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運動(通用2篇)
高二歷史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運動 篇1
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運動
一.知識與要點:
1.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的變化及各諸侯國的對策;
2.管仲改革以及同時期其他改革的內容及影響;
3. 魏文侯變法的背景、內容及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用聯系的觀點分析理解社會的轉型及各國政策;
2.結合當時政治經濟狀況分析理解改革的側重點;
3.通過問題探究等理解掌握變法的內容與影響 間的關系。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生產力的發展必然會引起社會關系的變革;
2.體會一定時期的經濟與政治之間的關系;
3.改革變法是時代的潮流,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
四.學習 過程:
導入:春秋戰國(前770-前221)是大國爭霸的時期,先后形成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同時,這 一時期又是社會大變革時期,爭霸各國以富國強兵為目的,先后進行了變法改革。其中著名 的有管仲改革和魏文侯變法。它們變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變法又給它們帶來了什么樣的新變化?
一、春秋戰國時期的新變化
1、政治:
1)周王室衰微,諸侯勢力逐漸強大;
2)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壞。
2、經濟:
1)井田制逐漸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產生。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改 革變法的根本原因。
2)新興地主階層日益壯大。
3、軍事:日益激烈的爭霸戰爭需要富國 強兵。
稱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變法的直接動力。
4、思想:法家學說成為改革變法的思想理論武器。
二、春秋時期的改 革——管仲改革
1、背景:(魯國“初稅畝”)
私田大增使得占有者十分富裕,而靠公田賦稅的諸侯收入卻日益減少。
2、內容:“相地而衰征”(無論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好壞、產量征收實物稅)
3、影響:
對齊國:增加了財政收入,使齊國在爭霸中率先成為中原霸主。
對其他諸侯國:起了榜樣作用
特 點:主要集中在經濟方面,維護奴隸制統治。
三、戰國時期的改革——魏文侯變法
1、內容
2、影響:
1)對魏國:有效打擊了舊制度,增強了國力,使魏國迅速崛起;
2)對其他諸侯國:開啟了戰國大變法運動的序幕;
3)對歷史進程:促 進了社會的轉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
特點:改革由經濟基礎逐漸轉移到上層建筑,維護地主階級統治。(在春秋改革的基礎上進行,又更加徹底。根本任務變為政治上廢除世卿世祿制。)
探究:這些改革家們分別是哪些思想派別的代表?體現了他們的什么思想主張?
管仲、李悝——法家的代表。體現了他們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
吳起——法家、兵家的代表。體現了他們強調國家和軍隊內部協調統一;軍隊必須嚴格執行命令; 重視軍隊的素質和作戰技能。
高二歷史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運動 篇2
第3課 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運動 預習學案
一、課標要求:
1、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改革的基本史實,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
2、認識改革變法是時代的潮流,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
二、重點難點
1.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運動的時代背景及影響
2.春秋時期各國改革的內容和影響
三、預習提綱
時間:_____前期
管仲改革 措施:賦稅制度
影響:齊國強大,加速_______瓦解
春 選賢任能,賞罰分明
秋 政治
戰 強調______
國 李悝變法
變 魏文候變法 經濟:“盡地力”—破壞了井田制
法 吳起變法:軍事——武卒
影響:魏國強大,強化了________階層的地位
四、線索勾勒
1、 基本線索
管仲改革 —改革賦稅制度:“相地而衰征”
宗法分封制瓦解 政治
社會轉型 李悝變法 經濟
井田制瓦解 春秋戰國變法 魏文候變法 軍事
富國強兵 吳起變法
影響:順應時代潮
2、 延伸探究
思考百家爭嗚與各國變法之間的關系
五、重、難點
1、橫向比較
背景 內容 影響
管仲改革
魏文候變法
2.階級分析法認識春秋戰國變法的性質和作用
3.概述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
六、達標訓練
選擇題:
1、管仲改革產生的社會效果不包括( )
a、經濟實力增強b、軍事力量加強c、社會性質變化d、實現稱霸目標
2、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君主紛紛變法的直接動力是( )
a、生產力的迅速發展 b、稱雄天下的欲望
c、階級斗爭非常尖銳 d、東周王室日漸衰微
3、魏文候變法的根本動力是( )
a、周王室的衰微 b、諸候稱霸天下的愿望
c、生產力的聲速發展 d、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
4、春秋戰國是我國社會制度的變革時期,春秋與戰國的不同之處主要是( )
a、 改革的內容不同b、改革的方式不同c、改革的發動者不同d、改革的結果不同
5、戰國時期,代表落后與先進的兩個階級分別是( )
a、 奴隸主階級與農民階級 b、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
c、奴隸主階級與地主階級 d、奴隸階級與奴隸主階級
6、戰國時期戰爭連綿不斷,但社會經濟卻得到較快發展,其根本原因是( )
a、 各國衽重農抑商政策 b、封建制的確立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
c、各國重視興修水利工程 d、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系減弱
7、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隸制度的因素有( )
①奴隸的反抗斗爭②井田制的瓦解③生產力的發展④地主階級的政治改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制定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完整的法典——《法經》的是( )
a、管仲 b、商鞅 c、李悝 d、吳起
非選擇題:
9、春秋戰國時期,各諸候國實施變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春秋戰國時期除商鞅變法外,還有哪些國家進行的變法改革影響比較大?
達標訓練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 2、b 3、c 4、d 5、c 6、b 7、c 8、c
二.非選擇題:
9、①春秋戰國時期限,生產力迅速發展,社會經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土地私有制的確立,進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關系,引起了階級關系的變化。新興地主和自耕農出現。新興地主和自耕農要求打破束縛,進一步解放生產力。而經濟基礎的變化,必然會引起上層建筑的變革。因此,變法改革的基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②春秋時期著名的有齊國的管仲改革和魯國的改革。齊國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實質上承認了私人對土地的所有權。魯國實行了“初稅畝”,公開承認了土地私有權。戰國時期,李悝、吳起在魏國主持變法,實行“盡地力之教”、制定《法經》。魏國在戰國諸雄中率先強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