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過程中的基礎知識。
2、理解: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民主與科學的主要含義;
3、理解: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傳播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
4、通過對新文化運動興起背景的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政治、經濟與思想文化的辯證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1、以歷史人物和重要歷史地名、刊物為話題,組織一些再現歷史情境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2、對本課的史實可聯系必修1專題去學習。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國要富強,必須要提倡民主與科學。在學習中感受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爭中表現出的無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使命感。
教學重難點
1、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主要內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2、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談話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課:北京大學校園景致一組:從清華園到未名湖得出——,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新文化運動迅速展開之時,正是北大起飛階段)
北大紅樓——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建筑;北大圖書館、文化部。新文化運動領軍人物曾經在這里執教。現已成為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那么,這場轟轟烈烈的思想文化運動是怎樣興起的呢?
新課學習:
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有人說“新文化運動”是“情緒主義”的產物,是幾個青年憑空捏造出來的?
1、興起的背景:
思想方面:在辛亥革命爆發,推翻清朝封建統治,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進一步傳播。
經濟方面: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
政治方面:袁世凱專制獨裁、復辟帝制。政治黑暗。(直接原因—本課引言)
教師過渡:儒家思想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不斷被人改造,成為統治階級維護封建專制的工具。袁世凱亦是如此,掀起尊孔復古以為復辟帝制服務。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無法容忍如此的丑劇上演,奮起反擊。陳獨秀----引言(可打在投影上)。具體陳獨秀是如何做的呢?投影——
陳獨秀早年留學日本,曾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斗爭。19xx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發表抨擊尊孔復古的文章。他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學的口號,向封建主義及其意識形態發動了進攻。人權就是民主,陳獨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經濟民主、社會民主和倫理民主的主張,號召人們拿起民主這個武器和舊的意識形態進行斗爭。關于科學,陳獨秀認為,不論什么事物,如果經科學和理性判定為不合于現今社會的,即令它是祖宗所遺留的,圣賢所深愛的,政府所提倡的,都一文不值。號召人們堅持科學的精神,成為自然界的統治者和主人。陳獨秀還向青年提出六項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像的”。他期望培養出一代“意志頑狠,善于不屈,體魄強健,力抗自然,信賴本能,不依他人為活,順性率真,不飾偽自文”的新國民。陳獨秀舉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新文化運動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