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成就(專題五)
課標要求: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通過本專題的學習,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2)、過程與方法:本課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而零散,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分階段記憶。同時,要結合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背景對其加以分析,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國科技發展的歷程,能對其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進一步了解新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發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學習的人生理想。教學課時:1課時。重點難點:重點:新中國科技成就。要引導學生了解新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所取得的標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強綜合國力中的意義。 難點: 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要引導學生通過對現代中國科技進步的史實的了解。加深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重要命題的理解。教學建議:(1)“科研的起步與國力的展示”一目,主要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后到“文革”爆發前,我國在科研方面的政策和成就。教師需要讓學生依據教材理清線索即可,同時可以補充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提出”一目,主要講述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鄧小平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部分內容是本課的重點,但不需要補充太多的課外知識,把課文中的內容講清楚,使學生能清晰的理解即可,也可以提供相關的影片資料,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3)“走向世界的中國科技”一目,主要講述了隨著“科教興國”戰略實施以來,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從核技術、空間技術、運載火箭研究、信息技術和生物工程幾個方面闡述成就即可。在講述中需要教師補充一些圖片、文字和影視資料,增強直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