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中國近現代經濟專題復習教案
中國近現代經濟復習專題近代中國(1840—1949)社會經濟的最大特點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該時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開始形成和發展時期,該時期經濟的主要特征是封建自然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洋務經濟、官僚資本主義經濟、新民主主義經濟等多種經濟成份并存。
一、近代中國各種經濟成分的概況
1、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中國存在的各種經濟成分(1840—1919):
①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利用特權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中國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但在整個中國近代史階段,封建自然經濟雖然不斷瓦解,但始終占主導地位,是清政府、北洋軍閥政權等封建反動勢力的經濟基礎,是中國社會最落后的生產關系和阻礙中國社會進步的根源。)
②從19世紀40年代起,外國商人在通商口岸開辦船塢和工廠。(是中國大地上出現的最早的使用機器生產的近代企業),由此出現外國資本主義經濟。
③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由此出現洋務經濟。
④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自然經濟開始瓦解,并受外商企業利潤的刺激和洋務派引進西方技術的誘導(民族工業即民族資本主義興起的原因),中國資本主義民族工業興起,但受到本國封建勢力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發展舉步維艱。
2、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1919—1949):
這一時期,中國社會除了原有的封建自然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外,又出現了官僚資本主義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經濟形式。
①官僚資本主義通常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壟斷資本和國家政權相結合,依附于帝國主義而存在的落后經濟,既有封建性又具有資本主義性質,中國的官僚資本主義是國民黨發動派的統治基礎。
官僚資本主義的消長概況:
a、以四大家族為首的官僚資本開始形成于1927年,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的統治基礎,是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
b、抗日戰爭時期,四大家族依靠國家政權,推行戰時體制,大肆搜刮,使官僚資本迅速膨脹。
c、解放戰爭時期,戰爭消耗了大量官僚資本,使官僚資本主義瀕臨崩潰。
d、新中國建國初期,黨和政府沒收官僚資本,官僚資本由此消亡。
②新民主主義經濟是一種革命型的經濟它從1927年井岡山等革命根據地建立時開始出現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而退出歷史舞臺。(新民主主義經濟包括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或解放區的經濟以及1949~1956年過渡時期的經濟)。
二、外國資本主義在華消長概況:
(一)鴉片戰爭后(開始階段)
1、從19世紀40年代起,外國商人在中國通商口岸非法開辦了一批船塢和工廠,外商企業在華興起,它們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剝削中國勞動人民。
2.影響:外商企業是中國大地上出現的最早的近代企業,其主觀目的是侵略,但客觀上為中國帶來近代化的技術與機器,造就了中國最早期的產業工人,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二)甲午中日戰爭后(迅猛發展階段)
1.(1)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失敗后,被迫在《馬關條約》中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立工廠,從而使外國在華投資設廠取得合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