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2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一、教學目標
目標
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新青年》的誕生
19xx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倡導民主和科學,揭開新文化運動的序幕。蔡元培在學術上實行“兼容并包、百家爭鳴”的方針。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干將。《新青年》和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和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探究在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中,新文化運動對于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聯系講解
史料分析
新文化運動是先進的中國人為振興中華,改造黑暗的舊中國而進行的新的探索。
德先生和賽先生
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口號是民主和科學。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分子,竭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為新文化運動增添了新的內容。
舉例分析
歷史比較
中國要富強,必須要提倡民主與科學。在學習中感受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爭中表現出的無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使命感。
思想界的空前解放
前期的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的舊文化的斗爭。
問題探究
新文化運動既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補課,又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曲。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分析與建議
課時安排
1課時。
重點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主要內容。
難點
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
本課教材主要從三個方面向學生介紹了新文化運動:《新青年》的誕生,德先生和賽先生,思想界的空前解放。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場很有影響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既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補課,又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曲。運動中民主與科學旗幟的樹立,使中國社會許多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還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論廣泛傳播的大好機遇。馬克思主義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乘著俄國革命勝利之風,在中國廣泛傳播。由于這一時期的文字和圖片資料還是比較豐富的,建議在教學時適當進行補充,引導學生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出發,聯系具體內容,分析新文化運動的作用及影響。
本課引言是引自陳獨秀所寫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中的一段史料。陳獨秀在這里高舉起了“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對封建專制和封建道德思想進行了最猛烈的抨擊。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讀,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引言的內容,借此導入新課的教學。問題一:文中的“德先生”和“賽先生”各指什么?問題二:陳獨秀提出這“兩位先生”的原因是什么?問題三:這“兩位先生”的提出在當時有何深遠的意義?
第一目“《新青年》的誕生”,教材首先闡述了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強調陳獨秀高舉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隨后介紹了北大校長蔡元培的銳意改革及他在學術上實行的方針,提及大力宣傳新文化的一些干將,點明《新青年》和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1)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
北洋軍閥統治前期,在中國滿布陰霾的天空中,響起一聲春雷,爆發了一場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猛烈抨擊幾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