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五)1.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主要內容
(1) 興起的背景p116—117
【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敗以后,列強支持袁世凱稱帝,加緊侵略中國。國家情況一天天壞下去。中國先進分子為改變這種局面尋找新出路。
【2】經濟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要中國實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發展資本
【3】思想文化上方面: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和留學風氣日盛,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介紹到中國,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凱在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不能容忍。
新文化運動就這樣孕育而生了
(2) 興起的標志:19xx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新青年》,大量發表抨擊尊孔復古的文章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3) 前期的指導思想p117△3 西方民主和科學的思想
(4) 主要內容p118△1△2△3
①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③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④發展到后來還宣傳十月革命,介紹馬克思主義。
2.(1)新文化運動新發展的表現(p119•3)介紹十月革命,傳播社會主義
(2)李大釗第一次舉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p119△1:2)
(3)影響p119△2
①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中國知識分子受到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推
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
③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④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為先進的知識分子所接受,作為拯救國家、改造
社會的思想武器
3.五四運動的背景、爆發和經過
(1) 背景p120—p121
國際方面【1】一戰期間,日本、美國尤其是日本已成為侵略中國的主要國家,這促使人民反帝情緒高漲
【2】十月革命勝利為中國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國內方面【1】北洋軍閥政府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出賣國家權利;對內掠奪,人民負擔沉重。
【2】軍閥之間不斷混戰,人民苦不堪言。
【3】階級基礎: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得到發展,工人階級隊伍壯大,罷工不斷發生。階級矛盾加深。
【4】思想基礎:新文化運動的開展推動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進分子開展愛國運動
(2) 導火線(p121△2:1)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3) 爆發時間:1919年5月4日
(4) 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5) 經過p121—p122
運動中心轉移: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三千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合,舉行示威游行。他們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他們一致要求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憤怒的學生還火燒了曹汝霖的住宅。北洋軍閥政府進行鎮壓,逮捕了許多學生。
第二天,北京學生實行總罷課,全國各地學生紛紛響應。
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初步勝利:從6月初起,為支援學生的愛國斗爭,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也罷市。各地工人也紛紛罷工。運動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了上海。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給北洋軍閥政府重大壓力。軍閥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人的職務。此后,全國人民為拒簽和約進行斗爭,在巴黎的中國代表沒有在和約上簽字。五四愛國運動取得初步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