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中國近現代經濟專題復習教案
(2)19世紀末,帝國主義大規模對華進行資本輸出,(方式包括:搶奪路權礦權,開設銀行,大規模投資設廠),外國資本在華勢力不斷增強。
2.影響:(1)中國的礦藏資源遭到掠奪,重工業無從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2)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
(三)新中國成立后(消亡階段):人民政府接受了帝國主義在華企業,肅清了帝國主義在華的經濟侵略勢力。
(四)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外資經濟重新出現,為中國現代化帶來先進技術和資金。
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概況
(一)曲折發展的進程與歸宿
1.19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開始興起。
興起的原因:(1)自然經濟逐步解體(2)外國資本主義刺激(3)洋務運動的誘導
2.甲午戰爭后(19世紀末)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初步發展。
a、初步發展的原因:(1)列強爭相對華輸出資本,自然經濟加速解體(2)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3)在資產階級革命運動高潮時期,實業家投資實業。
b、影響: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打下經濟基礎、此后面對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機,民族資產階級先后掀起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
3.20世紀初:進一步發展、并達到頂峰(短暫春天)。
進一步發展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2)臨時政府頒布了一些有利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措施(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兩方列強被迫放松了對華經濟擴張(4)實業救國思想和利潤的驅使。
4.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獲得顯著發展
原因:南京國民政府通過整頓稅務、控制金融、改革幣制,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以及以圍繞實現關稅自主和廢除領事裁判權而開展的“改訂新約運動”等措施,國民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也得到顯著發展。(但由于官僚資本的擠壓、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和封建勢力的壓迫,民族資本的發展仍然受到阻礙)
5.1937-1945年抗戰時期狀況:日益萎縮
原因:① 淪陷區(日本帝國主義占領的區域),日偽政權瘋狂的經濟掠奪,日本侵華資本膨脹,毀壞或吞并民族工業
② 國統區(國民黨統治區域),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壟斷地位空前加強。官僚資本乘戰時民族工業之危,吞并民營企業,進行大規模掠奪。
6.1945—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陷入絕境
原因:解放戰爭時期,為內戰籌集軍費,國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經濟掠奪措施①國民政府加緊剝削人民,苛捐雜稅多如牛毛②濫發紙幣,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③尋求美國的援助,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使美國資本和商品大量涌入④官僚資本依賴壟斷地位排擠壓制民族資本主義
7.建國后,中共中央合理地調整了工商業,使利于國計民生的資本主義經濟在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領導下,得到恢復發展。
(1)建國初期,黨和政府對待私人資本主義政策:允許并鼓勵有利于國計民生的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2)建國初期,黨和政府對待私人資本主義措施:土地改革中保存富農經濟;合理調整工商業;打擊投機倒把。
(3)實質:將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納入國家計劃經濟,改變經營權
(4)根據: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5)意義:促進了財政經濟根本好轉和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