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現代中國的科技教案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
學業水平測試說明
測試內容
測試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科技發展了解新中國在“兩彈一星”、載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領域取得的成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理解我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了解貫徹“雙百”方針以后的優秀文藝作品“國運興衰,系于教育”了解改革開放新時期提出的“三個面向”、頒布《義務教育法》和提出“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史實探索一:列舉新中國的主要科技成就(建國以來,我國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一、表現:時間成就地位、意義核能技術1964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打破了美國、蘇聯等國的核壟斷,加強了中國的國防能力。我國由此跨入核國家行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有力維護了世界的和平。1964自行設計制造的中近程導彈試驗成功1984——1994秦山核電站和大亞灣核電站標志著中國核工業的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成為我國軍轉民、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效地節約不可再生資源,同時也減少了環境污染。航天技術1970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宣告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1999神舟號飛船4次無人飛行成功xx年神州五號載人飛船成功飛行(楊立偉)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成為世界航天大國。楊利偉也成為中國航天歷史上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生物技術1965年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在中國首次實現是世界上第一個蛋白質的全合成,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時代1973年袁隆平選育出雜交水稻新品種——南優二號不僅大大提高了中國水稻的產量,也為世界農業科技作出重大貢獻,被認為有助于解決為倆世界性饑餓問題。20世紀末相繼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合計劃中基因測序任務和水稻基因組工作框架序列圖。中國在依靠基因工程技術改良動植物品種、治療人類重大疾病的藥物研究等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貢獻。計算機技術1983年巨型計算機“銀河-ⅰ號”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國家信息化發展1993年巨型計算機“銀河-ⅱ號”探索二:新中國科技發展的共同原因國內:1 .政治上:國家的獨立(前提) 黨和政府的重視(最主要原因)2.經濟上:實力的增強(保障)3 .文化教育:教育不斷完善(基礎) 科學家的努力國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探索三、“雙百”方針1、“雙百”方針的提出和內涵提出: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內涵:(1)、前提和范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范圍內。(2)、內容: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 文學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 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 科學上的不同學派,可以自由爭論(3)、方針:是在提倡文學藝術、科學研究領域,有獨立思考和辯論自由,有創作和批評的自由,有發表意見和保留意見的自由2 、 “雙百”方針的成果科學領域:摩爾根學派和李森科學派之爭文學藝術領域:老 舍——《茶 館》郭沫若——《蔡 文 姬》楊 沫——《青春之歌》趙樹理——《三 里 灣》《五朵金花》、《女籃五號》、《青春之歌》、《紅日》、《北國江南》 3、 “雙百”方針的經驗教訓(1)要處理好科學、文藝工作和政治的關系(2)要處理好科學、文藝工作和人民生活的關系(最基本的)(3)要處理好繼承傳統和不斷革新的關系 三、現代中國教育1、新中國教育的教育方針、措施(1)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重視教育發展的措施(p86):a、“接管”、”改革”、”收回”b、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c、確立新中國的教育思想(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教育成就(p86)a、教育方針的制定;b、從中國實際出發,創立“兩種教育制度”c、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3)60年代至“文革”期間教育(p87)“左”的指導思想影響(4)“文革”結束后“肯定”、 “領導”、 “整頓”、 “恢復”、 “編寫”、 “倡導”(5)新時期“三個面向”鞏固練習1、新中國成立后,下列哪些高科技成為中國科學發展的重點項目(b)①原子能 ②電子計算機 ③火箭 ④航天工程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 “兩彈一星”是指(a)a. 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 b. 原子彈、氫彈和人造地球衛星c. 氫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 d. 核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3、標志著中國國防力量加強,打破美國、蘇聯核壟斷的事件是(c)a. 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b. 實施“星火計劃”c.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d. 秦山核電站建立4、標志著中國進入航天時代的事件是(b)a.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 “東方紅”i號發射成功c. “神舟”號飛船進太空 d. “遠望”i號航天測量船建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