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與方法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了解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聯系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與影響,從而提高其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書中有關白話文的材料,培養學生對于歷史新事物的鑒別和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從而增強在新時代條件下的民主與科學意識;同時,感受到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爭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作用,激發學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使命感。
教學重點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思想,在今天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仍具有現實的意義,學生應重點掌握。
教學難點
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把斗爭鋒芒指向孔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機地引導學生認識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綱常倫理” 以及封建統治階級利用儒家維護其統治的本質,從而使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方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注重史料教學,力爭論從史出;創設情景,巧妙設問,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幻燈1:封面
幻燈2:導入新課
師:幻燈片中五位歷史人物分別是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和蔡元培。辛亥革命后,他們在中國的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進步潮流,即新文化運動。作為新文化健將,他們為何要掀起這場運動?這對后世產生了什么影響?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第9課新文化運動。
【講授新課】
幻燈3:確定學習目標
子標題:《新青年》的創辦、“新世紀的曙光”
一、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幻燈4-1:運動背景
課標解讀:本目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設計問題從簡單入手,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閱讀和思考問題的時候,教師進行適當的學法指導。
師:同學們看大屏幕,并思考新文化運動在什么歷史背景下發生?(教師可引導學生從西方文化影響和國內政治環境兩個方面思考。)
生1:中華民國建立以后,從西方傳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受到知識階層,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歡迎。
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袁世凱實行倒行逆施的反動政策。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2: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袁世凱,為實現獨裁和專制,頒布《中華民國約法》,規定“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為修身大本。”
幻燈4-2:袁世凱祭天
師:19xx年,袁世凱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以次年為“洪憲元年”。這幅圖就是他稱帝后在天壇祭天的情形。面對袁世凱的“祭孔”鬧劇,當時社會民眾有怎樣的不同反響?
生1:他的反動行為,立即得到封建余孽的喝彩。
生2:先進的知識分子將發表言論,抨擊袁世凱倒行逆施的行為。
師:新舊思潮發生了激烈的沖突。在這種情況下,新文化運動發生了。
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課標解讀:通過學法指導,使學生能夠積極學習,讓學生能夠成為學習歷史的主人。教師引導學生從標志、口號、代表人物、主要內容等方面來自學相關知識,了解新文化運動發生初期的基本情況,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