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專題五至專題八教學指導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歷史學科教學指導意見
歷史必修3
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文化與科技
一、課標內容
1.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討論在貫徹“雙百”方針過程中取得的經驗和教訓。
3.了解我國教育發展的史實,理解“國運興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義。
二、教學要求
第一課 文化事業的曲折發展
基本要求
知道“雙百”方針的內涵;了解“文化大革命”摧殘文化藝術的史實;了解改革開放后文化藝術事業取得的主要成就。
感受“雙百”方針對新中國文化事業發展的意義。
發展要求
討論貫徹“雙百”方針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
說明
“‘雙百’方針的提出”一目中的“文學藝術作品”和“文化體育事業的繁榮”一目中的“體育事業成就”等知識點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第二課 人民教育事業的發展
基本要求
了解人民教育事業發展的史實:掃盲教育、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發展。
樹立勤奮學習、報效祖國的理想。
發展要求
認識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性。
說明
教學本課內容,可聯系本模塊“學習與探究之二:‘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訪談錄”,開展探究活動。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一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第三課 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成就
基本要求
知道新中國尖端科技領域和薄弱空白學科的開拓者;知道20世紀六七十年代和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科學技術成就;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
體會科技工作者的愛國熱情和艱苦創業、自主創新的精神。
發展要求
說明
可采用表格法概括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
三、教學建議
本專題可分3課時教學。
1.要引導學生將本專題內容放在中國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和世界出現第三次科技革命這一時代背景下去考察,理解文化、教育、科技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2.可指導學生結合“專題小結”梳理知識線索,提綱掣領地把握整體;同時注意聯系歷史背景,分析不同階段文化科技事業發展的特征,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可指導學生用繪制表格、示意圖,編輯小報和設計展板等方式來整理和呈現新中國成立以來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注意提示學生觀察和關注“文化、教育、科技的發展與身邊的生活”。
4.現代科技文化史的資料相對比較豐富,教師要重視相關課程資源,如優秀文藝作品和著名科學家、作家的回憶錄等的利用;也可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通過對學校、社區或街道中的文化、教育發展情況的調查研究,得出自己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