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1
第六單元
單元整合
一、重要概念闡釋
1.三民主義
19xx年8月,孫中山等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提出同盟會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之后,他在《民報•發刊詞》上將其進一步闡發為以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目標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這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但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孫中山在1924年國民黨一大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
2.毛澤東思想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科學指導思想,即毛澤東思想。它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及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3.鄧小平理論
在新的歷史時期,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的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集中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鄧小平理論是開創和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旗幟。
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以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與發展,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新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思想武器,是中華民族的又一面光輝旗幟。
二、重點問題突破
1.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比較。
理論成果 解決問題 思想精髓 重大作用
三民主義 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民族、民
權、民生 使中國人民醒來了
毛澤東思想 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及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 實事求是
群眾路線
獨立自主 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鄧小平理論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使中國人民富起來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實事求是
與時俱進 引領中國邁向小康社會
2.新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的關系。
新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是密切聯系的,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體。
(1)三大政策促成了新三民主義的誕生。孫中山在不斷奮斗中,總結經驗教訓,認識到欲求三民主義實現,必須拋棄依靠軍閥、幻想取得帝國主義幫助的做法,必須尋找新的革命方法和新的依靠力量,因而,形成了三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