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新文化運動
問題式導入:1、鴉片戰爭期間,中國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潮,當時主要學習什么?
(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
2、洋務運動時期,在一些知識分子中出現維新派,他們向西方學習的主張與洋務派明顯的不同是什么?
(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3、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要在中國建立什么樣的政體?
(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
結論:無論是學器物,還是學制度,都失敗了。到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時期,孫中山等資產階級革命黨人雖然能推翻袁世凱獨裁,但卻無法推翻北洋軍閥統治,先進的中國人在向西方尋找救國真理的道路上又進行了新的探索,興起了什么運動?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標要求:
基本要求:了解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感受先進知識分子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新文化運動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時代特征;學會用辯證觀點和多元化的價值觀看待東西方文化。
發展要求:了解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從課標要求看,新文化運動這一課要學習四塊內容:背景、興起、主要內容、影響。我們先來看第一塊內容
一、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請同學們思考:1912——19xx年的中國在政治、經濟、思想方面出現了哪些有利于中國發展的重大事件?又出現了哪些不合時宜的現象?
經濟、階級:1912——1919年民族資本主義出現了短暫的春天,資產階級力量壯大
政治:19xx年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思想:辛亥革命促進了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但是在19xx年12月,袁世凱率領百官,在孔廟演出一場“祭孔”丑劇。這個事件說明什么?
政治:袁世凱妄圖復辟帝制,破壞共和
思想: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逆流
陳旭麓曾說:“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國初年的中國社會的黑暗產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產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運動。”
由此看來新文化運動新在哪里?
徹底批判封建思想
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興起的標志:19xx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19xx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19xx年改稱《新青年》
2、主要撰稿人: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
3、指導思想:民主和科學的思想成為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新文化運動后期的指導思想。
4、主要陣地:《新青年》
5、活動基地: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始建于1898年戊戌變法時期,稱京師大學堂。但舊時的北大實質上是一處官僚養成所,由于學生多為京官子弟,畢業后也是當官,因此教員稱學生為“老爺”;學生稱教員為“大人”。教員們不從事研究,只為養家糊口;學生們更無心學習。
教員:“老爺們請起立!老爺們請向左轉!老爺們請向右轉!老爺們請向后轉!”
眾生:(懶懶散散地做動作)
教員:“老爺們好!”
眾生:(齊聲)“大人好!”
教員:“老爺們辛苦了!”
眾生:(齊聲)“升官發財!”
為什么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北大者,為囊括大典,包羅萬眾之最高學府” “無論何種學派,茍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即使彼此相反,也聽他們自由發展。”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材料二:他先后聘請了只有前清秀才學歷的陳獨秀為文科學長,只有中專學歷的梁漱溟為北大教師,只有相當于大專學歷的魯迅為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