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專題五至專題八教學指導
從學習欣賞文學藝術作品中體驗歷史的發展變化,提高對文學藝術作品的審美欣賞能力。
發展要求
說明
“狄更斯、勃朗特姐妹、果戈理、馬克•吐溫、陀思妥耶夫斯基”、“亞非拉地區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德沃夏克與《自新大陸》”、“庫貝爾、米勒、莫奈、羅丹及其代表作”、“塞尚和高更”等知識點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第三課 打破隔離的堅冰
基本要求
知道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文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羅曼•羅蘭與《約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與《老人與海》、高爾基與《母親》、魯迅與《阿q正傳》、泰戈爾與《吉檀迦利》。認識這些文學成就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其影響。
體驗19世紀末20世紀初具有代表性的文學藝術作品的魅力,提高對文學藝術作品的審美欣賞能力。
發展要求
知道現代立體派畫家畢加索及其代表作《格爾尼卡》,了解其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其藝術價值。
說明
“馬克•吐溫、歐•亨利、杰克•倫敦、德萊塞及其代表作,川端康成及其代表作”等知識點和“音樂的變奏”一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第四課 與時俱進的文學藝術
基本要求
了解影視藝術誕生與發展的歷程:電影的出現、電視的發明與發展及具有代表性的影視作品。了解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音樂:爵士音樂、搖滾音樂等。理解這些音樂作品的時代性、多樣性和民族性。
感受影視藝術和現代主義音樂的魅力,體會影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發展要求
說明
“反映時代主題的文學”、“形形色色的當代美術”二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
三、教學建議
本專題可分4課時教學。
1.可引導學生結合必修1、2所學的相關內容來理解19世紀以來各文學藝術流派產生的背景及影響;還可引導學生聯系語文、音樂和美術課的相關內容來欣賞相關的文學藝術作品。
2.指導學生用列表法歸納整理19世紀以來世界文學、音樂、美術等領域出現的主要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主要作品,幫助學生理清并理解文學藝術的發展與變化軌跡。
3.教學中可以采取研究性學習的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提供材料加以輔助。如:課前讓學生查找有關司湯達和《紅與黑》、巴爾扎克和《人間喜劇》、列夫•托爾斯泰和《戰爭與和平》等資料,根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興趣愛好,采用“自學互論”和“鑒賞展示”等多種方式理解賞析作品。
4.教學過程中可借助相關的影像資料或美術作品圖片,引導學生鑒賞這些代表性美術作品的特色、藝術風格和藝術流派;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舉辦一次音樂欣賞會;可以組織對藝術感興趣的學生在班級舉辦世界美術作品展覽。
5.本專題中有關電影和電視內容的教學,應當盡可能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材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與感受,做到有感而發,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認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分析影視藝術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時,教師可以播放優秀影片的一些片段,將學生帶人相應的教學情境,然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對電影的了解,自由發言,范圍可涉及電影技術的進步、觀看影片的感受等方方面面,再加以適當的引導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