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新文化運動
第八課 新文化運動
【教學目的】
基礎知識 了 解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論著
掌 握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鑒別理解 從課文和插圖中搜集有關白話文的資料,理解原作者的主張,從而形成“新文學”的正確概念
整合教材全程分析 背景→標志→代表人物→基本內容→斗爭矛頭→發展情況→歷史意義和歷史缺陷
討論探索 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歷史缺陷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用李大釗、魯迅等人在反封建斗爭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作用,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感
思想意識 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兩面旗幟就是“民主”與“科學”,新時代的青年必須增強民主與科學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難點 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把斗爭的矛頭對準孔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前面幾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已經進行了哪些嘗試?結果如何?(洋務運動“師夷長技”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鼓吹民權;革命派主張共和,都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
2、辛亥革命已經推翻了清朝,為什么還說它的任務沒有完成?(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所竊取,中國人民仍然處于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之下。)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這些運動和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中華民族還有許多愛國知識分子不怕失敗,繼續展開挽救民族危機的活動。他們在思想上同當時的反動思潮展開激烈斗爭,率領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氣勃勃的新文化運動。(布置學生閱讀36——38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稱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要求人人過關。)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根據36頁“想想”。(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決定了新文化運動必然興起。理由如下[可啟發學生從辛亥革命在思想觀念上的影響、袁世凱統治的實質、進步知識分子的奮起等方面思考回答]: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愛等思想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這些思想觀念對于以青年學生為主的知識分子所產生的震撼力特別巨大。
b. 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國內外反動勢力,妄圖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為復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動的文化逆流,新思潮的斗爭鋒芒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孔教。
c. 進步知識分子奮起抗爭,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朝著“獨裁專制、迷信盲從、舊道德、舊文學”發起勇猛沖擊,掀起了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根據“記記”( 引導學生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地點、標志加以了解。同時結合課本上的圖片加深理解。)
a.“南陳北李”---陳獨秀(上海、《青年雜志》)、李大釗(北京、 北京大學)
b.《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二、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內容。(組織學生“接龍”,當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對”;引用語文科關于“反義詞”的概念,練習“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