐轎把扇搖。
一只小狗跌一跤,老虎對它踢一腳。
小狗氣的汪汪叫,老虎呼呼睡大覺。
小狗抬轎到山腰,想個辦法可真妙。
一二三,往上拋,老虎摔了一大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