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戊戌政變
第4課 戊戌政變
★課標要求
知道戊戌變法失敗的基本史實,探討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目標:
1、識記新舊勢力的交鋒;慈禧和守舊勢力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于瀛臺;“戊戌六君子”;“百日維新”宣告失敗。
2、分析評價百日維新失敗的原因和其歷史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探究光緒帝和維新派推行新政失敗的原因。
2、探究戊戌變法的失敗和中國近代化道路曲折的關系。
3、對比分析中國戊戌變法和日本明治維新一敗一成的原因。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守舊勢力抵制和反對新政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維護自身統治權力,是反動的。維新派試圖嘗試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發展民族資本主義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是進步的。
2、維新派表現了強烈的愛國熱情,尤其以譚嗣同為代表的為變法而甘愿犧牲的精神可歌可泣。戊戌變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為中華文明發展史提供了寶貴財富。
3、在當時的中國,改良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近代化漫長曲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難點: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
本課教材主要向學生介紹戊戌變法運動的失敗經過,教材對比說明了在戊戌變法中新舊勢力的交鋒情況,闡明了百日維新的失敗結局,在史實的基礎上理性分析了變法失敗的原因與變法的歷史意義。關于本節內容的文字和影視資料比較豐富,建議教師在教學中適時進行補充,增加學生對這一歷史事件的感性了解,為深入分析和認識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失敗原因和歷史意義奠定基礎。
★教學過程及要點:
〔新課導入〕采用談話導入法:
教師帶領學生有感情朗讀本課的引言,讓學生對“監斬官草草宣布了朝廷的判決,劊子手操起了屠刀……”進行情景想象,讓學生看到當時掌權者的殘暴、冷漠。然后通過提問“六壯士為什么要遭屠殺?”“波瀾壯闊的戊戌變法運動為什么會悲壯失敗呢?”中國走向近代化社會的道路是多么的坎坷和曲折。
由此導入新課學習。
一、新舊勢力的交鋒:
1、新舊勢力的概念:
新勢力指的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的維新派,主張變新祖宗之法,政治上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經濟上發展資本主義。新勢力的依靠是無實權的光緒帝,光緒帝有變法圖強的意愿,同時,也希望借維新勢力增強同慈禧斗爭的砝碼。于是軟弱的維新派和同樣軟弱的光緒帝互為依靠。
舊勢力是以慈禧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堅守“祖宗之法”,反對西學變法,中央和地方的高級官員大多趨炎附勢,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追隨舊勢力,所以,舊勢力在朝廷權高位重,在中央和地方很有力量。
新勢力 舊勢力
(弱,受約束)光緒帝 慈禧太后 (強,控制主宰)
(解除遠離)翁同龢 榮祿(提升重用)
(地方官員個別代表)陳寶箴 大多數中央和地方的高級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