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力量的崛起教案
第九單元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史概要:
二戰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經歷了由美蘇兩極格局到多極化發展趨勢的重大變化。
(1)、二戰確立的以美蘇為主導的兩極格局(雅爾塔體系)基本輪廓,隨著戰爭的結束和美蘇雙方的“冷戰”而逐漸形成美蘇對峙的局面。美蘇兩強在世界范圍內的激烈爭奪,使得世界局勢動蕩不安。
(2)、美蘇爭霸使雙方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實力相對下降。與此同時,由于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規律的作用,世界各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突出表現在:歐洲的走向聯合;日本的迅速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蓬勃發展;中國的振興。這些都有力地沖擊了兩極格局,使世界開始出現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3)、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東西方兩大集團對峙的兩極格局結束了,世界格局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得到了加強。
(4)、經過20世紀90年代初以后十多年的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與此同時,世界格局也正在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第二節 新興力量的崛起
教 案
課標要求:
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識記:歐洲共同體形成的過程、“歐洲議會”;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中國的改革開放與國際地位提高的表現;不結盟運動興起、表現和影響。
②、理解:歐共體的影響;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原因;不結盟運動的宗旨和原則。
③、能力:通過閱讀地圖、圖片,了解和掌握歷史地圖、歷史圖片的基本技能;通過閱讀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歷史材料,掌握分析、運用歷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進行歸納的基本技能;通過對本課歷史史實的分析、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2)、過程與方法:運用經濟與政治的辨證關系原理分析歐洲的聯合過程;以史為鑒,從其他國家(如歐洲、日本)發展經驗探尋中國發展的措施;通過橫向比較,把握各國發展的道路及走向聯合的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濟區域化和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恰當的經濟政策可以彌補國內資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是振興中華民族的必由之路;不結盟運動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趨勢。
教學課時:1、5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中國的振興、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難點:新興力量的崛起對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
教學建議
(1)、可采取提問:蘇美兩極對峙格局是怎樣形成的?然后,讓學生閱讀課前導語,指出,兩極格局因為美蘇的衰落和日本、西歐、中國和不結盟運動的興起而逐漸經受越來越大的沖擊,世界多極化趨勢已經出現,正向多極化方向前進。導入新課。
(2)、關于“歐洲人的歐洲”
①、歐洲走向聯合的條件。閱讀教材第一段,從經濟、政治兩方面理解歐洲共同體形成的原因。
②、歐洲共同體形成的過程及目標。利用課文資料及圖片,歸納歐洲共同體形成過程的三階段。記住時間及大事:1951——歐洲煤鋼共同體(基礎工業聯合);1958——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市場和尖端工業的聯合);1967——三個結構合并、形成歐洲共同體(經濟的整體聯合)。記住目標(課本),理解經濟區域化和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