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專題五至專題八教學指導
專題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一、課標內容
1.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3.簡述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
二、教學要求
第一課 “人是萬物的尺度”
基本要求
發展要求
了解人文精神的起源;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
感受蘇格拉底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精神。
說明
“人生而平等”一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第二課 人性的復蘇
基本要求
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與《十日談》,但丁與《神曲》,彼特拉克,達•芬奇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莎士比亞與《哈姆雷特》。認識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認同人文主義價值觀的精華,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發展要求
知道《九十五條論綱》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
說明
達•芬奇及其代表作品教科書中沒有提及,教學中要予以補充。“古典文化的‘再生’”,一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第三課 理性與自由的啟蒙
基本要求
了解啟蒙運動產生的背景;簡述盧梭的主要思想觀點。
認同啟蒙思想家的進步主張,體驗進步思想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發展要求
簡述康德的主要思想觀點。
說明
教學本課內容時要注意結合本專題第四課的相關內容。
第四課 主權在民的政治啟蒙
基本要求
知道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等啟蒙思想家及其主要政治主張。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
認同啟蒙思想家的進步主張,體驗進步思想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發展要求
了解康德及其主要政治主張。
說明
教學本課內容要注意與本專題第三課相關內容的整合。
“洛克限制‘公權’的設想”一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三、教學建議
本專題可分4課時教學,教師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對本專題內容進行整合。
1.本專題內容豐富,理論性強,教師應在認真研讀《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和《歷史教學指導意見》的基礎上,適當補充資料,根據實際需要整合教科書內容,切實把握好教學的廣度與探度,努力做到深人淺出。
2.教學中要重視知識的歸類,并運用比較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相關的知識。如比較智者學派觀點與蘇格拉底觀點的異同,比較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異同等。
3.教學中應注意運用“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并能動地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等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引導學生將人文主義在西方的產生、發展進程與西方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發展進程相聯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它們之間的互動關系,并加深對歷史發展規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