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第二節 文化景觀的主要特性教案
第三單元 文化景觀
第二節 文化景觀的主要特性
一、文化景觀的功能性
文化景觀(不管是殘破的還是完好的)對人類社會都具有功能意義。
例如:城市雕塑具有美學享受功能;烽火臺可以傳遞信息;寺廟是宗教活動的場所。
許多文化景觀具有多種功能,如城市既是人們居住的聚落,也是人們從事各種經濟活動的場所。中國故宮既反映了當時封建等級、皇權,也反映了當時的建筑、藝術、科學文化水平等。
思考:能否說凡是具有功能性的文化事物(現象)都是文化景觀?
二、文化景觀的空間性
具體表現在如下二個方面:
(一)任何文化景觀都占據一定的空間。
1、不同文化景觀占據的空間大小不一,甚至相差很大。如城市與烽火臺
2、同類文化景觀,彼此也可能相差很大。如同時雕塑景觀,美國拉什莫爾山的雕塑高約百米,是上海市雕塑之一“金鑰匙”的許多倍。
(二)每個文化景觀所處的空間位置是相對固定的。
由于文化景觀具有這樣的特點,人們可以看出不同地區相對穩定的文化差異和自然環境差異。如“北方旱作與南方水田景觀”,
三、文化景觀的時代性
每個文化景觀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必然帶有創造或生產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文化景觀就如同社會文化史的“化石”。
文化景觀的功能可能一直沒有變化,也可能發生了某些變化。文化景觀功能的變化,反映了所在地區文化的變遷。
例一:唐詩《楓橋夜泊》中提到的蘇州城外寒山寺
該寺是宗教文化景觀。佛教文化在當地一直在延續。
如今寒山寺的功能更為豐富(佛教圣地、歷史文化旅游資源)
例二:北京的居庸關
歷史上是長城沿線的重要關隘,即為軍事功能的文化景觀;現在是作為旅游觀賞的對象。即軍事功能消失,而具有新的功能(旅游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