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 元朝的統一
------《元史•百官志》
4.講授民族關系 民族融合和民族分化政策
① 關于民族融合,講清兩點:第—,從三國、兩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開始,經隋、唐、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到元朝時,民族融合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第二,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現。指導學生閱讀“知識鏈接”,講清回族的形成過程。
② 關于民族分化政策,首先要求學生讀書知道四個等級名稱和范圍。其次由學生重點討論其實施的目的和實質。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民族分化政策的目的是為了鞏固蒙古貴族的統治,實質是民族形式劃分下的階級壓迫。
5.講授中外交往 馬可•波羅來華
① 提問:元朝時來中國的外國人中,最著名的是誰?記述他在東方見聞的著作是什么?
② 關于中外交往,應講清三個方面:第一,分析原因:元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四大汗國橫跨歐亞;元朝重視海外貿易;南宋海外貿易留下的基礎。第二,表現:大都是聞名世界的大都市;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中國居住十幾年;絲綢之路再次興盛;泉州是最大的外貿港口。第三,要求學生結合《元朝的絲綢之路和馬可•波羅來華海路線圖》進行識記,同時汲取相關信息,學會運用歷史地圖分析元朝對外關系的特色。
【材料一】
馬可•波羅曾說:“商貨、寶石、珍珠輸入之多,竟至不可思議”。
------《馬可•波羅行記》第2卷
【材料二】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也說:“泉州城最大,為世界最大商港之一,城中織造天鵝絨及緞,品種均極優良。港中船舶極多,大者約有一百,小者不可勝記。其中回回商人,則另成一市”等等。當時泉州港口指示航行的燈塔——六勝塔,至今仍完整地保存著。元代泉州的繁盛情況于此可見一斑。
------《伊本•白圖泰游記》
5.組織學生討論 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
① 小組合作 進行知識梳理:統一全國;經濟發展;行省制度和對西藏、中國臺灣的管轄;民族融合和民族分化政策;中外交往。
② 小組內交流 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
③ 全班交流 達成共識: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個統一的強大國家政權,建立了行省制度,行使了對西藏、中國臺灣的等邊疆地區的管轄,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它的統一促進了民族融合,它的許多措施對我國后世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元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之—。但是,元朝也有其弊端。它實行了民族歧視和民族分化政策,對社會發展起到了消極作用。
④ 結論 我們祖國的歷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創造的,蒙古族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板書設計]
[訓練設計]
材料一:所謂“國家官制,率以國人居班簿首”。
------《元史》卷13《霸州長忽速剌沙遺愛碑》
材料二:諸蒙古人因爭及醉毆死漢人者,斷罰出征,并全征燒埋銀。
------《元史》卷105《刑法志》