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興力量的崛起
課標要求: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識記:歐洲共同體形成的過程、“歐洲議會”;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中國的改革開放與國際地位提高的表現;不結盟運動興起、表現和影響。
②、理解:歐共體的影響;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原因;不結盟運動的宗旨和原則。
③、能力:通過閱讀地圖、圖片,了解和掌握歷史地圖、歷史圖片的基本技能;通過閱讀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歷史材料,掌握分析、運用歷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進行歸納的基本技能;通過對本課歷史史實的分析、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2)、過程與方法:運用經濟與政治的辨證關系原理分析歐洲的聯合過程;以史為鑒,從其他國家(如歐洲、日本)發展經驗探尋中國發展的措施;通過橫向比較,把握各國發展的道路及走向聯合的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濟區域化和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恰當的經濟政策可以彌補國內資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是振興中華民族的必由之路;不結盟運動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趨勢。
教學課時:1、5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中國的振興、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難點:新興力量的崛起對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
教學建議
(1)、可采取提問:蘇美兩極對峙格局是怎樣形成的?然后,讓學生閱讀課前導語,指出,兩極格局因為美蘇的衰落和日本、西歐、中國和不結盟運動的興起而逐漸經受越來越大的沖擊,世界多極化趨勢已經出現,正向多極化方向前進。導入新課。
(2)、關于“歐洲人的歐洲”
①、歐洲走向聯合的條件。閱讀教材第一段,從經濟、政治兩方面理解歐洲共同體形成的原因。
②、歐洲共同體形成的過程及目標。利用課文資料及圖片,歸納歐洲共同體形成過程的三階段。記住時間及大事:1951——歐洲煤鋼共同體(基礎工業聯合);1958——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市場和尖端工業的聯合);1967——三個結構合并、形成歐洲共同體(經濟的整體聯合)。記住目標(課本),理解經濟區域化和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一規律。
③、歐洲共同體政治聯合的加強。運用經濟與政治的辨證關系原理分析歐洲的聯合過程,對學生進行歷史理論教學:西歐經濟一體化,促進和帶動政治一體化。以時間為序,明確歐洲共同體政治聯合加強的具體表現。
④、歐洲共同體的影響。利用資料回放,理解歐洲一體化對世界政治力量對比的影響。要求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歸納問題,培養思維能力。
(2)、關于“迅速興起的日本”
①、日本迅速成為經濟強國的原因:學生自己閱讀,從方針、戰略、美援、教育等多方面,歸納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結合美蘇“冷戰”格局,師生共同探究:美國為什么要幫助日本恢復經濟?
②、日本經濟崛起的表現:學生自己閱讀歸納日本經濟崛起的表現,注意按時間順序進行,還要利用相關的圖片與 “知識鏈接”,以加深理解。討論:從日本的發展經驗中,探尋中國發展的措施。學生應學會以史為鑒,洋為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