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 元朝的統一
第22課 元朝的統一
[教學目標]
1.知道元滅南宋后,結束了五代以來分裂割據局面,再次實現統一;知道元朝疆域的四至;知道采用漢人漢法,加強中央集權,發展農業經濟;知道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促進了民族融合;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在歷史上的深遠影響;了解馬可•波羅來華的基本史實。
2.觀察《元朝疆域與行省分布圖》、《元朝的絲綢之路以及馬可波羅從陸路來華海路返回的路線》圖,汲取相關信息,學會運用歷史地圖分析元朝的統治和對外關系的特色;掌握秦、隋唐、元中央集權制度的變革,學會梳理和分析歷史事件發展與變化的方法。
3.認識行省制度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上的一次重大發展和變革,在歷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認同遼闊的疆域有利于民族融合,開放的政策有利于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
[重點與難點]
重點:元朝統一全國和行省制度
難點:正確理解元朝政權的歷史地位
說明:
1.自秦滅六國,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以來,中國雖經歷過多次分裂,但統一是歷史發展的趨勢。五代十國以來,經歷了370多年的多個民族政權并存的分裂局面以后,歷史把統一的使命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新興的蒙古政權,充當了歷史的工具,扮演了統一全國的角色。元的統一,促進了我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發展。元朝實行行省制度,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的統一,是繼秦朝郡縣制后,我國政治制度上的又一次重大變革,對后世產生巨大的影響,行省從此成為我國的地方行政機構,一直沿用至今。因此,這兩個內容是本課的重點。
2. 正確理解蒙古貴族歷史進步,既不夸大其經濟文化方面落后的一面,又不回避這種落后性對中原、江南經濟的破壞作用,這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設計]
1. 導入新課
視頻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同學們結合畫面想一想,歌曲反映的是哪一個民族?提到這個民族你會想到哪些?(草原、蒙古包、游牧生活……)這個騎在馬背上的民族從12世紀時開始不斷征戰,最終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建立起強大的元朝。他們又是如何統治全國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回顧蒙古政權的建立:
① 鐵木真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
② 忽必烈定國號為元,完成全國的統一。
③ 提問:中國封建社會有幾次大統一局面? (秦、西晉、隋、元朝四次大統一。)在學生回答基礎上指出:這些史實說明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時也說明了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旋律。
思考: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歸納總結出:(結束了唐末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的長期統一;促進了國內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的交流和邊疆地區的開發,鞏固了多民族的國家;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創造條件。)
2.講授元朝社會經濟
①指導學生讀書,結合練習與測評1和補充材料分析元朝經濟發展的措施:指出第一采用漢法,提倡文治。(補充材料一、二)適應農耕地區的特點,對蒙古舊制作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實行一些有利于農業與手工業生產的措施,使社會經濟有所恢復和發展。第二蒙古統治者在中央設立勸農司,編寫農書。通過讀書,學生能夠完成此題,既達到當堂鞏固知識,又能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②關于經濟發展的影響,講清三點:第一,農業、手工業的恢復和發展(補充黃道婆);第二,結合文獻選讀講清海運的暢通,同時利用《元朝漕運和海運圖》進行識記,比較隋朝和元朝運河,說明元朝漕運的特點;第三,商業(元大都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