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重大改革的規律性總結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當時的實際,是否行之有效。
⑤當時的內外環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開展和執行。
注意:判斷改革成功與否的標準:一是改革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斷。即改革達到了預期目標,是否有利于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同時不管改革者處境怎樣,改革都能繼續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基本思路:首先分析當時的歷史條件和歷史要求,其次再看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適應或違背了這一歷史發展的要求。
5. 從改革成敗中得到的規律性認識或啟示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進國家富強的重要手段,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要發展進步,必須與時俱進,敢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會因損害某些人或集團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對,因而具有艱巨性和復習性,不會一帆風順,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時,要具備堅決的斗爭精神。要堅信新事物一定能夠戰勝舊事物。
③改革的措施必須行之有效,改革過程中要用人得當,改革家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沒有固定的模式,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⑤中外歷史上的重大改革,給我們留下了眾多的經驗教訓,我們要從中獲取啟示。
⑥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要積極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進我國的改革開放。
6.如何評價歷史上的重大改革運動
對改革進行評價時,我們應該堅持的原則是:
①我們要把各種改革放在它所屬的特定歷史環境中去加以評價。應該首先分析當時的歷史條件、歷史要求,再看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適應或者違背了這一歷史要求,它對社會歷史發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據此,對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②一場改革的成敗與否,不能看改革者個人的結局如何,而要看這一改革所產生的積極作用是否得到維持。
7.改革的艱巨性和多樣性
所有改革無一例外都是在新舊勢力激烈沖突和斗爭的背景下展開,改革過程中,陳舊觀念受到猛烈沖擊,舊勢力的利益受到影響,新舊勢力之間的矛盾沖突甚至會演變成生死較量,改革者必須以大無畏的勇氣戰勝困難,才能完成改革。改革也具有多樣性,歷史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改革,改革者要實現預期目的,只有根據不同的國情和當時的歷史實際。實事求是地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采取適宜的方法進行改革。
8、中國古代的重大改革
(1)古代改革的分類(按原因和性質)
① 奴隸社會內部富國強兵的改革 春秋管仲改革
②促進舊社會形態向新社會形態轉化的改革
秦國商鞅變法
③封建社會內部調整統治政策的變革
隋以庸代役,唐租庸調制及兩稅法,北宋的慶歷新政和王安石變法,明朝的張居正改革,清的“推丁入畝”
④少數民族學習漢族先進文化和制度的改革
契丹、黨項接受漢文化
(2)關于改革的原因目的內容作用之間的關系:
a、改革原因:一般情況下改革的根本原因,首先是經濟方面,然后是政治方面
b、關系:原因決定目的 目的決定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決定作用
根本原因決定本質內容 本質內容決定作用
9、了解改革與革命的關系
無論改革或是革命都是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實現社會進步為目標的,然而二者卻采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兩種方式在人類發展史上是交替進行的.當然有的時候,在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時期,兩種方式的實施都有一定的可能性,如中國晚清,改良與革命都有一定的條件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